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实观照法要▪P17

  ..续本文上一页么?叫你时时刻刻都在当下的觉知中, 你只要觉知就好, 不管它怎么样你就看着它……。如果是烦恼你就把烦恼看清楚;如果是痛苦你就把痛苦看清楚;它有多少,住在哪里,要发现它。结果只要一观察你就会说:师父我看不到!看不到你每天在断什么烦恼?你跟谁打仗?你修行要去掉什么?是不是在打糊涂仗!今天讲的这个是非常重要!大家要用心哪!体会得到,回到生命中来, 照这个方法去观察去体会, 很快都能相应, 因为它“法尔如是、本来如此”, 所以诸法实相不是修来的, 我们只是去发现、去体证它本来如此的真相。这样的修行跟一般的所谓修行, 真的差太多啦, 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

  你们想想:为什么我们对师父讲的“如实观照”不懂、不相应、不能受用?因为你们知见没有厘清。“师父都不办禅修,都不指导我们”。我什么时候不办禅修,不指导你们?我只是指导你们,你们听不懂。基础不够怎么点都点不清, 怎么点都点不开。所以我一直重知见的熏习,希望你们都能够明白。正见建立了,你当下的每一个反思, 马上就可以证明!还需要什么形式上的禅修吗?禅修只是一个方法、一个助缘, 但不等于一定就可以开悟。现在你们听懂了当下就能受用喔!这是启发智慧的觉照, 不是有为的造作。修行如果是有为的造作,是生灭法,生灭法是坏法,你怎么能悟道呢?这个理念明白以后, 然后反观觉知!奥妙——就是在正念正智的作用中产生的!生命中本来就是这样子。明白的时候原来,你会发现它不是外来的、不是修来的,是生命中本具的功能。我们只是从来没有发现这个功能。由于佛陀的发现,告诉我们, 所以人人只要照他的方法, 在我们的五蕴身心去观察它, 它的作用功能法尔如是, 本来就这样子。所以离开五蕴六根我们有没有机会?今天说人身难得, 不是我生到这个人间来很难得,众生那么多, 一个生命有什么了不起, 不是在讲这个。是因为人身有五蕴六处,五蕴六处产生的问题, 在五蕴六处中才能解决它、超越它!所以离开人身没有五蕴六处!人身难得是在谈这个。有一些人误解了, 人身有什么难得, 你只要不去限制它, 生命可能会发展到无限量了, 地球将来有一天会装不下了——你说人身有什么难得的?不解义就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为什么要如实观照, 因为如实观照不是有为的对治、不是在练功,不是在搞境界;它是在发觉真相, 在解决根本问题。任何境界都是无常的,喜悦啦、光明啦、无人无我啦、清净啦、看到佛国啦;我告诉你:这些也是心灵的境界, 也是无常的, 没有一法是实有的?!修行有很多境界、有很多体会, 所以导师就点醒我们:这个叫美丽的陷井。看起来很棒!很好,你就执著, 一执著你就陷下去了,不知道“彼亦无常”。法的知见没有建立的明白清楚, 一定会落入那个陷井;所有外道的修行, 没有一个不是落入陷井里面的, 你要怎么解脱?所以一定要明白, 佛法与世不共在讲什么?不共处没有把握, 你就不知道佛法的特质, 把握不到, 你就不可能受用解脱;你跟外道一样会在神我见中, 搞境界了。什么叫如实知显现;只有一个方法, 你不造作它才真正的显现,你一造作就被惯性控制——不能如实显现了!所以不要造作,要有在如实显现中才能去发觉真相!

  修行就是要了解生命的功能作用, 真相明白了你才能超越它。所以修行从没有离开过我们的五蕴。五蕴的功能你要明白, 根尘触产生受,受为什么会贪? 为什么会瞋?为什么会痴?都要明白。慢慢的你会发现——原来它会灭, 这个都是真相,都要明白。让它自然显现, 然后你去发现;没有显现, 你怎么发现?我一直强调这一点, 一般人总是不理解。我们要这样,不要那样,用阻止的方式。我们不用阻止的方式, 而是让它如实的显现, 如实显现才能发现, 这个差别太大了。绑着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你永远没有发现的机会!要让它如实显现,然后才能发现真相, 才能解决问题。一个是逃避的、压抑的、克制的;一个是疏导的,发觉真相的, 解决根本问题的, 一样不一样?各位:这些观念的问题、知见的问题,影响到我们修行方法的不同;修行方法的不同结果就不同。为什么我们信佛的多,修行的多, 而悟道的少?受用的少?方法不正确看你怎么修!

