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五十法頌”講記
◎妙祥法師 講述
時間:二○○一年八月初九——八月十叁晚間
地點:海城大悲寺文殊殿
聽衆:全體僧衆
目錄
前言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序)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真開成就寶門
略釋上師五十法,總(分二科):
第一、共學
第二、本法
總第一、共學(分四):
一、認識作者。
二、爲何而作?
叁、爲誰而作?
四、何時說學?
總第二、本法(分叁):
本法第一、准備
本法第二、本主法
本法第叁、圓滿
本法第一、准備(又分二):
一、禮拜
二、願造
一、禮拜(複分二):
一、翻譯此法之名
二、本禮拜。
二、本禮拜(又分二)
一、敬禮如來金剛心
二、本法頌
(1)頌曰:
二、願造
本法第二──本主法(分八)
一、必須要供養與恭敬上師
二、受法前如何供養
叁、供養者與受供養之分別
四、皈依上師之最低限度
五、隨時現觀當不當放作
六、助他人改過惡劣之行爲
七、何時有何種特殊許准
八、簡單總結
一、必須要供養與恭敬上師
(2)頌曰:
二、受法前如何供養(又分二)
1、普通
(3)頌曰:
2、特別
(4)頌曰:
(5)頌曰:
叁、供養者與受供養之分別(又分二)
1、爲何要分別
2、如何分法
(一)、爲何要分別?
(6)頌曰:
(二)、如何分法 (複分叁)
1、該放棄的邪師
(7)頌曰:
2、該具足的條件
(8)頌曰:
(9)頌曰:
3、當弟子的資格
(10)頌曰:
(11)頌曰:
(12)頌曰:
(13)頌曰:
(14)頌曰:
(15)頌曰:
(16)頌曰:
四、皈依上師之最低限度
(17)頌曰:
(18)頌曰:
(19)頌曰:
(20)頌曰:
(21)頌曰:
(22)頌曰:
五、隨時現觀當不當放作
(23)頌曰:
(24)頌曰:
(25)頌曰:
(26)頌曰:
(27)頌曰:
(28)頌曰:
(29)頌曰:
(30)頌曰:
(31)頌曰:
(32)頌曰:
(33)頌曰:
(34)頌曰:
(35)頌曰:
(36)頌曰:
(37)頌曰:
(38)頌曰:
(39)頌曰:
(40)頌曰:
(41)頌曰:
(42)頌曰:
(43)頌曰:
六、助他人改過惡劣之行爲
(44)頌曰:
七、何時有何種特殊許准
(45)頌曰:
八、簡單總結
(46)頌曰:
(47)頌曰:
本法第叁──圓滿
(48)頌曰:
(49)頌曰:
(50)頌曰: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竟)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譯後記
執事:聞磬聲,至誠頂禮叁拜!
禮佛一拜。
前言
今天有特殊的因緣,有一本是密宗的書叫《上師五十法頌略釋》,是丹吉仁波切解釋的這個法。這本書可能有人已經給我拿過來半年多了,這個主要講怎麼樣恭敬上師、恭敬師父。他看完以後,覺得應該給大衆講。那時候我就給忽視了,我有點想法,一個是尊師重道應該講,另外我怕再造成誤會,這都是講的讓恭敬師父,怕有一點誤會。所以就沒講,也造成了損失。
特別是有叁個僧人私自離開寺院,這和在尊師重道這方面沒有講,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爲他們不懂得尊師重道,犯了一個重罪,這也和我有責任。今天應該把這法講一下。因爲修行佛法這是很重要的一關。一切的佛法都要由恭敬中得,沒有恭敬心,什麼也得不到。但是究竟我說得對不對,關鍵要看看人家密宗對這個怎麼解釋。
