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告佛教青年书▪P2

  ..续本文上一页就必得发大愿;因为,有了大愿,才会积极地去做,才有“突飞猛晋,一日千里”的成绩!所以,每一个佛教青年,都万万不可忽略这点!

  

  在“普贤行愿品”的偈言中,有这么一段,后来这又成为皈依时的忏悔语;那就是:“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我们每一个佛教青年,都应该有这种去恶务尽、坚强、自新的精神。在前面,我已提到“佛教青年要有崇高的志节”;那时,我只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精神生活,也就是劝各位一定要学佛。但是,今日学佛的人,实在无可计其数,而真正有成就的,却又少得可怜!一般人都只是纸上谈兵,要不然就是“闭门修行”,成了最为无用的“自了汉”了,所以,在这里,我又特别提出“发大愿”这三个字来;我相信各位应该明白我的用意才对!

  

  在前面那段偈言中,多半注重自己的修身方面,因此,我们应该还要有“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以及“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的牺牲精神和救世大愿!各位都知道,这两句偈言,也是由“普贤行愿品”中抽出来的。

  

  既然我们非但要修养己身,而且还要有救世度人的精神,那么,我们就非得有实际的行动不可了!底下就是一个宏法济世的建议,或许可供各位参考。

  

  各位青年朋友,我们都知道,目前佛教界的宏法工作,大都是由一个大团体的力量,去影响各人的;也就是说,先由佛教界的大德居士们,设立一个佛堂、图书馆,或则是青年会,然后,由这团体经常举办活动,而吸引群众入教的。这种宏法的方法,当然也有它的优点,而且,目前,甚至到将来,都是不可废除的!但是,它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这个机构,固定的团员往往很少,而且组织却非常庞大,因此造成了结构不健全,内容松弛等不良现象;最后除了出版刊物,做做法事外,其他真正的宏法工作,都无法实现了!一个成功的团体,其份子之间,必须要有“我们感”(We-feeling),大家关心这个团体,保护这个团体,那才会发生强有力的作用!因此,我们的宏法工作,必须先从家庭开始组织,我们每一个佛弟子,都必须先建立一个纯粹佛化的家庭,而后再去接引左邻右居,以平日的言行,来感召他们;如此,由于一个小家庭的佛化,将影响一个大家庭的佛化;再由一个家族的佛化,扩展到整个村镇的佛化!各位!这不是梦想,因为事实上是做得到的!今日之所以无法做到,只是大家不做罢了!我们佛陀希望我们这么做!我们佛教也希望我们这么做!而整个的社会,更期待著我们这么做!各位!努力吧!那将是你我的光荣!整个社会的光荣!佛教的光荣!底下我将列举一个真正佛化的家庭,所应做的宏法工作:

  

  (一)每星期至少举行一次佛法的演讲,以吸引亲友邻人。演讲后应有讨论会,解答听众的疑问。

  

  (二)每星期制定一个修习的中心德目;例如,第一周是“布施”,那么,家庭中每一个分子,以及参加的亲友邻人们,在这一周中,都要特别注意“布施”的修习。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应该做的德行都不做了,只是特别提醒大家注意“布施”罢了。

  

  (三)每日不要伤害凡有情识的生物,而至少要救放一条生命,愈多愈好。

  

  (四)每日都应该抽出一些时间来读佛书或诵经、静坐。

  

  (五)每餐最好都有仪式;食前合掌默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如此日久,则可增强信仰和愿力。

  

  (六)若佛弟子有专长,如音乐、绘画等等,可经常举行家庭音乐会,或绘画练习,邀请亲友邻人参加。而最好每一家庭,都和其他佛教团体保持连系,以便推介有这方面天才的亲友邻人,而藉此大量吸收入教者。

  

  另外,在这个家庭的小小布教组织中,应以自立为最重要;在时机未成熟时,千万不可要求参加的亲友邻人们布施财物!要使人知道,我们佛教徒的慈悲,不是为了获得任何报酬的!

  

  我相信,这种佛化的家庭,将会使佛教振兴起来!佛教之所以成为一盘散沙,完全由于缺乏这种澈底的工作!各位朋友!青年人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只要各位发下这伟大积极的大愿,哪怕只完成了万分之一,其力量也是惊人的!我们东方人一向缺乏这种精神,总有“自扫门前雪”的观念;这种,“自了汉”的做法,实在不是佛教的真精神!而且,早已被公认为旧时代的遗毒了!因此,在这里,我要再三强调,希望各位朋友们,朝著这个方向去做,那么,不久的将来,我们将有无数或小的青年会、图书馆、佛堂等等建成了!这非但是佛教事业的一大进展,而且更是整个社会的福利了!

