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都能很豐盛的不會短缺。這個無諸橫病就是流感,流行性感冒,或者痢疾,這些個都可以免除了。是故普廣,當知地藏菩薩有如是等不可說百千萬億大威神力利益之事。佛跟普廣說地藏菩薩對于這個娑婆世界,特別是對于娑婆世界,利益衆生的事情太廣了。不止地藏經,咱們講過大乘大集十輪經,也講過占察善惡業報經。
【閻浮衆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緣。是諸衆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叁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現在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所以閻浮提的這個衆生跟地藏菩薩因緣非常深厚,有大因緣,一者是菩薩的願力,一者是衆生求菩薩加持,感!衆生感的力量和菩薩應的力量互相結合的。是諸衆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一聞一見,就聽見地藏菩薩聲音只是一次,或是見地藏像見一面,或是地藏經聽個叁個字、聽個五個字,或是聽了一句,都能夠得到現生殊妙安樂。未來之世,百千萬生,常得端正,生尊貴家。佛說你對地藏菩薩一點點的功德,聞地藏經一句話,乃至念一聲地藏菩薩,就是因緣很少,你種得的福德所做的很小,但是你所得到的就很大了。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贊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複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願力。爲未來衆生遣知利益。故問如來。唯然頂受。】
爾時普廣菩薩聞佛如來稱揚贊歎地藏菩薩已,胡跪合掌,複白佛言。佛對普廣說完,普廣菩薩就向佛禮拜,向佛表白說,我久知是大士,佛不說我也知道,我早就知道了,對于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神力跟他所發的大願的願力,跟他爲衆生所度衆生事業的力量,我久已得知。現在我向世尊請求問的意思,就是爲了現生衆生的利益,爲了未來衆生利益,故問如來。我不是不知道問的,我是知道而問的,想請佛說,讓這些當時的衆生能夠頂受。我要說了,他或者認爲我的力量還不夠,要是佛說的,那他們聽了就容易得到利益了。
【世尊。當何名此經。使我雲何流布。】
世尊,當何名此經。地藏經到這就說這經的名號了,這個經將來給它叫個什麼名字?我怎麼樣去流布去?
【佛告普廣。此經有叁名。一名地藏本願。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力經。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利益衆生。是故汝等。依願流布。】
佛告普廣說這個經可以有叁個名字,或者說地藏菩薩本願經,或者說地藏菩薩本行經,修行的方式,或者就叫地藏本誓力經。我們現在用的都是第一個,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經沒有王字,沒有地藏王,沒有王,就是地藏菩薩。咱們講大集十輪經的時候就加一個王,就是大乘大集十輪經都是地藏王菩薩。王者,就表示于一切法自在義,王者就是自在義。但是這有的經加,有的經沒加。有的咱們念普賢菩薩,有的念普賢王菩薩,知道這個意思就行了。
緣此菩薩,久遠劫來,發大重願。地藏菩薩從無量無量劫(這前頭講過了,第一品就講了)利益衆生,地藏菩薩利益衆生那個願力,乃至于效果,所收獲的效果,利益衆生的廣,因此依著地藏菩薩的本願來流布;流布就是流傳。
【普廣聞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這一次法會就是普廣跟佛問的法,這一段那就圓滿了。
【利益存亡品第七】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衆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于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複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曆。世尊。習惡衆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是諸衆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爲設福。以資前路。或懸幡蓋。及然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曆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爲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衆罪。悉皆銷滅。】
