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44

  ..续本文上一页道自己该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会珍惜众多因缘的供给,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还会自私自利吗?还会唯我独尊吗?如果城市的垃圾没人清理,就会变成臭城。如果董事长是高高在上的,难道那些清道夫就不重要吗?生活在城市,如果停水,你知道后果多严重吗?人人坐卧都不得安宁!因为现在用的马桶,不像以前那样不用冲,那么一个星期下来就不得了!所以,不要轻视那些微弱的团体,以为他们的工作是低贱的,那是大错特错的!法法相依相缘,缺一不可。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明白自私害的就是自己!这里的点点滴滴都在让我们明白:什么叫相依相缘!什么叫互相的助成!

  物我、自他间如此,身心流转的苦迫也如此。

  知道了人间万法之间的关系是这样,那么我们身心的道理也是一样。我们会痛苦、烦恼,一定是因为其中某部分出了问题。一是肉体上的问题,一是心灵上的问题。只要有一方面出了差错,痛苦烦恼就会生起,甚至还会面对死亡。

  总之,若处处以自我为前提,则苦痛因之而起;若达法性空——无我,则苦痛自息。

  这样就找出痛苦的原因了。如果不懂缘起就会起我执、我见。自私的心一起,什么事都是依自己的观念为主。没有同体的观念、没有整体的观念、没有相依相缘的观念,所有的痛苦烦恼也就来了。所以,今天能达法性空,法法就不执着。知道缘起相依相缘的道理,才能与万法和谐共存。

  菩萨的大悲心,也是从此而生,

  在自私里是没有慈悲的!如果今天我们能体证法的空性,了解法的真相,超越了执着、超越了我见,就能「度一切苦厄」!得到这样的解脱和受用之后,回过头来,也知道一切万法是相依相缘的。就会看到每一个众生真的好苦!有了这样整体的观念,怎么还能只是自了呢?悲心会自然涌现的!菩萨的大悲心,也是从这里而生起的。只有了解缘起才能懂得同体的道理,就不会自私也不会自了了。

  以能了知一切法都是关系的存在,救人即是自救,完成他人即是完成自己,由是牺牲自己,利济他人。

  菩萨真能发心,必定要体会性空无我,才能真正懂得同体大悲。同体就不可能自私自了,整体有缺陷,就等于是自己的缺陷。如果了解了缘起性空、法性平等的深意,绝对会流露出那种不忍众生苦的悲心。众生为什么那么苦?因为正见的不彰!所以菩萨「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

  这么伟大的佛法,如果没有把佛法的正见彰显出来,众生就没有闻法的机会,众生怎能不在我执中呢?众生怎么能离苦呢?所以我们要明白,今天宣扬正见、宣扬正法,不是为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是利益大众,希望大家都能闻到正法,都能有解脱的机会,我们才能真正的安心自在!所以,利他其实才是真正的利己。如果不能让外面的一切得到圆满,你怎么能圆满?因为自他是息息相关的!

  大乘佛法有一句话,「从利他中,去完成自我的超越」。那你怎么能自了?怎么能自己在那边安逸没事?唯有大家的圆满,我才能圆满!这个就是利他之心,是从菩萨道的根本来谈的。所以大家要明白,一个真正见法的人,绝对不会自了的。如果我们不去关怀大众,不去关怀一切,怎么能提升自己?自私自利绝对是耽误自己!所以我执不破、法执不破是不可能解脱的,一定是活在痛苦相续不断的轮回中。了解这些,也就能把握大乘佛法的根本了。大乘佛法为什么要讲悲心?悲心是从哪里生起的?还是根源于了解性空的道理、缘起的道理!这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本来就会这样的。我们生命的本质就充满了慈悲和爱,只是被我执掩盖了,从来没有发现过。当了解了法的实相、生命的实相的时候,慈悲的流露是自然的。

  所以,如果我们对法不了解,就发心要做菩萨,可是真的能做到吗?遇到利害冲突的时候真的还能无私吗?所以,一定要有法呀!你们慢慢就会了解。我们学习这个课程,在观念中建立正确的知见,这种正确的知见就能引导我们迈向解脱。所以从建立的知见,到慢慢的观察,到真正的证入、真正的能受用,这个过程是多么的重要啊!一定要一一的去实践,不然达不到。

  个人能达法空,则个人的行动合理;大家能达法空,则大家行动合理。正见正行,自能得到苦痛的解放而自在。

  很多人以为我解脱了、成佛了,这个世界就会清净了。可能吗?这句话要明白:「个人达法空,个人行动就会合理、清净自在;大家都达法空的时候,大家的行动才会合理、才会自在。」不是说一个人解脱,天下就太平了。佛陀在人间成佛了,为什么我们这个人间到现在还是苦恼不堪?所以,要让人间得到净化,要大家一起努力的,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了解了这点,还会只顾个人自了吗?我们生活的空间,与周围的一切都是相依相缘的,哪里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就没事了?你家的院子扫干净了,如果别的地方很脏乱,一阵风吹过来,你家还是脏兮兮的,不是自扫门前雪就能解决问题。人间要净化,一定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所以,菩萨弘法利生,是希望大众能共愿共行。唯有大家共愿共行,人间才有净化的可能。所以,要创造一个净土,是要大家一起来努力。明白了这个,我们就知道,菩萨求的是共愿共行的知己呀!不是求个人的什么利益,或度某一个人就好了,不是这样的!我们希望正见能流布到人间的每个角落和家庭,让人人都有机会闻到正法!

