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經行講述:得于無所得時方爲道▪P4

  ..續本文上一頁面有個石頭我們怎麼辦?是繞過去,還是邁過去,還是我踩著石頭過?如果繞過去,我們就起了分別心;如果邁過去,你又有分別心,因爲不該邁的時候不能邁;如果應該踏上的時候我們就踏。這在馬路上行腳,一個挺大的石頭在那立著,你說一個挺大的人這上去站了一下,本來走道邁也可以,稍稍緩一下步你就可以過去了,你就特別要在那站上去,像小孩似的,這不叫人笑話嗎?我們修道人就不要管那個,該站的時候就要站。

  有時候這個腳正好踢到那個石頭上,就要踢,不要怕腳疼。踢不過去,就停止了,我不是說非要把那個石頭踢開,有阻止了我們就不踢了;沒有阻止的時候,我們要踢出這個腳,一直伸到頭。不要還沒踢呢,沒碰到石頭你腳就縮回來了,那不行。這個心必須得要直,要培養直心,這個不分別,這個直心。不光是石頭,一切事情都不要分別,特別在危險的時候更要注意這點。如果我們選擇的路線沒有危險,但是突然發生了事情,你要有個堅定不移的信心。

  我給大家講一個行道的例子。我過去有一回行道,在馬路上正走的時候,因爲這個馬路的人行道非常窄,而且都站滿了人,它不便于行道。在這個自行車道的裏側還有人,因爲人行道窄,這個地方也允許這麼走,所以在那走。正走的時候,突然聽到後面有人喊,“哎!哎!”地喊,意思讓你馬上躲開。但他沒說躲開,他只說:“哎!哎!哎!”也知道可能外面有點什麼事情,但是那時候我還繼續走。明知道後面可能要發生事情,甚至有什麼東西來撞,但是也沒有理,也沒有說腳步快一點,還是那麼平穩地往前走,還是低著頭。

  突然這個車就撞在腿上了。撞到腿的一瞬間,腳步也沒有特意停下來或快一點,還繼續不緊不慢的走法。我繼續那麼走,這個騎自行車撞我的人他摔倒了。摔倒了,我也沒有回頭去瞅一瞅他是誰,還繼續往前走。這時候惹得兩旁看熱鬧的人都笑起來了,認爲看了一場大熱鬧。後來又繼續往前走,走了不遠的時候,有個人就過來了,意思是向我道歉,剛才撞了我。雖然他來道歉,我也沒有擡頭瞅他一眼,只是做個手勢,讓他離開就完事了;還繼續低頭行自己的道,一直到了目的地,也沒有看一下傷,沒有管它。而且後來回到自己住的地方也沒有看。過了幾天以後,發現這個傷已經早就好了。那時候也想到了可能要腿折,腿折了骨髓能淌出來是什麼樣,要流多少血,那時候就認了!不管它腿折也好,生命沒有也好,我就認了!它願意怎麼地就怎麼地了,不管了,看我也不看了。實際上因爲我這麼做才避免了一場真正的腿折大難。我過去的時候可能用車撞過別人,記得我小時候就撞過人,這可能是個報應吧!也是一種考驗。所以說這個不分別很好!

  下面講“坑”,就是大坑的“坑”。我走這路經行,前面有個大坑,如果沒有生命危險我就要往裏跳,但是有生命危險不要跳。如果有馬路井等,你不要往裏跳。如果這個坑沒有什麼生命危險,適合我修行,我們該下的時候就要下,不要怕,有埋汰東西,不要怕髒,該走就走。用這種方法來增加我的定力,培養我們的直心。

  再一個就是“屎水”。“屎”就是屎尿的“屎”。我們走路的時候有可能看到牛糞了……這些東西,有時候我們就分別了,“你別的東西,踩石頭我也可以,趟水也行,你不要叫我踩糞便,這我不踩,這太臭了!踩完了還髒!”實際上你這就是一種分別心。

  以前在蓋縣的時候,上山蓋茅蓬,我往回走的時候,那個心攝得比較好一點,就踩到“牛糞”了。後來別人就笑我,笑得非常開心,說你踩到牛糞了。“沒有踩,”我這尋思,“這哪有牛糞啊?”這眼睛瞅這個地裏,沒瞅到什麼是牛糞。他們說有牛糞,那肯定是沒錯,但是我看到地裏沒有,就是稀泥。然後也沒有吱聲,還繼續行道,還繼續走。

  後來用完中午飯,又繼續上山蓋茅蓬。等到上山的時候,這一腳又踩“牛糞”裏,還是那個印。最後我就偷偷地把腳提上,看一看這鞋到底有沒有牛糞。但是怎麼瞅它也是黃泥,就是沒找到這個牛糞!就想分別也分別不出來這是牛糞!就是說如果你的心要攝住了,牛糞它也會變成黃泥的。所以說一切物皆因心轉,根據業力不同而顯現不同。

  “水”,就是不管是什麼水,就是髒水也好,你都應該直心地走過去,不要去分別。我頭兩天講了,在五臺山那種情況,腳已經濕了,見到水還趟水。這個非常自在!雖然腳濕一點,受點苦,但是我們心裏清淨了。有人說那麼一句話:“肉身廋了,法身肥了!”所以我們應該爲求佛法,求法身,而不怕吃苦。用這些方法來培養我們的直心。爲什麼要培養我們的直心,因爲我們的心現在就是一個彎曲的心,到處算計、計較,沒有直心。

