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 2

  占察善惡業報經18-02

  夢參老和尚

  上次我們講到善用其心,就是說學法要善于學。怎麼樣叫善于學法?這句話是文殊師利菩薩教授我們善用其心,就是你學法的時候要把你的心用好。用好的含義,你現在到此地來,咱們大家共同學習這一部經,你的身現在是沒問題,一點錯誤都沒有,但是心容易産生錯誤,就是你在此地學經時候,一心一意的,不想其他的,外緣都是放下。文殊菩薩教授我們,你把製心一處就是善用其心了。

  善用其心的本身,就是大乘的教義。大乘的教義,你先要修觀。當大家來這裏,我聽大家在外頭說,互相談論;到了這個講堂了,來聽的時候,你先沈靜一下,觀觀你的心,這個叫修觀,先使你在外邊一天浮動的心停下來。這是聽法者,意思就說進了這個道場裏面,把你外邊的塵緣都把它放下。

  聽法者如是,說法者也如是。法師是以法爲師的,沒有我人,我見我執,是以法爲師、以法爲執的。法師有沒有講錯的?如果講錯了,下一個字的定義下錯了,犯法。我們在世間法犯了法的有法律規定的,法師要犯了這個規程的犯法,那受因果報應。講錯了法的要受因果報應,下一個字的轉語下錯了,墮落五百世狐身,這個故事等以後有因緣再跟大家講。法師的弘法的意思,就是紹隆佛種、繼承佛法。所以文殊菩薩教授我們,善用其心,紹隆佛種,這是說法的含義。

  那學法的呢?說者要善于說,不違背佛意。講這部經,這部經是什麼意思,不要違背這部經的意思。聽法者要是堅定自己的信心。我說這個話,大家可能有點懷疑,說我們到這來聽經還沒得信心嗎?我把信心的標准跟大家講一講,什麼樣算是有信心。高的境界我們要求不到,低的境界呢?我們現在這一個半鍾頭,我們把外緣暫時放下,清淨一點,一心一意的大家共學,我無非是給大家啓示,但是用心,還得大家自己去觀照,用心學,以心跟法相通。如果我們穿的衣服有塵垢的時候,你感覺不舒服。如果你心裏要有塵垢的時候,不是一樣嗎?在你學法時候就不容易學進去,懂得這個含意吧!因此我們現在就開始學正文。堅淨信菩薩請求佛給說說這部經,就說說人間的善惡業報。

  【佛言。善男子。隨汝所問。便可說之。】

  你現在請求的我答應你。佛稱贊堅淨信菩薩,善男子,你想問什麼?你問什麼,我就給你說什麼。佛是有問必答的,不拒絕一切問。

  【堅淨信菩薩言。如佛先說。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及入末世。如是之時。衆生福薄。多諸衰惱。國土數亂。災害頻起。種種厄難怖懼逼擾。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瞋嫉妒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爲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爾時衆生睹世災亂。心常怯弱。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衆多障礙因緣故。于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于叁乘中信心成就者亦複甚鮮。所有修學世間禅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于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禅定通業等一切全無。】

  “堅淨信菩薩言”,堅淨信菩薩就說了。“如佛先說”,佛你過去講經不都是這樣說嗎?“若我去世,正法滅後,像法向盡”,正法已經不在了,佛去世了正法就不在了。佛在世說法分二個五百年,末法一萬年。佛在世說法的時候,正法五百年,就證明了證果的人、成道的人聞法就開悟,開悟就成道。像法呢?雖然證道少,聞法都是堅定信心的。這個時候像法也向盡了,正法五百年、像法五百年都盡了,到了末世時間,就是末法。末法,在佛說其他經上說的一萬年,在這個時間,在正法像法都滅盡,這個時候衆生的福薄,福德很薄了,就是衆生沒得福了。“多諸衰惱”,衰是衰敗的意思,做任何事物成功者少、衰敗者多。人的生老病死,乃至于不等老就病,中間死亡的很多。在這個世間社會是什麼現象呢?“國土數亂”,這個國家經常的災難頻繁,國土很亂,說不出來的種種的困苦厄難;人人都懷著怖畏心情,被這一切事物逼擾,就形容著到這個末法的時候,社會上的現象是這樣一種現象。這個都很淺顯的,人人都很懂的。

  總的說來,佛法進入末法的時候,現在我們已經快叁千年了,進入末法已經有兩千年了,將近兩千年了。這個時候已經惡法很盛行,善法做善業的很減少,如果善惡兩個對比起來,善少惡增,惡法增加了。這個從我們諸社會現象,我們大家都能理解到了,煩惱很重的,不論哪一個國家都很不吉祥。因爲是亂、不安、水災、火災、風災、地震,就是這個地球上災害不斷的生起。這個現象我不詳細講了,大家都看到的。

  “我諸弟子失其善念”,我們叁寶弟子善念容易消失,惡念容易增長。增長的是貪瞋癡嫉妒障礙。也有行像法的,像似行善法,就說我們行善法的時候裏頭夾雜,夾雜很多非善。爲什麼?都是求世間的名聞利養,以名聞利養爲主,專心修出世法要的減少了。這個現象,我想我們諸位道友都看見了,這個我不詳細講了。因爲這個社會現象上,已經告訴我們了,就是這個現象。

