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P7

  ..續本文上一頁識問題,就要找到根源。爲什麼黨派之間、團體之間都在相互批評、推诿責任?就是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誰怪誰都不能解決問題。政黨再輪替,再換一千個政黨,問題依然存在。根源是什麼?就是不知道我們的知見本身一開始就錯了,大家在共同錯誤的知見下,發展成的社會形態,怎麼會是正常的呢!所以,在枝末上對治,永遠都沒有辦法産生真正的效應。所以,我們一定要回過頭來找到真正的根源。

  社會的發展源于人心的自私,自私的心發展出來的社會,怎麼會是大同世界?現在說美國是自由國家,講自由平等,但是美國真的自由平等嗎?國際間他要充當老大,他真的讓世界和平了嗎?所以我們要明白,這個根源的問題沒有解決,社會的問題乃至于世界的問題同樣得不到解決。今天綜觀政治的修明,經濟的繁榮,學術的進步,也著實可以減輕衆生的痛苦。但苦痛的根源沒有拔除,都是暫時的,局部的,終非徹底的救濟。這些在我們看來都是治標式的,可是告訴他們這些都不是根本,治本是要回到每一個人的內心來,這是很困難的。

  如果每一個人的內心淨化了,我執破了,大家都是無私的奉獻,我關懷你的苦痛,你關懷我的苦難,大家彼此互相幫助,社會上還會有爭鬥嗎?社會還會有問題嗎?所以,推展大乘的菩薩道精神,社會才能夠真正的改善,這個問題真的太重要了!

  由于錯誤的行爲影響內心,又由內心的錯誤又引導行爲。互相影響,起諸惡業,招感苦果,無時或已!

  錯誤的觀念會引發錯誤的行爲,錯誤的行爲又影響內心的清淨,這是與「無明」相應的的惡性循環,帶來的結果必定是貪瞋癡煩惱。如果觀念能夠與「明」相應,與法相應,與空相應,與般若相應,行爲自然端正,行爲端正了,內心自然清淨,自然就可以超越貪瞋癡煩惱。所以,重點是如何讓我們的身心産生一個良性的循環,後面才能止息無止境的煩惱痛苦。

  因此,釋尊教人從行善止惡的行爲糾正,達到內心的清淨解脫,同時,必須內心清淨而改正了,行爲才能得到完善。

  就是說不能只有勉強我們的行爲,如果內在的觀念沒有修正,也就是我譬喻的軟件程序沒有修正,計算機的功能就不能改變。觀念沒有改變,行爲就不會改變。如果用約束、用戒律,或種種的條件來束縛,就像將一個罪犯關上幾十年,出獄時,他犯罪的因子還在,意思是一樣的。所以,不能只從心靈上、也不能只從行爲上單方面要求,兩方面都要進行修正,特別要重視觀念的修正與教育。正知見的建立會引導正確的行爲,再加上戒律的規範,在我們還沒有開悟之前至少有個行爲規範,我們才不會犯錯,不會造惡業,才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心靈。所以,身心兩方面都很重要,一方面要嚴守戒律,另一方面要加強正見的建立,兩方面同時精進。因此,作爲佛弟子,第一要多聞熏習,親近善知識,聽善法,聞正見,我們的觀念慢慢的就會修正,錯誤的觀念漸漸就會減少,就像在調整那個軟件程序一樣。

  需要注意的是,因緣是自他和合的,因緣中有主要因緣和次要因緣。如果所聽聞的、所學的不是究竟、根本的佛法,是不能達到解脫的。什麼是多聞?聽聞緣起正見才叫多聞,聽聞不與正見相應,不能解脫的,不叫多聞。聽多了障礙更多。所以,今天如果對佛法的緣起正見不深入、不了解,不知道佛法的根本在哪裏,就要一門深入,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如果與無明相應不是一門「陷入」嗎?所以,多聞首先要抉擇什麼才是真正的正見,進而明白怎樣才能從煩惱痛苦中超越出來,而達到真正的解脫!

  因果之間一定有其必然性,爲什麼煮沙不能成飯?因不正確!所以,如果生死煩惱的因沒有抉擇正確,亂對治怎麼能解脫!所以我常常用計算機的軟件來譬喻,大家就比較容易懂。計算機的程序正確,必然會産生相應的功能,不是離開那個程序功能以外還有另外的功能。我們的身心行爲爲什麼會煩惱?爲什麼會痛苦?生活中帶來的總是那麼多不如意,這就是觀念的問題!知見不正確,而引生錯誤的行爲,才會帶來這麼多的災難、煩惱。明白了的人,知道是計算機程序的功能不良,要修正的是軟件,如果不懂得修正軟件,即使把計算機砸壞了,它還是那個功能。同樣的,我們的觀念、知見沒有修正,也就是關鍵地方沒有修正,只要求不能這樣、不能那樣,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修行就變成了束縛和負擔,也很苦,怎麼能解脫?譬如計算機功能不好,用繩子把它綁一百圈,它還是那個功能。那麼,我們的觀念到底如何才能得以修正?如果用強迫的方式讓人接受就很難,譬如教育孩子,我們都這樣講:「你一定要乖,要聽話」,可是哪一個是乖的?哪一個是聽話的?哪一個完全照父母的意思成長到現在?沒有啊!所以用強迫的、勉強的、控製的、命令的,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可是,當他願意接受的時候,當他願意聆聽的時候,慢慢的,他會覺得有道理,願意自己主動去探尋的時候,只有這樣才會有效果。

  所以,一個人觀念的改變不是用法律來規範的。我們的憲法、六法全書等等法律,法規條款成千上萬條,爲什麼社會問題還是那麼多?依靠法律就解決問題了嗎?沒有啊!關鍵是人人要遵守法律,社會問題才能解決。佛法也是一樣,雖然有八萬四千法門,問題是你選擇了哪一個法門?是否真正心悅誠服的願意接受那個知見,不容易啊!要知道,我們意識的形成不只是這一生一世,多生累劫的那個慣性、那個我執有多深!

