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放生·護生——上妙下祥法師在秦皇島放生文化交流會上的開示▪P4

  ..續本文上一頁是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如果有這個因緣,我們就會以此爲擴大,整個世界就有和平的希望,災難就有消除的希望。

  當然了,這個放生的問題還可以從官方獲得一些政策。我的想法不見得對,比如能和政府部門溝通的居士,可以跟政府溝通取得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開素食飯店,因爲素食飯店它的吃飯量必然要小,而且也不會做更多的高檔菜,所以獲得暴利的機會幾乎沒有,都是小本生意。如果政府能夠免去它的所得稅,或是某些稅,這樣的話它就能開下去了。如果這樣就會推動素食業的發展。推動素食的話,對放生非常有利益。

  從官方獲得一些政策,比如說租一些水塘啦,或一些海面啦,都通過政府來組織完成,從保護珍奇動物入手等,從各個角度來推動這些。另外,更主要的就是說,我們作爲學佛人,用一個真正愛護衆生的心和嚴格持戒的精神來感召,叫政府官員也對我們佛教徒進行認可,這樣的話,放生業就會逐漸地擴大起來。

  我剛才講了幾個方面, 一個從宣傳方面;一個從政策方面;一個從我們持戒行爲方面來推動政府對我們的認可。另外呢,我們居士應該有一個積極的精神,積極參與到放生裏面。這個不能只是觀看,因爲放生和這個消災免難是同時完成的。我再講一下,比如說這個杯,我現在放在桌子上,當我拿起這個杯子的時候,大家說這塊兒剩下什麼?這就留下了一個空間,這個杯的拿走和這空間的形成是同時完成的,並不是額外完成的。當我們放一個衆生,必然要消一個業力,只不過是大小,以及你感覺到和感覺不到的問題,絕沒有空過的因果。所以說,我們應該真實地感到放生的真實性、可靠性,而且了解它的因果成熟都是在同一瞬間完成。

  所以說,我們大家要大量地宣傳這個,這是一個。另外,每個人都要付出一點努力來形成放生業。有的人曾經抱怨,說:“我學佛沒有幾個人護持我。”他爲什麼沒人護持?因爲他沒有救護衆生,這方面做得不好,所以說,沒人護持。如果他做得好,所有的衆生都會擁護的,所以這個也是很重要。

  (六)以平等心放生 功德無差別

  第六個問題:我總願意買一些便宜的衆生去放,這樣在數量上可以多救一些,請問師父救體型大的動物與體型小的動物,功德有差別嗎?另外在初一、十五或佛菩薩聖誕日放生功德是否更大?

  這個問題啊,就是買一些便宜的生命去放也是可以的。我們不能要求你說“得放那貴的”。因爲什麼呢?放生就是不分別而放生是最好的。當我們進到放生地點,我們碰到哪個衆生,哪個衆生最急迫需要被救護,我們就救護哪個。比如說我們的經濟不到位,我就一塊錢,大于一塊錢的動物買不了,就買小的,都一樣。我們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就可以了,數量多少這個問題吧,隨著自己的因緣。有時候你說這個數量多,那個數量少——有的數量少就不該救嗎?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那數量多就不該救嗎?如果不救也不正確。我們怎麼辦?應該以不分別爲開始,比如說我走到第一步,這塊就十個衆生,我先救十個衆生。後面一百個衆生我再想下一個辦法。所以說,救衆生以不分別心救護的功德最大。

  “救體型大的動物與救體型小的動物功德有差別嗎?”從功德來講是無二無別的,都是在救護衆生,都是一致的,哪怕救一微塵小的衆生和救一個龐大衆生都是一樣的,因爲生命都是一樣的,不能因爲大和小而有區別。但是體型大的衆生的感受不一樣,它的痛苦不一樣。大型的動物它的感受比較深、比較多,而且痛苦也比較大。如果從體型方面相對來講,一個動物小、一個動物大,大的渴望被救的這個心更強烈。所以說,我們在救護時,每個衆生都應該救,不管大的小的都應該救,不能分別大的我該救,小的不該救;或小的該救,大的不該救。無論體型大小,我們都應該努力救,這是我們根本的原則。

  “另外初一、十五或佛菩薩聖誕日放生功德是否更大?”這個問題,爲什麼初一、十五和佛的聖誕日,很多的佛教徒要搞一些放生活動,世間也有很多忌諱?比如說初一、十五不許動土,甚至不許出門,爲什麼呢?它這有個自然的道理。我們在海邊都知道,海邊初一、十五漲大潮,是不是?因爲這個天體的運動,日月的盈虧,它影響人的生理、心理,使人心産生不平。所以說初一、十五是最容易産生心動的時候,特別沖動。所以初一、十五要做些功德,不做一些惡事和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通過這個來控製我們的行爲,使我們的行爲有節有度,不致于過分而造成其它更多的傷害,它的功德在這一塊兒。實際上,關于放生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天天放生,那就天天是佛的聖誕日,因爲佛和衆生是一體的,叁無差別嘛。所以說呢,你要天天放生,就等于天天在過佛的聖誕日,所以它的功德更大。大在哪兒呢?在于堅持,在于長久,在于無相。

