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告佛教青年書▪P2

  ..續本文上一頁就必得發大願;因爲,有了大願,才會積極地去做,才有“突飛猛晉,一日千裏”的成績!所以,每一個佛教青年,都萬萬不可忽略這點!

  

  在“普賢行願品”的偈言中,有這麼一段,後來這又成爲皈依時的忏悔語;那就是:“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我們每一個佛教青年,都應該有這種去惡務盡、堅強、自新的精神。在前面,我已提到“佛教青年要有崇高的志節”;那時,我只強調每一個人,都應該重視精神生活,也就是勸各位一定要學佛。但是,今日學佛的人,實在無可計其數,而真正有成就的,卻又少得可憐!一般人都只是紙上談兵,要不然就是“閉門修行”,成了最爲無用的“自了漢”了,所以,在這裏,我又特別提出“發大願”這叁個字來;我相信各位應該明白我的用意才對!

  

  在前面那段偈言中,多半注重自己的修身方面,因此,我們應該還要有“唯願久住刹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以及“十方所有諸衆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的犧牲精神和救世大願!各位都知道,這兩句偈言,也是由“普賢行願品”中抽出來的。

  

  既然我們非但要修養己身,而且還要有救世度人的精神,那麼,我們就非得有實際的行動不可了!底下就是一個宏法濟世的建議,或許可供各位參考。

  

  各位青年朋友,我們都知道,目前佛教界的宏法工作,大都是由一個大團體的力量,去影響各人的;也就是說,先由佛教界的大德居士們,設立一個佛堂、圖書館,或則是青年會,然後,由這團體經常舉辦活動,而吸引群衆入教的。這種宏法的方法,當然也有它的優點,而且,目前,甚至到將來,都是不可廢除的!但是,它有一個大缺點,那就是,這個機構,固定的團員往往很少,而且組織卻非常龐大,因此造成了結構不健全,內容松弛等不良現象;最後除了出版刊物,做做法事外,其他真正的宏法工作,都無法實現了!一個成功的團體,其份子之間,必須要有“我們感”(We-feeling),大家關心這個團體,保護這個團體,那才會發生強有力的作用!因此,我們的宏法工作,必須先從家庭開始組織,我們每一個佛弟子,都必須先建立一個純粹佛化的家庭,而後再去接引左鄰右居,以平日的言行,來感召他們;如此,由于一個小家庭的佛化,將影響一個大家庭的佛化;再由一個家族的佛化,擴展到整個村鎮的佛化!各位!這不是夢想,因爲事實上是做得到的!今日之所以無法做到,只是大家不做罷了!我們佛陀希望我們這麼做!我們佛教也希望我們這麼做!而整個的社會,更期待著我們這麼做!各位!努力吧!那將是你我的光榮!整個社會的光榮!佛教的光榮!底下我將列舉一個真正佛化的家庭,所應做的宏法工作:

  

  (一)每星期至少舉行一次佛法的演講,以吸引親友鄰人。演講後應有討論會,解答聽衆的疑問。

  

  (二)每星期製定一個修習的中心德目;例如,第一周是“布施”,那麼,家庭中每一個分子,以及參加的親友鄰人們,在這一周中,都要特別注意“布施”的修習。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應該做的德行都不做了,只是特別提醒大家注意“布施”罷了。

  

  (叁)每日不要傷害凡有情識的生物,而至少要救放一條生命,愈多愈好。

  

  (四)每日都應該抽出一些時間來讀佛書或誦經、靜坐。

  

  (五)每餐最好都有儀式;食前合掌默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衆生。”如此日久,則可增強信仰和願力。

  

  (六)若佛弟子有專長,如音樂、繪畫等等,可經常舉行家庭音樂會,或繪畫練習,邀請親友鄰人參加。而最好每一家庭,都和其他佛教團體保持連系,以便推介有這方面天才的親友鄰人,而藉此大量吸收入教者。

  

  另外,在這個家庭的小小布教組織中,應以自立爲最重要;在時機未成熟時,千萬不可要求參加的親友鄰人們布施財物!要使人知道,我們佛教徒的慈悲,不是爲了獲得任何報酬的!

  

  我相信,這種佛化的家庭,將會使佛教振興起來!佛教之所以成爲一盤散沙,完全由于缺乏這種澈底的工作!各位朋友!青年人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只要各位發下這偉大積極的大願,哪怕只完成了萬分之一,其力量也是驚人的!我們東方人一向缺乏這種精神,總有“自掃門前雪”的觀念;這種,“自了漢”的做法,實在不是佛教的真精神!而且,早已被公認爲舊時代的遺毒了!因此,在這裏,我要再叁強調,希望各位朋友們,朝著這個方向去做,那麼,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有無數或小的青年會、圖書館、佛堂等等建成了!這非但是佛教事業的一大進展,而且更是整個社會的福利了!

