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依教奉行▪P10

  ..續本文上一頁自家的寶藏,到處亂跑亂鑽。”當頭就一棒。目的就是讓你返回找自心。自心是什麼?就是念念生死。解決了念念生死,你才能真正地見到你的自心。

  好,今天到這。

  昨天跟大家講了,這個心不要往外跑,要知道修行是在找自心。自心怎麼找?就是念念修行來找。因爲有念念生死,我們就要在念念修行中找自心。怎麼是念念修行?那就是無念。如果你把這個法門抓住了,就抓住根本的東西了。

  昨天講了,禅宗的大德凡是看有人往外跑,他就要棒喝。目的是什麼?就告訴你了:你“抛家舍業”到這來幹什麼?就是說你丟了自己的心,在外面來找心,你能找到嗎?所以一切禅宗大德的所謂開示、棒喝,就是讓你識得真心。哪個是真心?就是念念生死。哪個是念念生死?就是當下無念,就是這個。

  比如說禅宗的大德趙州和尚,凡是參禅的去了,告訴你幾句話呢?第一句話,不管你怎麼講,告訴你:“喝茶去!”這就是“趙州茶”。你這麼講他叫你喝茶去,你那麼講他也叫你喝茶去,什麼意思?就是讓你不要去講,也不要去說。幹嘛呢?讓你馬上識得真心,馬上要無念。不是真叫你喝茶去,而是叫你一切放下,一切都不要去想,你當下就得到你的自心。

  還有“雲門餅”,也是這樣。“吃餅去!”一幹嘛就讓你吃餅去。不是真讓你去吃餅。所以說,我們有時候不認識大德的這個教化,以爲這裏還有什麼更多的秘密。有沒有?這就是最大的秘密。

  今天跟大家講,講的目的就是讓大家識得真心,當下無念。當下無念怎麼做?這就是關鍵的問題。我們如果知道念念生死,就會漸漸地收回自己的妄想,就不會再在每念妄想上去下功夫。另外,他也不會東跑西跑了。東跑西跑的人就是抛家舍業,舍了你自己的家業,又出去另外求財,那你永遠是求不到的。

  我們在修行中如果知道這一點以後,心裏就會老實了。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就在一個老鼠洞都可以修行,何況有這麼大一個地方呢,是不是?一個大缸、一個小山洞,或是一個茅草棚、一個房檐底下,他都可以修行,因爲他已經找到了自己那個心。那個心不在外,也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內,在哪呢?就在你當下這一念裏!當下這一念,你放下就是。所以我們修行難不難?不難,關鍵就是自己是否能放下。你要是不敢放下,你永遠找不著;你若放下,很快就找著了,就這麼大的便宜。

  好,今天就講到這。

  這兩天講了一點兒。就是說在修行中,關鍵是在于我們敢不敢放下。放下的本身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放下。放下是爲了修行,修行的結果呢?最後就是放下。因爲無始劫來我們就貪著,以我爲中心,所以有了正報和依報,就流落生死之中。

  這個“我”字本身就是一個粗妄想,已經是非常粗的一個粗妄想。所以第一關就先要破掉這個我執。我執破掉了以後,慢慢才能破掉法執。法執和我執它倆都是俱生的,互相依賴。我們不知道我執是個粗妄想,而且裏面還有更多的細妄想,細妄想裏面還有微細妄想,微細的裏面還有幽隱妄想。我們有時候連名詞也不知道,更何況去親眼實見,就更不知道了,這就是我們不知道法界因緣的關系。

  什麼時候能知道呢?只有你開悟的時候。真正開悟的人才會真正的見到這些實相,才知道我們這個我執就是一個粗妄想,它沒有什麼東西。我們就因爲認爲它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根本的,也就這麼一個,所以我們拼命地保護它。你越保護它,這個妄想越堅固;越堅固,我們在六道裏輪回越多,沒完沒了。

  如果你去放下這個我執,它不是沒有。就算我執破了,還有微細妄想呢,它又化成微細妄想,是不是?你微細妄想破了,還有幽隱妄想,一層一層的。我們因爲從來不知道這個,所以拼命地執著。通過講了以後,大家應該明白先放下你的粗妄想。粗妄想怎麼放?剛才跟大家講了,第一個要打好基礎,就是嚴格持戒。持戒以後再談各種的修行。各種的修行也就是爲了放下這個我執。

  首先得破這個粗妄想。這個粗妄想,你必須得使出你全部力量來破除,因爲它非常堅固——堅固妄想。山河大地堅不堅固?那就是粗妄想。你的妄想和山河大地一樣的堅固,和房子一樣的堅固。你要是用身體去碰,碰得頭破血流。爲什麼頭破血流?是你妄想堅固所致。並不存在頭破血流,也不存在房子,是你的妄想過于堅固。你想,這麼樣的堅固妄想——我們說持戒,還沒等持呢,我們先開緣了,你怎麼破除我執?