  堅淨信菩薩向佛請求的時候,說在這個世界上現在悭貪嫉妒,人人都懷疑,乃至自己的親人,父子、夫婦之間都懷疑,人對人之間互不相信任,在這個時候修行非常困難。我們在這個時間,我們行修行的人的心,怎麼樣跟一切的大衆連系起來。因爲在這個時候善惡交雜,但是古來說凡聖交參,在我們這個時候聖者已經沒有了,還沒有聖人跟我們交參。同時在這個時間的思想非常混亂,信念呢?什麼都信,不是真信,失掉正信。每一個人他心裏頭,貪、瞋、癡、嫉妒、障礙、我慢,生出來的心不是利于人,盡想多吃多占。這個世界上物質現在有限,你占多了,別人自然就減少了,這種情況很多了。每個衆生的業障,性情很不安定,就是脾氣很暴躁,動則發火,乃至于伸手打人打架。爲什麼有這種現象?內裏頭修養,內德的修養不夠,內裏無德。乃至于虔誠供養叁寶的禮拜的不多,求鬼神的不少。這是現實的現象,打知名度的多,真實了生死的少。

  因此這部善惡業報經,就告訴我們分析如何認識善,真善,如何認識惡。但是你眼前的你能知道,這是對待自己的,不是向外對別人的,你能知道你過去的善惡業嗎?簡單說,我過去的善重,善業很重,今生你的災難很少,你所遇到的幸福生活很多,很平靜,很安靜,常時得到叁寶加持,這個人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如果你惡業重、善業少,事事你都不順心。同時你心裏頭經常懷著恐怖感,患得患失,恐怕把自己現在所有的失掉;事實上也容易失掉,因此我們的心非常的不淨,所以那就勸我們大家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我常聽見我們道友互相講的,我們各位法師也都這樣宣傳,希望我們叁寶弟子能夠對于善心所增長、惡心所減少。

  同時在這個特別說我們僧衆,佛在世的時候,他的大弟子就有的發願,專門化那個有錢的人,爲什麼?須菩提他就專找這些個富有者,向他們化緣,乃至乞食也向富者乞食。什麼意思?他說他富有很難得,如果他再不培福不種福田,他會把福田失掉的。在過好日子的時候,心裏歡歡喜喜;但是一旦失掉了,過困苦的日子,他就沒辦法生存了。這是須菩提的意念,所以他托缽乞食,專找那個富有的家裏去化緣去。迦葉尊者跟他相反,他專找那個窮人。這些個聖者,他並不是爲了自己的吃好吃壞出發點,他的乞食是給衆生培福的。因此他說現生他受苦,讓他種種善根吧,以後就不受苦了。但是這一種佛批評,專向富人化緣不對的,專向貧人化緣也不對的,遇著什麼樣緣就擇什麼樣緣;就是你在修行當中,你怎麼樣用心很有關系。所以我們經常說,我們發心的時候,善用其心的心怎麼樣發?要發菩提心。當我最初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的時候,有些道友,就是我最初在美國紐約時候講《占察善惡業報經》,給我做記錄的那個弟子叫吳碧濤,他就給我講,提出這麼個問題。這個專向富的化緣,或者專向貧的化緣,是有簡擇的。佛教授我們沒有簡擇的,遇到什麼人就跟什麼人結緣,這個平等發心,這個叫發菩提心。

  菩提心,一般的講起來都很多,但是在《大乘起信論》上講,是以叁心爲主,叁心合成爲菩提心的,就是直心、深心、大悲心,這叁個心都具足了,在你這一念間想做一件事,你要直心、深心、大悲心。但這個不是到那個時候,你做這件事去分析去,我要什麼樣才是直心、什麼樣大悲心。不是的,就在一念間,這在你平日的功力,不是到臨境的時候。你平日經常的想直心、深心、大悲心,你平日用功的時候這樣想,到時候你運用起來,那叁心即是一心的。這裏頭有顯教、有密教,所以我們經常密教講,不論什麼都離不開這個叁心,不過名詞上不同。

  因此文殊菩薩管這些個叫善用其心,總說你善會用心。在我們講,一般的大乘教義講直心、正念、真如。凡是學華嚴宗的人,他一開始就修的觀叫真空絕相觀,沒有一切相,不是上來我講這些名詞。但是我們現在講《占察善惡業報經》,跟這個相符不相符?這個我在經文裏頭會跟大家講的。直心、正念、真如,直心,一點彎曲都沒有,這我們禅宗講,就是一心修禅觀的時候,直心、正念、真如,沒有其他的攝念想,就直達到如來境界。在我們顯教講的正念真如,在這個禅宗講直指明心,明心見性就是正念真如。我們念阿彌陀佛,念佛的人念阿彌陀佛,你用什麼心來念?直心、正念、真如。阿彌陀佛就是我自己,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這就是直心、正念、真如。深心念阿彌陀佛,那就更進一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我心即是佛,佛就是我的心,這種理解就叫深心。深心是說我所行的一切善法沒有,是我心的表現,不論大善、小善,不離一心。善沒有大也沒有小,布施人家一元錢,布施人家一萬一億錢,平等平等,沒有多少,沒有大小,這才叫深心。沒有分別,我心能施者、受施者平等平等,沒…

《占察善惡業報經 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