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聞第一的阿難說:『緣起甚深』。
尊者阿難在聽佛陀開示緣起的時候,覺得緣起很簡單,佛陀就告訴他:你不要以爲簡單,緣起兩個字看起來簡單,其實它的涵義是非常的深細。由于衆生對緣起的現象不夠深入的了解和體證,所以我們才叫衆生。如果真的明白「緣起」兩個字的深義和內涵,而且能夠真的體證,我們就會和佛陀一樣的解脫!那麼,緣起兩個字真的簡單嗎?我們不了解緣起,所以流轉生死;而真正的明白了緣起的深義,就會因爲親身的體證而解脫、成佛!簡單嗎?看起來簡單,其實緣起內涵是甚深複甚深的!
釋迦牟尼佛由于了解緣起法而悟道,並以緣起法指導聖弟子,我們今天要學的當然也是緣起法。所以我常常講:「緣起」兩個字,值得我們用一生的生命和財産投進去,能把它搞清楚都值得!你真的明白,你就解脫了。這些是我們一生短短的生命跟所有外在的這些財産資糧能夠買得到的嗎?無始的生死輪回之苦我們是難以想象的,如果我們把一生的生命和財産投入進去,能把「緣起」兩字的涵義真正的體證了,生死輪回之苦就永盡了。這是用什麼代價都不能換來的!我們今天根本就沒有找到佛真正所悟的、所體證的是什麼法!如果真的明白,我們還會輕忽「緣起」兩個字嗎?
佛陀開始修行,用的也是同外道一樣的方法,包括六年的苦行,沒有得到解脫,就放棄了前面這些錯誤的知見,在菩提樹下思惟,從體會緣起法而悟道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佛陀體證的就是緣起法!不是唯心論,也不是唯物論;不是一元論,也不是多元論;不是一神論,更不是泛神論,佛陀體證的就是緣起論!所以,「緣起」兩個字一定要把握!學佛修行如果不深刻的明白緣起的內容,那麼就只是單純的信仰或盲修瞎煉而已。
緣起是生死流轉,涅槃還滅法的道理,依緣而起的一切,不含有一點的實在性,所以菩薩修般若時見十二緣起畢竟空,沒有生起相,也沒有十二緣起的滅盡相。
既然談緣起,就談到了生死的流轉和涅槃的還滅。那麼我們就要明白,只要是依緣而生起的一切,就表示沒有不變性,沒有獨存性,所以不是實在的。大乘佛法用「如幻、非實」來形容、比喻,其意也在這裏。就是一個無實性!緣起的必無實性、緣起的必無自性、緣起的就是空、緣起的既是如幻、緣起的就是非實!所以真正證得畢竟空的就是般若的空慧,才能真正的見到緣起的內容的這些相生與還滅,還是無自性的、畢竟空的。
所以,雖然看起來緣起的現象是有,但它是不住的,很快就會消失。既然生起的現象是即生即滅的,就表示沒有生起的實在性與不變性。所以,生起的相即是幻相,是剎那不住的、是非實的,不是永恒的、不是不變的。那麼,這樣生起的相就不是實在的相,只能說他是緣起的相、如幻的相、沒有永恒性和不變性。如果沒有一個實在的生,那麼有沒有一個實在的滅?所以菩薩修般若空慧的時候,所照見的十二緣起是畢竟空的,沒有實在生起的相,也沒有實在滅盡的相。這就是我們大乘般若所形容的「非實如幻」,或者叫「不可得」!雖有如幻,雖有非實,觀察一切真實相不可得,是同樣的意境。
如《大般若經》說:『菩薩坐道場時,觀十二緣起如虛空不可盡』。
以前常常和大家提起,如實觀照有一個重點,我們常常用虛空來形容空性,這裏再講一次。我們看到的虛空界,空中有雲彩、飛鳥、飛機,或者天氣變化的時候,有閃電、雷鳴、大雨,這是虛空中産生的現象,衆生就執著在虛空中的現象上,以爲現象是實在的、實有的。其實,你們看到的虛空中的任何現象,能保持多久?是不是剎那剎那遷流變化?可是人們就執著在那個相上,把相當爲實有,說好說壞,說喜歡、說不喜歡,但是到底有它的真實性嗎?如果根本就沒有實在的真實性,爲何說好說壞、喜歡不喜歡呢?爲什麼還說它對與不對?這都是衆生自身的分別而起的實有感的我見!
爲什麼虛空中的現象一直變化不停?如果虛空是實在的,一切法是不變的,也不會産生虛空中的生滅變化。虛空性我們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看到現象就執爲實有,而看不到現象的遷流變化,當下是剎那不住的。所以我們修行體證的空性就像虛空相一樣;我們的身心、我們的心靈其實也一樣;我們看到一切萬法都是那麼實在,而落入了相的實有感裏面,以爲是實在的,不知道是緣起的、是如幻的、是剎那不住的,而産生執著與愛染。如果了解這個相就好比虛空中變化不住的那些影像一樣,我們就不會執著相的實有了。如果體證到了虛空性,就知道這些相的變化,不會影響到虛空性。我們的心靈其實也如同虛空性一樣,只是我們不了解。
譬如:我們的心靈像鏡子一樣可以胡來胡現、漢來漢現。但是,當鏡子裏面的影像消失了,鏡子還是鏡子,我們要體會的是虛空性和鏡子功能的意義。當我們有了緣起的正見,以緣起的正見去體會、觀察萬法,整個世界就不一樣了。
什麼叫衆生?就是執著一切法爲實,總是在喜歡與不喜歡,對與錯的分別裏,思惟模式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樣的執著。而聖者看人間只是剎那遷流變化的無常相,沒有一法是實在的,看到的是緣起的空性。聖者能了解衆生的愚癡顛倒,但是衆生以愚癡顛倒的心卻看不清聖者的心境,可憐的衆生還要批評那些聖者,真的是造業無邊!