  就像我們走路似的,一步沒走或走一步兩步,就談到了我如何如何——目的地的情況,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況。就好像我們要從大悲寺出發到北京,還沒起身呢,就談到北京如何如何,到那個目的地如何如何。那都是妄想。走一步兩步的,我們就以爲到家了,這就是自己在騙自己。通過這個例子我們知道,你在修行中持戒必須得下最大的功夫,功夫下到什麼程度呢?你就自己都忍受不了。這個戒就把你自己捆得手、腳、嘴都沒法動彈了。你那時候才有那麼點意思吧,才有那麼點意思。爲什麼說才有點意思?你這才往前走了那麼一步半步的。

  爲什麼有這種感覺呢?因爲我們的持戒是要改變自己的習性。這個習性非常厲害,你不下大功夫改不了。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必須得下最大的功夫,甯死不彎的那種決心,你才能把這個習性稍微去那麼一點點。我們平時說去,那只不過是暫時的壓伏住,並不等于去掉。你沒去掉,只是暫時地壓伏住。說:“我這脾氣好一點了。”那只是壓伏,並沒有真正的去掉。你想去掉,你必須得像割肉一樣。生瘡了,得豁出疼,忍受痛,你才能真正地把這個毒東西拿出去,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家通過這個例子就知道,持戒應該怎麼做了。在持戒的面前,我們就要毫不猶豫的,將我們整個身心生命全部投入進去護這個戒,這樣才能去點毛病習氣。否則的話,我們只是打著修行的旗號,實際上浪費了時間,這個是最可惜的。

  現在的修行人,毛病就出在這個地方上。出在哪?就是以少爲足。修行了一點,就以爲已經得到了什麼果位,或是得到了什麼把握,甚至可以大妄語地說什麼“我可以如何如何”,甚至說:“我臨終的時候念幾句阿彌陀佛,我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知道,這都犯了一個大妄語。非常可憐,自己在欺騙自己。就是世間人也得講個科學的態度,何況我們佛弟子,一定要講老實話、實在話。你沒有把握,你就把你的嘴閉上,不要講。

  作爲一個人來講,特別是做個佛弟子,絕不能去妄語,一定要真實。所以在修行路中,我希望大家要這麼去做。這樣我們在修行中才有那麼點意思,否則的話,我們就浪費了佛給予我們這麼一個很好的修行機會和場所,那就太使人痛心了。爲什麼過去人能成道?就是因爲過去的人誠實。

  好,今天到這。

  ●六、威儀方面的注意事項

  第一個,我們下了殿或是上殿,或是平時,都不能在大殿的這個廣場範圍內吐痰。特別是沖著大殿吐痰,能有無量過失,甚至打個呵欠都是不允許的。包括你在宿舍這個範圍之內,你都不能沖著大殿去刷牙。就是你在屋裏坐著,腳也不能伸向大殿這個方向,這都不允許。我們大家有時候不知道,實際上已經犯了過失。因爲這個大殿是佛住的地方,我們只能是恭敬,沒有別的。

  特別是大殿周圍的土地,都是很多僧人、居士禮拜的地方,那爲清淨地。你隨便吐痰,就世間法也不允許你那樣,是不是?公共場所不允許吐痰。哪能這麼隨便的?除了在寮房裏吐,到外面也吐、沖著大殿也吐,那會得無量過失,大家要注意這個問題。特別是佛殿的周圍,都不允許。包括放下氣(注:放屁),都不允許在佛殿周圍進行。打呵欠、刷牙、擤鼻涕、甚至腳伸向佛殿,這都不允許。

  爲什麼講這個呢?因爲這些小事不注意,我們心中就會放逸,放逸就有很多的過失。另外,我們的心裏也提不起正念來。這些事情看著是小事,實際上作爲一個人來講都是必須做到的事情。因爲佛就是我們的法身父母,我們不敬佛,不敬自己的法身父母,那是非常不好的。

  好,今天就講到這吧。

  昨天講了一點小的威儀問題,注意事項。前幾天講了修行中古人爲什麼能成就,就是因爲誠實。我們爲什麼不成就?就是妄想太多,而且變化不定。爲什麼說誠實能成就,變化不定不能成就?因爲誠實就是有個恒心、有個毅力,他不斷地奔著這一條道走。所以說呢,久了才爲功夫,你不久,它不能爲功夫。

  比如說日中一食的問題。日中一食,吃了幾天,你就以爲你日中一食成就了?沒呐,有的甚至幾年也沒成就,得經過多少年的磨煉,最後你這個日中一食才真正的成就。要成就得千錘百煉,那才行呢。哪條戒律都得千錘百煉的持下去,才能有個成就。我們說的那個成就,有時候學了一點就覺得成就了。那都是在皮毛中,因爲你沒入心,沒把你整個習性改過來。你知道改個習性得多難?無始劫的習性不是幾句話、幾個事就把它改過來了,所以這一點大家都得注意。

  順便說一下,昨天講了要你們注意不要滿地吐痰的問題。你要知道,滿地吐痰不光是一個不衛生的習慣,更主要的是,它有個慢心,不恭敬人。人家在那兒走,你吐一口痰,你叫人家多難受,誰聽著這個聲音都不好聽。

  我給你們講一個事情,就是我閉關的時候,就是這個小房和外面的這個土道,我從來沒擱那吐一口痰,也沒有扔一點髒東西或一點髒紙在地上。因爲什麼呢?這個地是個淨地。因爲很多的居士來到山上,還有一些師父,他們要頂禮。他們頂禮的地方,我都視爲淨地。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他敬我一時,我永遠敬他,所以他頂禮的地我都敬它。

  閉關的小屋那是黃土地,我從來沒有故意滴過一滴水,何況是痰,那更不可能了。就是洗手時一不小心,一滴水掉在地上,我都得拿毛巾把它擦幹了。實在沒毛巾,我就拿衣服來擦。就算這個水已經不見了,滴了馬上就滲進地裏,我都要把它…

《依教奉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