  

  第五點,我希望各位知道並實行的是:佛教青年應有嚴正的智慧。

  

  各位青年朋友!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除了修行的方法外,最重要的是,佛教還要遍求智慧!一切的五戒、十善、六度、萬行,都是爲求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其他宗教,除了求求福報,求求享樂外,最多也只不過是追求生命的不究竟解脫罷了!因此,一個佛教徒,不應光求福報、享樂,更不是求永生或成神仙!而是要抱著絕大的信心,去尋求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成爲一個具有大智慧的“覺者”!

  

  但是,各位應該明白的是:智慧和知識不同;前者是內求于心的;而後者卻是經驗的累積。一個人要成爲知識的保藏庫,很容易;然而,要成爲有智慧的人,卻非有“舉一隅而反叁角”的精神不可!在我們佛教,要得到大智慧,就必須先從持戒和禅定開始。所謂“戒、定、慧”叁部曲是也。而要有戒和定的能力,必須先有布施的功德。這個,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而它的原因,底下我們也會提到。在佛家,則以“聞、思、修”來獲得大智慧。關于這些,我相信各位都很熟悉,我也不必贅言!底下另外舉出四個獲得嚴正智慧的方法:

  

  (一)揚棄情執:

  

  “人是感情的動物。”各位!這是一句時時挂在我們口頭的俗語。我們都知道,要獲得嚴正的智慧,第一步,就非得把人們的這種妄念情執揚棄掉不可!我們每一個人,原來都有理智的。但是,由于妄想及不純潔的情感的作祟,大部份的理智都被淹沒了,並不能發生絲毫作用!從“十二因緣”中,我們也可以明白這個道理:有了這種不純淨的情感在作祟,就會執著,一旦執著了,那一切不正常的思維都出現了,使我們變成了迷惘,如陷身在五裏雲霧中一樣,所謂“愛、取、有”即是。當然,不必把情感完全揚棄,而用“美化情感”的方法,也同樣可以獲得大智慧。但是,這點我們目前不談,留待下面再談吧!在這裏,我們只先就獲得智慧的第一步著眼,因此,我們非得揚棄情執不可!

  

  (二)應用想像力:

  

  最近美國的教育,特別注重在“想像力”(Imagination)的訓練。想像力雖然只是智慧的一部分,但是,無可置疑的,這種專門性技能的訓練,確實是相當重要的,因爲,它可以使我們發覺出許許多多未知,但卻極有用的事理!範納先生(Mr. Jules Verne)說得好:“天下任何事情,只要有人想得到,那麼,就有人做得到。”而佛陀的教化、更進一步要人們運用“正思維”的方法,運用正思維的方法,才能分別是非邪正以及事理的偏圓。世間的一切事理,都是真如本性染著後的作用産生的,範納先生的話,實在早已概括在佛法之中了。

  

  一九五叁年美國研究創造性思想權威,奧斯明博士(Dr. Alex F. Osbam),曾寫了一部叫“應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的書,專門用來訓練想像力的運用;後來,這部書至少發行十萬冊,再版十二次!這部書雖然著重在工業創造力面的訓練,然而,我們也可似從中獲得應用想像力的真竅,而用來體察人生的真相。各位不妨讀一讀。

  

  (叁)要獲得嚴正智慧的第叁個方法是:由感覺的世界,升華到純粹抽象的非感覺的世界。

  

  這點非常重要!一切的哲學,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個!而一部思想的進化史,也無非是人類追求抽象世界的奮鬥史!更重要的是,它也正是人與佛之間的橋梁;因爲,有了它,才可以進一步有“直觀”(Intuition)的能力,而任何宗教的體驗,一旦缺乏“直觀”,那是無法入其大門而登其堂奧的!所以,我要提出這點來。

  

  美國現代哲學史家,史鐵士(W.T.Stace)先生,在其“希臘哲學史(A History of greek philosophy)一書中曾說:“我們所有早期的經驗,都是屬于物質世界的。心理世界必由內省而起;而內省的習慣,必來自少年或壯年時代,有些人甚至終身難達這種境界!”爲了證明他這段話,他以我們日常所用的語言舉例說:“我們的文字,其表明心理的事實,總是藉助于物質;比如,我們說某人是一個“清澈”(Clear)的思想家;“清澈”兩字,本來是形容物質的,水不含其他雜質,就叫做“清澈”。又如說,某人的思想極“明顯”(Luminous),這也是取譬于物質——光,來說明的。我們又常說“心中”或“心頭”有甚麼事,其實,心何嘗有上下表裏之分?我們不過把它想像成一個占有空間的物體罷了。......”由上面這段話,我們知道,人類的思維,在幼稚的時代,的確都被感覺世界的物質所迷惑著;這種毒害,用佛教的名詞說,就是“相”;它深入我們心靈的最底部,破壞我們正確的思想力,以致使我們無法獲得大智慧!所以,我們一定要破除它的束縛!至于如何去破除,那就全靠各位的反省和小心思考了!當然,五戒、十善、六度、萬行的實修工作,也是達到這種純粹抽象世界的好方法之一!

  

  (四)第四個獲得嚴正智慧的方法:美化情感;也就是實際地去做五戒、十善、六度、萬行的工作。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爲前面兩點都可以從書本、學校或訓練班學到,而…

《告佛教青年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見賢思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