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就成为爱染。譬如说,我们的生命需要饮食,是欲,但是如果贪着于味道,贪着于享欲,由欲而产生执着、爱取后就变成欲望了。如果这种欲望没有满足就会产生痛苦,这个就叫做爱欲。欲,是一种本能的,是生命的所需,为维持其能量,必须要饮食。但是,饮食如果求精、求细、求美、求高级、求人间稀有的,就变成执着、爱染了。这才是出问题的地方,进一步讲, 如果「耽着不舍」,一执着就变成为「爱」。

  在世间的人看来,爱是很好的,但是佛法则说:爱如胶漆一样,一经染着则纠缠不清,不免要受他的牵制,不得自在。

  为什么佛家很少讲爱,而讲慈悲?因为慈悲跟爱是有差别的。西方宗教讲爱,他们解释的爱为「博爱」,认为博爱不是私欲。但是,这个「爱」字很容易混淆:爱染也是爱,爱欲也是爱。而且往往这个爱,久了一经染着了,即使善的欲(善法欲)也会变成染着,并且很难自知!譬如我们现在学法,都讲众善奉行,一切恶都要想办法去掉。那么就会有人说善行是好的。注意!如果执着在善行,那还是执着。我们现在学法,这个法本身是善的,目的是让我们藉助这个法来悟道,来解脱痛苦烦恼与生死。就像过河需要渡船,这个法,这个道理,其实就像那个渡河的船来让我们善用。那么,如果过了河,还把那个船背在身上走路,会很累的。过河的时候才需要船,船本来是让人们使用的工具。法也是一样,善法也是一样,佛法也是一样,是让我们从此岸到彼岸能够解脱的工具。但是,如果你对这个法一起执着,那个执着的心还是染着,一样的不能解脱!所以,善法欲的欲,虽然是善的,但仍然是对善法的执着。这个叫做「顺道法爱」。注意!如果真正要悟入空性,契入真理实相的时候,这个「顺道法爱」也要舍,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毕竟清净。

  因爱欲故,父与子争,子与父争,乃至种族国家与种族国家争。争争不已。于是,造成了充满苦痛的人间。

  我们个人的欲望和爱取,只要是站在主观的立场上,就是父子之间也会有冲突。因为个人的观念不同,个人的喜好不同,如果不是站在佛法的法性空寂、法法平等的立场,而在事相上执着于欲望,执着于爱染,那么即使是父子、夫妻也是一样,还是会争、会斗。这个争斗扩大起来,就是团体跟团体争斗,再扩大就是种族跟种族争斗,再扩大就是国家跟国家争斗了,整个人间动乱不已的原因也在这里,这都是由于欲望的驱使和知见的不同所致,这样人间还有宁日吗!

  见是思想方面的。由于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于是发生意见冲突。

  由于每个人的知见、观念不同,对一切法的抉择也不一样。譬如对味道的执着:有喜欢甜的,有喜欢咸的,有喜欢酸的,有喜欢苦的,有喜欢辣的。那么什么叫「好吃」?「好吃」两个字建立在什么基础上?问一百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答案。喜欢的是好吃,不喜欢的就是不好吃,这就是知见的不同带来不同的结论。

  如果我认为对的 你也认为对的,那大家没问题。可是我认为对的,你认为不对,问题就来了。那么人间什么是绝对的对和绝对的错?一切只有相对。如果在不同的知见中,必然要引起斗争的。

  所以,万法从事相上看一定是相对的,一切法的存在必是相对的存在。什么叫父?因为有母,没有母哪里有父?什么叫子女,因为有父母才有子女,这些名称都是相对成立的;同样,什么叫暗?因为有明,没有明就没有暗,没有暗就没有明。什么叫恶?因为有善。什么叫善?因为有恶,没有恶就没有善。一切必是相对的存在。所以执着善的人有没有恶?没有恶,哪来的善?所以执着善,内心一定有恶。如何能离两边而行中道?可是我们都不懂得法的中道义在讲什么,那么我们就会执着在一边。你认为好的,我不一定认为好;我认为对的,你不认为对;我认为这个是真理,他说那个才是真理。譬如基督教与回教的中东战争,就是由观念不同所引起,因为基督教的教义跟回教的教义有冲突的地方。以色列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而回教不是,为什么要斗争?美国为什么支持以色列?这样譬喻其实是在讲观念的问题,也就是「见」的问题。缩小了,人跟人之间也是这样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都一样,因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所以会产生意见和冲突。可见,观念的差异会引起多么大的问题!所以「见」比「欲」带来的问题更严重。

  见,在欲之先。见如果正确,欲望也会转化。见的偏差会带来欲望更严重的染着。所以,无明才会带来爱染,无明破了,爱染也会断,只是时间长短的差别。所以修学佛法主要是破无明,无明就是观念的错误。

  如西洋因宗教的信仰不同而连年战争。哲学家因彼此的见解不同大兴争吵。此一是非,彼一是非。此虽属于内心方面的。然因此而表现于行动,就发生绝大的问题,造成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的不安定——这种现象,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更属显而易见。

