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爲了適應不同根性的衆生,所以有方便的施設,也才有五乘的分別——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雖然五乘都是佛法,導師的意思是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最主要的?五乘中有究竟的、有方便的,我們要如何去了解?
佛爲一些根機淺的,但教他受持叁歸,奉守五戒,乃至教他修四禅、四無色等定,這是世間的人、天乘法。
我們利用這個因緣,明白佛法的五乘次第,什麼是方便法,什麼是究竟法?如果這些弄不清楚,容易把方便當究竟,而忽視了真正能究竟解脫的方法。這裏就講,所謂的方便法,就是對那些根性比較淺的衆生,先要用叁歸來攝受,希望能守五戒。五戒是佛法的根本戒,首先具足做人的根本條件,進一步再教他禅修,修四禅八定,這是與外道的共法。所以要注意!佛法的某一部分的內容與外道是一樣的,這叫人天善法。
譬如說我們歸依了叁寶,守了根本的五戒,就斷絕了墮入叁惡道的因緣條件。即使沒有解脫,來生還可以來人間學佛修行。因爲守五戒不失人身,不會墮落叁惡道,這叫人乘;修四禅八定,達到跟四禅天境界相應的層次,將來死後就是往生那個相應的天界,這叫天法。
所以我們要明白,學佛爲什麼要先叁歸五戒?就是先保住我們不失人身,人身真的難得。看看這個世界上,單單有情的生命,我們能看得到的有多少?人類不過六十億,單單螞蟻就不知道多我們人類多少倍,無法統計!其它的更不用講了。同樣是有情,要得到人身是很不容易的!從整個有情的數量來比較,就知道人身真的難得,何況還有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我們要保住人身的資格,就要受持叁歸,奉行五戒,就不會犯嚴重的錯誤,就沒有叁惡道的因緣。也自然能保住人身,至少還能來人間,還有機會來修行。
如果得到的是四禅八定的天法,沒有解脫的話,死了就是往生天道。天道有天報,能享天福,也很享樂,但問題是只要有業有報,總還是有時間性。修到四禅天、四無色天,天報時間很長,就算八萬大劫,當這些天報享盡了,定力消失了,還是一樣輪回!所以不是說天法不好,而是說不究竟。有的衆生在天界享天福,如大自在天、大梵天,天報時間很長,生在那邊的衆生就誤以爲自己真的是永生了,以爲天界是究竟的、永恒的。其實在佛法看來那不是永恒的,再長的時間都有盡。我們常常譬喻,人間的時間,只是我們的感覺,跟著日出日落,和地球的自轉與公轉來確立時間相。
譬如說彌勒內院,人間的時間和那邊的時間比較,那邊一天一夜,是人間四百年。如果其它更高的天,天報的時間就更長了。一種流傳的說法,下一劫彌勒菩薩要來人間成佛,是在什麼時候?如果兜率天壽命是四千歲,那邊的一天一夜是人間的四百年,那麼兜率天的四千歲等于人間五十六億萬年!如果這個流傳是正確的,還有個傳言說彌勒菩薩已經來人間了,對不對?白蓮教就這樣講,該他們來掌天盤了,他們大概連這個時間都不會算了。
我們要明白這些都屬于人天法,如果學法學到這種程度,還是與外道所共的人天法。也就是說,其它宗教也能修到這個程度。譬如基督教,也提倡布施、救濟、博愛等,有很多善法,也講愛、講關懷、講付出,與佛教的善法一致。就像印度的很多宗教,他們禅定功夫一流,開發神通的也有,有一本書叫《大師在喜瑪拉雅山》,內容講他們修行的境界和神通都很厲害,一般人看到就非常向往,以爲不得了了。但是,在佛法來講這個還是人天共法,不是究竟的,所以我們不要執著。但是如果對這些根本都不了解,看到有神通的就崇拜,如果他真正的有神通去信他還好,可是現在社會上真的有神通的有幾個?還有會分身術的又開館了,以前見他一面要一千萬。現在不管是相命的術士,還是神教的法師、還是乩童,哪一個不是在那邊蠱惑你?只要講到你有災難,如果不破解,你將來就會如何!如果你去求他,他會用什麼法術來解除你的災難,只要他講一句話你就相信。如果一個相命的在路邊和你講幾句話,你就不得不給他相相命!可見現在是「不作怪,沒人拜」。這就是因爲人們沒有了解真相的智慧,沒有正知正見的結果!我常常講,我們學這些法,雖然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證阿羅漢、都證到八地菩薩,至少我們正信的佛弟子能具足正知正見,再把佛法的正知正見,散布到了人間,使大家普遍了解緣起的正見,至少不會被「怪力亂神」所迷惑,不會迷失在神教的幻象裏面,不會隨波逐流、不會被騙得團團轉!
