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道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我們會珍惜衆多因緣的供給,內心充滿了感激之情,還會自私自利嗎?還會唯我獨尊嗎?如果城市的垃圾沒人清理,就會變成臭城。如果董事長是高高在上的,難道那些清道夫就不重要嗎?生活在城市,如果停水,你知道後果多嚴重嗎?人人坐臥都不得安甯!因爲現在用的馬桶,不像以前那樣不用沖,那麼一個星期下來就不得了!所以,不要輕視那些微弱的團體,以爲他們的工作是低賤的,那是大錯特錯的!法法相依相緣,缺一不可。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明白自私害的就是自己!這裏的點點滴滴都在讓我們明白:什麼叫相依相緣!什麼叫互相的助成!
物我、自他間如此,身心流轉的苦迫也如此。
知道了人間萬法之間的關系是這樣,那麼我們身心的道理也是一樣。我們會痛苦、煩惱,一定是因爲其中某部分出了問題。一是肉體上的問題,一是心靈上的問題。只要有一方面出了差錯,痛苦煩惱就會生起,甚至還會面對死亡。
總之,若處處以自我爲前提,則苦痛因之而起;若達法性空——無我,則苦痛自息。
這樣就找出痛苦的原因了。如果不懂緣起就會起我執、我見。自私的心一起,什麼事都是依自己的觀念爲主。沒有同體的觀念、沒有整體的觀念、沒有相依相緣的觀念,所有的痛苦煩惱也就來了。所以,今天能達法性空,法法就不執著。知道緣起相依相緣的道理,才能與萬法和諧共存。
菩薩的大悲心,也是從此而生,
在自私裏是沒有慈悲的!如果今天我們能體證法的空性,了解法的真相,超越了執著、超越了我見,就能「度一切苦厄」!得到這樣的解脫和受用之後,回過頭來,也知道一切萬法是相依相緣的。就會看到每一個衆生真的好苦!有了這樣整體的觀念,怎麼還能只是自了呢?悲心會自然湧現的!菩薩的大悲心,也是從這裏而生起的。只有了解緣起才能懂得同體的道理,就不會自私也不會自了了。
以能了知一切法都是關系的存在,救人即是自救,完成他人即是完成自己,由是犧牲自己,利濟他人。
菩薩真能發心,必定要體會性空無我,才能真正懂得同體大悲。同體就不可能自私自了,整體有缺陷,就等于是自己的缺陷。如果了解了緣起性空、法性平等的深意,絕對會流露出那種不忍衆生苦的悲心。衆生爲什麼那麼苦?因爲正見的不彰!所以菩薩「不忍衆生苦,不忍聖教衰」。
這麼偉大的佛法,如果沒有把佛法的正見彰顯出來,衆生就沒有聞法的機會,衆生怎能不在我執中呢?衆生怎麼能離苦呢?所以我們要明白,今天宣揚正見、宣揚正法,不是爲自己個人的利益,而是利益大衆,希望大家都能聞到正法,都能有解脫的機會,我們才能真正的安心自在!所以,利他其實才是真正的利己。如果不能讓外面的一切得到圓滿,你怎麼能圓滿?因爲自他是息息相關的!
大乘佛法有一句話,「從利他中,去完成自我的超越」。那你怎麼能自了?怎麼能自己在那邊安逸沒事?唯有大家的圓滿,我才能圓滿!這個就是利他之心,是從菩薩道的根本來談的。所以大家要明白,一個真正見法的人,絕對不會自了的。如果我們不去關懷大衆,不去關懷一切,怎麼能提升自己?自私自利絕對是耽誤自己!所以我執不破、法執不破是不可能解脫的,一定是活在痛苦相續不斷的輪回中。了解這些,也就能把握大乘佛法的根本了。大乘佛法爲什麼要講悲心?悲心是從哪裏生起的?還是根源于了解性空的道理、緣起的道理!這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本來就會這樣的。我們生命的本質就充滿了慈悲和愛,只是被我執掩蓋了,從來沒有發現過。當了解了法的實相、生命的實相的時候,慈悲的流露是自然的。
所以,如果我們對法不了解,就發心要做菩薩,可是真的能做到嗎?遇到利害沖突的時候真的還能無私嗎?所以,一定要有法呀!你們慢慢就會了解。我們學習這個課程,在觀念中建立正確的知見,這種正確的知見就能引導我們邁向解脫。所以從建立的知見,到慢慢的觀察,到真正的證入、真正的能受用,這個過程是多麼的重要啊!一定要一一的去實踐,不然達不到。
個人能達法空,則個人的行動合理;大家能達法空,則大家行動合理。正見正行,自能得到苦痛的解放而自在。
很多人以爲我解脫了、成佛了,這個世界就會清淨了。可能嗎?這句話要明白:「個人達法空,個人行動就會合理、清淨自在;大家都達法空的時候,大家的行動才會合理、才會自在。」不是說一個人解脫,天下就太平了。佛陀在人間成佛了,爲什麼我們這個人間到現在還是苦惱不堪?所以,要讓人間得到淨化,要大家一起努力的,不是一個人就能解決一切的問題。了解了這點,還會只顧個人自了嗎?我們生活的空間,與周圍的一切都是相依相緣的,哪裏是各人自掃門前雪就沒事了?你家的院子掃幹淨了,如果別的地方很髒亂,一陣風吹過來,你家還是髒兮兮的,不是自掃門前雪就能解決問題。人間要淨化,一定要大家一起來努力。
所以,菩薩弘法利生,是希望大衆能共願共行。唯有大家共願共行,人間才有淨化的可能。所以,要創造一個淨土,是要大家一起來努力。明白了這個,我們就知道,菩薩求的是共願共行的知己呀!不是求個人的什麼利益,或度某一個人就好了,不是這樣的!我們希望正見能流布到人間的每個角落和家庭,讓人人都有機會聞到正法!
