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感情和概念,也不会因为外面的形势如何,我就不讲了;也不会因为你没有这种情况,我就不说了;或是你认为你不需要,我就停止了;也不会因为你需要,我就去讲。他不会这样的,他讲的就是真理,没有别的,所以这叫善知识。
我们能遇着这样一丝不苟的善知识,而且能帮你把问题指出来,特别难。你今生能遇到一个善知识,那你今生就有成就的因缘。如果没有善知识,你就很难成就。所以说,善知识是一个关键,你差不点也不行,百分之九十九也不行,必须得百分之百,这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善知识。
以前我刚学佛时,佛经看得少,那时候我就对人生迷茫,有很多的不平心。不是怨这个,就是怨那个,总觉得社会对自己好像有一种不公平,同时自己也觉得亏欠于社会。这两种复杂的心理总是在不断争斗。有时候被自己的贪欲心,或各方面所产生的忏悔而干扰,也被自己的一种追求心所煎熬,各种的心都有,没有解脱的机会。虽然别人讲到一些东西,包括教我干一些事情,或是看看电视、看看书,但都解决不了问题,没法解决。
那时候有一位师父还没出家,他正好上楞严寺,向仁普师父请大乘经典,要看《涅槃经》。仁普师父说没有,说:“你看什么《涅槃经》,你看看《楞严经》得了?别的书你都没看好,你看什么这个?”就给拿了本《楞严经》——是《六祖坛经》还是《楞严经》?忘了。然后又拿了一本《宣化上人开示录》。那本《楞严经》他没说要往回要,这本《宣化上人开示录》,他说:“你看完了给送回来啊。”
我是陪他去的,出来以后,他就说:“这本书给你看。”我就拿回去看。看到哪一页呢?就是讲到“死也不求人”这页。就看到这句话——死也不求人!剩下的我看都不看了,一句话就足够了!当时那个心里一下子透亮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开了。
因为我心里的这些痛苦都是因为“求”,都在有求上。所以说,一句话就把我这么多年的痛苦解决了,一下子就把我从苦海里救出来了,一下子就拔出来了。就像你堕落、堕落……,别人采取了多种的方式,还没有把你救上来,但是也起到一点作用。遇到这个后,一下就救出来了,一下就起来了。
当时充满了希望,而且把今后的一切路程全部定下来了。那一句话我就把今后的事情定下来了,不用再合计了,我就决定这么走这条路。我当时有一种恍惚,那心里说:“天下还有和我的想法想到一块的。”实际上我还没想到这点,关键是我走到一种迷茫的时候,上人的话正好完全符合我心里所要求、所想的东西,直接就讲出来了,就把我这一生给救了。
什么是善知识?这才叫善知识。“死也不求人”,就这种修行方法,我跟你说,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哪个是善知识?这是最大一个善知识。只有善知识才能讲出这句话,不是善知识,他绝对讲不出这句话。讲不出这句话的人,你不能称他为一个真正的善知识。我的话说得狠了一点,但是,确确实实地说,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真正的善知识死也不会求人的,他教你的一切东西都让你死也不求人,我敢说,这种人是个真善知识。有的人讲法就打了很多的埋伏,讲得不直接,开了很多的方便,虽然也起到了一定善的作用,但绝非是最高的善知识、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善知识不会有那种想法,因为他知道万法都会因你“死也不求人”而转变,知道万法的作用就是心的作用。
讲到这块,顺便跟大家再重复讲一下。九五年由五台山行脚回东北,出了山海关,那天晚上就住在一个苞米垛里,那个苞米垛旁搁了那个做酒的酒糟,有一股酒糟味。原来在人家门口坐着,那狗总叫,结果让人家撵跑了。走到那个草垛,还有酒糟味,熏得够呛,就在外面草垛睡了一宿。早上起来就有点头疼,有点感冒,就是有点发烧。从来没有的情况,走那么长时间也没有发烧。
发烧以后,兜里没有感冒药,这还不求人。就我和性空在一起走,我都不求他,不能问:“性空,你有没有药?”这事都不求他。你说怎么办?愁啊,万一这晚上真要大发烧起来……紧着走紧着合计:要是高热不退怎么办?咱乞食是不是可以乞药呀?乞药是不是佛制啊?那时候就在思惟这些事情。后来想:“哎呀,这是不是又求人了?要是求人,这死也不能求,要抱定宗旨,就死也不求。”就把这个想法放下了。放下了,因为感冒了难受啊,这脑袋又想。所以就不断地颠倒,不断地这么走着,也不去求。
后来走到一个大石头那块,我们两个休息一会儿,他在前面坐着,我搁那面坐着,背靠背坐着。我这一低头,那草里放着一共十片药片,捡起来一看,那是“安乃近”,还有字。而且那药片没有埋汰,好像刚放上去不长时间,连早晨放的都不像,而且那药片其中还有一片被掰成两半,两半的还放在那原地上摆着,没动。掰开的药片,按道理应该是东一片、西一片,是不是?这才对。而掰开的那两片就在那当地搁着,其它那九片都在那块地方,还没有瓶子,还没有说明书。——现在我也解不了这个谜。
后来我一看……起先我不想捡这个药,因为我知道,这个药如果没有名是不能吃的、没法吃,没想到这上面写着“安乃近”,正对路。还给你掰成半片——可能我那时候发烧的程度,吃半片恐怕就能好。后来我一寻思:得了,赶紧把它捡起来。为什么没跟性空说呢?我怕给他造成一种误会,说:“你看这师父又搞那些神神道道的事情。”所以没吱声,也没讲。把那九片就收起来了,那两半片的寻思寻思就没要,寻思有这几片得了,那个就不要了。
之所以能有药,主要是能战胜自己贪欲的想法,就是死也不求人。由于这个概念,当时就悟到了:你死也不求人,就会改变你的外境,外境就会随着你的心去改变,这叫佛菩萨加持,也是不可思议的事,你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当时对佛法生起了更大的决心,从这里也体会到更多的秘密。“死也不求人”绝不是执著,这叫什么呢?谁能说?“死也不求人”是什么?
