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所求,因为他死也不求人。给你就给你了,他没有说:“我在给你的同时得玩玩心眼,以后你再给我点。”他没有所求,布施就布施了。布施了,他也没做布施想。
特别是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就是死也不求人,慢慢地增长这个智慧。虽然走了很多的“弯路”,别人都认为是愚蠢的。比如说,行脚的时候,别人要开车送你,你也不要;给你各种方便,你也不要,就是一步步地走。在别人看来,你也不求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你看,走得那么慢,人家坐车一个小时就到了,你得走半个月呢。”表面上是我们犯了愚蠢,好像在行为上、路程上,我们不如人家快,但是我们的心很清净。虽然你快,你的心还是那个心,可能还会有一个贪念在那里,你的心还是原来那样,没有改变。我们虽然晚了,但我们的心改变了。什么事情都不看表面,主要看里面的真正的因。
特别是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难处的时候、遇到痛苦的时候,它能替我们过关。想不开,怨东怨西,你怨谁呀?你有个不求人的心,就算给你都不要,你还怨恨人家干吗?是不是?有时候我们虽然意思是说我不求人,但是又希望人家来进行布施,等他布施以后,我们再不求人。还有这种心理状态,这也不行。你要有“死也不求人”的决心,坚定起来,你就有铁铮刚骨。
见月老人就是这种人。弘一大师曾经对他评价特别高,还说:现在的人多无刚骨啊!他指的是现在的“善知识”,也挺“客气”。他说“现在的善知识多无刚骨”,就是看了见月老人的那种刚骨而感慨。和见月老人一比,见月老人就是铁铮刚骨。它来源于什么呢?就是死也不求人。
为什么有的人持戒持不起来?就因为没有这种心。为什么这个金钱戒持不到底?就因为他有求之心,有个“求”字在那搁着呢,所以他这个戒非破不可,你叫他持也持不下去。只有死也不求人的人,他这条戒才能不破。只有不破戒的人,他才能不求人。所以说,你有这一条“死也不求人”,很多的戒律马上就明白了,甚至在你没有接触的时候,就相应的会有一些戒律和戒条,隐隐糊糊的你都会清楚一些。因为佛所制戒,就是让人不求人。你不求人,等于在求自己的心;如果求人,就是心在外求,那就是外道。只有外道才求人,佛法里没有求人。所以说,真正的善知识就是这个。
啰罗嗦了这么多,咱就讲明白了一个什么问题呢?真正的善知识是非常难遇的。宣化上人讲了:“你看,多数学道的人,遇到的多数是糊里八涂的。”就指现在的“善知识”多数无刚骨,“糊里八涂”就是没有刚骨的人,他就是有求的人,都是这样式的。
真正的善知识是不糊涂的,他不会让你走到错路上去。修道的人一定要听善知识的话,不听善知识的话,在没有证果之前就信自己的心,任自己的性,那是不行的,这终究会堕落,遭魔障的。你任自己的心、自己的性,那是不行的,这终究会堕落的,遭到魔障的。
因为我们的想法, 都是知见,说:“我这怎么不对?我想的对呀,我看经书上是这么说的,那也是这么说的。”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以为你的“对”就对了吗?你以为你的“错”就错了吗?因为我们这本身就是个凡夫的心,你凡夫的心怎么能测量佛的智慧?
所以说不行,必须要有善知识指导。在你没有证果之前,要听善知识的,不能任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心。这个很重要,有时候我们往往相信自己的感受,说:“师父,我这心里难受,我现在心烦,我就得这么做。”他相信了他自己的心。有的说:“不行,我就喜欢这样。你看我原先的脾气不好,我这么样心里就舒舒服服的。”实际上,那都是任自己的性。告诉你,那是不行的,这终究会堕落的,因为你这些东西都在求上,都是远离善知识,远离你的自性和心,所以终究会堕落的,而且还会遭魔障。
如果你没有求的心,魔来了也治不了你,他怎么能治得了你?你有什么好的,我不求你;说你天上如何,我不去;你给我什么东西,我也不要。我不求,你给我啥,我都不要。你说给我佛的果位,那我也不要,我啥也不要,魔就没有办法了。你有求的心,“啊,那个罗汉我不要,但是那个菩萨我考虑考虑,那佛果我肯定得要。”你有求之心,你就远离了佛法。
供养三世如来,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什么叫无心道人?就是没有求的人。连心都没有,他求啥?啥也不求,不求正是那个心。“死也不求人”正是你那个心,你那个心就是“死也不求人”,你往哪儿找?你的自性就是“死也不求人”,那个就是自性,你做到极点了就是自性。
我们一定要真正地听善知识的话,不要相信自己的心、相信自己的判断、任自己的性,这一定要知道的。修道人一定要亲近善知识。什么样的人是善知识?不求人。亲近善知识,听善知识的教化。“会善知识难”,因为很难找出这么个人出来,把事情做绝了的人太少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
