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否因此而變得圓滿了?是否所有外在的問題都解決了?是否所有的人都沒有問題了?不可能的!從《阿含經》中可以看到,佛陀年老時還遭遇很多逆境,包括提婆達多的背叛及祖國的被滅,都是很大的逆境。並不是成佛了,一切都圓滿了,千萬不要這樣想。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佛陀即使遇到多麼大的逆境,他還是安然自在,他不會痛苦煩惱,不會再引起種種的障礙,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的解脫了,人世間外在的條件不管怎樣的變化,以世俗來看是很不利、很不好,有很大障礙,但是對他來說還是自在的,這才是真解脫。
所以,我們首先要糾正一些錯誤的觀念,不要被傳統的民俗信仰或神話誤導了,以爲學佛就會有感應,沒有災難,求得自在,沒有痛苦、沒有煩惱,一切事情都順利,這樣都不是佛法。佛法告訴我們人間都是無常的,怎麼會一成不變呢?怎麼會永遠沒事呢?一切都會變壞,一切都必歸于滅,這才是佛法的真理!明白了這個真理法則,我們就不會求不老、不病、不死了。生滅無常,不可能一切都如意圓滿的。真正的圓滿是內心的自在解脫,外在一切條件已經不能影響你了,這樣才叫圓滿,才叫究竟。所以,一個真正得法的人,面對外在的人、事、物的種種障礙也不再受其影響。
依佛法,社會也只能在人類充分覺悟,提高人格,發展德性,社會才能完成徹底的更高度的和平與自由。
這就是說,不是一個人的成就就可以改變整個社會。大乘佛法講的是菩薩道。所謂的菩薩道,就是要無私寬廣地爲廣大的衆生設想,然後慢慢引導所有衆生都能了解真理法則。然後每一個人都能淨化,每一個人都能發菩提心,那麼共願共行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社會才有和諧的希望。不是我解脫了,天下就太平了。所以,我們如果真的要讓社會達到極樂世界的標准,不是一個人解脫就能完成的,需要大家都發菩提心,以悲心來利濟更廣大的群衆,讓每一個人都得法,讓每一個人都能改善身心,這個社會才能真正的淨化。爲什麼我們大乘佛法要講行菩薩道?因爲這才是佛陀真正的本願本懷,希望「一切衆生皆入無余涅槃而滅度之」,也就是要讓一切衆生都能解脫。這就是菩薩道緣苦衆生的動力。
從合理的社會──平等自由中,控製與利用自然界,才能真得其用。
如果人人都自私自利,那麼自然資源就會被誤用,自然生態也會受到破壞,就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那麼大家都會深受其害,這就是共業。所以只有佛法普遍的宣流,大家都能夠體會佛法的平等性,互相尊重,愛別人,也愛自己,那時社會才能互相的、普遍的善用自然資源與環境,這樣才能發揮它的真正效用。如果還有自私的心理和個人的利害關系,不管別人,不管社會,那麼帶來的災害勢必更嚴重。
否則,像現代的科學,對于近代人類不能不說厥功甚偉,然因沒有善于運用,利器殺人的副作用,就隨之生起,甚至引起世界文明被毀滅的危險。
所以,如果還沒有體會到平等法性,無論是社會物質怎樣的開發或是科技如何發達,還是用在私欲上、占有上、鬥爭上,那麼這樣的發達帶來的是什麼?過去農業社會人們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除了面對老病死,沒有太大的危機感。可是現代社會人們面臨的危機不一樣,武器那麼多,大家外出都沒有安全感,家家戶戶要做鐵門窗,可想而知,我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中!
就如近代原子彈的發明。本來原子能是可以善用的,如果原子能用在能量的使用上,當然可以利益衆生。但是現在作爲原子彈、核彈、中子彈的殺人武器,一顆下去,真的全人類都會毀滅。所以,科技的發達,如果不善用,副作用更大,帶來的災害和威脅更大。
所以,人不能從解除自己身心上的煩惱矛盾下手,任何控製自然、人群的辦法,是不會收到預期效果的。
不只是物質上的占有,還有人性中的權力欲望,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爲什麼過去主政者到某一個程度以後,後面的人就會起來革命,起來革命的人最後有了權力以後,主政的結果與過去統治者的結果相差不多,因爲權力會使人腐化。所以,那些革命都只是治標,只有佛法是治本的。從每一個人的生命、身心中去改造、提升,淨化自己的人格德行,這才是根本。
現代的所謂教育,教出來很多有才能的人,但這些才能都傾向于功利,還是自私的,沒有離開人類互相競爭的本能,在這種弱肉強食的競爭中,人類怎麼能達到真正的和平共處?如果教育是功利性的,沒有佛法的熏陶,自私的本質不能去掉,所以産生的問題根本不能真正的解決。以前,學校還有佛學社,可是現在,學校不成立佛學社了。其實佛法本來是一種教育,要普遍的教育大家如何解脫、如何破我執,從根本上解決現實人間存在的問題。但是我們現在的教育甚至會排斥佛法,這就本末顛倒。所以每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正解除內在煩惱的因,外在的功利會帶來更大的煩惱。
因此,我們要「度一切苦厄」,應首先對自己予以改造。唯有這樣,才能合理的根本的解除人世間的苦痛。
注意!「根本解除」,這是根源!就如同醫生治病,有治標,有治本,社會的淨化和政治的改革也一樣,有治標、治本的方法。但是真正能治本的,都不離對佛法的體證,如果離開了對佛法的體證,幾乎是沒有辦法的。不是一切宗教都能解決問題,佛法的奧妙與一般宗教是不同的。譬如:西方的宗教還會引起宗教戰爭,而佛法絕對反對戰爭。佛法講的是無诤、無生,這是根本不同的地方。所以千萬不要以爲所有的宗教都一樣。佛法講的是衆生平等,人與人之間是互相尊重的,而且是相依相緣的,人與事、人與物、人與人之間都有很深切的互動關系,因此才産生整個社會的動態萬象。沒有誰重要,誰不重要,「平等」就是佛法講的法性。但是神權就不同了,神權要控製萬物:必須聽我的,不聽我的,就會下地獄,我就懲罰你;聽我、信我的,就升天堂、得永生,所以神權還是極權的,佛法才是平等民權的。所以真正要解脫,要根本解除煩惱,是從自我的改造做起,不是信仰神權來庇佑你,這一點一定要明白!
