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實觀照法要▪P18

  ..續本文上一頁不再顛倒執著, 只是這樣子而巳。我喜歡的色聲香味觸法,那個喜歡是什麼?而不知道那個喜歡只是一種受, 叫做樂受的受,那個樂受其實它能住多久?一下子就消失了!但是我們把樂受的感覺永遠記憶在腦海中——這個太棒了,再來、再來、再來。如果有一次真正的清楚明白, 你就不需要再來了。需要再來、再來、再來,表示它失去了,失去了,失去了,你才要再來、再來、再來嘛! 那這個是不是生滅法?它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它就不會失去啊, 失去了你還要再來, 表示它是無常啊。無常你還要再一次、再一次, 再一次(要),它還是再一次、再一次失去啊!請問:你得到了什麼?得到了執著, 得到了煩惱痛苦而巳。了解真相,如實知顯現, 就是我們發覺真相的一個方法。

  如實觀照,安住當下,讓慣性(想蘊)無法安住

  五蘊,一個是物質的色法部分, 一個是精神的心靈部分。心靈涵蓋著受、想、行、識, 這個都是屬于心法的部分。那我們就要注意了, 我們今天想東想西, 妄想一大堆,這個想是真的嗎?是不是因爲觸動因緣才起想?還有一個是“法”, 法的想是我們存在裏面記憶, 記憶叫法塵, 法塵也會引起你的想,一個是根塵觸的想;一個是意跟法觸的想, 都是從這裏來的。我們想過去、想未來,這個叫做法塵。這是從意識裏面泛起法塵所生起的想。一般的六根觸六塵, 都會産生想;意根觸到我們內在的記憶, 也會起想。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 我們這個想蘊特別發達;我們是不是每天一定要想東想西?啊?看到什麼都要想, 沒有事坐著也會想過去未來。所以各位:一落入想, 不是過去就未來,想就是過去跟未來。如果只是當下的覺知, 當下的如實知,有沒有想?我們衆生習慣落于想, 所以天南地北、過去未來、千變萬化就來了, 然後還把想裏面的問題都當作是真的。這裏佛陀就告訴我們:“彼想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磐”。我們有沒有發現, 這個想的內容功能?我們都執著在那邊, 最強的習性就是想。所以師父講如實觀照一個“看”字, 爲什麼要用“看”不用“想”? “看”回到當下, 而“想”是過去跟未來,過去巳經過去了,未來還沒到, 那個是如實的嗎?那個就是幻相,而“看”是回到當下, 當下叫“現法見”,這個才是如實的。所以一個“看”字就是要截斷衆生那種發達的、慣性的想蘊, 落在習性中都是想蘊。我們不是不要想蘊, 想蘊也是生命中的功能,但是我們會落在那邊, 産生很多執著, 而沒有辦法發覺實相是因爲我們落入想, 而不如實知,不如實見。所以如實觀照爲什麼說用一個“看”字,就是讓你回到生命的當下, 截斷你對過去未來的——想蘊。這樣才能發現生命當下的實相。如實觀照爲什麼要用一個“看”字?還要不迎、不拒,要客觀的看, 在講什麼?其實跟這個法的重點、功能都息息相關;不會隨便用一個方法讓你們去亂搞,不可能的事。所以這一點, 我在如實觀照會提示, “看”跟“想”你要去發現,去體會它有什麼不同。我們用“看”觀察、如實知的時候, 它産生的功能現象是什麼?我們落入“想”它産生什麼現象, 你就明白, “看”跟“想”剛好完全相反!一個是回到當下, 一個是落入過去跟未來。所以這個功能你要明白, 不明白我們就會落入慣性的想裏去……。

  這個想的功能特別厲害, 任何一個意識進去以後都以爲是實在的,就停存在裏面。 “悉伏彼想, 而作禅修”, 有什麼辦法我們能夠依自己的身心來觀察, 而又不執著在身心?依外在的一切法, 作爲我們觀察的對象, 但是又不會執著在一切法上, 這個就是重點!!今天沒有藉助世俗的一切, 包括我們的身心,你就沒有觀察的地方,就沒有辦法發覺真相實相。所以要善用它、觀察它, 最後還要“悉伏”超越它。所以有很多法門, 爲了啓發每個人不同的習性跟執著, 就用他的習性執著去引發他;讓他去體會這個習性和執著的虛幻性。欲望重的讓他去觀察欲望;瞋心重的要去觀察瞋心,你哪一個習性重, 你最恐懼最怕的是什麼, 要他去面對、要他去超越, 去了解法的真相。如何在觀察中遠離兩邊, 發現真相。我們貪心重的人, 能不能因爲貪心重而悟道?可以的;瞋心重的人可以從瞋心的觀察, 去觀察它而悟道, 可不可以?可以的。所以不是去厭、壓抑啊、控製啊, 不是!而是發覺它的真相。那這樣子的話, 雖然有所依, 但是發覺它的真相, 就是一種超越,就悉伏彼想。