  

  第五点,我希望各位知道并实行的是:佛教青年应有严正的智慧。

  

  各位青年朋友!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除了修行的方法外,最重要的是,佛教还要遍求智慧!一切的五戒、十善、六度、万行,都是为求洞悉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其他宗教,除了求求福报,求求享乐外,最多也只不过是追求生命的不究竟解脱罢了!因此,一个佛教徒,不应光求福报、享乐,更不是求永生或成神仙!而是要抱著绝大的信心,去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相,而成为一个具有大智慧的“觉者”!

  

  但是,各位应该明白的是:智慧和知识不同;前者是内求于心的;而后者却是经验的累积。一个人要成为知识的保藏库,很容易;然而,要成为有智慧的人,却非有“举一隅而反三角”的精神不可!在我们佛教,要得到大智慧,就必须先从持戒和禅定开始。所谓“戒、定、慧”三部曲是也。而要有戒和定的能力,必须先有布施的功德。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而它的原因,底下我们也会提到。在佛家,则以“闻、思、修”来获得大智慧。关于这些,我相信各位都很熟悉,我也不必赘言!底下另外举出四个获得严正智慧的方法:

  

  (一)扬弃情执:

  

  “人是感情的动物。”各位!这是一句时时挂在我们口头的俗语。我们都知道,要获得严正的智慧,第一步,就非得把人们的这种妄念情执扬弃掉不可!我们每一个人,原来都有理智的。但是,由于妄想及不纯洁的情感的作祟,大部份的理智都被淹没了,并不能发生丝毫作用!从“十二因缘”中,我们也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有了这种不纯净的情感在作祟,就会执著,一旦执著了,那一切不正常的思维都出现了,使我们变成了迷惘,如陷身在五里云雾中一样,所谓“爱、取、有”即是。当然,不必把情感完全扬弃,而用“美化情感”的方法,也同样可以获得大智慧。但是,这点我们目前不谈,留待下面再谈吧!在这里,我们只先就获得智慧的第一步著眼,因此,我们非得扬弃情执不可!

  

  (二)应用想像力:

  

  最近美国的教育,特别注重在“想像力”(Imagination)的训练。想像力虽然只是智慧的一部分,但是,无可置疑的,这种专门性技能的训练,确实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发觉出许许多多未知,但却极有用的事理!范纳先生(Mr. Jules Verne)说得好:“天下任何事情,只要有人想得到,那么,就有人做得到。”而佛陀的教化、更进一步要人们运用“正思维”的方法,运用正思维的方法,才能分别是非邪正以及事理的偏圆。世间的一切事理,都是真如本性染著后的作用产生的,范纳先生的话,实在早已概括在佛法之中了。

  

  一九五三年美国研究创造性思想权威,奥斯明博士(Dr. Alex F. Osbam),曾写了一部叫“应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的书,专门用来训练想像力的运用;后来,这部书至少发行十万册,再版十二次!这部书虽然著重在工业创造力面的训练,然而,我们也可似从中获得应用想像力的真窍,而用来体察人生的真相。各位不妨读一读。

  

  (三)要获得严正智慧的第三个方法是:由感觉的世界,升华到纯粹抽象的非感觉的世界。

  

  这点非常重要!一切的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这个!而一部思想的进化史,也无非是人类追求抽象世界的奋斗史!更重要的是,它也正是人与佛之间的桥梁;因为,有了它,才可以进一步有“直观”(Intuition)的能力,而任何宗教的体验,一旦缺乏“直观”,那是无法入其大门而登其堂奥的!所以,我要提出这点来。

  

  美国现代哲学史家,史铁士(W.T.Stace)先生,在其“希腊哲学史(A History of greek philosophy)一书中曾说:“我们所有早期的经验,都是属于物质世界的。心理世界必由内省而起;而内省的习惯,必来自少年或壮年时代,有些人甚至终身难达这种境界!”为了证明他这段话,他以我们日常所用的语言举例说:“我们的文字,其表明心理的事实,总是藉助于物质;比如,我们说某人是一个“清澈”(Clear)的思想家;“清澈”两字,本来是形容物质的,水不含其他杂质,就叫做“清澈”。又如说,某人的思想极“明显”(Luminous),这也是取譬于物质——光,来说明的。我们又常说“心中”或“心头”有甚么事,其实,心何尝有上下表里之分?我们不过把它想像成一个占有空间的物体罢了。......”由上面这段话,我们知道,人类的思维,在幼稚的时代,的确都被感觉世界的物质所迷惑著;这种毒害,用佛教的名词说,就是“相”;它深入我们心灵的最底部,破坏我们正确的思想力,以致使我们无法获得大智慧!所以,我们一定要破除它的束缚!至于如何去破除,那就全靠各位的反省和小心思考了!当然,五戒、十善、六度、万行的实修工作,也是达到这种纯粹抽象世界的好方法之一!

  

  (四)第四个获得严正智慧的方法:美化情感;也就是实际地去做五戒、十善、六度、万行的工作。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前面两点都可以从书本、学校或训练班学到,而…

《告佛教青年书》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见贤思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