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4

  ..续本文上一页苦。但是,这属于外在条件的物质部分,最多也只是达到部分的对治,而不能根本的解除,甚至有时还会带来很大的负作用。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就是我们内心的问题。

  社会关系就难多了,如发生同一事件,以同一的处理法,但每因群众的心境与处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同,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每一个人遇到同一件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去处理,结果是否一样?不一定。因为面对的人和处理的对象,跟你的因缘关系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你们和师父之间发生一些问题,你们来找师父沟通,就很容易解决。但是,如果遇到一个很霸道、不讲理的人,你用同样的办法,不一定能解决。如果世人都能讲理,问题就都能解决,法院的生意就不会那么好。现在的问题为什么都不能解决?因为我认为我对,你认为你对,我们都不会从同一个角度来看。所以,人世间种种的因缘关系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那么处理问题就很困难。现在所有的事业中,法院的生意可能最好,它有永远办不完的案件。可是我们做生意,有时候还会不好,法院却不会没有生意。可见人间的人事关系的复杂性和冲突性有多大!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人事关系这个大问题,给我们带来的苦恼非常多。

  这还不是最难解除的,最难的那要算个人身心上的痛苦了。照说,自家身心的事,应该易于处理,实则是最难的。

  按照常理,我们自己身心的事,应该是最容易处理的。别人我们不容易去影响他,不容易叫他来符合、认同我们,那么我们自己身心的事应该比较容易处理吧?这句话就很奥妙了,改变天下来符合我们,不容易;改变每一个人来同意我们也不容易,那我们自己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应该很容易吧?其实这是最难的了!如果我们自己要调整自己都不容易,你说最接近的、你能控制的、自己在使用的、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都不容易改变,也不容易处理,却说你能处理好外在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人对自己究竟是什么?心理是怎样活动的?实在不易认识,不易知道。

  就像「我是谁」?找不到我是谁,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不知道!到哪里去?不知道!为什么从小会变得年轻、会老、会死?不知道!最奥妙的就是,我们每天在活着,每天都在心灵的活动中,人事物的一切都展现在身心的活动中。但是,你是根据什么活动的?不知道!你是根据什么思惟的?不知道!有没有人了解我们内在有着像计算机程序似的思惟模式是怎么建立的?我们的活动,我们的行为,不是从我们的思想、观念来的吗?那么这个观念根据什么在运作的?里面有没有一套软件?如果没有的话,我们的观念会忽然发生吗?这一套软件程序有没有人去发现?没有!如果这个程序的功能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在无知、无明、愚痴的状态中?那么无明状态中的行为会不会自在?会不会不造业?会不会不起烦恼?问题就在这里!这里不就在点出我们愚痴的地方吗!

  《阿含经》说:「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什么叫无明盖?不了解真相。那么真相是什么?我们的知见是怎么建立的?我们的行为举动是从哪里来的?根据什么?对自己的身心活动都不了解,这就是最大的无明。要你知道天下万物,你说很难,那么自己的身心自己在用,为什么对于自己可以观察、可以体会的身心却不能了解?为什么处处要争,处处要斗,处处要占有?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占有欲,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为什么会痛苦?痛苦的原因是什么?不知道!好像都不符合我!我们却从来没有去探讨产生痛苦的真正内在原因。

  导师在这里把我们无明的重点指了出来:自己究竟是什么,我们了解吗?什么是我?心灵是根据什么来活动的?思惟模式是怎么建立的?不知道。这个就叫无明。也因为无明,我们的行为必定是跟无明相应的,所以带来的是贪、瞋、痴烦恼;贪瞋痴烦恼就是生死相续的动力。世间的学问、学术、科学研究有在探讨这些吗?只有佛法才谈这个啊!佛法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明,贪爱、造业是由哪里来的,我们才能知道它的根源。所以,「苦」不是没有原因的。不了解我们到底是什么?心灵的活动怎么来的?思惟模式是根据什么?哪里错了?这就叫无明。把这些都搞清楚了、都明白了,就是「明」。既然都明白了,我们里面错误的条件就没有了,还会有错误的行为吗?还会造业吗?不会啦!

