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

  下面講到第二十九章,“正觀敵色”。

  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爲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華,不爲泥汙。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佛言”,佛說了。有時候我們一看到“佛言”,就感到又有希望了,有得度的可能,一定會被度的,所以一念到“佛言”,心裏生起那麼大的歡喜。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

  【釋】這是第二十九章,是說明男的要遠離女的,女的也應該要遠離男的,防備會有錯誤生出來,這是用生善滅惡的方法對治自己的愛欲。所以說好像蓮花似的,無論男的、女的都可以用蓮花來作比喻,好像蓮花出于汙泥而不染。自己這樣想,念頭就會正,你念頭一正,這就是自利了。

  咱們每一天過齋後的回向偈裏,“高尚品德如青蓮”,就是告訴大家什麼意思呢?你在行菩薩道的時候,在處理這個人世和世俗事情的時候,或面對一切事情的時候,一定要處于汙泥而不染,不被汙泥所汙染。不是叫你被它染,他有情,你也有情;他想吃,你也跟著吃;他想說什麼,你也說什麼……那是不行的。你想做那個事情,我就不隨順,我非要和你這個世界對著幹不可。我不能隨順你這個世界,我隨順你,我就被染;不隨順你,我就不被你染。但是我還不離開這個世界,因爲啥?我就拿這個世界做試金石,來鍛煉其心。

  所以六祖有一句話:“菩提不離世間覺”。菩提不離世間不是讓我們貪戀世間,而是要覺悟世間,在這個世間修行能速成佛。別的地方,你在天上就光享福了,它條件太好了,你又不想修了。這裏又充滿了痛苦、充滿了汙垢。我們在汙垢裏而不被它染,你說多自在?就像廠礦似的,人家都貪汙,我就不貪,你看你那個心什麼樣?警車怎麼叫喚你也不害怕。那貪汙的就不行,警車一叫喚他就嚇一大跳,你的心就不用怦怦跳,回來就睡大覺,是不是?這個好,這自在嘛,是不是?所以說,要出于汙泥而不染,絕不順著它走。所以咱們每天都念著這個“高尚品德如青蓮”,就是告訴大家,一定要出汙泥而不染,世間的事情都是這樣。

  雖然這個世間有女人,但我就不受這個汙染,來成就道業。要是沒有女人了,說老實話,你那個淫欲根有時候還不好斷,它不暴露。因爲啥呢?有時候它得需要一定條件才能斷,比如說,我們打坐的時候,回屋就很難打坐,因爲啥呢?它這個環境給你造成了一種想睡覺、放松的感覺,自己就沒有警惕性了。一到屋就沒有警惕性了,這眼睛亂瞅、亂看,什麼都看了。到外面的時候,走道,我們低著頭,還能攝點心、用點心。有時候到屋裏,在自己的環境就散亂了,條件越好反而放松了,自己就放松了,所以要警惕這個。

  【釋】你再看見老的人——男的看老的女人,就像母親似的;女人看老的男人,就像自己的父親似的。

  實際上我們對所有人都應該這麼看,有時候把畜生也看成這樣。沒有看成母親的這種條件,我把那個蚯蚓看成一種傻兄弟,有時候那個蚯蚓出來了,滿哪爬,我緊著撿,我說:傻兄弟,這滿哪爬什麼,趕緊撿起來吧。我把它當成我的兄弟,很親切,並把它放走。

  這種觀想方法也很常見,包括居士也是,上回那王居士說:“你像我父親的父親。”還有張居士他們也是,出門了,回寺院後他說:“我得趕緊回屋看看去,我得看看老父親去。”他這心裏都是這麼觀,就像回家似的,看老父親去。他對這個僧人生起了這種恭敬心,像看父親一樣,他都是這麼對待,所以他恭敬。所以當師父還是年齡大點好,這好觀想,年輕的不好觀想。他們的心很誠,我們很慚愧,沒有修行怎麼能給人做榜樣呢?叫人這麼看,很慚愧的。

  【釋】男人看見和自己差不多的年齡,或者比自己稍微大一點的女人,就應該觀想爲自己的姐姐;而看比自己年輕的女人,就像看見自己的妹妹似的;若是小孩子,就像自己的小孩子一樣,而且要發心來度脫她們。你發心來度脫她們,這是一種慈悲心,這就是利他。你既然自利,又能利他,這種自利、利他的行爲相應了,那惡念自然就沒有了,也沒有那麼多的妄想了。

  “佛言:慎勿視女色”,這是就男人對女人,是要這麼樣說的。若就女人對男人,也可以說是“慎勿視男色”,要反過來。

  “汝意不可信”,這已經講了。爲什麼佛又繼續講?是要更深一步來說明。什麼是汝意?那其中就是女色,這個你可得加小心。男人有個習慣,他不細觀察,很輕易地就相信一件事情,特別是對女人相信的時候,他是一種沖動和盲目,所以就被人騙了。所以說,千萬記住,不要看女色。

  你覺得看她一眼沒什麼,但你那種子識就起了波浪;起了波浪的時候,你就生死輪回,就到地獄跑了一圈,在地獄打了一個圈,而且又造成了漏洞。你覺得看一眼,“這沒啥事呀,這也沒有什麼,我也沒有性欲的沖動,我也沒有什麼更多的行爲。”你要知道,你這一眼就說明你心在動。爲什麼你能看一眼?你爲什麼能認出那個是女的?就說明你心已經在動了。