這個地方很重要!只要講到十二緣起,大家要用心,依緣起來了解生滅現象的本質,就知道是不生不滅的。所以我一直強調:我們修行要在哪裏修?就在萬法中觀察,包括對自己身心的觀察:是不是依緣而起的?當你發現萬法確實是如此的時候,你要染著也染不得!我這幾天一直和同修提示這個重要的理念和能體證的重點。我們觀察任何一法,如果確實是無常的,是剎那遷流不住的,從來沒有一剎那是停住的,這叫行,也叫無常。如果確實體證到這裏的時候,什麼地方可住呢?不是你要不要住,不是你能不能住,法本來就不住,要住都住不得!如果你一定要住是你的執著,因爲你住的是幻想、是顛倒、是執著,不是真相,所以才會産生痛苦煩惱。
希望大家在這裏用心去體會,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每一剎那的身心作用中,都可以體會的,不一定要到深山去才能體會得到。因爲在生命的每一個當下,都不離開緣起的作用,我們可以藉助任何一個因緣,只要體會到了,當下就受用。如果當下不能體會,還會順著習性走,那就不知何年、何月、何時你才能真正的受用了。
六道衆生中爲什麼只有人身最難得?因爲緣起法的內容就是針對人來說的,不管其它哪一道,都不具備十二因緣裏面的條件。所以說,只有人才有機會解脫,只有人才有機會成就!了解了這一點,就知道人身難得!我們這一生如果不把握,來生是不是還做人都是問題!十二緣起裏面每一支的功能性及其相依相緣的關系,都是針對人類而講的,其它動物或天界,是沒有這些條件的。
所以六道中人道最可貴!但是我們不知道,卻認爲自己是沒有辦法的。人身確實真的難得,我們不要妄自菲薄:「我沒有學識,我沒有受多少教育,我沒有經濟能力,我的頭腦很笨比不上別人」。如果你這樣想,就會失去信心和機會。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五蘊、六處的功能,就能體會得到!我們現在談的不是虛無缥缈的東西,就在我們現實的生命中,每一個人都有機會體會得到,這個才是佛法的可貴!所以大家學佛要有信心!
無苦集滅道。
此觀四谛空。人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苦,雖有時少有所樂,然不究竟,終必是苦。
苦、集、滅、道四谛,是佛法的根本,五蘊、六處、十八界主要在談緣起,緣起的現象與內容不離四谛。導師把苦集滅道的內容重複的提一下,因爲有的人沒有這一方面的基礎就比較難了解。我們講人生有七苦,加上五蘊熾盛苦爲八苦。從現象上來看,人間多少還是有一點相對的快樂和滿足的時候,問題是這個快樂和滿足不究竟,隨時都會變的,因爲無常故。在無常的法則下,沒有任何一法能永恒存在。包括你的快樂、你的得意、你的滿足,很快就過去了,不可能永遠的存在,畢竟要面對的老、病、死,沒有一個人能逃避,所以,暫時的滿足與快樂並不究竟,最後帶來的還是苦。
人生是苦,谛實不虛,名苦谛。苦的原因,爲無明、愛、見等煩惱,由此爲因而引起苦果,名爲集谛。
苦的本質確實是如此的,這叫「谛實不虛」。所以我們說它是苦谛;谛,是如實的意思;我們的痛苦煩惱,生死流轉,無常的苦迫,都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爲我們的無明、貪愛、錯誤的知見,成爲集起痛苦煩惱的原因,所以名爲集谛。集谛就是談痛苦煩惱的原因。
從因生果,非不可滅,苦滅即得解脫,是滅谛。
既然苦是由條件而産生的,只要找到正確的原因,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消滅它。因爲苦不是永恒的,是有條件的,只要改變條件,苦就會消失。
欲得苦滅,須依滅苦之道,道即道路方法,由此可以脫苦,如八正道、六波羅蜜多,是道谛。
從根本佛法來講,滅苦的方法主要是修習八正道,大乘佛法則多說六波羅蜜多,不管是八正道還是六波羅蜜多,都是道谛,也就是修行的方法。
谛是真實不顛倒義,四谛即是四種真理,亦名四種真實。此也不但是苦等事實,在此等事實中,所含正見所見的苦等真理,也稱四聖谛,因爲這惟有聖者能真實通達。
只要是佛弟子,大部分人都懂四聖谛的內容。在理論的認識上,大家都能了解,也能說會談;而事實上,要真正體會到苦谛的「苦」是不容易的;能觀察到「苦」生起的原因,也是不容易的;而依正確的方法,達到真正苦滅的體證,更不容易!理論上好像明白了,事實上有沒有真正體驗過?難!不容易的!所以這裏才說「惟有聖者能真實通達」。
此四聖谛與十二緣起同是諸法的理性,有不可變易的意義,
十二緣起與四谛,在法義上是一貫的。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