我們都知道,密宗對上師的恭敬是非常完全和徹底,包括自己的身口意全部供養師父。身口意,不光是這個身體的供養。身,一切的生命包括骨和血肉,一切都要供養師父;口,一切的語言都要隨順師父;意,包括自己的起心動念,都是誠心誠意的供養。如此身口意的供養才會達到“叁密”,只有“叁密”才能真正的說是身口意的供養。這個非常重要,它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我們都知道密宗在供養上師、供養師父這方面,在修行中排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究竟怎麼重要、怎麼個說法,它涉及到我們學的很多的威儀門。所以說,我們有時候的做法叫人恥笑,就包括世間的一些規矩,有時候我們都達不到。比如說進門,和師父進一個門的時候,應該提前就給師父開門,開門以後要撤退半步,而且要把師父送進屋,輕輕把門關上,就是這樣。在世間來講,都是這樣的。
所以說,我們有時候因爲很多的地方不懂,而失去了威儀。有時候心想的是一回事,做的時候卻不如法了。我們的習慣性要不改的話,我們很少有威儀。雖然表現在外面的是一種習慣,雖然你認爲是無心,只是一種習慣。但是你不知道,那種習慣來源于你的心,是無始劫來心被汙染造成今天的習慣,這個你沒明白。雖然不是你現在的起心動念,但是你無始劫的業力已經養成那種習性。它是因果所感,感出了這種習性。我們認爲我也沒想,這是習慣動作。習慣動作那都是因果所造成的,所以說得改。我們把這個習性改了,就等于是在去掉無始劫的習性,無始劫的業力,通過它來修我們的心,這是很重要的一環。所以這個還要聽人家怎麼講的吧,別聽我講,我一講就多了。
上師五十法頌略釋(序)
(本文系由藏文原序譯出)
印度大班智達跋維谛瓦大師所作的“上師五十”法頌,不但是學金剛密乘的根本,而且對學顯教各宗來說,也同樣的重要。
大概寫一下標題。作者是印度大班智達跋維谛瓦大師,所作的《上師五十法頌》,他這裏講,這不但是學金剛密乘的根本。什麼是金剛密呢?金剛密乘,金剛乘,最密的乘,那就是佛乘,就是金剛。“金剛”就是不壞的意思,能破一切煩惱,不被煩惱所纏縛,叫金剛。“密乘”,最秘密的,因爲我們不能見的,而且又是本有的,是秘密藏起來的,所以叫密;又是你本有的,不生不滅的,這個叫密;是你糊塗,你不知道,所以叫密。這個無上乘,金剛密乘的根本,對學顯教各宗來說,也是同樣的重要。顯教也就是說不是屬于密宗了,比如說禅、淨、律、教。除了密宗,尊師重道對學各種的人,顯教是同樣重要的。實際上我看,有時候甚至比學密的人還重要,因爲人家學密的,懂得尊重上師,我們不學密,這方面我們就學得差。
本頌的論——注解,是班智達婆拉遮達(曰*阿)尊者所輯注的。譯者與大福藏智慧劍(廣定)法師,花了很多時間,經過很仔細的考證,才把藏文一句一句的法頌以及注解,翻譯成中華漢文。
“奉事上師法五十頌,是真正學金剛密乘,爲衆生而想得到正確成就的學者,所有一切學法所不能缺少的“先法”(道德必須學的要法)。根據密乘很多根本經論裏所說,上師是這麼的重要!所以,希望本法頌以及注解(略釋)譯成中文之後,能有助于真正想學正確密法的人。
“先法”,就是先學的法,首先必須要學的法叫先法。這是它的序。
過去有一少部分的人,對于上師法等以及學法最重要的根本預備法,一點也不了解。有的人並不是不了解,而是他沒有把學金剛密乘法,所必要的根本預備法放在心中。
我們學法有時候就忽視這一點,特別是現在的學法派,他認爲學法在于自己,這是對的。但是他不知道什麼是在于自己,你的師父就是你自己,就是你的金剛密。這他不知道,以爲師父是師父,那是我的拐棍,用完了我就扔了就完事。他光想著這一方面,沒想到那些方面,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
這種學法或者作法的人,使他自己和別人都漂流在苦海中。修學金剛密乘的人,也許因此而種了墮落金剛地獄的大因。
就是說由于他不把這個法放在心上,對這個法不了解,最後墮落到金剛地獄,很難翻身。而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叫大因。
本法頌的最大功能是,幫助“不斷集堆的人”,(就是不再往前進,停止不前的人)返回正路,而且使他能夠以正心、正慈、正悲的修學而得成就。
希望真學無上金剛密乘,爲衆生而想得到大成就的學子們,應該先學本法——《上師五十法頌》。真正明了本法,是修學密宗最…
《“上師五十法頌”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