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学道,只是像学道,只是像、或是似,还没有真正学道,因为我们没有见道,不知道“道”是什么样,是不是?我们只是茫然。
见性学道难,主要就是贪嗔痴过重,我们只要放下了贪嗔痴,这个难就变成易。现在大部分人都感觉难,难在什么地方呢?你叫他日中一食,他不做;叫他不摸金钱,他还不做。他家也能出,财产、地位也能舍,女人也能舍,就这点小毛病,他就不肯舍去,所以就造成了“见性学道难”。你叫他持戒,他就不干了。你说:你干别的。他说:这可以。
所以说,难就难在我们的习气过重,它就变成了难起作用,难在这上面,并不是见性学道难。那个见性学道,它是平等的,只要你条件达到了,人人都会开悟,人人都要成就你。因为什么呢?我们的贪嗔痴过重,老是“我如何如何”,老是“我”,你老是“我”就老自私,老是贪著和嗔恨心,再一个愚痴,最后的结果就是见性学道难。
过去那些祖师大德见性,那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并不是非常复杂,几年就要把它攻下来的事情。像上回见上体下清老和尚,那是我刚出关的时候去见老和尚,一位师父告诉老和尚:“师父闭关了三年。”“哎呀,你闭啥关三年,那有个七天不就够了吗,你干吗闭关三年?”他说七天就够了。
七天,实际上那祖师大德说了:何需七天,你要是能够看个话头,四天就行。咱们别说四天,你能有一天也行,是不是?释迦佛悟道的时候只是一天一夜,虽然坐了四十九天,但一天一夜就把道悟了。并不是难,悟的时候不难,关键是在去毛病上难。有时候我们不割舍,这就成为我们最大的障碍,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
不是我们现在的性离我们远了,是我们的毛病太多了,这个是大家必须得清楚的。有的人往往说:末法时期佛离我们远了。什么叫佛离我们远了?这就说明我们前面的障碍多了。什么是障碍?就是贪嗔痴过重了,佛性从来没动过,是我们贪嗔痴习性过重了。
末法时期“见性学道难”,难就是难在我们自己不努力,最主要一条就是不持戒修行,难在这里。现在的人就是好高骛远,“我要参禅”、“我要念佛”,不学戒,轻视戒律。本来一片好心要成为佛子,但是由于轻视戒律的关系,最后造成了很大的难。佛说:你就算证到了三昧现前,如果你持戒不清净,也是魔。你就是能在虚空飞行——飞行那都没有问题,将来还是修罗这一道的,将来你还是在修罗道。
特别是在《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里讲:淫杀盗妄不除,都堕落到魔道里去,有一条不除都堕落魔道里。比如杀心不除,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就是讲这个。还有妄语,如果妄语不除,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佛讲得很明白,淫杀盗妄不除,最后没有一个能出去的。并不是见性学道难,是这个贪嗔痴习性过重所产生的难,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
【释】学道的人,不容易明心见性。学道若要见性,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见性学道难,宣化上人只讲了这一些。我多讲几句,这个“难”字不是见性难,也不是学道难,就是难在我们习气过重,就是这种难。如果我们改变了习气,就变成了一种容易。实际上,我们大家只要努力去做,一年、二年、三年、五年……肯定有一天要水落石出,因为你天天在去毛病。
我给你讲的这些东西,没有一个是什么冠冕堂皇的问题,就是让你去毛病。没有别的,就让你去毛病,就是让你悟这个心,就让你怎么样去掉自己的毛病,怎样去舍掉我,怎样去发心,就这么点事。我成天讲的就是怎样去除掉灰尘。所以说,我们主要得在这上下功夫,坐禅也是这样,平时行道也是这样,讲法也是这样,叫大家去发心的目的也是这个,都是去掉这个贪嗔痴。
因为贪嗔痴它可以起很多的变化,那些恶习无非都是贪嗔痴的变种,什么慢心、淫欲心、嗔恨心等等,这些都是这个恶习所致。我们为什么不见道?为什么没有成就?是恶习所致。所以说,你修道修什么?就是除恶习!你不要打别的妄想,你说:“我看经、看书好不好?”好!看经、看书的目的是教你觉悟人生,无非是让你觉悟人生,最后放掉你那个执著和你的习气、毛病。
我们每一念都要控制自己,不要随着贪嗔痴的习性去走,而且逐渐地、慢慢地去悟诸法空相的道理。诸法空相,我们都知道万法是空的,但为什么悟不到?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的贪嗔痴太重了。
你想悟,但你想是一回事,能不能悟又是一回事,因为你还没等悟,没等去想,真正往里去深入思惟或去做,心还没往那行呢,贪嗔痴就告诉你,“你赶紧吃苹果吧,吃水果。”它不让你去悟空相。你刚有那么一点事情要做,眼睛马上就溜到别的地方,“哎,这东西真好!”马上把你的念头给转走了。不给你时间去悟,这个是很吓人的!