  所以前面我們談過的嘛, 以欲斷欲可不可以?可以。但是注意喔!這些真的要有法, 要了解真相;不理解的人很多問題就來了, 用世俗的觀念來看,問題都來了。所以我們如何能夠變成客觀的觀察;我們在觀察自己、觀察萬法,是不是能變成一個很客觀的觀察, 不要落入我們的習性。用我們的習性去觀察你能發現真相嗎?不可能的!用習性去觀察, 能夠了解一切法的真相嗎?不可能的!我們用世俗的思惟來觀察一切法,你怎麼觀察還是在實有實無裏面,你遠離不了執著。所以爲什麼要如實觀察?讓生命如實的展現。貪,任它起來;瞋,也任它起來。你只要如實的去觀察貪、瞋、癡的真相, 它的源頭、它的因緣、它的種種問題;最重要的是:通過如實正知,你當下即可看到它的消失, 看到它的寂滅。那麼這些真相都了解以後, 問題才能真正的解決。不是我有貪欲把它壓著, 這個不能、那個不能,而是要讓它如實的顯露出來,如實顯露出來發現它, 然後明白它的真相,才能超越它。

  所以爲什麼要如實觀照?我說你們不要怕, 你們自己習性最強的、最恐怖、最怕的、習性最重的, 就面對那個問題;用如實的觀察的方式, 你去面對它,然後你才能發現它的真相, 最後你才有辦法超越它。如果你是用壓抑的、控製的、束縳的;你永遠只是越陷越深, 只是暫時把它壓到裏面、伏到裏面,其實問題沒有解決。但是一般人是不能理解的。所以我一直在談, 我們現在的一個觀念叫潛意識,潛意識都是越壓越深的。而事實上真正要解決你裏面的意識——能夠讓它清淨, 就是要讓潛意識發露出來變成表面意識。現在有沒有方法使我們的潛意識能發露出來?我們現在用強迫的、壓抑的、控製的, 那只能是越壓越深。最難就在這裏:如何讓我們的表面意識、我們的意志力、我們習慣控製的力量能夠安住。只有這樣,潛意識的力量它才會出來。在這種甯靜安詳的過程中, 表面意識不再製約控製, 潛意識就會出來。這時候你只要如實觀照, 不要迎拒,一迎拒它就變成實有, 一壓抑就變成實有。你會看到它的虛幻,看到它的顯露,它刹那即滅,一下子就滅了。慢慢的,從潛意識就會發露出來, 這就是實相!這個是很重要的部分!!!一般人是不理解的。我們現在都用控製的——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這個是惡的、這個是邪的, 這個是不好的,所以都用壓抑的方法對治。結果越壓抑裏面存在的東西越深, 你怎麼能夠把潛意識裏面的問題淨化呢? “悉伏彼想”的作用是讓你發現真相。直接觀察和發現貪、瞋、癡煩惱的真相, 深刻體會它的真正內涵。所以各位:不要怕我們的貪瞋癡,想辦法去面對我們的貪瞋癡,看清楚它、超越它。你用壓抑的、用控製的,越壓越深, 越壓越強!這一點就是爲什麼我們用如實觀照的方法, 一般是不理解的。總是在有爲的一種修法、修定、修止的方式, 以爲這樣就是境界, 這樣才能體會。

  如實觀照,還要如理思惟;借助因緣,才有了達實相

  佛陀的時代聽法的人,包括外道第一次來見佛問法,聽佛的開示,就得法眼淨的人很多。不管是不是佛的弟子,包括第一次來問法的都有這樣的因緣。你們就知道佛陀的威德,說法的善巧!但是有一個重點,雖然你聽了見法,你能夠明白知見,但是不要忘記最後要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這個是在講什麼?都是實修實證!我們今天很多人只聽到前面一半,後面的一半都沒有注意,尤其是我們居士,很難,不容易。因爲我們都有一家一業,都有責任,你說:我如何能夠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依法奉行?而且要照那個法,真正深入禅修中去發現真相?佛法是這樣偉大,是人人學,人人可以受用的。爲什麼今天變的這樣子?第一就是知見建立的問題;第二就是用功方法的問題;第叁就是精進夠不夠問題。這叁個問題都要面對、俱足它,如果我們知見建立的正確,真正的修行,獨一靜處、專精思惟這是一個方法,這個是屬于靜態的一種修行觀照法。其實佛法也有在動態中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我們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禅”的部份,禅修的部份,觀照的部份,佛陀都有開示,還有很多聖弟子也是這樣子的,包括我們在外面行走托缽的過程,都是如實觀照的地方,不是一定要專精思惟、獨一靜處。所以真正的禅修方法其實在動態中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們居士不要因爲這樣就灰心。我們學了正確的知見以後,我們一定要掌握在行、住、坐、臥之間,什麼方法可以觀照?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真正的見法?如果你們今天懂了,你們今天當然可以用,也會受用。今天不懂,要記得:想辦法達到這個方法。不懂一定要搞到懂!可有可無的,半知半解的,是是而非的,不很用心的去把它探討清楚,那你永遠沒有機會!

  燈打開了,就沒有黑暗;正見建立了,身語意自然與明相應。這就是現法見,離熾燃。

  如果燈是打開的要不要再去除黑暗?有苦的人要除苦,沒有苦的人要不要除苦?各位:什麼地方沒有苦你們知道嗎?燈打開嘛!什麼地方是燈打開?你與戒相應的時候是不是?你跟正見相應的時候,你心在觀照、在正見中的時候,這個叫做燈打開。燈打開本來就沒有黑暗,不是要去除黑暗,黑暗(如果…

《如實觀照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