  (七)正確面對放生被捕撈問題

  下一個問題:有時候放生剛走,有人就下水撈,我們放生還有意義嗎?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這個問題應該避免。那一年我到堰塞湖去放生,這面放,那面開著船就去撈去了,確實看到很心疼。當然了,撈的是很少一部分,有的放生放得急,有的衆生昏迷了,所以這一部分就被撈走了,但是我們盡量回避。如果實在沒有放生的地方,哪怕是半夜的時候去放,是不是?這樣就更好了,回避這個捕撈的問題。另外,比如說放淡水魚,如果秦皇島不方便,我們可以到遼甯去放,到內蒙古去放,哪兒有合適地方上哪兒放去。放生不要考慮這個路途遠的問題,應該考慮讓衆生怎麼活的問題,應該在這方面做。當然也有個別的,有的這面放,馬上那面撈,別人拿這個作爲一種借口來指責佛教,說:“你看看,你們這面放生,那面就撈。”確實對衆生它有一個放生不徹底的情況,這個問題有待于解決。

  但是話又說回來,因爲我們放生的時候進行了叁皈,這些衆生已經得到叁皈了。得了叁皈以後,它的報身一旦完了,還可以順著我們給進行的叁皈,去投入到一個更好的道裏去,甚至可以將來成佛的,這個已經完成放生應該完成的一部分,一個重要的部分。再說,下去捕撈上來的衆生,也不見得就是你放生的那條魚呀,是不是?這個捕撈的問題,一個是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另外還有一個因果的問題。因果的果報如果在那兒,你怎麼都跑不了。就像汽車似的,汽車有時候發生災難了,比如說軋人了,這是這個人果報的問題,那你不能說汽車天天跑,天天就軋人,是不是?不能這麼講,它是一個果報問題。

  當然了,我們盡量避免發生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放生基地,建立放生基地也不見得就沒人去撈。過去我們大悲寺,在頭七、八年吧,也在外地承包了一個放生水庫,其中派了兩個居士去看著。最後居士被打多少次,甚至要把一個居士給活埋了,但居士們就是堅決地對抗。最後把那個水庫就保留下來了,而且確實使許多放生的人得到一個放生的環境,打撈的人有的就回避了。

  後來這個放生池就被政府給收回去了,因爲有人進行搗亂,說我們承包不如法,法院判決的時候也判說我們“承包不如法”。最後沒辦法,這個水庫就被收回去了。雖然他收回去了,但是我們放生的這種行爲和建立水庫放生基地的行爲從來沒有停止過。所以說,最後又感召了我們寺院門前的一個水庫歸入了大悲寺,這樣建立了更穩固的一個放生基地。之所以我們門前有一個水庫作爲放生基地,它主要來源于什麼呢?來源于我們以前放生的努力。沒有以前放生的努力,今天就不會感召一個水庫歸入寺院作爲放生基地。所以說這個都是因果的問題,不能看一次一事來決定說可放不可放。我們對放生的這個問題一定要堅持到底,不管多困難,都應該堅決去放生。

  (八)放生是直接的治病方法 傷害衆生惡報速

  下一個問題:家人有病了或生意不好,想起了放生;等沒病了,生意好了,不放行不行?(衆人笑)

  這是臨時抱佛腳。臨時抱佛腳也好使,不是不好使,這個沒有問題。就是說這個放生有的不可能這一輩子都能堅持做,如果你在有困難的時候,比如有病啊,生意不好去放生,它必然有一定效果。過去咱們大悲寺有一個居士,他一個妹妹得了可能是是乳腺癌,那時候就問怎麼辦?就告訴他每天都放生,我說:“你先放二十天。”後來就連續放了一個多月,放一個多月以後,然後又到沈陽去拍片子,沈陽定不了了。後來又到北京,經過七個教授的診斷,最後診斷不是癌症,家裏非常歡喜。然後放生呢,你要不找她,她就不放了,不是天天放了。

  後來過了能有五、六年,有一天又有病了,然後她說還得找師父去,“師父你看,是不是我這病還得需要放生啊?”她家人都說她:“你看看你,平時叫你放生你不放生,叫你不抽煙你還抽煙,這回有病了你又找師父去了。”我說:“這也好使,沒有問題。”後來又放生一段時間,現在身體還非常健康。

  所以說,有病的人進行放生是最直接的一個治療辦法。過去本溪有一個市裏的領導,他並不信佛,但是有個居士和他關系比較好。他得了白血病,住在天津,後來這個居士就問:“怎麼辦?”我說:“多放生。”這個居士很虔誠的,就那一天,把天津差不多所有活的衆生,特別是海裏衆生,用大汽車全都給買掉了,一下都給放到海裏去了。我聽說後來可能又放過一次還是兩次,過了能有不到一個多月,這個病人就出院了,到現在還擔任市委的一個領導職務呢,現在還挺好。這已經將近十多年了,所以這個放生是不可思議的事。原先他一天的醫療費都得一萬到兩萬、叁萬那樣,而且最後政府部門都拿不起了,後來通過放生,很快就好了,不光自己減輕了負擔,也給國家減輕了負擔,所以這個非常好。

  生意上的問題更應該放生。這個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因爲你放生得生,你幫助別人,別人就幫助你。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例子,也有一個居士,有人…

《放生·護生——上妙下祥法師在秦皇島放生文化交流會上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病苦是修道助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