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家的宝藏,到处乱跑乱钻。”当头就一棒。目的就是让你返回找自心。自心是什么?就是念念生死。解决了念念生死,你才能真正地见到你的自心。
好,今天到这。
昨天跟大家讲了,这个心不要往外跑,要知道修行是在找自心。自心怎么找?就是念念修行来找。因为有念念生死,我们就要在念念修行中找自心。怎么是念念修行?那就是无念。如果你把这个法门抓住了,就抓住根本的东西了。
昨天讲了,禅宗的大德凡是看有人往外跑,他就要棒喝。目的是什么?就告诉你了:你“抛家舍业”到这来干什么?就是说你丢了自己的心,在外面来找心,你能找到吗?所以一切禅宗大德的所谓开示、棒喝,就是让你识得真心。哪个是真心?就是念念生死。哪个是念念生死?就是当下无念,就是这个。
比如说禅宗的大德赵州和尚,凡是参禅的去了,告诉你几句话呢?第一句话,不管你怎么讲,告诉你:“喝茶去!”这就是“赵州茶”。你这么讲他叫你喝茶去,你那么讲他也叫你喝茶去,什么意思?就是让你不要去讲,也不要去说。干嘛呢?让你马上识得真心,马上要无念。不是真叫你喝茶去,而是叫你一切放下,一切都不要去想,你当下就得到你的自心。
还有“云门饼”,也是这样。“吃饼去!”一干嘛就让你吃饼去。不是真让你去吃饼。所以说,我们有时候不认识大德的这个教化,以为这里还有什么更多的秘密。有没有?这就是最大的秘密。
今天跟大家讲,讲的目的就是让大家识得真心,当下无念。当下无念怎么做?这就是关键的问题。我们如果知道念念生死,就会渐渐地收回自己的妄想,就不会再在每念妄想上去下功夫。另外,他也不会东跑西跑了。东跑西跑的人就是抛家舍业,舍了你自己的家业,又出去另外求财,那你永远是求不到的。
我们在修行中如果知道这一点以后,心里就会老实了。任何地方都可以修行,就在一个老鼠洞都可以修行,何况有这么大一个地方呢,是不是?一个大缸、一个小山洞,或是一个茅草棚、一个房檐底下,他都可以修行,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那个心。那个心不在外,也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内,在哪呢?就在你当下这一念里!当下这一念,你放下就是。所以我们修行难不难?不难,关键就是自己是否能放下。你要是不敢放下,你永远找不着;你若放下,很快就找着了,就这么大的便宜。
好,今天就讲到这。
这两天讲了一点儿。就是说在修行中,关键是在于我们敢不敢放下。放下的本身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放下。放下是为了修行,修行的结果呢?最后就是放下。因为无始劫来我们就贪着,以我为中心,所以有了正报和依报,就流落生死之中。
这个“我”字本身就是一个粗妄想,已经是非常粗的一个粗妄想。所以第一关就先要破掉这个我执。我执破掉了以后,慢慢才能破掉法执。法执和我执它俩都是俱生的,互相依赖。我们不知道我执是个粗妄想,而且里面还有更多的细妄想,细妄想里面还有微细妄想,微细的里面还有幽隐妄想。我们有时候连名词也不知道,更何况去亲眼实见,就更不知道了,这就是我们不知道法界因缘的关系。
什么时候能知道呢?只有你开悟的时候。真正开悟的人才会真正的见到这些实相,才知道我们这个我执就是一个粗妄想,它没有什么东西。我们就因为认为它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根本的,也就这么一个,所以我们拼命地保护它。你越保护它,这个妄想越坚固;越坚固,我们在六道里轮回越多,没完没了。
如果你去放下这个我执,它不是没有。就算我执破了,还有微细妄想呢,它又化成微细妄想,是不是?你微细妄想破了,还有幽隐妄想,一层一层的。我们因为从来不知道这个,所以拼命地执着。通过讲了以后,大家应该明白先放下你的粗妄想。粗妄想怎么放?刚才跟大家讲了,第一个要打好基础,就是严格持戒。持戒以后再谈各种的修行。各种的修行也就是为了放下这个我执。
首先得破这个粗妄想。这个粗妄想,你必须得使出你全部力量来破除,因为它非常坚固——坚固妄想。山河大地坚不坚固?那就是粗妄想。你的妄想和山河大地一样的坚固,和房子一样的坚固。你要是用身体去碰,碰得头破血流。为什么头破血流?是你妄想坚固所致。并不存在头破血流,也不存在房子,是你的妄想过于坚固。你想,这么样的坚固妄想——我们说持戒,还没等持呢,我们先开缘了,你怎么破除我执?