現在宗教林立,教內宗派和法門林立,我們聽的是不是真正佛法的正見?如果知見不正,修行的方法也不會正確,那麼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雖然看起來都在行善、修行,可是「不究竟」。
所以我想:雖然我們人微言輕,沒有什麼德行,也不能感化那麼多人,至少可以建立佛法的正見。有了正見才能行、才有方向。爲什麼我們上課要拍攝DVD?因爲我們沒有什麼大的能力,也沒有因緣去和所有的大衆接觸,但是我們應用現代的科技製作這些光盤,希望降低成本,能普遍大量發行的時候,才有機會傳遞到社會的每個角落,以至于全世界的任何國家。我們只是在製造一個能讓大家建立正見的因緣而已。
我們上課的地方,坐滿了也不過一百幾十個人,而全世界有六十億人啊!生生不息,如何能把正見推廣、普及,産生全面性的影響?所以我們想辦法把這個法送出去,只要他有聽聞的機會,有熏習的機會,在觀念中慢慢的播撒正見的種子,當他遇到種種困難和不如意的事情時,也許還會有一個反省、反思的機會。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是爲大家創造這樣的因緣和機會而已。
我常常呼籲大家要共願共行,在有限的人生做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搞名搞利,而是以菩薩心,行菩薩的事業,目的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得到解脫。不是我們自己高高在上,而是需要大家的共願共行,一個人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大家一起來,才能産生全面性的效應,不然人間要淨化就變成唱高調,永遠也達不到。其它的宗教沒有人講「無我」,只有佛教講「無我」,可是佛教又是「少數民族」,而現在宗派講「無我」的更少,如果都在「我」的立場上,這個社會要怎麼淨化?人間要怎麼淨化?
大家要明白!我們雖然在默默的做,但是意義深遠!所以我們弘法眼光要遠,胸襟要寬,不要看眼前的利益。我們怎麼樣能把法深入衆生的心,讓他能有反思的機會、能有得正見的機會,這就是一種「因」,我們只是播撒這個正確的「因」,將來就會有正確的成果,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現在講破我執、說無我,很多人是不喜歡的,那會傷害到他的自尊,否定他的成就。但是不講真話,連解脫的機會都沒有,所以盡管人家不喜歡,但是我們還是要講;人家不接受的,我們還是要循循善誘,希望他有一天能明白,要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我們希望能把導師辛苦抉擇的緣起正見弘揚出來。導師的智慧和偉大能了解的人很少!六、七十年了,沒有幾個人在弘揚、推廣導師的理念。但是我們願意默默的、繼續跟著導師的腳步來走,把正知見建立起來,再介紹給大家,我們只是來介紹而已。雖然個人沒有什麼德行、沒有什麼境界,但是我們都在盡這份心意。如果大家明白了,就知道我們人間短短幾十年,要讓我們有限的生命産生真正的、深遠的意義,就和我一起來做這件事,就像在開創一個新的事業一樣,你們願不願意來參與?願不願意推廣這個理念?願不願意把這個工作變成這一生最沒有遺憾的事業?如何能提升我們生命的品質,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意義在哪裏?當我們對佛法、對衆生、對全人類有所貢獻,那不就是真正的意義嗎?我們能利益一切的衆生才是生命真正的意義!希望大家共願共行,沒有大家共同的積極參與,只有師父一個人是不可能達成的!大家要明白。
所以,我常常講:我只是一個經銷商,把根本純正的佛法介紹給大家,但是,這不是一個人的事,個人的力量是很微小的,主要是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實現這一理想。
以上是經的總綱,下面依此廣釋。
《般若心經》的前幾句,就是整個經文的總綱領,下面的經文,是在介紹經中的內涵,從較寬廣的角度來解釋經文的根本內容。
甲二 顯義
乙一 正爲利根示常道
丙一 法說般若體
丁一 修般若行
戊一 廣觀蘊空
己一 融相即性觀──加行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這裏談到色與空的關系,也就是我們講的有和空的關系,現象和法性的關系。
這是解釋總標中五蘊皆空的。五蘊爲什麼是空的?欲說明此義,佛喚「舍利子」而告訴他。舍利子是華梵合璧的名詞,梵語應雲舍利弗多。弗多即子義,舍利是母名。印度有鳥,眼最明利,呼爲舍利;其母眼似舍利,因名爲舍利。舍利所生子,即曰舍利子,從母得名。
這裏的「舍利子」就是舍利弗,講《般若心經》的時候,當機者就是舍利弗。佛陀叫他的名字爲他說法,這是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