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61

  ..续本文上一页多闻第一的阿难说:『缘起甚深』。

  尊者阿难在听佛陀开示缘起的时候,觉得缘起很简单,佛陀就告诉他:你不要以为简单,缘起两个字看起来简单,其实它的涵义是非常的深细。由于众生对缘起的现象不够深入的了解和体证,所以我们才叫众生。如果真的明白「缘起」两个字的深义和内涵,而且能够真的体证,我们就会和佛陀一样的解脱!那么,缘起两个字真的简单吗?我们不了解缘起,所以流转生死;而真正的明白了缘起的深义,就会因为亲身的体证而解脱、成佛!简单吗?看起来简单,其实缘起内涵是甚深复甚深的!

  释迦牟尼佛由于了解缘起法而悟道,并以缘起法指导圣弟子,我们今天要学的当然也是缘起法。所以我常常讲:「缘起」两个字,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生命和财产投进去,能把它搞清楚都值得!你真的明白,你就解脱了。这些是我们一生短短的生命跟所有外在的这些财产资粮能够买得到的吗?无始的生死轮回之苦我们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我们把一生的生命和财产投入进去,能把「缘起」两字的涵义真正的体证了,生死轮回之苦就永尽了。这是用什么代价都不能换来的!我们今天根本就没有找到佛真正所悟的、所体证的是什么法!如果真的明白,我们还会轻忽「缘起」两个字吗?

  佛陀开始修行,用的也是同外道一样的方法,包括六年的苦行,没有得到解脱,就放弃了前面这些错误的知见,在菩提树下思惟,从体会缘起法而悟道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佛陀体证的就是缘起法!不是唯心论,也不是唯物论;不是一元论,也不是多元论;不是一神论,更不是泛神论,佛陀体证的就是缘起论!所以,「缘起」两个字一定要把握!学佛修行如果不深刻的明白缘起的内容,那么就只是单纯的信仰或盲修瞎炼而已。

  缘起是生死流转,涅槃还灭法的道理,依缘而起的一切,不含有一点的实在性,所以菩萨修般若时见十二缘起毕竟空,没有生起相,也没有十二缘起的灭尽相。

  既然谈缘起,就谈到了生死的流转和涅槃的还灭。那么我们就要明白,只要是依缘而生起的一切,就表示没有不变性,没有独存性,所以不是实在的。大乘佛法用「如幻、非实」来形容、比喻,其意也在这里。就是一个无实性!缘起的必无实性、缘起的必无自性、缘起的就是空、缘起的既是如幻、缘起的就是非实!所以真正证得毕竟空的就是般若的空慧,才能真正的见到缘起的内容的这些相生与还灭,还是无自性的、毕竟空的。

  所以,虽然看起来缘起的现象是有,但它是不住的,很快就会消失。既然生起的现象是即生即灭的,就表示没有生起的实在性与不变性。所以,生起的相即是幻相,是剎那不住的、是非实的,不是永恒的、不是不变的。那么,这样生起的相就不是实在的相,只能说他是缘起的相、如幻的相、没有永恒性和不变性。如果没有一个实在的生,那么有没有一个实在的灭?所以菩萨修般若空慧的时候,所照见的十二缘起是毕竟空的,没有实在生起的相,也没有实在灭尽的相。这就是我们大乘般若所形容的「非实如幻」,或者叫「不可得」!虽有如幻,虽有非实,观察一切真实相不可得,是同样的意境。

  如《大般若经》说:『菩萨坐道场时,观十二缘起如虚空不可尽』。

  以前常常和大家提起,如实观照有一个重点,我们常常用虚空来形容空性,这里再讲一次。我们看到的虚空界,空中有云彩、飞鸟、飞机,或者天气变化的时候,有闪电、雷鸣、大雨,这是虚空中产生的现象,众生就执着在虚空中的现象上,以为现象是实在的、实有的。其实,你们看到的虚空中的任何现象,能保持多久?是不是剎那剎那迁流变化?可是人们就执着在那个相上,把相当为实有,说好说坏,说喜欢、说不喜欢,但是到底有它的真实性吗?如果根本就没有实在的真实性,为何说好说坏、喜欢不喜欢呢?为什么还说它对与不对?这都是众生自身的分别而起的实有感的我见!

  为什么虚空中的现象一直变化不停?如果虚空是实在的,一切法是不变的,也不会产生虚空中的生灭变化。虚空性我们从来都没有体会过,看到现象就执为实有,而看不到现象的迁流变化,当下是剎那不住的。所以我们修行体证的空性就像虚空相一样;我们的身心、我们的心灵其实也一样;我们看到一切万法都是那么实在,而落入了相的实有感里面,以为是实在的,不知道是缘起的、是如幻的、是剎那不住的,而产生执着与爱染。如果了解这个相就好比虚空中变化不住的那些影像一样,我们就不会执着相的实有了。如果体证到了虚空性,就知道这些相的变化,不会影响到虚空性。我们的心灵其实也如同虚空性一样,只是我们不了解。

  譬如:我们的心灵像镜子一样可以胡来胡现、汉来汉现。但是,当镜子里面的影像消失了,镜子还是镜子,我们要体会的是虚空性和镜子功能的意义。当我们有了缘起的正见,以缘起的正见去体会、观察万法,整个世界就不一样了。

  什么叫众生?就是执着一切法为实,总是在喜欢与不喜欢,对与错的分别里,思惟模式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样的执着。而圣者看人间只是剎那迁流变化的无常相,没有一法是实在的,看到的是缘起的空性。圣者能了解众生的愚痴颠倒,但是众生以愚痴颠倒的心却看不清圣者的心境,可怜的众生还要批评那些圣者,真的是造业无边!