就像我们走路似的,一步没走或走一步两步,就谈到了我如何如何——目的地的情况,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就好像我们要从大悲寺出发到北京,还没起身呢,就谈到北京如何如何,到那个目的地如何如何。那都是妄想。走一步两步的,我们就以为到家了,这就是自己在骗自己。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知道,你在修行中持戒必须得下最大的功夫,功夫下到什么程度呢?你就自己都忍受不了。这个戒就把你自己捆得手、脚、嘴都没法动弹了。你那时候才有那么点意思吧,才有那么点意思。为什么说才有点意思?你这才往前走了那么一步半步的。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因为我们的持戒是要改变自己的习性。这个习性非常厉害,你不下大功夫改不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你必须得下最大的功夫,宁死不弯的那种决心,你才能把这个习性稍微去那么一点点。我们平时说去,那只不过是暂时的压伏住,并不等于去掉。你没去掉,只是暂时地压伏住。说:“我这脾气好一点了。”那只是压伏,并没有真正的去掉。你想去掉,你必须得像割肉一样。生疮了,得豁出疼,忍受痛,你才能真正地把这个毒东西拿出去,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家通过这个例子就知道,持戒应该怎么做了。在持戒的面前,我们就要毫不犹豫的,将我们整个身心生命全部投入进去护这个戒,这样才能去点毛病习气。否则的话,我们只是打着修行的旗号,实际上浪费了时间,这个是最可惜的。
现在的修行人,毛病就出在这个地方上。出在哪?就是以少为足。修行了一点,就以为已经得到了什么果位,或是得到了什么把握,甚至可以大妄语地说什么“我可以如何如何”,甚至说:“我临终的时候念几句阿弥陀佛,我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知道,这都犯了一个大妄语。非常可怜,自己在欺骗自己。就是世间人也得讲个科学的态度,何况我们佛弟子,一定要讲老实话、实在话。你没有把握,你就把你的嘴闭上,不要讲。
作为一个人来讲,特别是做个佛弟子,绝不能去妄语,一定要真实。所以在修行路中,我希望大家要这么去做。这样我们在修行中才有那么点意思,否则的话,我们就浪费了佛给予我们这么一个很好的修行机会和场所,那就太使人痛心了。为什么过去人能成道?就是因为过去的人诚实。
好,今天到这。
●六、威仪方面的注意事项
第一个,我们下了殿或是上殿,或是平时,都不能在大殿的这个广场范围内吐痰。特别是冲着大殿吐痰,能有无量过失,甚至打个呵欠都是不允许的。包括你在宿舍这个范围之内,你都不能冲着大殿去刷牙。就是你在屋里坐着,脚也不能伸向大殿这个方向,这都不允许。我们大家有时候不知道,实际上已经犯了过失。因为这个大殿是佛住的地方,我们只能是恭敬,没有别的。
特别是大殿周围的土地,都是很多僧人、居士礼拜的地方,那为清净地。你随便吐痰,就世间法也不允许你那样,是不是?公共场所不允许吐痰。哪能这么随便的?除了在寮房里吐,到外面也吐、冲着大殿也吐,那会得无量过失,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特别是佛殿的周围,都不允许。包括放下气(注:放屁),都不允许在佛殿周围进行。打呵欠、刷牙、擤鼻涕、甚至脚伸向佛殿,这都不允许。
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这些小事不注意,我们心中就会放逸,放逸就有很多的过失。另外,我们的心里也提不起正念来。这些事情看着是小事,实际上作为一个人来讲都是必须做到的事情。因为佛就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我们不敬佛,不敬自己的法身父母,那是非常不好的。
好,今天就讲到这吧。
昨天讲了一点小的威仪问题,注意事项。前几天讲了修行中古人为什么能成就,就是因为诚实。我们为什么不成就?就是妄想太多,而且变化不定。为什么说诚实能成就,变化不定不能成就?因为诚实就是有个恒心、有个毅力,他不断地奔着这一条道走。所以说呢,久了才为功夫,你不久,它不能为功夫。
比如说日中一食的问题。日中一食,吃了几天,你就以为你日中一食成就了?没呐,有的甚至几年也没成就,得经过多少年的磨炼,最后你这个日中一食才真正的成就。要成就得千锤百炼,那才行呢。哪条戒律都得千锤百炼的持下去,才能有个成就。我们说的那个成就,有时候学了一点就觉得成就了。那都是在皮毛中,因为你没入心,没把你整个习性改过来。你知道改个习性得多难?无始劫的习性不是几句话、几个事就把它改过来了,所以这一点大家都得注意。
顺便说一下,昨天讲了要你们注意不要满地吐痰的问题。你要知道,满地吐痰不光是一个不卫生的习惯,更主要的是,它有个慢心,不恭敬人。人家在那儿走,你吐一口痰,你叫人家多难受,谁听着这个声音都不好听。
我给你们讲一个事情,就是我闭关的时候,就是这个小房和外面的这个土道,我从来没搁那吐一口痰,也没有扔一点脏东西或一点脏纸在地上。因为什么呢?这个地是个净地。因为很多的居士来到山上,还有一些师父,他们要顶礼。他们顶礼的地方,我都视为净地。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他敬我一时,我永远敬他,所以他顶礼的地我都敬它。
闭关的小屋那是黄土地,我从来没有故意滴过一滴水,何况是痰,那更不可能了。就是洗手时一不小心,一滴水掉在地上,我都得拿毛巾把它擦干了。实在没毛巾,我就拿衣服来擦。就算这个水已经不见了,滴了马上就渗进地里,我都要把它…
《依教奉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