  现在宗教林立,教内宗派和法门林立,我们听的是不是真正佛法的正见?如果知见不正,修行的方法也不会正确,那么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虽然看起来都在行善、修行,可是「不究竟」。

  所以我想:虽然我们人微言轻,没有什么德行,也不能感化那么多人,至少可以建立佛法的正见。有了正见才能行、才有方向。为什么我们上课要拍摄DVD?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大的能力,也没有因缘去和所有的大众接触,但是我们应用现代的科技制作这些光盘,希望降低成本,能普遍大量发行的时候,才有机会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以至于全世界的任何国家。我们只是在制造一个能让大家建立正见的因缘而已。

  我们上课的地方,坐满了也不过一百几十个人,而全世界有六十亿人啊!生生不息,如何能把正见推广、普及,产生全面性的影响?所以我们想办法把这个法送出去,只要他有听闻的机会,有熏习的机会,在观念中慢慢的播撒正见的种子,当他遇到种种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时,也许还会有一个反省、反思的机会。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为大家创造这样的因缘和机会而已。

  我常常呼吁大家要共愿共行,在有限的人生做一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搞名搞利,而是以菩萨心,行菩萨的事业,目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解脱。不是我们自己高高在上,而是需要大家的共愿共行,一个人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大家一起来,才能产生全面性的效应,不然人间要净化就变成唱高调,永远也达不到。其它的宗教没有人讲「无我」,只有佛教讲「无我」,可是佛教又是「少数民族」,而现在宗派讲「无我」的更少,如果都在「我」的立场上,这个社会要怎么净化?人间要怎么净化?

  大家要明白!我们虽然在默默的做,但是意义深远!所以我们弘法眼光要远,胸襟要宽,不要看眼前的利益。我们怎么样能把法深入众生的心,让他能有反思的机会、能有得正见的机会,这就是一种「因」,我们只是播撒这个正确的「因」,将来就会有正确的成果,不要只看眼前的利益。现在讲破我执、说无我,很多人是不喜欢的,那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否定他的成就。但是不讲真话,连解脱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尽管人家不喜欢,但是我们还是要讲;人家不接受的,我们还是要循循善诱,希望他有一天能明白,要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我们希望能把导师辛苦抉择的缘起正见弘扬出来。导师的智慧和伟大能了解的人很少!六、七十年了,没有几个人在弘扬、推广导师的理念。但是我们愿意默默的、继续跟着导师的脚步来走,把正知见建立起来,再介绍给大家,我们只是来介绍而已。虽然个人没有什么德行、没有什么境界,但是我们都在尽这份心意。如果大家明白了,就知道我们人间短短几十年,要让我们有限的生命产生真正的、深远的意义,就和我一起来做这件事,就像在开创一个新的事业一样,你们愿不愿意来参与?愿不愿意推广这个理念?愿不愿意把这个工作变成这一生最没有遗憾的事业?如何能提升我们生命的品质,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意义在哪里?当我们对佛法、对众生、对全人类有所贡献,那不就是真正的意义吗?我们能利益一切的众生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希望大家共愿共行,没有大家共同的积极参与,只有师父一个人是不可能达成的!大家要明白。

  所以,我常常讲:我只是一个经销商,把根本纯正的佛法介绍给大家,但是,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小的,主要是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实现这一理想。

  以上是经的总纲,下面依此广释。

  《般若心经》的前几句,就是整个经文的总纲领,下面的经文,是在介绍经中的内涵,从较宽广的角度来解释经文的根本内容。

  甲二 显义

  乙一 正为利根示常道

  丙一 法说般若体

  丁一 修般若行

  戊一 广观蕴空

  己一 融相即性观──加行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谈到色与空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讲的有和空的关系,现象和法性的关系。

  这是解释总标中五蕴皆空的。五蕴为什么是空的?欲说明此义,佛唤「舍利子」而告诉他。舍利子是华梵合璧的名词,梵语应云舍利弗多。弗多即子义,舍利是母名。印度有鸟,眼最明利,呼为舍利;其母眼似舍利,因名为舍利。舍利所生子,即曰舍利子,从母得名。

  这里的「舍利子」就是舍利弗,讲《般若心经》的时候,当机者就是舍利弗。佛陀叫他的名字为他说法,这是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