佛法解除苦痛的方法是如何呢?原則的說,可分二種︰一、充實自己︰增加反抗的力量,使苦痛在自己身心中沖淡,不生劇烈的反應。如力量小的擔不起重物,感到苦難;而在鍛煉有素精強力壯者,則可把著便行,行所無事。
學佛修行,理論明白了,目標知道了,再來就要探討改造自己和邁向解脫的方法。從苦的立場來說,我們都感到很苦,那麼苦是從哪裏來的?
第一,面對外境,感到自己身心難以承擔所引起的苦,那麼就要先充實自己,增強身心承受的力量。譬如身體很弱時,一百斤的東西擔不起來,要你擔起時,你就會感到很苦、很難。如果你經過運動的鍛煉,慢慢的調整自己的身體,體力就漸漸增強,那時就能輕松的挑起一百斤的擔子而不會感得很苦了,因爲你還有余力嘛!這一部分是講先充實自己,增強承擔力。
我們不管是待人、接物、處事時,人家一句話有時候就會讓自己苦很久,但是慢慢的了解法、熏習、實踐,就知道自己該如何去承擔,去面對。這樣慢慢會覺得過去很苦惱的事,現在慢慢減少了,不會隨境而轉。可見,充實自己,是充實自己的知見、心靈、智慧的部分。這是一個過程,需要慢慢的長養、充實。這種承擔力,不像運動,肌肉發達就好,而是智慧的力量。以前,爲什麼別人一句話你就受不了?現在即使有一萬句不如意的話,心也不會動,因爲心裏的充實,擴大了自身的承擔力。
二、消滅苦痛的根源︰知其原因,將致苦的原因對治了,苦果自然不生。
第二,是消滅苦痛的根源,這是最根本的。前面是治標,這個是治本。要尋找原因,爲什麼遇到這個事,我會那麼痛苦?而別人卻不會痛苦?爲什麼他那麼痛苦,而我卻不會?要看清楚那個苦的原因是什麼,找到原因,只要你把那個原因改善了、對治了,即使再發生那些事,你也不會苦了,因爲産生苦果的原因沒有了。佛法就有這樣的功能,佛法的偉大也就在這裏。
再講一個重點,注意!人間的萬事萬相千差萬別,不管事相上差別有多大,但是痛苦煩惱的原因只有一個。所以我常常譬喻:一棵大樹有很多樹葉,你要怎樣一片樹葉、一片樹葉地去治療它?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根,根的問題解決了,枝葉就沒有問題了。所以我們的煩惱雖然像樹葉那麼多,但是它的根本只有一個,可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到這一根本?
臺語有句話說:「一理通,萬理徹」,意思是法法都是同一個根源,煩惱也有同樣的根源。關鍵是我們有沒有辦法找到那個根源的地方,如果找到了,根源一解決,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注意!修行的心要就在這裏!煩惱有千萬種,你要對治千萬種嗎?不需要!只要解決根本的問題,千萬種的煩惱同時消失,這就是重點。但是現在許多修行的人因爲不懂這個重點,都在枝末上用功,對治好多好多的煩惱,今天要對治貪心、明天要對治瞋恨心、後天要對治什麼欲望、什麼愛染……,每一件事一一的去對治,你對治得完嗎?因緣所生法,只要因緣一觸動,隨時産生新的因緣,你對治得完嗎?但是如果內在的根本問題解決了,外面再多的因緣來時,內心還是如如不動。注意!學法如果沒有親近真正的善知識,他本身都沒有體驗到最重要的根本,他怎麼能指導你?只有在對治,對治得完嗎?不然就是無奈地寄托于等待救度,其它沒有什麼辦法了。
這裏只是點出重點,待《心經》講完,你們就明白那一點是什麼?在什麼地方?怎樣運用了!
我們知道,佛法所討論的「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是著重在自我身心的改善與解放的。因爲度苦、除苦的境界不同,所以産生了大乘與小乘。」
這裏有一個重點,因爲現在佛教中,由于個人信仰的理念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接觸的因緣不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