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P20

  ..续本文上一页了。

  弟子:挑起战争。

  挑起战争。还有谁能说?最大的特点。

  弟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导致僧团不合。

  导致僧团不合,这也对,确实是这样。

  大家都说得很正确,说是非能让正法不能久住、让僧团破坏、导致战争等等的事情。最大的特点,能让人起心动念。本来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他非给你宣扬得很大,简直和真的一样,那表情什么都具足,他非叫你注意他不可,叫你顺着他的想法去走,他非让你起心动念。他不怕事情大,也不怕撒谎,目的就是叫你起心动念。

  我们大家修道就知道,只要起心动念,就是堕落。特别是起这种恶心,更是堕落的因,非让你起心动念不可。你看,说是非的人,他没有轻轻说一句就完事了的,他非要把这个事情给你说出来不可,非让你跟着他走不可,顺着他的思惟去思惟,或是顺着他说的是非去做事情,最后让你上当受骗。

  以前我遇到个小孩,那位说是非的技巧更纯熟。十几岁的小孩,跟我一起走道,顺便就说一句:“哎呀,他这么晚还没起来呢。”就像没那码事似的,而且还瞅着别的地方,根本就像无意中说出来的,你根本不注意。后来我这一打听,这个晚起来的事情有没有?有,但那已经是好几个月前的事,他就把它挪到现在来讲。就是想坏一个人,或者说一个人的时候,他就这么安排一个巧妙的环节,有破坏性。是非就让人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堕落。

  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个说是非,因为它能让你起心动念。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心里不平,或是心里有什么想法了,这个嘴就难控制了,它非要说是非。它就是这么个过程:有了起心动念,他就要说是非;说了是非以后,会更引起起心动念。所以说,心若不平,是非就生。只要是非生,肯定是心里不平,你不用找,不用评论它对和错的问题,只要有了是非,那肯定有个不平在那搁着。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如果不说是非,那我们就是在克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生死的根本,如果我们不说是非,就在破掉起心动念这一关,这个多重要啊!大家觉得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以为这个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表面上好像只是不说一句闲话,实际上它能叫你得道,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想控制,说“我要心平,要不起心动念”,首先你不要说是非。同时,别人一讲是非,你就要知道,目的不是别的,肯定是让我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堕落。包括讲世间的事情,讲这些动人的故事,这都是让你起心动念。为什么我不给大家讲得过多呢?一个是我不会讲,另外是我不想讲得过多。你不知道,不讲那就是一个最好的讲。我们讲得过多了,有时候也造成了一种起心动念,就不合适了,也变成了一种“是非”。

  所以说,是非有多种多样,只要能叫人起心动念的一切事情都是是非,这主要是指语言说的,包括语言和一些事物,或是一种暗示,这都不行。不说是非虽然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因为我们是凡夫,老起心动念,所以这个是非老是存在。那我们就抓住这个关键的环节,就在“不说是非”上下功夫,你不说是非就是在修道。

  好,下面我们再讲“会善知识难”。

  “会善知识难”,“会”就是遇到的意思,“善”就是能够止恶的意思。行善止恶,不但能止恶,而且做的都是善业。“知识”就是老师的意思。“难”,什么叫难?就是很难遇到,艰难。但不是遇不到,是很难遇。

  【释】会,就是遇。遇到善知识,这也是不容易的。你看,多数学道的人,遇到的多数是糊里八涂的。善知识则不糊涂,不会叫你走到错路上去。修道人一定要听善知识的话,不听善知识的话,在没有证果之前就信自己的心,任自己的性,那是不行的,这终究会堕落,遭魔障的。所以修道人一定要亲近善知识,听善知识的教化。所以说,会善知识难。

  这段是宣化上人讲的。会善知识特别难,因为善知识不会让你走到错路去。但多数人遇到的都是糊里八涂的,很难遇到善知识。

  修道一共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得有一个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师父、老师教导你。第二个,就得有一个很好的道友,在你有错误的时候,他能指出来,能帮你。善知识能帮你走正路,不至于把你给引偏了。因为一句话、一个问题,就能把你偏到十万八千里。有个人讲过,“如果说了九十九句都对,有一句不对的,整个也都变成不对的了。”就这么样。所以善知识特别难遇。

  如果你按书本去求善知识,有时候也并非是真善知识。虽然照书本讲没有错,但是不能深入,这是一般的善知识。真正的善知识是离开书本讲,但是绝不离开书本的本意,深深地符合这书本的真实义,但是他又能离开书本,而且他讲的所有话都符合书本的意思,一句都不会错出书本的意思。

  比如最大的善知识,咱们都知道,六祖一个字也不识,你看他讲出的话,句句了不得,句句是真理。按现在来讲,大德著书一般都叫“论”,证果了以后著书叫“论”,唯独《六祖坛经》称为“经”,就它称为“经”,剩下的都叫“论”。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大善知识,给我们讲了很多修道的方法。这个修道的方法,包括开悟的人都很服气,而且都认为他讲的是真理。