上回讲到了“会善知识难”。人这一生最难遇的就是善知识,因为善知识能让我们平息贪嗔痴,能指出我们的缺点,能帮助我们克服缺点,这是我们的善知识。他不会顺着我们的缺点去做事情,不会顺着我们的缺点给予鼓励,也不会顺着我们的缺点给予人情。所以说呢,真正的善知识只会帮我们去掉毛病,教我们怎样去更好地修行,有正知正见,这叫善知识。
这样的善知识为什么难得?不是没有善知识,是我们的习性过重,所以很难遇见善知识。如果我们的习性不断地减少,善知识也就不断地现前,难就会变成易。
下面讲下一个:见性学道难。
见性学道难,这个“见”是离一切见的“见”,叫离一切见。什么叫离一切见的见呢?因为我们这个能见和所见——能见就是能看到的意思,所见是所见到的东西。能见和所见,这是什么呢?这是分别心,能见和所见是分别心。离一切见的见,那是什么呢?是不动心,是清净心,也叫无污染心等等。
我们用这个见——能见和所见,能不能见到性?是见不到的。因为我们世间上的所见和能见,它就是分别心,也就是妄想。以妄想去见非妄想,它可能吗?这个能见和所见就是分别心所产生的,是妄想所产生的,它是见不到性的。这个见,那就是离一切见的见,离一切能见和所见,离分别心、离妄想所产生的不动心、清净心、非妄想心,这个叫离一切见,也叫空见等等。
只有那个“见”才能够得到见性,也是空见,也是空一切相,离一切相,空和离是一个词,并不是两个。所以说,我们只有空一切相,那就是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能真正的见性。
有人说:“我念佛,我不需要见性。”这种说法是极端错误的。因为你不见性,你非佛弟子,非真正的佛弟子,你离佛还有很远很远。有人说:“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用见性。”那是绝对的一个错误。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见性所设出的方便,它只不过是为了让你逐步地走到见性才设出的方便,所以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最后达到常寂光净土,那就是心的化身,就是心,没有别的。所以说,他那种说法还是不懂佛法。
如果没有这个“见”,你也不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你做了很多的善事,有很多的善业,但也不见得就能往生。只有你在做善事的时候,同时再悟到了这个空性,离一切见,你才能往生,通过善事去悟到这个。所以说“见性学道难”,见性了你才能有学道的机会。
见性才是真正的学道,没见性之前,你说你在学道,连道你都没看着呢,你怎么学?边都没摸着,你都不知大道是什么样的。所以说“见性学道难”,现在末法时期就更难了。大家说一说,为什么末法时期更难?
弟子:这个人自己的业障是一个方面,外部环境的障碍又是一方面。
就是外面的环境比较难,所以学道就难了。为什么现在见性学道难?刚才他答了,一个是会善知识难,另外内外环境都不允许。谁能再具体地说一说?
弟子:末法自己魔多。
什么是自己魔?
弟子:无明、妄想。
妄想多,那什么是妄想?
弟子:分别心。
那分别心从哪儿来?
弟子:从自己心起。
心为什么要起分别心?
弟子:……
就是一句话,我们的贪嗔痴三毒。有了三毒,它就有了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它必然要贪图三毒,它俩是一个根。所以说有了三毒,学道就难,见性就难。如果我们克服了三毒,我们见性学道就容易。为什么不能见性?就是一个贪嗔痴,堕落就堕落在这里。
因为我们有了贪心、有了嗔恨心、有了愚痴的心,就沦落在六道里轮回了。如果我们去掉贪嗔痴,就能超出轮回。那我们怎么去超出?在具体上讲,就是见性学道,能见道、能学道。见道你就见性,道就是性,性就是道。道和性它是不是两个呢?
弟子:道和性它俩是一回事。
为什么是一回事?
弟子:因为先有性,然后就学道了。
先有性后学道,有了性了,还需要道?
弟子:先见性就不需要道。
因为什么呢?
弟子:因为一见性啥都明白了。
啥都明白了,那道呢?
弟子:道是不见性以前需要。
不见性前需要道,为什么不见性前需要道呢?
弟子:因为不学道不能见性。
那道和性到底是一个还是两个?
弟子:它俩啊?它俩是一个。
一个,那为什么有前有后?你怎么又给说成俩呢?
弟子:按理说没前没后。
没前没后,为什么你说有前有后呢?什么原因?
弟子:还是我自己不明白。
不是不明白,学得挺好。
性、道本来就是一个,只是说法不同,一个是见,一个是学。学为渐修,这是渐修的过程。学道是渐修,逐渐地修道。见性是顿悟的意思。悟是顿悟,修是渐修,所以这就叫顿悟渐修,顿悟渐修难。虽然顿悟了,悟到我们自性以后,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的毛病习气要修掉,来保持这个性,这叫学道,这时候我们才算是学道。你没见性之前,只是在门外面。说…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