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占察善恶业报经 10

  占察善恶业报经18-10

  梦参老和尚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进趣方便。在上一卷告诉我们,如果想学地藏占察法门的,应该用占察轮之后占察。我跟大家讲过,那不是算命、批八字。占察轮用占察相法,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我们修道的时候,在禅宗说明心见性,我们要想达到明心见性,明白自己的心性,不是上来一掷一修就明心见性了,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在中国以前一些教义,禅宗说禅门一炷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说得非常容易简单;但这是做不到的。地藏菩萨教我们,你要想明心想见性,你得先知道善恶业报。如果你连你自己过去的善恶业报都不知道,你业在何处?什么业重?业本没有的,因境有。因为你有个肉体,这就要受报了,有个肉体必带着因果报应,因果报应就是三世、十世、无量生来的。在上半部你用占察相法,磕头、礼拜、拜忏用占察轮,目的就为你下半部的修习。不是那么一坐,禅门一炷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在我们中国那时候传布的都是这个样子。在地藏菩萨教授我们,你先得把善恶业忏完了,这个功夫得用三年。在上半部讲了,用三年的时间拜忏,利根的他拜清净就开始修行了。学会了占察忏法,拜占察忏清净了,这才说趣向大乘。

  尔时,就在上卷拜占察忏法的时候,三业清净,得到清净相了,在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样修行呢?所以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这个时候求向大乘的人,咱们就简单说,求向明心见性的怎么样修行?我们是钝根,已经修忏悔把障碍都除掉了,得了三业清净了,这时候可以趣向大乘道。在你修大乘道法的时候,事先也得有个方便善巧。如何行这个方便善巧呢?地藏菩萨就跟坚净信菩萨说,善男子,这个善男子是指坚净信菩萨说的,这个时候众生想修大乘,修大乘法行菩萨道成佛,那你应该先知道根本之业。根本之业就是你最起码开始修行的方便。什么是根本之业?一实境界。咱们把一实境界就说了明心见性,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体,是明体,明体就是明心。你最初的根本业,这个根本业是指修行,不是业障的业。根本业是什么?一实境界,就是《华严经》说一真法界,在其他经论说是真如,趣向真如,真如就是一实境界根本之业。

  但是要想明心见性,直至成佛,前头也得有个方便,修信修解。因为能信的进去,相信自己的心,这个一实境界就是你的根本业。相信心是佛,心跟佛无二无别,心、众生、一切诸佛这三者就是一个,是一个什么呢?一个心。你先得信,“信为道源功德母”,唯信能入,解就是明白了。这个解用我们简单的话,明白自己的心、解悟自己的心,自心就是佛,是心是佛,是心成佛。有这么一个信心了,信自己的心就是佛,跟佛无二无别,这就有菩萨种性。这个信心可不是容易生起的,前半部就是拜忏拜的,你才能有这个信心。如果你的业障没消,见思烦恼还没断,你这个信心生不起来。你要想最初的根本,依着《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修行,地藏王菩萨告诉我们,所行的根本之业。这个根本之业,业是作中义,就依止一实境界来信解。信不行,还得明白。解是解悟,就是经过学习,信解而后才能去做。做就是修行,修行才能成道。在前半部,你虽然是业障消除,信解力还不强,还没有发愿“我就是佛,佛就是我自己”,必须得有这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佛。为什么?因为有佛种子,只要发起现行就行了。

  信而后能解,解是禅宗所谓的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在我们中国禅宗说开悟就成佛了。开了悟只是信解而已,在教义上讲你开悟明心,明了心才好修行,你还得起行,这个时候才能行菩萨道。如果按《华严经》上说,这个地位是信满了,入了初住的菩萨,十信满心入了住位的菩萨,他相信自己与佛无二无别,不但信而后能去做。诸佛怎么样成佛的?他也如是修、如是做,这个是信解力强。我们诸位道友说我们入了佛门,相信三宝,受了三皈了,甚至出家好多年了,假使我们说他信心还没具足,他不会承认的。但是依着教义上讲,确实是信心没有,每个道友可以根据佛的教导,来这样思惟对照一下。

  现在我们是跟着地藏王菩萨教导我们信解力增强,增强了才能起修。这个起修不是前半部,拜忏、礼地藏菩萨、礼佛、求相好,这是进深入一步了,你信心已经坚定了不会退了,而且十业全部清净了,身口意业全部清净了,这时候所发的心是依着一实境界的。一实境界,咱们简单说就是明心。我们就过去生来修习信心的话,就是拜占察轮相,那个使我们信心坚定。在你修行次第当中,信解行证。你要想成佛,你必须得走菩提道路,不依着菩提道路成不了佛。依着菩提道,你就先要信解,先修信解。依着什么来修信解?依止一实境界。什么是一实境界?就是相信自己心跟佛无二无别,十法界的众生心同是一心。这个一定要相信,相信自己具足跟佛的性体是一样的。产生了信之后还要求解,解什么?解一切法全是因缘生起的,缘生起的法性体是空的。所以整个的三藏十二部,你用四个字就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因为性空故才能够生起一切法,一切法没有本体,就是缘起的而达到性空。这个缘起性空把它做个题目时候,我以前讲过,有一单行本缘起性空,是在新加坡佛教会讲的,题目就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在这个地方略为引证一下,缘起性空。