對于地藏經,或者地藏菩薩,或者我們供一個幢幡,有人這樣問過我,像他們玩的拿那個紙,拿紅紙做的,經濟不夠,拿紙剪一個幡,拿紙做一個小像,像玩物一樣的,這功德大不大?一樣的,跟你拿絲綢做的、做多大的,功德是平等的。從什麼上來立呢?從你發心,供養心。咱們大家在供養叁寶的時候,從你心算,不是物質上算。大富長者,有錢的人,大資本家,他拿金子打的,那他有錢無所謂,他沒有恭敬心的供養,有福德,這個福德很小的。如果窮人拿泥巴捏的,不花錢,但是他心很誠,這供養就大。供養叁寶的力量我們是講心力的,這跟我們叁寶弟子講。給社會上的那個供養者,你只能跟他說你供養叁寶有利益,力量很大的,你讓他磕頭、禮拜、誠心供養,他有時候不大接受的。但是供養你回向的時候,這個福報有兩種,一個是世間的,一個是出世間。但是我所經驗的看一般人,他都求世間的福慧、求世間的福報。但我們叁寶弟子學佛法懂得的,不求世間相,修出世間的福,一切福德修了超出世間,求解脫。
在你供養叁寶的時候,懸幡蓋、燃油燈,或者現在買的蠟燭、香燈都可以,或者念誦地藏經,供養佛像跟聖像,或者以念佛供佛。以什麼供養呢?念著佛供養佛,這個功德最大,念佛供養佛,念叁寶供養叁寶,念法供法,念僧供僧。或者念佛菩薩的名號,或者念辟支佛的名號,念菩薩的名號,乃念一名一號,要對那個臨命終時候念,讓他的那個識能夠聞到佛號,那個福德非常之大。但是這些個都屬于世間福,出世間福呢?當我們念佛回向時候讓他得解脫,不要貪染世間的福德,世間福德是可以壞滅的,一生兩生,這是無常的;讓他得到解脫,那個福德就大了。解脫是永遠的,世間福報享盡了又沒有了。特別是對臨命終人,但是得他耳根還能聽得到的時候,你念就容易了。像我現在聾了,你給我念我也聽不到了,那我怎麼辦?我自己先念,念那准備著。但是他是聾子聽不到了,如果他眼睛還能看得見,給他寫上,耳根先壞了。所以對臨命終的人,頂好自己念,等到求人家幫助念,不如自己修行。
是諸衆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由他造的惡業,一定下地獄。但是他的眷屬,或者他的道友,或者我們共同同修的;像我們這個在我們常住,不論哪位到死的時候,全體給他念;他力量沒有,但是大家的力量可就大了,絕對把他送到幸福安樂地方去。如果他修道自己有功力,決定得解脫,這是決定的,諸佛菩薩都如是說。因爲他臨命終的時候,除了他自己修的,但是修得不夠,罪業沒消完,大家給他回向,幫助他把罪業銷滅。
【若能更爲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衆善。能使是諸衆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若能更爲身死之後,死了之後,這個人已經死了之後,已經火化了;七七日內,四十九天;廣造衆善,給他放生、布施、供養叁寶、救濟窮苦的人,使這個亡者永遠離開惡趣,不墮叁惡道,能夠得生人天。他自己要有修,大家給他回向,他能夠生極樂世界,或者能生淨佛國土。他自己沒修,仗著他力誦,只能享受人天。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于閻浮提衆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魉。】
不要造惡緣,多造善緣。不要老人臨終了,辦酒席幹什麼的。社會上就是生和死兩件大事,但是他造惡,造惡就是殺豬宰羊慶賀祝禱,不但沒修善,反倒帶了很多的業。但是叁寶弟子信佛的不會這樣做的。
【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爲增業。】
在這個時候所有的殺害拜祭,對亡人一點利益沒有,但結罪緣,還使他的罪業更加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了這個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還到陰間去打官司,殃累對辯就來解說,但是使他生善處就有障礙了。如果命終的人生前沒有什麼善根,那就隨他的業感受惡趣。他自己的業就夠受了,他的眷屬還給他增業。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叁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複困重。世尊。我觀閻浮衆生。但能于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譬如有人從遠道來,形容,這是形容詞,他負擔的物就很重了,你還給他增加,那不困苦了嗎?更增加重了。他自己本身的業就很重,你再給他增加,那不更加重他的業了。所以在地藏經第七品當中的利益存亡,這是地藏菩薩說的。在普廣菩薩跟佛說完之後,這段經就結束了,在第七品利益存亡的時候,是地藏菩薩跟佛說的這些話。
我看見這一切閻浮提衆生,他起心動念全是罪,沒一點好事。剛剛脫離了惡趣,又造惡業。或者念經拜忏,得到菩薩加持,得到善力了,那你要增長,把最初的信心又消失了。所以在這一品特別重要,生者,死者,這是地藏菩薩跟佛說,這些人要特別注意,這就是地藏經修行的方法,我們怎麼樣利益過去曆代的父母祖先?你給他做好事。我們經濟很困難,你念部地藏經該沒困難吧?請不起人念,你自己給他念。特別我們出家的道友,因爲我們帶的障很多,帶什麼障呢?你過去多生的父母,現在你得到叁寶加持了、聞到叁寶利益了,那你要給他們回向,不能白白的過去。如果是遇著好因緣,遇著善知識,或者遇著寺廟,求大衆僧給他求回向加持他,使他能夠得到幸福。
地藏菩薩跟佛說,這習惡的衆生從纖毫間一點點可以擴展到無量。本來最初的業還不太重,但是發展了。就像你欠人家債,你不還,愈來利息愈重,愈來利息愈重,因此那個業障就加重。…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願經 1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