弟子:那不叫执著,叫正法的不可思议感应。
正法。还有谁能具体地说一说,这个“死也不求人”是什么?
弟子:是修道的一个阶段。
死也不求人是修道的一个阶段。也对。
弟子:“死也不求人”是成佛的正因。
成佛的正因。好,这个有点意思。
弟子:“死也不求人”是了生死的根本。
了生死的根本,生和死的问题。
弟子:“死也不求人”就是自己的自性。
自性,这讲得不错。还有谁能说一说?
弟子:“死也不求人”就是波罗蜜。
太对了!就是智慧,讲得非常正确!
“死也不求人”就是智慧。什么是智慧?就是成佛的正因,也是自性,这都对,就是智慧。我们觉得是一种最愚蠢的办法,实际上你不知道,那就是智慧。这“死也不求人”就是善知识,你上哪儿去求?放着这现前的善知识你干吗不求啊?是不是?你干吗不去找?能得最大的智慧你干吗不去做?“死也不求人”就是没人可求,没人可求就是自性嘛,是不是?所以说,“死也不求人”既是修行的过程,又是成佛的正因。波罗蜜就是智慧,它就是智慧的化身,波罗蜜,死也不求人是真“甜”。我们有这个死也不求的心,就会得到善知识。
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善知识?就因为我们老在求人,老起心动念,所以你不会遇到善知识,就算遇到,你也会失去的。如果你死也不求人,反而能遇到善知识。人不断地求,有求皆苦,有求反而难遇。你不求,不苦,反而还容易遇。我们想会善知识,只有死也不求人才能会到善知识。
有的人说:“你说死也不求人,那我们就不应该参访了?”不是那个意思。你不管见到啥,心里都要有一种不求人那个心,没有攀缘那种心,因为众生都是因为攀缘而流落生死。你有那个死也不求人的心,你就是不会善知识,你也已经找到善知识。找到善知识的人,你去求善知识,善知识给你讲,最后的法也是叫你不求,叫你反求求自己,不让你往外求。讲了半天法还是叫你不求人,你为何不直接来呢?是不是?
真正的善知识就是死也不求人。只有死也不求人,你这一生才过得圆满,修道也非常容易,而且你也不会埋怨任何人。你不是为了自己而去获得利益,会为了真正的成道,而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舍去。就是为了自己,他也会把自己的一切舍去。因为什么呢?他不想有一个自私的我。它实在没有意义,自私的我永远是一种痛苦的根源。我们修道就是想有一个真正无我的我,那才是真正的目的。
我们想会善知识,用什么去会?就用“死也不求人”去会。我们这样会到的善知识,他是真善知识。善知识就会给你印证“如是如是”,咱俩都一样。他成为善知识,因为他死也不求人;你因为死也不求人,所以就能遇到善知识。为什么会善知识难?就因为你有所求,所以就难。
有的人就说:“师父你讲法,讲了很多的不求。你看,有很多的人在不断地求师、拜道,来求善知识开示。这是不求吗?能得到善知识吗?”是,你不求就得不到善知识,因为你是有求之心,所以必须得去求。等求到那个善知识,善知识告诉你:“哪也不要求。”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你直接有不求的心,去会善知识,那你能会到什么?会到真正的善知识。什么是你真正的善知识呢?就是这个——自性,也就是你的心,它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无穷无尽的波罗蜜,哪个也不如这个。所以我们这一生要这么过日子。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想把大家变成这么样一个人,死也不求人的人。“这师父太绝了,平时看他说话也没力气,细声细语的,没想到办事办得这么绝。”就是这样。我为什么创建这个僧团?我就是想把这其中一条,就是“死也不求人”传下去。只有拥有这一条,我们才能在修行过程中真正地走一条正路。
有了这个心念,我们才会把一切众生看成真正的父母、未来的佛,会生起真正的大慈悲心。死也不求人绝对不是自私,他会无私的奉献。他奉献…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