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这个地方。如果是占有,如果是有贪心,那马上就得拿回来,不能放了。为什么讲这个事情?就是不让自己在这里起心动念。你对身体不能过分地爱护。如果你对身体过分地爱护,就不会在佛道上走得更远,只能是在表皮上下一点功夫。就是因为我们爱护身体,所以不断地坚固这个触的概念。越爱护,这个触的概念越深,而且我们的烦恼习气越重,被它转得越深。所以说,这地方也是修行一个关键。
俗话讲,你不置于死地,不会有后生的。所以你必须把自己置到那个地方。你真置到那个地方,这个身体会不会损失呢?有时候表面有一点痛苦,但是你的身心获得法益。获得法益以后,身体的情况也逐渐地好转了。但是你不能做一种妄想:我既要获得法,我身体又没有事。你不要做这个贪便宜想。有没有可能?这是有可能的。但你不要做贪便宜想。如果做了贪便宜想,你的功德同样也不圆满。
比如说我的脚的问题,昨天跟大家讲了。当我蹲下的时候,那时候疼得蹲都蹲不下去的。那已经是好几年了,蹲还蹲不下去,起也起不来。起来就得将近几分钟,或是十来分钟才能起来。虽然是那么疼,但从来没有敢指望有好的那一天,没有做过那个想;也从来没有埋怨的一天,心里从来没有生过埋怨,说:“这是何苦呢?”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只是一种清净和快乐,心甘情愿的去领受。
好,今天到这。
昨天讲到触。这个触对我们身体确实有影响,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触来修这颗心。所以说,再怎么困难我们都要克服这个。因为触对我们的影响特别大。冷、暖,还有风、雨……当我们克服触的同时,就会发现了我们那颗心。因为一切的外境,冷、暖、风、雨……皆是我们心所造成的。我们心动,外面就动,我们心减少了动,外面的环境也跟着减少动。这点是很秘密的一件事情。佛虽然是经常讲,但是我们不亲自去发现,我们永远不相信。
我跟大家讲持戒就要舍命去护戒,原因就在这。如果你舍命了,外面叫你舍命的环境也随之就改变了。只是看你定力的大小,外界的环境也随之有所改变。我们不但要克服冷,还要克服热。一个人不是非得经过多长的修持才会有克服的能力,——当然了,定力是很重要的,但关键在哪呢?在我们有没有敢于舍去自己的那个决心,关键在这。每个众生都具足一切佛性,都有能克服一切困难的能力。虽然有的当时还不能达到,但关键在于决心的大小。
过去我行道的时候,那是很早以前,经行的时候经常顶着太阳。三伏天,马路上的沥青都化了,踩一脚都粘鞋,都有可能拔不下来,一步一个脚印,都化成这样了。为了经行,经行就是从哪儿走,就开始绝不回避,对一切环境都不要回避,特别是这个冷热的问题。虽然是三伏天,也顶着太阳走,默默地低着头走。虽然两边有高楼大厦、有树,也不进行分别,也不去躲避一下。在刚走的时候也是觉得很晒的,确实有一种难受的感觉,但是你把心摄住了以后,一会儿就清凉下去,心里很自在。还不能快,慢慢地走,一走就十几里地,或七八里地。
走了以后,虽然有可能对皮肤造成损伤。那时候我是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一晒就起来。宁可它晒,怎么难受,也得为了这个道。虽然是没有见道,但是为了修道,你必须得舍去自己一切享受的概念,才能在道上往前走。
好,今天到这。
昨天讲了这个经行。经行的时候要在这个冷热,特别在热的情况,你要去克服,要克服自己的妄想。这条路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摄心地去做,它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特别是在热的地方走,如果你光走不摄心,这条路你同样也走不下来。因为啥?太热!你时时打妄想,去分别,这个热上就更热了。包括口渴呀,太阳晒呀,看到别人都已经早早地在荫凉地躲着,就唯独你自己在那走。这就像世间一个傻子似的,唯独就那么一个傻子在这世界上走。
特别还要克服路两旁的各种的人物景象,这些都要克服,不要观察,也不要听,也不要闻。这样,我们才能一点点往前走。虽然一下做不到,说是:“我这个眼睛可以不看,努力地控制它,不管外面有什么响动,我就不抬头,这个还勉强控制。”但是这个声音,你不抬头,它也往你耳朵里钻。这时候你就要认真地念那句话头,或是念那一句佛号。这样的话,久了,慢慢就克服了。
如果克服好了,你走个几里地或十几里地,就好像刚走出一两步一样。就刚开始的那一念,说:“我刚开始走道。”就当初那一念。等你走到地方的时候,“哎呀,什么时候走到这一块了?”就这种感觉。而且浑身的那种冷热的感觉已经消失了,非常的自在,特别是身心得到了一种清净。我们通过这个才能更快地体会到佛法。说是“摄心为戒,无念为宗”。无念就是我们修行佛法最好的一条大道。
所以我们大家在修行中一定要克服这个触。佛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去做。另外要敢于舍去自己的一切去做,这样我们才能与道有那么点相合的意思,只能说有点意思吧。佛法并不是非常难,难的在什么地方呢?难在就是我们不敢走这个,不肯放下自己贪着的这种习性。佛法在哪儿修呢?就在每一念上修行,每一个小事上修行,每一个动作上修行。你不在这下功夫,光盼大的,什么“大境界来,我如何如何”,到时候大境界来了,你根本就扛不住。所以说修行就是在每个小问题上来摄心,不怕环境的干扰。我们修佛道就得这么样走,才有点真实的意义。