又印度人一向著重山林的生活,偏于自了,佛爲適應這一類的根機,爲說聲聞、緣覺乘法,使從持戒修定發慧的過程,解脫一己的生死苦痛。
佛陀說法是觀機逗教,對那些根基淺的,還沒有善根發露的,講人天善法。那麼進一步,還要適應當時印度人的習性:那時候的宗教信仰非常普遍,已經形成一種趨勢,人們在五十歲以前在人間過正常的生活,五十歲以後都要歸隱山林,修行禅定,以求解脫。但那個時候他們都偏于解決自己的問題,重視自己的解脫。爲了適應這樣的根性,佛陀就講聲聞法和緣覺法,讓他們從持戒、修定、慢慢的開發智慧的過程中,解脫他們個人的生死苦痛。
這些,都不是究竟的佛法,不是契合佛陀本懷的佛法。唯有菩薩行的大乘法,才是佛法中最究竟的心要。
導師其實就點出來了,前面到這裏爲止只是方便,爲了適應衆生的需求而使用的善巧。
佛陀教人修禅定、修善法,雖然可以透過這個過程,慢慢的開發智慧,也許有一天也可以證到阿羅漢,解脫個人的生死。但是,如果學佛修行只以此爲目的,以導師的看法,這還不符合佛陀真正慈悲的本懷。我們不是每一個人自了就好,因爲從緣起論的角度,一切法是相依相緣的,如果只有自了,還有很多的衆生沈淪在生死苦海中沒有解脫,那麼這個人間還是不夠圓滿。
從這些法的抉擇過程中,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導師雖然指出一些大乘的流變與偏頗處,而回歸到佛法的根本意義上來,但是他並不是執著在這裏,只是以這個爲根本,並以這個根本來糾正大乘流變的部分。但是佛陀真正的本懷就是菩薩行,這才是佛法終極目的和根本意趣!我們過去學習《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的時候,就已經講過了,導師真正的目的是以菩薩道爲根本,來弘揚大乘的思想。什麼是真正的菩薩道?就是要緣苦衆生,不忍衆生苦,不忍聖教衰!衆生沒有解脫,菩薩的心裏不會自在安然,而要緣苦衆生,不離開衆生,幫助衆生解脫,展現的是這樣的悲心和願力。所以導師才會批評大乘佛法中,有一些是偏于急證的、自了的現象,根本不是菩薩行的終極意義。
大乘法可以從叁個意義去了解︰
現在要講的是大乘叁要,以前上過課的學員就知道大乘叁要的內容。真正的大乘佛法,不能離開這叁個最重要的根本條件。
一、菩提心,菩提心即以長期修集福德智慧,乃至成最後圓滿的遍正覺,爲修學佛法的崇高目標,堅定信願以求其實現。
第一,就是發菩提心。意思是說,真正的成就者就像佛陀一樣,是福慧具足而圓滿的。大乘佛法認爲佛陀和阿羅漢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佛陀是福慧具足、究竟圓滿的;而阿羅漢還有余惑,不夠清淨、不夠圓滿。但是,南傳的佛法認爲,阿羅漢和佛陀是一樣的,沒有什麼不同,差別就是在這裏。所以,我們要修學佛法,一定要先確立目標,如果只是自了就好,就會只體證到那個境界就停止不前了。
但是如果我們修行以圓滿的佛果爲目標,就不會急于求證了,會漸漸的圓滿福慧,在哪裏圓滿?在緣苦衆生中,廣集福慧直至圓滿。慧是讓我們能夠究竟解脫的空慧;福是資糧,沒有圓滿的資糧,要開發智慧還是很難的。所以,大乘佛法鼓勵從菩薩行中達到福慧圓滿。所以他認爲達到佛陀的境地,是福德智慧圓滿的遍正覺,要以這樣崇高的目標作爲我們的理想,這就是發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重點!如果不是這一點,我們修行就不需要大小乘之分了。
二、大悲心,菩提心是從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對于人世間一切苦痛的同情,想施以救濟,使世間得到部分的與究竟圓滿的解脫自在。
如果說你今天一切都很圓滿,很自在,但是你周圍的人,包括身邊的親友和社會上的一切衆生都很苦,你真的就感到一個人自在就好嗎?如果一個人真正的超越了痛苦煩惱,人間的種種就不能障礙你了,你還會擔心被染著嗎?一個真正的解脫者會自然的生起悲心,從內心流露出對衆生的慈悲、關懷和同情;由于無我故,才能湧出真正的悲心,無私利他的心,所以菩薩一定要緣苦衆生才是真菩薩。
衆生的苦與我的苦是一樣的,今天自己解脫了,看到衆生還在受苦,自然會心生悲憫,要幫助他們和我一樣的解脫!現在不要講看到衆生的苦,就是看到自己的家人和比較親近的人:你的同伴、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他們還在痛苦煩惱之中,既是你自己學佛解脫了,可是你真的可能自在嗎?就像母親對孩子的愛和關懷是無私的,如果子女不自在,父母也不會自在;親戚朋友不自在,你也不可能自在!擴充到整個人類,整個有情,道理都一樣。菩薩的悲心是無私和廣大的,不是只有局限在對親朋好友的那種愛,感到衆生的苦就是自己的苦,衆生的不圓滿就是自己的不圓滿,因此菩薩要生生世世在人間,曆劫修行,緣苦衆生,共證菩提。所以,只有體證了無我的人,才能發出如此廣大無私的悲心,那是自然流露的!
有情──人是互相依待而存在的,
每一個人都感覺自己很偉大、很有才能……,譬如:我一個月可以賺多少錢,可以享受,什麼都有。但是,如果沒有其它條件的助緣,一個人再能幹又如何?行住坐臥,哪一法不是靠衆生相依相緣而成就的!我們吃的稻麥、米粉都是自己種的嗎?燒飯要火,火從哪裏來?運輸要車子,車子從哪裏來?住的房子還要很多條件才能組合起來,那些材料從哪裏來?誰來替你建的房子?……真的,如果我們能…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