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P9

  ..續本文上一頁爲什麼要自我保護?因爲以爲這個我是實在的。每一個人一出生,根本上就有潛在的這種自我的保護意識與心態,希望這個我永恒存在,希望我一切美滿。所以,不管社會知識多發達,人們觀念上接受了的許多知識,但是根本觀念上有這樣潛在的錯誤因素,所帶來的後果沒有不産生貪瞋癡煩惱的。現在整個社會,不管是企業家、政治家、科學家等等任何一個身份,不論他有再大的成就,他們的觀念都還是在鬥爭裏面、在競爭裏面。那麼必定會發生種種的壓力和煩惱。

  我們也可以看到多少人平地起高樓,忽然一夜之間也會化成平地了。爲什麼?因爲在無常的法則之下,每一個人都在更替轉化的循環中,沒有永恒不變的。只要一變化、一變動,這個「我」就不能安心了,哪一個不痛苦煩惱?爲了要保護這個「我」,就會更竭盡所能地去爭取,去鬥爭。那麼整個人類帶來的到底是什麼?譬如,現在經濟發達帶給人們的方便是很難得的,但是另一方面也帶來很大的不安。因爲人們爲了生存而一直處在相對的鬥爭中,那整個社會怎麼會有安甯和諧?

  導師指出:由于觀念的不同,還有愛欲的成份,自我保護的成份,所以父與子爭,子與父爭,乃至國與國爭,種族與種族爭,就在所難免。最普遍的是人跟人爭,我們最親近的不是夫妻嗎?不是兄弟姊妹嗎?但是你看過有幾個家庭的夫妻之間、兄弟姊妹之間不爭的!爲什麼?因爲我們的觀念裏有一個根本的錯誤知見,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去發現的問題。所以,導師一開始就讓我們知道,今天修行的目的爲了什麼?要解脫,解脫什麼?解脫痛苦煩惱、生老病死。問題是這個煩惱的原因從哪裏來?這樣一點就點出來:觀念的問題最大,也就是知見的問題。所以我們入手的地方,就在于厘清觀念、知見,也就是解決「見」的問題。

  一般修行注重的是外在的條件,而不知道最根本的是我們內在的觀念、知見的問題。譬如說改善環境,只要改善外在的物質條件了就能達到。現在環境改善很多了,可是大家還是苦。以前經濟狀況不是很好,離婚率還低一點,現在經濟狀況和物質生活都提高了,可是離婚率更高,從這裏可以發現,知見有多重要!

  這才知識越廣,欲望越大。欲望越大,苦痛越多。欲望固可推動知識的發展,知識也能幫助欲望的滿足。但是,因爲鬥知機先,人欲橫流,結果世間苦痛,還是有增無已!

  我們身心都能體會得到:現在的物質發達了,經濟是大幅改善了,但是,帶給社會的不安更甚。現在社會上的年輕人,照理講,他們現在的經濟條件和物質生活都比以前好,但是他們比我們更苦。所以,苦,不是只有經濟方面的問題,更不是外在物質條件的問題,主要的是內心知見的問題。那麼,我們的知見從哪裏來呢?從小到大,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風俗習慣等,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知見。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我們內在思惟的軟件程序是怎樣形成的。我們今天身口意的一切行爲,都是內在無形的軟件程序在操控的,但是我們不了解。每一個人的觀念不同,思想不同,人格不同,那麼帶來的行爲也不同。

  現在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不是比較功利?希望把孩子養大,在社會中具有競爭力:希望在班級中名次排在幾名以內,將來能考好的學校,念好的大學,大學畢業後,條件比別人好,賺錢多,事業大,將來生活富裕,這裏可見現今教育的功利性。過去或古時候的教育功利成份要淡薄些,有說十年寒窗,將來還要爲社會大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如果教育只是功利的,帶來的後果就是競爭,甚至鬥爭,人類怎麼會和平?個人怎麼會自在?如果教育能夠重視佛法的無我、無私的理念和精神,那人類社會會大爲改善。可是問題是:以現在全世界人口量來計算,學佛的還是少數。而學習佛法又有得正見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佛法談無我、無私、慈悲、喜舍的理念,社會上很多人是不苟同的,這就是教育的問題。現在有幾個國家是用佛法無我、無私的精神來教育國民的?少之又少!我們現在都受西方思想的影響,每一個人都很自我。受這樣的思想教育和社會的種種風氣的熏染,觀念中形成一種內在的思惟模式,引生身口意行爲的造作,這就是帶來痛苦煩惱的原因。問題是我們了解這些嗎?我們知道內在的那一套軟件是怎麼形成的嗎?我們現在身口意造作的過程是誰在主控呢?如果不了解這些,我們的痛苦煩惱怎麼消除,怎麼解脫!這裏,我們就要注意了!學佛就是要先了解産生痛苦煩惱的正確原因是什麼?今天爲什麼痛苦煩惱?身心爲什麼不安?乃至生死相續真正的動力到底是什麼?我們就會發現痛苦煩惱與個人的知見有非常重要的關系!這是重點,一定要明白!

  古人知識雖淺,人民尚可安居樂業,現在的人知識增長,人民幾乎寢食爲憂。我們不但是欲望的奴隸,還是思想的奴隸呢!