  《傳燈錄》裏有那麼一段故事:有兩個師父住在旅館裏,過去那個旅館什麼人都住,那隔壁就住著女人。過去那女人戴那個钗,早上起來和晚上睡覺的時候,弄得金钗乒乓亂響,隔壁屋都能聽見,裏面的僧人都聽見了。後來,其中一個師父就問,說:“你聽到什麼了?”他明知道不能聽這個聲音。那個師父也會答,“破銅爛鐵。”他說它是破銅爛鐵。

  你不答吧,也不對;你要是說金钗呢,那你又有女人色。金钗不就是女人色嗎?女人和金钗,金钗不就是女人色的代表嗎?她所有的物質都是代表了女人,女人用的東西都代表了女人。他說“破銅爛鐵”,那就不是女人了。破銅爛鐵那可能是破爛鋼,或是破爛鐵啊,就那玩意,那就不是女人了。

  這就是修道人的那個心,一聽到聲音,馬上就不被轉。女人說話,在他聽來就是變味了,可能還聽著像鬼哭狼嚎似的,心裏說:又開始騙人了。我也常這麼想過,有時候我也想,又來考驗我了。她一說話,又來考驗我了。你別覺得出家了耳根就清淨了,在家居士那個年齡小的,她有時候說話也是不注意的。

  上回有一個居士打電話,“哎呀,師父,好想你啊,好想你啊!”她說這種話。她怎麼地了呢?上九華山去了,好長時間沒有回來,好不容易回來了,就說這話。因爲啥呢?她精神不正常,精神病,所以說話沒有遮攔。還得幫她解決問題,但是你也得加小心,這汙染隨時都要來的。但她這個想是當作父親想,不論她當什麼想,你也得加小心,當父親想咋的?當父親想就不加小心了?還有個衆生相呢,是不是?

  所以我們應該不要看女色,因爲它是一個汙垢的東西,它有很大的汙染力。這種汙染力是從無始劫熏習而成的,看一眼都會起心動念,而且不是小起心動念,是大起心動念,就這麼厲害。你看看那狗,母狗就算走了,不在那地方了,公狗有時候都去聞一聞,它就追求這種東西,那麼頑固。那個驢也是那樣,那畜生有時候聞到那個異性的東西,它就去聞,就是無始劫這種貪欲所致。就算什麼都沒有了,它都要去追求這種色,來滿足它那個心裏的妄想需要。

  所以我們有時候一看,這種貪欲心和那畜生沒啥兩樣,和那畜生一樣的愚癡,所以說女色不能看。這個六根,特別是眼根,一定要遠離。還有耳根,還有鼻根,身根那就更不用說了,更得遠離,所以六根都得遠離。如果遠離了會怎麼樣呢?我們會速成佛道的。爲什麼遠離了會速成佛道呢?因爲佛講了,在《楞嚴經》裏講的,眼根具有多少功德?

  弟子:八百。

  眼根具有八百功德,爲什麼眼根只具備八百功德?因爲它不能往後看,左右只能看一半,所以它具有八百功德。什麼是它的八百功德?就是能控製眼睛不往外看,你就抓回了八百功德。它具備你修行的條件叫功德,是不是?不是說你眼睛往外看就具備功德;不是說,“我這眼睛挺好、挺亮,我往外去看、去瞅,那叫八百功德。”那一點功德也沒有,你在出賣功德。

  只有眼睛不往外看,你才具備這八百功德,因爲你能看而不看,功德就成就。那盲人他看不見,因爲他是不能看,也沒法看,所以他這個功德要小得多。你若能看而不看,就把八百功德拿回來了,就這麼拿去了。你拿回了八百功德,會是什麼樣呢?誰能說一說?

  弟子:我是猜想,如果打坐的話,畫面可能就少了。

  畫面少了,這是一種。還有誰能說一說?

  弟子:我想,如果抓回這八百功德的話,眼根這一結可能會解開。

  能解開眼根一結,誰還能說一說?

  弟子:不被色轉。

  不被色轉。

  如果你能抓住這個八百功德,會是什麼樣呢?你會得到圓滿的功德,十方世界你盡見,沒有一方你不見的,因爲你的能見和所見沒了,所有的世界你都能見。所以你要想見十方世界,你首先別看女人,把眼根先收回來,這是修行的一個訣竅,這也是“反聞”的功夫,只有“反聞”才能達到那種圓滿的程度。

  你把六根都收回來,收來收去,心裏有了定力,這下十方世界都能見,你腦後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你就在這打坐,房子在那塊,你都可以透過房子看到整個虛空,沒有什麼看不見的。我們就因爲有了眼根,所以啥也看不見了,只能看到眼前這一塊,眼前這一塊還是虛妄的。見什麼著什麼,越著什麼就越看不清楚。就像你近視似的,越瞅你就越疲勞,最後近視眼越來越厲害。我們只有放下,不被色轉,不用眼根去觀察這些問題,我們就會得到自在。

  作爲一個修行人來講,眼睛就得往下垂,不要去看,看什麼?你看那眼睛锃亮的,我看這都危險。你說是修道人,一看那兩個眼睛,炯炯有神、锃亮的,完了,你這個心恐怕都在往外使勁呢。那眼睛得是什麼樣的呢?灰蒙蒙的。那眼睛瞅你,瞅什麼呢——就那麼個事…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