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誰化誰都不知道,誰救誰也不知道。我們的貪嗔癡比那冰雪還厲害,“你貪,我比你還貪呢。”所以說,那就不行了。而真正能夠隨化度人的,那就只有見性的人。
有的說:“我得參學去,我要幹嗎去……”自己都沒有明,你憑什麼去參學?人家給你講法,你明白嗎?說:“我能明白,人家師父說的那話,我全懂。”是,師父說的話,你就算全明白,但是師父做的那些事你全明白嗎?說:“事,我也明白。”那師父也不說話也不做事,你還明白不明白?完了,傻眼了,他就不明白了。所以你參什麼學呀?是不是?這就不好使。所以我們一定要見性,要學稱實之道,這樣才能隨化度人。
你要是見性了,掌握了大乘佛法,你心裏永遠是一種空相,不管你講什麼東西,它都能離開這個(虛妄),什麼也騙不了你。那些東西說得再好聽,它對你已經失去了它的誘惑力,它怎麼說,對你也沒有誘惑力。不是我們說的那個誘惑力。我們說:“我也煩它。”你煩它,但是你看物還是物,你見馬是馬,見物是物,所以你那個“煩”,只能說是在喜歡和不喜歡之間那個關系。人家這不是,這是空相,而這個空相非外道的空,是實相的空。
見到實相的空,你就掌握了大方便之權,你可以隨化度人,怎麼講都行,我跟你倆唠嗑,打、罵全是法。所以趙州和尚說了:“你給我端飯,我也吃;你端茶,我也喝。你怎麼說我沒教你?”我們有時候不認識善知識,都是在相上找,都想弄兩段公案,幾句口語、轉話。就像《西遊記》裏那個,給他無字真經,他不要,非得要有字的。
隨化度人是難,但是難有一個好處,難中能行,就是解決難。有時候難,我還挺高興,如果都容易就沒有我的份了,留個難,最後還給我留一點。不管是度自己也好,度他人也好,終歸還得去努力。留個難就是給我個機會,如果一個都沒有,那更難,人家都成佛了,不給你機會,你怎麼成佛,是不是?給你個磨煉的機會。
我們大家現在就是這樣,雖然是難,但是那麼多的人需要我們,給我們機會,我們一定要帶好頭,持好戒去修行,這就是把難變爲易。
隨化,隨時隨地,也可以稱爲隨時隨地都要度化人。不是說,“等到哪個居士向我請法,我擱那一坐,開始給人開示,要度人。”那不是。一個小蟲子死了,我把它掩埋了,這叫度人;有一個小蚊子進屋了,我把它放了,這也叫度人;一個小蟲子,注意別踩了,這也是度人;一個石頭子在道上,我給放路邊,別硌著人,這也叫度人……隨時隨地都要度人。什麼叫隨時隨地呢?誰能講一講?
弟子:不離一切處,不離一切時。
誰還能解釋一下子?
弟子:隨心隨力。
我這叫你講的是“什麼是隨時隨地”。
弟子:無時無刻。
弟子:就是時時刻刻地在度衆生。
弟子:就是要無人相、無我相……
嗯,行了,這個說對了!
隨時隨地就是空相,你什麼時候都要空相,這叫隨時隨地。不是“這個時間我也度人,那個時間也度人……”你拿什麼度人啊?你得有個度人本領,就是空,諸法空相,隨時都要見諸法空相,沒有一樣能夠汙染著你的,你這才叫隨時隨地度人。
我們說的那個隨時隨地,那你做夢度不度人了?黑暗中看不見東西,你度不度人?兩眼睛沒了,度不度人?真正能度人的不是那個“隨時隨地”,因爲你有相,它就不能度人,只有空相才能度,這叫隨時隨地,這才叫“隨化”。
還有一個什麼叫隨化呢?就是有人剛才答的那個隨心隨力,就是盡心盡力。一定要盡心盡力的,不是說,“隨緣度人,哎呀,我沒碰到緣,有緣分我也就度了。”你在那坐著,就在那等著,那不叫隨心隨力。隨心隨力,就是我得到你跟前,你不來,我得找你去;今生不行,來生我也得度你。今生我跟你倆拼了,我非得像膏藥似的貼你身上,我就不下去了,咱就繃著來,就是不放手。不放手,也就是盡心盡力,盡最大的力,這叫“隨”。
這個“隨”字,一個是空,一個是盡心盡力。所以說,大家應該知道這個“隨”字得這麼解釋。
爲什麼難呢?就因爲我們不知道“隨”字是空,我們就難。如果你要是知道隨是空,空就是隨,你就不難;如果你知道“隨”字就是盡心盡力,當時就不難了。“啊,原先我爲什麼老度不了人呢?就是因爲我沒有盡心盡力。”你說去幫助他,剛說兩句,那個人剛跟你講不點他的看法,最後你就:“得了,這人難度。”還沒等度呢,你就說他難度,就走了。“得了,不行。師父,這人度不了,我剛開始跟他講,他就跟我倆犟上了。”你連他五句話都沒聽完就回來了,你這怎麼叫度人呢?