  導師短短的幾句話非常深刻。我們從小就接受一套思想,可是這套思想控製著我們的身心行爲,我們卻不知道。造業從此而來,痛苦煩惱也由此而生。我們追求所謂身心上欲望的滿足都是很短暫的,但是我們卻執以爲實,反而被欲望控製了。變成了思想和欲望的奴隸,這句話太對了!真正的解脫是解脫什麼?真正的解脫就是超越我們固有思想和錯誤觀念的束縛,超越欲望的束縛,不再受外在任何因緣條件的束縛,這個才叫解脫!明白了這個重點,我們就知道修行應該從哪裏下手!這與我們盲目的崇拜,求他人庇佑有關系嗎?拜與求這種思想和行爲的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因爲沒有找到正確的原因,所以永遠不能解決痛苦煩惱的束縛。

  一神教認爲上帝創造萬物,我們是被創造者,所以也被控製著。一個人的好壞是由上帝來主宰,所以才要求我們拜他,求他庇護。事實上,以佛法的角度來看,世界上一切法的存在都是緣生的,是因緣條件的組合,不是誰來控製,也不是誰來創造的。所以,我們的煩惱痛苦不是誰帶給我們的,那麼煩惱痛苦也不是求和拜就能夠解決的,而是我們內在知見、觀念的錯誤所引生的。這裏就點出了佛法與世不共、與外道不共的特質。

  所以,我們要找到産生痛苦煩惱的正確原因,才有入手處,才能超越痛苦煩惱。不然,我們永遠在迷惘顛倒中,不論怎麼求、怎麼拜,如果內在錯誤的思惟模式沒有改變,行爲會轉化嗎?痛苦煩惱會消除嗎?所以一定要明白因果間的必然性。如果非因計因,正如煮沙永不能成飯,因爲這不是正確的因果關系。所以,用錯誤的方法去修行,永遠達不到解脫的功效。這裏簡單的指出知見、觀念上的問題,才是産生痛苦煩惱的主要原因。

  各人的愛見,互相影響,互相推動,造成了家庭,社會,國家的行爲錯誤。招感著個人的苦痛,乃至家庭,社會,國家的苦痛。

  這裏又指出一個重點,就是說人與事,人與物,人與萬法的關系,是相依相緣的。一個人的生活不能脫離于萬法之外,自己好就好,這是不可能的!自己的別業以外還有共業。譬如,如果臺北空氣汙染嚴重,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每個人都深受其害,這就叫共業。我們如果只顧自己家裏保持得幹幹淨淨,而外邊處處垃圾成堆,你在家裏會自在嗎?你個人清淨守法,身邊都是流氓敗類,你的生活會安心嗎?一切都是相依相緣,所以,大乘佛法講不能只有自了,就是這個意思。在相依相緣的條件之下,必須大家一起來,整個環境才會改變。同樣,一個社會的風氣也不是單靠幾個人的思想轉變就能轉變的,何況要轉變一個人的思想,談何容易!

  這裏的重點是:個人與家庭、社會,乃至與國家之間也是相依相緣的。如果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帶有錯誤的因素,那麼招感的,不但是個人與家庭的不幸,還會擾亂社會秩序和國家的安定。

  依佛法的觀點,不僅此人類共同的苦痛,根源于內心——愛見與行爲的錯誤;衆生流轉于生、老、病、死的苦痛中,也還是根源于此。

  這裏點出重點:社會會不安,家庭會不和,人際關系會緊張,這些痛苦煩惱都是源于我們每一個人內心的思想問題。這裏的探討從人爲什麼會痛苦?進一步談到生老病死,再進而談到生死輪回的大苦,原因都還是根源于內在觀念的問題。找到了這個根本,那麼如果要改善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乃至改善一個國家,就要先從改善個人的觀念入手。每一個人要注意的是自己內在的思想與行爲的問題。那麼心靈的重要性就襯托出來了。

  世間的一切,什麼都不是突然而有的,有了也不會無影響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緣和合與消散的過程中流轉。

  這簡單的幾句話很重要,而且意義深遠。世間會發生一切現象,不管是外在的山河大地,還是人、事、物,還是內在身心的變化,「世間的一切,什麼都不是突然而有的」這句話最重要!一切現象的出現,有遠因,有近因,也就是要有很多條件才能形成,不會沒有原因忽然間産生。譬如說一個人生病,這個病絕不是沒有條件而忽然間産生的,長遠以來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以及環境種種汙染的影響,都是導致生病的因素。一個人的人格會變得與衆不同,也不是一天養成的,也許從小受家庭教育或者學校教育的影響,而在觀念和行爲上發生一些改變。這裏就告訴我們:天下沒有無因生的,沒有原因而有的事情不可能發生。「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就是這個意思。

  從另一個角度看,生起的會消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所以「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意思是一樣的。形成有其原因,消散也一定有其原因,這個就叫緣起法。佛法就是根據這個緣起法來破斥外道的神我觀念,和外力的主宰觀念,這一點大家要明白。我們今天生爲人,會來人道,是有原因的。爲什麼不到天道?爲什麼不到畜生道?爲什麼不到餓鬼道?都有原因的。

  六道都有生命形態,而六道中爲什麼只有人才有因緣聽聞佛法,都是有原因的。因緣不是無中生有,也不是沒有因緣就忽然而有的。原來…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