好,今天先讲到这。
●五、回收意根
要从每一点、每一滴开始,就是抓住每一个小事情,不要贪求大的。大的我们修不修?修。小的修不修?也得修。因为了生死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在于持之以恒。这个很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所以说,在修行中我们必须不管它大小,我们都要修,特别是不能有“修大排斥小”的这种心。这种心就是一种妄想,一种不正确的观念。因为我们的生死不在于哪个大,而在于每一念的起心动念,生死就在这里。不是说我们有个什么大事情才有生死,是念念生死,每一念都有生死。
念念生死,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念念生死的问题?那就是用无念来解决念念生死的问题。因为有念就有生死,只有无念才能解决这个生死问题。你只有在这地方下功夫,如果你不懂得念念生死,舍去了念念的生死,而求一个大的什么起心动念,那已经离得太远了。
有的想通过一种很高的方式,去达到马上就解决生死的问题,这能不能?能。这个“能”弄不好是个假的,因为只有念念的抓住才有一个大的,不是说你一努力就做到了,而是每一念、每一行都要做到。我们看到很多的祖师大德开悟都是在一瞬间,那都是由于平时的积功累德,才真正的了脱生死。
我们若明白了念念生死,这个心就不会到处去追求了,追求明天如何如何,后天如何如何。他没有啥追求,只是追求眼前那一念。就是眼前那一念,想法控制眼前这一念,不让它起心动念。就算起心动念,也要让它变成善的念,不让它成为恶的念。这样你才能了脱生死。
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才会抓住了——怎样都摄六根。六根必须得念念都摄,念念地抓住。大家修行有时候感觉到,说:“我每一天修行,好像一晃就过去了。”这一晃就过去,就是我们抓住了念念的生死问题,因为每一念都不让它起来。不让起来,它没有分别,所以觉得一晃儿就过去了,这是好事情。
好,明天再讲。
昨天讲了,要想了脱生死必须在念念的生死上下功夫,因为我们的生死表现有各种不同。有大洪流生死、分段生死……但是哪个生死也离不开念念生死。因为我们的念念生死才导致这些,你不见到这些,就永远是一个糊涂人,所以我们要在念念的生死上下功夫。念念生死,就我们这一念,就不知道有多少生死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在这里下功夫,这才为正确的。
(编者注:大洪流生死:也是大生死流,我们无始劫来的轮回大洪流。分段生死,指我们一世又一世生死,这一世为人,死了又投生为人,或者投生为畜生,或者生为天人,天人死了又为人,就这样一世一世的轮回,一段一段的生死轮转。)
《弥陀经》(所指包括《无量寿经》)讲得很明确,就讲了个念念生死。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能念十句“阿弥陀佛”,便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这说明什么呢?就说明念念的生死。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念头,这一天能控制到只有十个妄想,就打十个妄想,而用十句佛号来控制它,那就是十句“阿弥陀佛”。如果保持一天到七天,你必然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控制念念生死的一个最好的证据,你若不理解这个,你就不会真正的理解《阿弥陀经》。
通过《阿弥陀经》我们就知道了,控制念念的生死是了生死最快的一个途径,也是根本的一个途径。所以说,我们的每一念都必须想法控制,要达到无念。就是念“阿弥陀佛”也是为了达到无念,达到一念不生,你修禅也是达到这个目的,法法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服务的。如果我们控制了妄想,就剩了十念,它必然要往生。有的人问我说:“我控制妄想,我一念可不可以?”十念都能往生,那一念不更能往生吗?你的妄想控制到就剩一个妄想了,那必然能往生。
通过这个,我们深深地知道控制念念的生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根本。我们在修行中知道每一念有很多的生死在这里,所以你不用往外求。有人说我要如何如何,一天想得天高路远,那没有用。你就在这上下功夫,在你念念中下功夫。你想,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离“念念”还很远,你再往外求,那就离得更远了。有的要东跑,要西颠,到处去求。你要知道,你这一起心动念就是一个大大的妄想,这个妄想离了脱生死就更远了。
所以有时候那有修行的人看我们到处去求法,这么个求法,真是哭笑不得。所以禅宗大德遇到这样的人就呵斥他,说:“你跑这来干吗?离开了…
《依教奉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