南芬程居士的兒子告訴她,說有一個王居士,打麻將、抽煙、喝酒的,後來告訴他母親:“你去度他去吧。”她一去度他的時候,他就在打麻將,她就坐在旁邊等著。打完了以後,沒啥事了,她就跟他講幾句。就這麼樣,在他們家呆了多長時間?呆了一個月,最後把那人度成了,麻將不打了、酒不喝了,現在唯獨還抽點煙。等了一個月,天天上他們家堵著,你打麻將,我不打擾你,你打完了,我就跟你講。天天那樣,天天去,你想躲還躲不了呢。
最後這兩口子到底給說服了,現在學佛了,也不打麻將了。這回反過來了,那程居士要往哪去,去了一天,他兩口子這一天打好幾個電話,“你怎麼還不回來?”最後反過來了,還離不開她了。你看,人家這叫盡心盡力去度人,我們什麼時候度一人說是度了一個月?你要是度叁回,算了不得了。講一回就講翻天了,拉倒了,“師父,這人不行,沒辦法了,這人已經完了。”沒咋地,就說這個人完了,這不行。
盡心盡力,我們是否把自己的全部力氣使上了?就像幹活似的,我們能不能把這個力氣全部地用上?我這裏是不是還留了一點?“別太累了,一會再唱鍾偈,或幹點什麼我就沒有力氣了。”這樣雖然還是爲了公事,實際上這還有一點私心,做什麼事情都要盡心盡力去做。
爲什麼有時候我挺佩服能上高幹活的人?爲什麼佩服呢?咱說心裏話,這個上高很難的,有時候做事情不方便,但他們都是盡心盡力地做好。做那個你要是不盡心盡力,它確實不行,而且他做哪個事情都做得挺圓滿。還有他們幾個,做事情都是把全部的力量一下投入,能做到哪兒,我這一腔熱血就扔在那完事了,至于成不成功那是又一回事了。要是說起來,大家基本上都是這樣,就是盡心盡力。
我特別贊成這個盡心盡力,因爲盡心盡力它就有個“隨”字,有“隨”字,它就會進入空相。它倆是這麼個循環:隨就是盡心盡力,盡心盡力就會進入空相,進入空相就能夠真正的隨化度人。所以說呢,這個盡心盡力是我們修道中很重要的一步。你就是打掃廁所,也得幹幹淨淨的,不管有人沒人,都要打掃得幹幹淨淨,所謂的有龍天護法都瞅著你呢。
那還是小事,關鍵是你是否盡心盡力,是否能對得起你那個心。能夠盡心盡力,你這個“難”字將來就不存在了,就會變成容易法門。爲什麼說變成容易法門呢?因爲你隨順這個法門,它就能成就,所以它變成容易。這個“隨化度人難”講完了。
如果我們知道了怎樣修行,認真去修行,就不會有二十難。如果我們再聽不進去二十難,又怎麼能克服二十難?是不是?二十難就是我們不得道的主要原因。就像誰說的,這二十難只要修一難,我們如果能克服好,都能得道。這是一點也不假,關鍵是我們能不能盡心盡力去做,就在這。每一條難處,師父給講的都包含著無比的深意在裏邊,你們一定要珍惜,機會不是很多。
下一個是“睹境不動難”。
【解】未達隨化度人方便,安能睹十法界境而一心不動?
睹境:睹就是眼根,見到境界,也就是眼根對眼塵。“不動難”,不動,這倆是關鍵了,見境不動。爲什麼見境還能不動呢?什麼是睹境?我們眼睛、六根見到六塵以後,而且還能不動,那睹境不動這個“睹”是哪個睹?我們平時見色著色、見香嗅香、見聲聞聲、見味嘗味、見觸著觸、見法著法,我們的六根對到六塵的時候,要能看到一切境界而不動,但我們見到境界沒有一個不動的,誰能答一下?爲什麼見境沒有不動的?
弟子:心沒收回來。
還有誰能知道?爲什麼見境它就得動呢?
弟子:定力不夠。
弟子:有貪心。
弟子:視而不覺。
怎麼不覺?
弟子:沒有覺悟。
怎麼叫沒有覺悟?
弟子:對境,他不知道這個境是自己的心。
不知道境是心。爲什麼見境它必然動呢?因爲他把境看成是境,它能不動嗎?說,這個是什麼?
弟子:黑板擦。
他把這玩意看成是黑板擦,它能不動嗎?你能認出它是黑板擦,你心就動了。
睹境,你見到這個境,你認爲是境,你就在動。說:“我沒動。”沒動,你怎麼知道是黑板擦?你知道是黑板擦就在動。因爲你知道黑板擦,黑板擦是哪來的?是你的分別心所起來的,是你有貪心起來的,是你沒有定力起來的,那它能不動嗎?
人家大德有時候開示,說:“你看這是什麼玩意啊?”“啊,黑板擦。”你說見境不動,它可能嗎?黑板擦你都認出來了,能不動嗎?是不是?我們凡夫都是這樣,見境認境,一下就進去了。雖然自己說:“我沒進去,我不貪這個東西。”不貪,你怎麼知道是黑板擦?
說:“我不想要。”你不想要是一回事。你說:“我不貪它。”不貪它是一回事。但你那個是現在不需要,你種子識早就需要。不需要,你怎麼知道它是黑板擦?它怎麼能變成黑板擦?它怎麼不能變成一尊佛出來?說明你的心裏還是需要,貪心早就在那擱著。所以你說不動,它好使嗎?它不好使。見境認境,這個“認”不是認識,是認路,你見到境界,其實你早就進入這裏邊了。你說:“我心裏肯定不貪。”你說啥都不好使。
過去有個公案,有兩位大德住旅館,這兩個出家人一起住旅館,隔壁就是女人住的。早晨,過去古人收拾衣服的時候,“叮當”地亂響,就是耳環…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解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