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放生·護生——上妙下祥法師在秦皇島放生文化交流會上的開示▪P6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准備,這個老師就告訴同學說:“明天就考試了。你們哪,就念觀世音菩薩,就念觀世音菩薩!”學生說:“那行啊,反正我們也沒複習,老師讓我們念觀世音菩薩,那我們就念觀世音菩薩吧!”(衆人笑)

  第二天領導檢查,應該是需要進行考試抽查,抽查結果成績優秀。這個老師當時就跑到寺院,告訴師父們:“真不可思議,我教大家念觀世音菩薩,這學習反而上去了。”(衆人笑)就是說什麼呢?就是說佛法不管是放生、念佛也好,念菩薩聖號也好,都會開智慧的。我們只要是努力,這好處是說不盡的。

  (十四)放生受傷乃至死亡衆生 以叁皈依種得度因緣

  下一個紙條:放生時有些衆生已經損傷,放了也未必能活,這種情況還能不能放?那放還有意義嗎?

  放生啊,我們放生不光是解決今生的問題,還要解決來生的問題。因爲我們人有壽祿,壽祿到的時候,我們知道學佛人要助念,要往生西方,其它衆生也存在這種機會。臨終的時候,病苦的時候都需要一個助念或是一種開示,比如說如果它已經損傷了,只要是有口氣,甚至已經沒氣了,不能活了,但它的神識並沒有離開,如果我們進行叁皈依,或用我們的慈悲心給它放生,它都有可能超生,脫離畜生道或是往生西方,所以說這很有意義。放生不能說看到活了就是放生,我們更主要一點要爲衆生講佛法,要進行開示,不光是要念佛,還要講戒律。現在我們缺乏的一條就是誦戒,放生的時候都念佛號。比如人往生的時候也念佛號,實際上更主要一條應該念菩薩戒,念戒助往生,這個是非常殊勝的,大家也可以試一試。

  剛才講的這些都是放生的問題。我剛才說了,用心靈去關懷衆生,就是說你把衆生看成是你心裏的一部分,也是和衆生一體,這就是用心靈去關懷衆生。如果你把衆生和自己分別開來,那就不是用心靈了,你只是用心,用心你可能是用世間的心,並不是出世的心。我們應該用出世心去觀察,因爲這個法界所有的相都是虛妄的,都是唯心所造的,所以說我們用這個觀念去理解放生,這個放生才會更具有佛法的意義,衆生才能真正地解脫。

  (十五)踐行放生與持戒 以行動締造社會和諧

  下一個問題:他第二個問題也寫得非常好——“用行動締造社會的和諧”。

  從“締造社會和諧”這個行爲來講,不光要用心,還用行爲。這個行爲也很重要。那什麼是使社會和諧的真正的行爲呢?就是說,應該在持戒的基礎上去搞好放生,這是我們最大的一個行爲,也是發願。什麼是願?持戒爲願。佛講戒律就是願,戒律就是行。所以說,我們在持戒的基礎上去搞好社會的和諧,搞好放生。因爲這個放生不光是要說,而且要努力去做,不能因爲一個微小的問題就不做了。很多的人哪,有時候看到一個螞蟻受傷了他可能不救護,但要看到一個大的動物他可能救護,這樣都是不可以的。我們應該是哪怕就是一個蟲子,哪怕針尖大的小蟲子也應該救護。這個救護的方法它有很多,比如說我們現在有時候經常吃綠豆糕,特別是沒有塑料袋包裝的綠豆糕,你在吃的時候,應該用一杯熱水,放一雙筷子,把綠豆糕放在筷子上,這個熱氣一熏,如果這個綠豆糕生了針尖大的小蟲子,它馬上從底部就爬到上面了,你這個綠豆糕就不能吃了。有時候綠豆糕出廠時間長了它都會有蟲子的。應該把這個原則落實在我們的行爲上。

  另外很多的居士啊,有很多是家庭婦女,需要家庭生活。有個人曾經問過我,她說:“師父,我上市場去買菜,買來的菜有蜜蟲,你說怎麼辦?”我說:“你撿了個大便宜啊,花了一個白菜的錢就買了這麼多的衆生來放生,這不是好事嗎?”最後她明白了:“啊,這是一個好事。”所以我們到市場買菜,發現有蟲子的菜,我們應該給它買下來,甚至高價給它買下來進行放生,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說還有一些微細的東西。過去我曾經遇到一個螞蚱,死了。這個螞蚱可能是一個母親吧,它身上帶了很多的小螞蚱。小螞蚱有多大呢,也就是針鼻那麼大吧,比針鼻小一點,比針尖稍大一點,你要不仔細看就一個小紅點。後來呢,我就對另一個螞蚱說:“你看看這個螞蚱死了,帶了好幾個孩子,你能不能給它撫養過去。” (衆人笑)我這試著說。後來就是——我有點想不起來了,可能是我拿著棍啊,把那個小蟲子拿起來放到那個螞蚱身上?那個螞蚱一動不動地等著這個小螞蚱——那個小紅點跑到它的腿上,然後那個螞蚱才走。你看衆生就這麼點它都會有靈性的,所以說我們用行爲來救護衆生,不一定都是買,在每時每刻都要救護衆生。比如說走道遇到蚯蚓在太陽底下曬著,我們要趕緊給它撿到一個濕地方去,去救護,這都是應該做的事情。

