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放生·护生——上妙下祥法师在秦皇岛放生文化交流会上的开示▪P6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准备,这个老师就告诉同学说:“明天就考试了。你们哪,就念观世音菩萨,就念观世音菩萨!”学生说:“那行啊,反正我们也没复习,老师让我们念观世音菩萨,那我们就念观世音菩萨吧!”(众人笑)

  第二天领导检查,应该是需要进行考试抽查,抽查结果成绩优秀。这个老师当时就跑到寺院,告诉师父们:“真不可思议,我教大家念观世音菩萨,这学习反而上去了。”(众人笑)就是说什么呢?就是说佛法不管是放生、念佛也好,念菩萨圣号也好,都会开智慧的。我们只要是努力,这好处是说不尽的。

  (十四)放生受伤乃至死亡众生 以三皈依种得度因缘

  下一个纸条:放生时有些众生已经损伤,放了也未必能活,这种情况还能不能放?那放还有意义吗?

  放生啊,我们放生不光是解决今生的问题,还要解决来生的问题。因为我们人有寿禄,寿禄到的时候,我们知道学佛人要助念,要往生西方,其它众生也存在这种机会。临终的时候,病苦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助念或是一种开示,比如说如果它已经损伤了,只要是有口气,甚至已经没气了,不能活了,但它的神识并没有离开,如果我们进行三皈依,或用我们的慈悲心给它放生,它都有可能超生,脱离畜生道或是往生西方,所以说这很有意义。放生不能说看到活了就是放生,我们更主要一点要为众生讲佛法,要进行开示,不光是要念佛,还要讲戒律。现在我们缺乏的一条就是诵戒,放生的时候都念佛号。比如人往生的时候也念佛号,实际上更主要一条应该念菩萨戒,念戒助往生,这个是非常殊胜的,大家也可以试一试。

  刚才讲的这些都是放生的问题。我刚才说了,用心灵去关怀众生,就是说你把众生看成是你心里的一部分,也是和众生一体,这就是用心灵去关怀众生。如果你把众生和自己分别开来,那就不是用心灵了,你只是用心,用心你可能是用世间的心,并不是出世的心。我们应该用出世心去观察,因为这个法界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都是唯心所造的,所以说我们用这个观念去理解放生,这个放生才会更具有佛法的意义,众生才能真正地解脱。

  (十五)践行放生与持戒 以行动缔造社会和谐

  下一个问题:他第二个问题也写得非常好——“用行动缔造社会的和谐”。

  从“缔造社会和谐”这个行为来讲,不光要用心,还用行为。这个行为也很重要。那什么是使社会和谐的真正的行为呢?就是说,应该在持戒的基础上去搞好放生,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行为,也是发愿。什么是愿?持戒为愿。佛讲戒律就是愿,戒律就是行。所以说,我们在持戒的基础上去搞好社会的和谐,搞好放生。因为这个放生不光是要说,而且要努力去做,不能因为一个微小的问题就不做了。很多的人哪,有时候看到一个蚂蚁受伤了他可能不救护,但要看到一个大的动物他可能救护,这样都是不可以的。我们应该是哪怕就是一个虫子,哪怕针尖大的小虫子也应该救护。这个救护的方法它有很多,比如说我们现在有时候经常吃绿豆糕,特别是没有塑料袋包装的绿豆糕,你在吃的时候,应该用一杯热水,放一双筷子,把绿豆糕放在筷子上,这个热气一熏,如果这个绿豆糕生了针尖大的小虫子,它马上从底部就爬到上面了,你这个绿豆糕就不能吃了。有时候绿豆糕出厂时间长了它都会有虫子的。应该把这个原则落实在我们的行为上。

  另外很多的居士啊,有很多是家庭妇女,需要家庭生活。有个人曾经问过我,她说:“师父,我上市场去买菜,买来的菜有蜜虫,你说怎么办?”我说:“你捡了个大便宜啊,花了一个白菜的钱就买了这么多的众生来放生,这不是好事吗?”最后她明白了:“啊,这是一个好事。”所以我们到市场买菜,发现有虫子的菜,我们应该给它买下来,甚至高价给它买下来进行放生,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说还有一些微细的东西。过去我曾经遇到一个蚂蚱,死了。这个蚂蚱可能是一个母亲吧,它身上带了很多的小蚂蚱。小蚂蚱有多大呢,也就是针鼻那么大吧,比针鼻小一点,比针尖稍大一点,你要不仔细看就一个小红点。后来呢,我就对另一个蚂蚱说:“你看看这个蚂蚱死了,带了好几个孩子,你能不能给它抚养过去。” (众人笑)我这试着说。后来就是——我有点想不起来了,可能是我拿着棍啊,把那个小虫子拿起来放到那个蚂蚱身上?那个蚂蚱一动不动地等着这个小蚂蚱——那个小红点跑到它的腿上,然后那个蚂蚱才走。你看众生就这么点它都会有灵性的,所以说我们用行为来救护众生,不一定都是买,在每时每刻都要救护众生。比如说走道遇到蚯蚓在太阳底下晒着,我们要赶紧给它捡到一个湿地方去,去救护,这都是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呢,用行为来创造和谐的社会,这是佛教徒应该做的。佛法主要在于行,不在于说。很高的理论如果没有行,它是落实不到心里去的,也落实不到你的种子识里去,所以说行为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而且我们随时随地要纠正这些。所以说,一个社会的和谐啊,它不是人类的和谐就叫和谐,应该所有的众生跟大家都一起享受着和平、快乐、幸福,这才叫和谐。不能说我们很幸福、很愉快,而其它众生很苦,这就叫和谐。那种和谐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我们应该让所有的众生,有情的众生都能和我们一起和谐,这才是可以的,像一个大家庭似的这才好。