在末法时期,要想见性学道,就得去掉贪嗔痴。贪心过重是绝对不能悟道的,这是一大弊病。再一个就是嗔恨心、傲慢心,以为自己了不得了,自己很有修行,或听别人开示讲了一点,就以自己的模式来衡量一切问题,最后就要受骗上当了。
有的人千里万里来求法,虽然是一片的诚心,但是慢心放不下去,嗔恨心放不下去。你就跟他讲,他也会认为不如意,实际上他还是认为自己那个正确。他不是没有主意,而是自己已经有一个主意了,在那搁着,以他那个主意去衡量别人,这都是嗔恨心所致,所以就容易失去机会。
再一个就是愚痴心,什么是愚痴心?就是不信佛法,不信世上有佛,不信自心是佛。一切万法都没有离开自心,这是正确的。如果说心外还有佛,那都是一种愚痴的做法,虽然你比别人从善法上讲可能要强一些,但是你终归还是在道外,没在道内,那种做法还是不符合佛的本意的。所以有这种想法的人,想见性学道,那是非常难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心里所行的道和佛那个道,它是两条道。佛道是这么直走的,你非要这么往岔道走,你怎么能去见性呢?你虽然做了很多的努力,最后越跑越远,知见越来越大,老是别个劲,所以你不能悟道,这也是有关系的。
如果有一个正确的知见,虽然有很多东西做得不是很圆满,但你毕竟是在朝佛道走,而且很快地和佛拉近距离。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很可能就由于无始劫的善根同时爆发,令你见性。虽然见性了,但有的人需要渐修,因为他还有很多的习性,所以说见性学道难。我们现在就要有决心把这个难变成容易,那我们就从贪嗔痴下手,一定要具备正知正见,一定要去掉嗔恨心,一定要去掉贪心,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这个就讲到这里。
下一个是“随化度人难”。
【解】不学称性权实之道,不能随化度人。
不学,咱们都知道,就是不去学。称性,什么是称性?就是见性。你不学这个,不在自心上下功夫。“称性权实之道”就是真正的、真方便、真实之悟。你没有这个真实之悟就不会有真方便,真方便必须来源于真实之道。什么是真实之道?就是称性。所以说,你达不到这个,你就不能随化度人。
比如说,一个人心里不干净,他说出的一切话都是不干净的。就像这一个杯,这个杯本来就是很脏的,有很多灰尘,虽然你往里倒了很多的干净水,最后你倒出来的时候,这水都是被污染的水。佛法很清净,你讲得好像是很有道理,但是由于你的容器不干净,倒出来的法水,它也变成不干净了,所以你没法去度化人。怎么能给人解渴呢?你这里都是毒药,你怎么给人解渴?人家喝了你的水会中毒的,只会死亡。
如果我们能够称性,得到权实之道,就是佛的真方便,我们见到了实相,得到这个道,那你怎么讲、怎么说,都在度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说:“我要度众生。”要度众生,你要是没有见性,你还是不行的。佛在《楞严经》里讲得很明白:自己未度,要度他人者,是菩萨发心;自己已度,能度他人者,是如来应世。
我们大家看到了,你不见性,没有权实之道,你是不能随化度人的。但是我们做不到怎么办?我们要发心,要度众生,那是菩萨发心。自己已度,能度他人者,是如来应世。这就是这句话:“不学称性权实之道,不能随化度人。”真正能称性度人的,只有如来。我们因为还有度相,所以很难度人,但是我们可以发心。
我也跟你们讲过:你不开悟,说我能讲法,那就是魔。他们很不服气,说:“那就是文字呗,我就讲一讲。”你要知道,你讲来讲去,虽然讲得头头是道,和书上说的是一样,但是你要知道,如果最后有一句话你给说错了,就把人引向了黑暗。
就算你每句话都说得很准确,都没有什么错,和书上说的一样。说心里话,你那里还没有法。你看你说法,它没有法,因为你那里没有权实之道,你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太阳,你就不能给人温暖,不能给人破除黑暗。所以你没有权实之道,怎么能说你那叫说法,能度人呢?你没有这个,所以你说得再好听也不行。
学佛法必须要见性,这是必然的。说:“我不用见性。”那绝非是佛的弟子。我们想度人、度己,必须要见性,这是我们必经的路程,只有走到这一步,我们才算真正的迈出第一步,这才叫真正迈出第一步呢。
我们现在都是在做一些准备,随时在往上努力。但是现在有的人以为自己出家几年了,就认为已经差不多了。那还差得很远。你不努力,到时候也往下出溜,那些功德都就饭吃了,只够个吃饭钱。所以不努力是不行的。有的人认为:“我出家好多年了,我也做努力了,排班也该排我这块来了,也该开悟了。”不是那么回事。你还得勇猛,虽然出家很多年,这很好,修道那么长时间,有很坚强的毅力了,但是你自己不能懈怠,还要去努力。你努力达到能度人的程度,这才行。
随化,什么叫随化呢?就是随顺众生,化度一切有情无情。就像太阳能化除乌云一样,能化除冰雪一样。我们要是不见性,比冰雪还冷,谁化谁还不知道,是不…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