  一切法产生了之后,从信能入,唯信能入,信什么呢?信一切法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无论哪部大乘经典都是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我们讲这个经的时候也是如是,地藏菩萨说一切法是缘起的,缘起的法它是依据性空而来的。这个道理要明白了就叫解。信我们自心是佛,因为自心是佛,你才能修得成佛。如果你没这个信心的话,你永远成不了佛。信心是佛,信心成佛,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三就是一,一就是三。我曾经跟很多道友,他对于人,人性跟佛无二无别,他心里通得过。看看蚊虫,看看蚂蚁,看着蜉蝣;蜉蝣是一种虫的名字,在那水上有一点点小形体,早晨生了,晚上死了,这是它的一生;人生百年,蜉蝣一样的,平等平等!就是蜉蝣有佛性,它能成佛,它逐渐堕落的,愈堕落愈小,愈堕落愈小,等到恢复的时候,它可以还恢复到人类来。

  这个道理就叫真如,真如因为随缘而生起一切法,一切法还归于真如。在《大乘起信论》讲一心二门三大,心生灭、心真如,心生灭、心真如都从一心而起的,体大相大用大,一心生真如门、生灭门,二门不出三大体相用。我经常说《占察善恶业报经》就是《华严经》一部分,大方广,大就是体,方就是相,广就是用,《占察善恶业报经》的下半部就是体相用,大方广的体相用;《大乘起信论》讲心真如门就是体,心生灭门就是相用,就是一心,离开心别无二法。我们要想从真如门来修行不容易进入,那就从生灭门而入。生灭门怎么样入呢?你就从观想来了,就像我们前半部拜忏、占察、消业障,这都叫生灭门的法。所以在你的忏悔三业清净了,地藏王菩萨才跟坚净信菩萨说二种观道一实境界。

  什么叫一实境界?先讲一讲这一实境界,究竟什么是一实境界。要想解释一实境界,得分一实境界的体是什么,体而后有相,相而后叫藏。本来是体相用,但是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它叫藏,藏即是用。藏是含藏的意思,含藏无量的妙用,这个就是含着说体相用。法身就指着体说的,这是佛性,一切众生都具足,跟佛无二无别,这个是总体,这是佛性,佛性是遍,也就是在经上说叫法身,正因是佛性。体相用的相,般若。在正因的佛性叫了因,了因的佛性,而因为你证得了修行的解脱德,了因的佛性经过解脱了,真正成就了。就是了因的佛性叫作解脱德,或者说法身德。缘因的佛性,就是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佛性没有一切法,因缘所生法全是空义,“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中道义,亦名为假名”。这一部经的实体是什么?是一实境界,也就是四教所说的空假中三观。空假中三观,《华严经》讲真空绝相、理事无碍、周遍含容,都是三观的含义。这个解释就相当多了,用多少卷经文来解释这个问题,因此一实境界包括得非常之多,这就叫一实境界。又叫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就是一,一即是三,一三不碍的,这个合总说起来就叫一实境界。但是这是略略说一下子,一实境界讲十个钟头也讲不完的,这个意义很深的。在《法华经》,在《华严经》,那讲的比这个广得多了,咱们略略跟大家提一下子。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

  因为这个一实境界就是众生的心体,一切众生的心它的本体就叫一实境界,从本以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它的本体是清净无染的无障无碍。拿什么来形容这个心体?像虚空一样的。诸佛证得本体,众生是迷了本体,因为众生迷了产生无量的分别。佛、菩萨、声闻、缘觉这叫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六道,咱们经常说六道轮回,四圣法界跟六道轮回的众生,合起来叫十法界,十法界就是一个体,就是一心。不论多小的一个小生命,它有灵魂,它有性体,跟我们无二无别,造业不同堕落到那道上去了,但是它性体没失掉,它的体跟佛是无二无别的,是不生不灭的,从来没有生灭相。本体,要记到可不是现相,众生的心的本体从来就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本体永远是清净的没有障碍。像什么一样的呢?像虚空一样的,没有分别,离开分别。但是一起心动念、一分别,失掉本体了。这一失掉本体,迷了,在迷上可就分了。迷的深,堕落的就深。迷的浅,他的智慧还存在的。十法界就以迷跟悟来分,都从这个本体来分解的,迷的本体迷深了堕落的就深了。

  这个是指着心心的全体,可不是少分的。这个心体是没有对待的,没有相对的,是绝待的,你不可割裂…

《占察善恶业报经 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