  另外呢,用行爲來創造和諧的社會,這是佛教徒應該做的。佛法主要在于行,不在于說。很高的理論如果沒有行,它是落實不到心裏去的,也落實不到你的種子識裏去,所以說行爲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而且我們隨時隨地要糾正這些。所以說,一個社會的和諧啊,它不是人類的和諧就叫和諧,應該所有的衆生跟大家都一起享受著和平、快樂、幸福,這才叫和諧。不能說我們很幸福、很愉快,而其它衆生很苦,這就叫和諧。那種和諧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我們應該讓所有的衆生,有情的衆生都能和我們一起和諧,這才是可以的,像一個大家庭似的這才好。

  過去我閉關的時候,親藏師——有的認識親藏師,那時候他給我護關。那天突然烙了兩個還是叁個小餅,油餅,這麼大的小油餅。我正在打楞嚴七。我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掰一塊食物給耗子,我一吃飯的時候,耗子到時間它就來取。那天我就特意掰了一大塊,那一塊我現在還能想起來,能有這麼長,這麼寬,我就放在這個旁邊。我尋思它來取啊,它看著就能拿走了。那天那耗子就出來了,出來了我尋思它能取走。我緊著在那吃飯,尋思它拿走就完事了。我想它一定很高興,今天有油餅能挺高興的,我都高興,它能不高興嗎?(衆人笑)後來我發現那個耗子它沒取那塊油餅,它直接就奔我那碗裏去了。我那碗裏有兩塊這麼大的油餅,它叼著一塊就跑。(衆人笑)那個老鼠不大,叼著油餅還一蹦一蹦地,就把油餅給拽走了。

  當時我就說:“你這貪心也太大了,我都給你掰一塊,就夠用的了,你怎麼拿這麼一大塊?”說完當時就想:“完了,壞了!它肯定不過來了。”果然,這餅叼走了以後,這個小老鼠離老遠再也不過來了。還有往前的沖動,但是後面有個老老鼠啊,估計是叫它,不讓它過來,可能是父母之類的。說:“你別過去了,人都生氣了你還敢過去?” (衆人笑)所以說呢,這個我們應該用行爲創造這個和諧,不要光考慮我們,也要考慮其它的衆生。當我們吃飯的時候,應該留出一口,要舍給其它餓的衆生,這也是很重要的。

  現在咱們的僧團也是,很大一部分僧人每天吃飯的時候,都要從自己口中留出一口喂給衆生。應該平時要培養這種慈悲心,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說“用行爲來創造和諧”,這種提法非常正確、非常現實,是我們佛教徒應該努力的。

  (十六)用慈悲拯救世界

  下一個問題:用慈悲來拯救世界。

  這句話太正確了。因爲這個世界之所以有災難,就因爲失去了慈悲。因爲沒有慈悲,這個世界就變成了災難重重,地也動、山也搖,各種災難都會來了。所以說人心動鬼神就動,鬼神動整個宇宙就動。我們應該怎麼辦?用慈悲來拯救,慈悲從我們的心做起,從每個衆生的心做起。用什麼心來慈悲?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慈悲來拯救世界,只有這種慈悲才能真正地拯救世界。

  當然了,我們剛開始發不出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怎麼來發?一個是不斷地救護衆生,舍命去救護衆生;另外一個就是嚴持戒律,因爲戒律是菩提之本,一切的善根都由戒律生起,如果有了戒律,一切善根都會生起,慈悲也得靠戒律來生起,所以說我們居士應該嚴持五戒、八戒,還可以隨學沙彌十戒。用這個戒律來不斷地培養自己的慈悲。因爲只有嚴持戒律,這個慈悲才會真正生起,它生起來的時候就是菩提,就是無相的慈悲,這種慈悲對拯救世界是很有用的。當然了,我們有時候做不到,先從目前、眼前一點點做起,慢慢往這個方向培養。所以我覺得今天寫的這叁句話非常有意義,非常好!

  下面我再回答一些其它的問題。

  (十七)應常去寺院 親近叁寶

  下一個問題:師父,一個人修行如果沒有條件去寺院,懈怠時怎麼提起正念?

  這個問題呀,沒有條件去寺院這是一種借口。因爲我們既然成爲一個修行者,進行了叁皈,叁皈就要常禮僧,到寺院裏,不光在家要拜佛、要拜法,還要拜僧。應該常去寺院禮拜,能提起正念,因爲叁皈依是我們成佛的基礎。如果沒有叁皈依,一切都不能成就的。所以說叁皈依必須時時完成,不可一日不完成,不管是吃飯、睡覺、走路或是放生,時時都要完成叁皈。所以說,我們不斷地完成叁皈才能成就佛法。一個人如果沒有條件去寺院怎麼辦?應該創造條件,哪怕走路的時候,看見僧人也要頂禮,這個僧相就會使你提起正念,這是應該的。

  因爲佛不住世了,這個法有,僧現在還住世。如果我們在僧住世的時候不去禮拜,就會失去了這個恭敬心。既然僧在世,千裏之內都應該去的,只要不超過一千裏你都應該努力趕去。這樣的話我們的福報和叁皈的正念就會提起來。懈怠的時候應該是這樣做,不要找理由,應該創造條件,你哪怕一個月去一回也應該去的,這個問題我想不可含糊。有的認爲這個寺院不如法,那個寺院不如法,你可以找如法的是不是?這是一個。再一個,出家人就現僧相這一條已經就比我們在家人強多了,所以說我們應該去禮拜。

  (十八)孤獨和寂寞是修行中必經的一個過程

  第二個問題:修行過程中,是否忍受孤獨?感到孤獨寂寞怎樣排解?

  修行中要忍受孤獨。本來就是…

《放生·護生——上妙下祥法師在秦皇島放生文化交流會上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病苦是修道助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