  注意!这里又指出一个重点,就是要我们明白修行该从哪里修?什么才是真正修行的重点?我们犯了错,都在贪瞋痴烦恼中造业,就像社会上犯罪的人,抓去关上几十年,甚至于无期徒刑,这几十年中甚至到死,他虽然失去了自由,不能再犯罪,但是他是否因为这样就解脱了?他有没有因为这样而改变恶行的心态?他是不是就没事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在一个环境很清净、很优美、没有混杂的地方,房子里面什么物质都准备得很好,衣食无忧,一切让他感到生活自在、安稳,不受人间的污染,然后活到一百岁直到老死,他会不会因此而解脱?不会的!他还是在无明中。

  那么,什么叫解脱?因为我们在无明状态中所造作的一切行为,带来的都是与贪瞋痴烦恼相应的。生死不断是由于贪瞋痴烦恼产生的业力所牵引,而不能止息。一个人生出来,他过去生种种因缘并没有消失,只是这一生没有因缘让他接触外境,在那种环境的因缘下,他就没有机会听闻到法,也不知道什么是正见,更没有与空相应的智慧。即使在人间,没有任何因缘去造业,直到死的时候,他的知见还是在无明中,他并没有真正的改变。所以注意!修行要在哪里修?在没事的地方怎么修?好比刚刚讲的,一个孩子,如果给他一个就像极乐世界一样的环境,在那个环境中怎么修?这个观念很重要,为什么佛经说六道中人身难得?天道没有痛苦、没有烦恼,只有享乐,所以天道没办法修行;恶道每天都在恶报里很苦,就像地狱里的苦恼众生,更没有办法修行。为什么只有人才能修行?因为人有智慧、有理性、可以思考,可以在很多的善、恶因缘中磨练体会;可以有机会遇到善知识听闻佛法;可以在苦乐参半的因缘中反省探讨,看清真相,无明破了,才能真正解决生死的根本问题。所以,真正的修行要在哪里?在人道!离开人道要修行是很困难的,这一点正是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

  有人说等我老了,环境好一点,身体自在一点,我再来修。没事了还要修什么行?修行就在我们的苦恼中,如何藉助这样的因缘去观照,从根源处找出产生烦恼真正的原因,才有机会消除烦恼。这相当重要。

  连自己都不认识,还能谈得到控制自己,改造自己吗?因此,想控制自己,解放自己,非认识自己不可。

  如果连自己身心的条件因缘都不清楚,怎么能控制、改造自己?如果自己都没有办法了解、控制、改造、提升自己,你又如何去改变外在的条件?外在的人事?当老病死到来,又如何面对?所以先要认识自己呀!这里讲「想控制自己,解放自己,非认识自己不可」,这就是重点。所以,《心经》是「近取诸身」,就是自身,就是要回到生命中来,回到身心的当下来观察自己、了解自己,这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佛法虽无往而不在,但主要的在教人怎样觉悟自己,改造自己以得痛苦的解除。

  可是,一般的信仰就不是这样子,我们认为外在有一个伟大、法力无边的佛、菩萨,只要虔诚敬爱、恭敬礼拜,好像我们就能得救了。如果是这样的观念,那就是不了解佛法的真义和目的了。佛法揭示的是事实的真相,每一个人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的就是没有自性的、没有他力的主宰。不是谁来控制、谁来造作你的。佛法第一要破的就是这种依赖感和迷信,而要让我们发现真相。什么是真相?由于我们的无知,产生错误的行为而带来痛苦烦恼;所以,只要我们反省自己,看清楚我们造业的动力根源是什么?当我们把那个根本的原因改变时,一切现象就能改善了。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解脱的,过去的一切大德菩萨也是这样解脱的。我们每一个人解脱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因为我们和佛菩萨一样都是人,都有五蕴、六处、有思想、有观察的能力、有理性的思惟,所具备的条件都是一样的。我们犯的过错也不离无明和贪爱,和一切众生生命轮回的动力是一样的。所以只要我们能反观自己,探讨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只要把那个原因调正了,所有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十二缘起中无明破了就不会有行,行破了就不会有后面的相续,生死轮回就断了。所以修行有两个重点:第一是破无明,第二是离贪爱。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从哪里下手?反观自己身心的造作、心灵的动态,这些都要清楚。导师在这里讲的好像都很浅显:「想控制自己,解放自己,非认识自己不可」。问题是我们几个人懂得认识自己的方法?又如何深入到我们潜在很深很深的意识中去了解自己,不容易啊!所以只有佛法的这个「法」,才能一步一步引导我们进去,去体会到最深的内涵。也就是说引导我们怎么去观照,怎么用功,怎么修行,才能够真的深入我们内心的深处,去发觉他的真相。所以学习佛法第一步就是上课听法,奠定理论基础。如果连这些理论都不懂,信心从哪里来?没有信心又怎么会依照修行的方法去实践呢?所以,首先要明白这些理论,就要从闻思修的第一步「闻」——听法下手。

  这就是答案!佛法的目的是让我们究竟解脱的,那么要解脱,就得先觉悟自己,改造自己,铲除一切无明、颠倒、执着的根源,我们就能解除痛苦。

  如我们不求自我身心的合理控制与改造,那么因自然界而引起的苦痛,我们也没办法去控制,反而增多痛苦!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真的像佛陀一样得法,他就解脱了。佛陀悟道后四十九年弘法利生,也遭遇很多的逆境,但是他不会再起烦恼痛苦了。佛陀成佛了,世界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