  特别是我们末法时期,遇善知识更难。宣化上人他老人家在台湾就骂一个道场,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反正对它的评价非常不好,就直接了当地说。没人敢去讲这个地方,也没人敢去讲这个人,因为他的势力很大。宣化上人不怕,在台湾直接就讲,怎么说的呢?“这地方就是魔窟!”可能是这么个意思。世上还没有第二个人敢说那种话,他说了那个话,因为他有力量,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善知识,他不避一切风险,为了救度众生,不让众生堕落进去,就马上大声疾呼:“这是魔窟!”并不是为了自己。

  那个道场对他非常恭敬,还请他去讲法,他也毫不客气,就批评。所以宣化上人只是认识法,从来不搞人情。“你请我也这样,不请我也这样,我不管那个,我只为了救众生。”这叫真正的善知识。而且一切都是为了众生的利益、为了佛法而出发,这叫善知识,这是直心。你想,这样的善知识多难遭遇?龙天众生都护持。

  讲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什么问题?关于神通。我们在修佛法上,有的人是不断地追求神通,以达到某一种目的。有的人是排斥神通,认为有了神通就会障道。现在有这两种说法存在。特别是不要神通的这个,说:“有神通的那个就是魔,就是魔业。”有的有点神通的人就说:“你没神通就没有证道,我有神通,已经证道了。”就这样互相斗争,各个大德的说法也都不一样。

  在这种是非不明确的时候,宣化上人有一篇开示讲得很明确,他说:神通不是坏事,我就怕你没有神通。佛法是让人有神通,如果你有神通,是允许你使用的,不是不允许你使,菩萨教化众生那是允许的,这是一种方便,这是可以的。我怕的是你没有神通,而打着追求神通的旗号,在这里搞你那种名闻利养——“名闻利养”这句原话可能没有,是我给加的。

  宣化上人指的是这个意思,而且上人还明确地说,“如果你有神通,我会声援你,会在很远的地方来声援你,我怕的是你没有神通!”为什么我单提出这句话呢?因为对一个问题,神通不神通,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在这里。不能因为有了神通,在某些方面就引起一种不正确的追求,而且有了弊病,我们就否定了神通的功德,这也是不正确的。也不能说因为没有神通,我们就拼命地追求神通。这两个都不正确,必须要有个正确的看法,但始终没有人拿出这个正确观点,不是偏着这头,就是偏那头。

  宣化上人把这个问题给你弄得非常清楚,也许我知识浅薄,听了上人的开示以后,这一个问题一下子就明了了。而上人讲的就是本意,心里就知道有真理,讲法从来不委屈自己,不虚假、不藏真。有神通是不是好事?是好事。就怕你没神通,你在那招摇撞骗,这个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就澄清了修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正确的和不正确的,就很明确地把这些问题给你讲得很清楚,没有那种个人知见在这里。而且他说了:“如果你真有神通,你尽管使,我声援你。”反而没人使,因为他有个话在那里面搁着——就怕你没有。

  由于反对神通,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因为啥呢?神通是修行的一个过程,它是你修到一定的程度,必要产生的一种方式、一个过程。如果你把它否定了——不是别人追求不追求,你的概念是错误的。正确的东西,你把它作为一种错误给否定的话,这是有过失的。

  比如这个人有了正确的行为,做了一件善事,你硬说他不正确——就你们俩知道也不行啊,是不是?正确就是正确,不正确就是不正确。不能因为他这个人不好,做了一件善事,你就否定了。因为他不好,就说他做的事不正确,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是不是?不能戴有色眼镜看问题。真理就是真理,不能因为大家不认识,我就不讲真理了。

  宣化上人在这块讲得非常明确,而且对神通的这种鼓励,也必将对佛教的兴盛起到很大的作用。他说了:“你有神通尽管使,我声援你。”而上人本身也具备了神通,像济公活佛,还有金山活佛,他们都具备一定神通,而且都是严持戒律。金山活佛特别严持戒律;济公活佛就是装疯卖傻护持戒律,又显神通,最后的结果都是使佛法兴旺。我们得看到这个问题。

  因为正确的观念能使我们产生正确的看法,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对一切事物的分析就会抓住中道义,我们不能违心地去讲一个问题。比如说有人反对神通——因为不断地有人追求神通,会有很多的功课进行不下去,或有些问题进行不下去,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个问题而把那个真理给否定了,对不对?你把正确的东西给否定了,这也是不正确的。

  这样才叫真善知识,这叫善知识。为什么这叫善知识呢?因为他是真善,没有偏离,而且没有“我”字,完全是真理的化身,他就讲真理,这叫善知识。这里不掺杂个人的…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