  所以世界上大至国际的动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社会团体之间互相的争夺,人跟人之间的斗争,小至家庭不和,夫妻离异,都根源于这个知见的问题、观念的问题。但是两个观念完全一样的人会不会在一起?这个问题很奥妙。我们观察身边认识的亲朋好友之间、夫妻之间有没有两个知见、观念和习性完全一样的?没有!好比夫妻之间两个人的观念应是互补的,一个强的配一个弱的。如果两个知见完全一样的人在一起,产生的问题会更大!因为我执还在,只要我执在,还是会冲突。虽然观念一样了,但是总要有一个人听一个人的吧?有谁愿意被对方主宰?所以还是会有问题的,不是一样就没事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慢慢的去体会,很奥妙的。

  可见,内心的观念才会表现于行为,这才是重点。所以,社会的问题,国家的问题,世界不安定的问题,回过头来寻找根本原因,还是内心知见的问题。想想看,现在有没有一个办法让全世界的人都学同样一个法,可能吗?人间几千年来斗争不断,是因为佛法越来越弱。佛法是讲无我、无私的,讲平等、大悲的,全世界的宗教只有佛法讲无我,而其它的宗教都在讲主宰、讲神权,那是君权时代的产物。可是现在许多地区人们的思想还在那个观念中。神权与君权结合能不能使世界真正的实现大同?虽然佛法讲无我,讲破除神权,反对迷信,但是从现在全世界宗教的信众比例来看,佛法的信众反而最少。

  佛法的发源在印度,然而最让人悲哀的是,这么伟大的佛法在印度流传了一千多年后,竟然灭了!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没有把佛法无我、大悲、平等的真正的精神宣扬出来,这些观念没有办法普遍的让每一个人接受。另外,人们生活在同样的一个观念里——我见与贪欲。修学佛法却要你不要自私,要破除坏习性,然后还要处处牺牲自己,还要关怀别人,世上的人谁喜欢要这样呢?但是神权就不一样,满足众生的欲望:你信我就得救!信就可以得多大的利益,名利都可以自在享用,都可以成就,一切都能如愿,符合众生的欲望人人都很喜欢。众生都在我执我见里面,满足我和我的,大家都需要,要破除那个我和我的,比要命还难,这个就是关键的地方。也就是说用神权的方式为什么大家都容易信受,因为符合人类无明、爱染、我见的根性。而这种民主平等、真正能自我超越的方式,人们反而没信心,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为什么?真正的佛法不符合人类的无明、爱染、我见的根性!

  所以,要明白为什么听这个法的人少,弘扬这个法的人更少,每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想到印顺导师一生的辛苦和慈悲,导师默默的七十年如一日,抉择了佛法的正知正见,但是知音者少!我们要感恩,今天如果没有导师的抉择,我们听不到这些法,更没有智慧和能力抉择佛法的正见,我们没有路可以走,还一样在神权的崇拜迷惑中,或者停留在搞他力救度,根本谈不上自救!所以每一次谈到这个重点,我都充满了感恩的心!因为唯有得到正见正法的人,才有真正超越和解脱的一天。太重要了!

  见是知识方面的,世间知织不但老是与欲求合在一起,而且这种知识有着根本的错误。

  我们的观念与我们所接受的知识是有关系的。世间的知识,虽然有某方面的作用,但是这些知识往往跟我们的欲求是合在一起的。这才是出问题的地方。

  世间的观念往往把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群、为人权、为大众谋福利的行为视为最高尚的品行。可是,人们常常会把个人私欲带上这顶冠冕堂皇的帽子,而事实上往往是为了达到自己的贪欲为目的。所以,根本的错误就在于初发心的观念问题,不论讲的怎么样的冠冕堂皇,事实上根本的动机是和贪欲合在一起。根本观念上有错误,就必然会发生种种痛苦和烦恼。

  这不是说世间知识没有世间的真实─—世谛性,毫无补于人生,是说他有某种根本错误,有某种普遍的成见,所以与私欲相结合。

  这不是否定知识的作用和价值,知识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利益人生。而是说知识往往被个人的私欲所利用,就会导致动乱的根源。

  如果一个人真正由于学佛法而得正见,真正的不与贪瞋痴相应的话,哪来痛苦与烦恼?人间哪来斗争和不安?探讨人间苦的根源,就是我们观念的本身已经包含着与错误的观念相应的一些因素。不论知识多么广博,科技多么发达,文明多么进步,由于观念上的根本错误,就无法脱离自私和贪欲的束缚。再好的理念,只要与自私和贪欲相应的,带来的一定是争端、痛苦跟烦恼。譬如,现在的书有很多种类:专业的、人文的,也有励志文选,都在鼓励我们怎样用功、上进、创业、奋发图强,但是这些根本上都带有一些功利主义。我们总是为自身设想,为了得到自身的利益,必须与别人竞争,那就必然会发生冲突。因为根本上我们带着与「我见」相应的欲求,这就是根本错误的地方。佛法讲的萨迦耶见,其实就是这个东西,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的那种本能。…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