  比如一個人掉進河裏,我們能不能去救?是想去救,但又怕掉進去淹死,“要是我救他,我死了怎麼辦?”你看,他心裏老有這個想法,所以老是被外界環境轉。比如說這個門,說“關著門呢,我能不能出去?”我們現在處處分別。一到門口了,先把門打開再出去。所以我們永遠有一個“門”。這門就是我們分別心所造成的。如果沒有分別心,別說是門,就是什麼山、牆、石頭它也擋不住你。真正有神通的人,他必須是沒有分別心;有分別心就不會有神通,有分別心就不自在,有了分別心才有了這些門,才有了這些牆。這些東西就是我們分別心的表現。門設得越多,這說明我們的分別心越重,我們心越不直。

  所以佛說“直心是道場”。我們平時見到利益就拐彎,就攀緣;見到害處我們就甩掉了。所以我們永遠沒有一個道場,沒有道場就沒法修道。如果想有道場,你必須有直心,有直心才是道場。就是直來直去,很容易修行。但是直來直去同時也産生一種“弊病”,叫人不理解。有的人再不會說話點,就可能說這人不講人話。

  我曾經遇到一個女居士,她的父親就說她不說人話。她那時信天主教。你只要稍稍有一點不對的地方,稍稍一動念,她馬上就說。她也不管砢碜、好壞,拿起話就說。還是個女的,拿起話就說。大家都煩她,說她不說人話;但是在我的眼裏看來就是,“哎呀,太好了!這樣的人修道肯定很快成就的。”後來她也信佛了。我認識她那時候,還沒有出家,那時候她跟我說了這麼一句話:“等你出家了我就認你爲師父!”我也沒吱聲,她說,“我不是看你什麼——有沒有神通本領,我就看你能持戒。”就心非常直,後來她父親往生的時候就借了她的光,就她自己在她父親跟前,父親走得也非常好!

  我們修道必須有一個不分別心。不分別心就是直心,直心就是不分別,一切處都要不分別,這才是我們修無上大法的根本。什麼是無上大法?一切法的根本就是無上大法。不管你修什麼法門都要不分別,也是落葉歸根。我們一定要培養這個直心和不分別。要想培養必須要受一番苦難,要自找苦吃,要自己找苦吃。我們不要想象著:“我不分別!”在那想著,等到一出門就忘了,那就不好使。光想象去做,那不好使;或輕輕微微地做一天兩天,也不好使;要長期地做,要找苦吃,這才能成就一個人。

  下面再講一個,“繞直室外小行無所求”。“繞”就是繞圈的意思。我們行道是以右繞爲正。這大家基本都知道,右繞爲正,左繞爲邪。不要左繞,要右繞。繞,分大圈、小圈。就是有什麼條件繞什麼條件,大圈我不嫌累,小圈我不嫌窄。繞是這麼繞。有時候可能這個圈非常大,一裏二裏,十裏八裏;有時候又非常小,小屋,就不要管。

  像我閉關那屋非常窄,就像桌面這麼寬,這麼一個長條。長條也繞,就在那持咒、繞行,就那麼繞。有時候就撞到牆上去了,或者撞到門上去了,或者撞在坑沿上,那也繞。還怕撞到佛堂,這個腳繞的圈又小一點;還有幾個螞蟻,還得用磚頭擋著螞蟻,別踩著螞蟻,又小了一點。小一點,我有多大就繞多大,也不去分別。不是說我這起煩惱心了,“有個大房子我再去修去”,不是。應該有什麼地方我就怎麼修,你有一寸土地我修一寸土地,你有兩寸我修兩寸的,有什麼條件我就修什麼條件,我都能繞圈。這個繞行好處非常多,而且特別能增加定力。另外,它還有一種圓滿的意思。

  “直”,什麼叫“直”?就是直行,直來直去,我從這頭走到那頭爲一線。這個直行,如果遠了,就可能十裏八裏。從這個爲起點,我到那個爲終點,這爲直行。這個直行,說是好走,有時候也不好走。小的直行,說是叁裏二裏,或是小屋,從這裏走到那裏,這叫直行。要說長行裏的直行呢?也有。比如說我和性空從五臺山走回來,走了不到叁千裏地,這也叫直行。這個直行走了兩個半月,從五臺山到遼甯。這個叫直行,直來直去,從這點到那點,不再走了。

  “室”,指的室內。還有個室內行,比如說我閉關的時候在屋裏行道,就是室內行;有時候外面下雨了,不上外面去行道,在屋裏行,這叫室內行。室內繞行這都可以。這是室內行。“外”就指的室外,還有一個室外行。

  ※ ※ ※ ※ ※ ※ ※

  今天繼續講。昨天講到“繞直室外小行無所求”,今天開始往下講“月日時念長行功德現”。什麼是“月”?這個“月”就是每月的“月”。周而複始,月亮出來了,圓了,又逐漸地消失,變得很小了,最後又圓了。一個月也可以說叁十天或是二十九天,每天都要堅持修行。

  爲什麼要成年累月地修行?因爲成佛它不是說我們一下就成就了。佛法得經過叁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成就,我們必須有長遠心,要成年累月地修行才能成佛。但是大家不要誤會“成佛”,說這個“成佛”,並不是指修成佛那個“佛”。所謂的“成佛”是去習氣、去毛病。如果你認爲這個“佛”是修來的,那就與佛的叁藏十二部不相應了,你已離開佛法,那就是外道那些東西了。我們的修行指的…

《經行講述:得于無所得時方爲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