  如果使一個人真正的接受正確的觀念,慢慢的轉化到完全的肯定,還要經過身心的體驗才能達到。譬如,學生在學校學習一些化學程序,還要在實驗室裏去做實驗,當做出來的結果果然如此時,才會肯定那個化學程序的正確性。如果沒有通過實驗,沒有親身的體驗,怎麼知道是正確的?譬如:H2O,用HO或者 H3O就不能生成水,這是必然的。問題是你有沒有去實踐?有沒有證明他的正確性?所以佛法不是只有聽聽就可以了,必須要去證明,要在自己的生命中去實踐,證明到了才會真正的肯定,整個生命才會真正的轉化。所以,即使我今天講得再好,你們聽了再滿意,還只是觀念上的一點明白而已,還是不能解決你自己的根本問題。可是,如果你們接受了正確的觀念——正見,並且願意去修正、實踐、體驗,願意慢慢去轉化自己的身心行爲,那麼結果是必然會得到受用與解脫!

  其實,當我們在聽法的時候,只要聽得進去,認爲有道理,然後又能反省,對照自己的過去,確實有這個問題,有這樣的缺點,在慢慢接受時,我們的觀念和思惟模式已經在慢慢的修正了。所以,聞思修的「聞」是從外面聽來的法,慢慢地覺得有道理,自己錯誤的觀念就會修正。「思」就是消化、反省。把聽到的佛法通過思惟慢慢的消化、反省,達到真正的理解。「修」 就是去證明、去實證。證明到了果然如此,那種信心與肯定帶來的必然是身心行爲的自然轉化。所以聞法是第一個過程,也是最重要的過程!因爲它是一個「因」,主要的因、入道的因。

  現今宗教很多,社會上民間信仰也很普遍,甚至有的連土地公也拜,樹也拜,石頭也拜,樣樣都拜。問題是這個拜與解脫有關系嗎?我們不知道!我們認爲它能庇佑我們,或者外面有一個什麼神力可以庇佑我們,卻不知道應該尋找真正的解脫的因!所以,要想離苦解脫,首先要親近真正的善知識,聽到正確的法,讓真正懂得法的人來引導你、開導你,讓你找到煩惱真正的因,你才有下手處。不然你怎麼解決問題?沙不能煮成飯,徒勞無功,怎麼能成就?所以聽法的因緣,還要有善因緣。如果法門搞錯了,徒然辛苦一生,以至于千千萬萬生都不一定解脫。所以,我常常覺得自己很慶幸,這一生聽到導師的法,學到導師的法,才有分別、抉擇正見的能力和機會,所以對導師無限的感恩也就在這裏!

  就是生死的苦痛,也就可以根本地得到解除了。由此,內心與行爲中,內心是更主要的。

  世間每一法的存在,其因緣是很多的,有主要因緣,有次要因緣。如果要從細的因緣去分,每一法跟另一法之間都有因緣。也就是所要探討的因緣,幾乎跟所有萬法的因緣都是相通的,太廣泛了,我們沒有辦法把握。如果我們要探討解脫的因緣,必須先掌握到根本的東西,把握住這個比較切近的因緣,叫主要因緣,就是我們自己的身心。但是內心和身行中,內心的部分是最重要,也是主導的,我們首先要把握這個根本點。所以說內心是最主要的因緣,雖說還有其它的因緣,但是相對來說,是比較次要的。

  人之所以動身、發語,不盡是無意識的。大都從發動的意識——內心上來的,

  我們所有身、口、意的行爲不是沒有原因的。也就是說,不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就會産生很多的動作與行爲,而是都有其因緣條件;而因緣條件也都是從意識——內心而引生的。

  內心的錯誤可以分二種:一、欲,二、見。欲是約情意方面說的,和欲望的欲多少有些差別。欲以追求爲義,追求不得其正,這才成爲欲望,也可名爲惡欲。

  注意!這裏講的都是重點!大家要用心!

  「欲」,我們一般都稱爲欲望;見,就是知見也就是觀念。欲望,主要指我們的追求與愛取。追求是生命的本能,並不是完全不好。譬如說:今天我們追求佛法、追求解脫同樣是欲。但是這個是善法欲,是好的,正確的。問題是追求不得其正時,也就是說那個追求的欲望走偏了,不正確的時候,沒有正確的善用這種欲的時候,才變爲欲望。這幾句話很重要!譬如說:你今天得法了,解脫了,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關懷、利益的衆生,這也是欲!所以欲不是不好,是看什麼樣的欲。「欲」是一種力量,一種動力,是不得其正時,才變成欲望!

  欲有多方面的,欲求財富,欲求名聞,以及各種物質上的享受,都可名爲欲。那麼,深一層的耽著不舍,即名爲愛。

  欲是一種追求,可是一旦執著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