  过去我闭关的时候,亲藏师——有的认识亲藏师,那时候他给我护关。那天突然烙了两个还是三个小饼,油饼,这么大的小油饼。我正在打楞严七。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掰一块食物给耗子,我一吃饭的时候,耗子到时间它就来取。那天我就特意掰了一大块,那一块我现在还能想起来,能有这么长,这么宽,我就放在这个旁边。我寻思它来取啊,它看着就能拿走了。那天那耗子就出来了,出来了我寻思它能取走。我紧着在那吃饭,寻思它拿走就完事了。我想它一定很高兴,今天有油饼能挺高兴的,我都高兴,它能不高兴吗?(众人笑)后来我发现那个耗子它没取那块油饼,它直接就奔我那碗里去了。我那碗里有两块这么大的油饼,它叼着一块就跑。(众人笑)那个老鼠不大,叼着油饼还一蹦一蹦地,就把油饼给拽走了。

  当时我就说:“你这贪心也太大了,我都给你掰一块,就够用的了,你怎么拿这么一大块?”说完当时就想:“完了,坏了!它肯定不过来了。”果然,这饼叼走了以后,这个小老鼠离老远再也不过来了。还有往前的冲动,但是后面有个老老鼠啊,估计是叫它,不让它过来,可能是父母之类的。说:“你别过去了,人都生气了你还敢过去?” (众人笑)所以说呢,这个我们应该用行为创造这个和谐,不要光考虑我们,也要考虑其它的众生。当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留出一口,要舍给其它饿的众生,这也是很重要的。

  现在咱们的僧团也是,很大一部分僧人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从自己口中留出一口喂给众生。应该平时要培养这种慈悲心,这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说“用行为来创造和谐”,这种提法非常正确、非常现实,是我们佛教徒应该努力的。

  (十六)用慈悲拯救世界

  下一个问题:用慈悲来拯救世界。

  这句话太正确了。因为这个世界之所以有灾难,就因为失去了慈悲。因为没有慈悲,这个世界就变成了灾难重重,地也动、山也摇,各种灾难都会来了。所以说人心动鬼神就动,鬼神动整个宇宙就动。我们应该怎么办?用慈悲来拯救,慈悲从我们的心做起,从每个众生的心做起。用什么心来慈悲?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种慈悲来拯救世界,只有这种慈悲才能真正地拯救世界。

  当然了,我们刚开始发不出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怎么来发?一个是不断地救护众生,舍命去救护众生;另外一个就是严持戒律,因为戒律是菩提之本,一切的善根都由戒律生起,如果有了戒律,一切善根都会生起,慈悲也得靠戒律来生起,所以说我们居士应该严持五戒、八戒,还可以随学沙弥十戒。用这个戒律来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慈悲。因为只有严持戒律,这个慈悲才会真正生起,它生起来的时候就是菩提,就是无相的慈悲,这种慈悲对拯救世界是很有用的。当然了,我们有时候做不到,先从目前、眼前一点点做起,慢慢往这个方向培养。所以我觉得今天写的这三句话非常有意义,非常好!

  下面我再回答一些其它的问题。

  (十七)应常去寺院 亲近三宝

  下一个问题:师父,一个人修行如果没有条件去寺院,懈怠时怎么提起正念?

  这个问题呀,没有条件去寺院这是一种借口。因为我们既然成为一个修行者,进行了三皈,三皈就要常礼僧,到寺院里,不光在家要拜佛、要拜法,还要拜僧。应该常去寺院礼拜,能提起正念,因为三皈依是我们成佛的基础。如果没有三皈依,一切都不能成就的。所以说三皈依必须时时完成,不可一日不完成,不管是吃饭、睡觉、走路或是放生,时时都要完成三皈。所以说,我们不断地完成三皈才能成就佛法。一个人如果没有条件去寺院怎么办?应该创造条件,哪怕走路的时候,看见僧人也要顶礼,这个僧相就会使你提起正念,这是应该的。

  因为佛不住世了,这个法有,僧现在还住世。如果我们在僧住世的时候不去礼拜,就会失去了这个恭敬心。既然僧在世,千里之内都应该去的,只要不超过一千里你都应该努力赶去。这样的话我们的福报和三皈的正念就会提起来。懈怠的时候应该是这样做,不要找理由,应该创造条件,你哪怕一个月去一回也应该去的,这个问题我想不可含糊。有的认为这个寺院不如法,那个寺院不如法,你可以找如法的是不是?这是一个。再一个,出家人就现僧相这一条已经就比我们在家人强多了,所以说我们应该去礼拜。

  (十八)孤独和寂寞是修行中必经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问题:修行过程中,是否忍受孤独?感到孤独寂寞怎样排解?

  修行中要忍受孤独。本来就是…

《放生·护生——上妙下祥法师在秦皇岛放生文化交流会上的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病苦是修道助缘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