  这个地方很重要!只要讲到十二缘起,大家要用心,依缘起来了解生灭现象的本质,就知道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我一直强调:我们修行要在哪里修?就在万法中观察,包括对自己身心的观察:是不是依缘而起的?当你发现万法确实是如此的时候,你要染着也染不得!我这几天一直和同修提示这个重要的理念和能体证的重点。我们观察任何一法,如果确实是无常的,是剎那迁流不住的,从来没有一剎那是停住的,这叫行,也叫无常。如果确实体证到这里的时候,什么地方可住呢?不是你要不要住,不是你能不能住,法本来就不住,要住都住不得!如果你一定要住是你的执着,因为你住的是幻想、是颠倒、是执着,不是真相,所以才会产生痛苦烦恼。

  希望大家在这里用心去体会,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每一剎那的身心作用中,都可以体会的,不一定要到深山去才能体会得到。因为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不离开缘起的作用,我们可以藉助任何一个因缘,只要体会到了,当下就受用。如果当下不能体会,还会顺着习性走,那就不知何年、何月、何时你才能真正的受用了。

  六道众生中为什么只有人身最难得?因为缘起法的内容就是针对人来说的,不管其它哪一道,都不具备十二因缘里面的条件。所以说,只有人才有机会解脱,只有人才有机会成就!了解了这一点,就知道人身难得!我们这一生如果不把握,来生是不是还做人都是问题!十二缘起里面每一支的功能性及其相依相缘的关系,都是针对人类而讲的,其它动物或天界,是没有这些条件的。

  所以六道中人道最可贵!但是我们不知道,却认为自己是没有办法的。人身确实真的难得,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我没有学识,我没有受多少教育,我没有经济能力,我的头脑很笨比不上别人」。如果你这样想,就会失去信心和机会。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五蕴、六处的功能,就能体会得到!我们现在谈的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就在我们现实的生命中,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体会得到,这个才是佛法的可贵!所以大家学佛要有信心!

  无苦集灭道。

  此观四谛空。人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苦,虽有时少有所乐,然不究竟,终必是苦。

  苦、集、灭、道四谛,是佛法的根本,五蕴、六处、十八界主要在谈缘起,缘起的现象与内容不离四谛。导师把苦集灭道的内容重复的提一下,因为有的人没有这一方面的基础就比较难了解。我们讲人生有七苦,加上五蕴炽盛苦为八苦。从现象上来看,人间多少还是有一点相对的快乐和满足的时候,问题是这个快乐和满足不究竟,随时都会变的,因为无常故。在无常的法则下,没有任何一法能永恒存在。包括你的快乐、你的得意、你的满足,很快就过去了,不可能永远的存在,毕竟要面对的老、病、死,没有一个人能逃避,所以,暂时的满足与快乐并不究竟,最后带来的还是苦。

  人生是苦,谛实不虚,名苦谛。苦的原因,为无明、爱、见等烦恼,由此为因而引起苦果,名为集谛。

  苦的本质确实是如此的,这叫「谛实不虚」。所以我们说它是苦谛;谛,是如实的意思;我们的痛苦烦恼,生死流转,无常的苦迫,都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我们的无明、贪爱、错误的知见,成为集起痛苦烦恼的原因,所以名为集谛。集谛就是谈痛苦烦恼的原因。

  从因生果,非不可灭,苦灭即得解脱,是灭谛。

  既然苦是由条件而产生的,只要找到正确的原因,用正确的方法就可以消灭它。因为苦不是永恒的,是有条件的,只要改变条件,苦就会消失。

  欲得苦灭,须依灭苦之道,道即道路方法,由此可以脱苦,如八正道、六波罗蜜多,是道谛。

  从根本佛法来讲,灭苦的方法主要是修习八正道,大乘佛法则多说六波罗蜜多,不管是八正道还是六波罗蜜多,都是道谛,也就是修行的方法。

  谛是真实不颠倒义,四谛即是四种真理,亦名四种真实。此也不但是苦等事实,在此等事实中,所含正见所见的苦等真理,也称四圣谛,因为这惟有圣者能真实通达。

  只要是佛弟子,大部分人都懂四圣谛的内容。在理论的认识上,大家都能了解,也能说会谈;而事实上,要真正体会到苦谛的「苦」是不容易的;能观察到「苦」生起的原因,也是不容易的;而依正确的方法,达到真正苦灭的体证,更不容易!理论上好像明白了,事实上有没有真正体验过?难!不容易的!所以这里才说「惟有圣者能真实通达」。

  此四圣谛与十二缘起同是诸法的理性,有不可变易的意义,

  十二缘起与四谛,在法义上是一贯的。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