  在如实观照中,不管是看到了起,还是看到了灭, 它是没有贪瞋痴烦恼的;如果真的都明白,真的都发现了, 你们要活在哪里是你们的自由。不要怪师父没有告诉你, 不要说师父没有指导, 师父没有点拨!师父没有办法去逼你们, 但是法所谈的, 我们大家可以去理解, 理解后时时刻刻可以去体验?没有烦恼, 没有贪瞋痴的当下是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所以你永远活在跟贪瞋痴烦恼的对治中;而不知道:原来生命中没有贪瞋痴烦恼的那一部分。你为什么不住在那里?为什么一次次的把贪瞋痴烦恼印进去以后, 就生活在贪瞋痴烦恼里面, 每天跟它打仗,一直打不完, 到死还在打;因为你没有发现贪瞋痴的虚幻,没有贪瞋痴的那种清凉、自在、解脱的实相的部分你更没有发现,没有理解。

  内寂其心才能如实知显现,这是禅观的重点。如实观照过程就是如实知显现的过程,当你做为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才能透过法相,去发现它必归于灭的实相。

  《杂阿含经》第257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城耆婆拘摩罗药师庵罗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勤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这一经要提醒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的达到如实知?就是说:我们先要修方便的禅思, 使我们的心能够寂静下来。在那种寂静中, 达到如实知显现。只有在内寂其心的时候, 才能如实知,这都是生命中本有的功能, 只是让它如实的显现出来。

  “于何如实知显现?”,进一步说, 怎么样叫做如实知显现, 在哪里如实知显现。“于眼如实知显现,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如实知显现。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此诸法无常,有为,亦如是如实知显现。”各位:这一经很平凡、很平淡, 大家一看就过去了。但是这一经非常重要!这就是禅观的心要重点!修行不是有为的造作,我用什么方法?我来修什么?这都是有为法。这里的“如实知显现”是无为法, 它是“法尔如是”的, 是生命本有的功能在自然的显现出来,前提是内寂其心。因为禅思方便, 我们的身心进入一种寂止、安定的状态, 心中的一切, 它自然会显露出来。为什么如实观照要不迎、不拒、不取、不舍? 让生命自然显现,显现什么——六根触六尘;比如说眼见色生眼识, 因缘触产生受, 这个受是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 都让它自然的显现。那你就能如实知。不管是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 都能如实的知道,看到它的真相, 这个叫如实知显现。这里就有一个重点:我们根尘触, 不管是哪一根触哪一尘, 它产生的就是受, 根尘触就会产生受。这个受不管是苦受、乐受, 不苦不乐受, 你都如实知显现, 都看得清楚明白, 都发现得清清楚楚的。当我们看到一个东西, 或是某一个现象, 我们起了不欢喜或起了爱染, 我们都清楚吗?由于不清楚,我们一直陷在其中不知道回头,怎么才能回头?所以这个如实知显现, 就是先让你看到真相, 看到生命的功能、无明功能与明的功能都能发现, 都让它自然显现出来;就在这个显现中去发现它、去了解它、去超越它。你一造作(比如主观的臆测意与惯性)它就失去了这个功能。

  所以内寂其心的目的就是如实知, 让它自然显露出来。苦受起来,要知道;乐受起来,也要知道,让它如实的显现出来。这个起,是缘起的起。苦起来了, 乐起来了,不苦不乐起来了,只要发现就好, 这个叫如实知显现。起来以后你会看到什么?原来会灭,它不是永远存在的。苦受起来一下子就不见了, 为什么会不见?要如实知的去显现,如实的体会, 如实的明白。

  “此诸法无常, 有为, 亦如是如实知显现”, 你就会发现, 起了一下子就不见了, 原来它不是永恒存在的;它是有为法,是生灭法, 有为的必会灭。原来我们起的所有的一切感受, 也是起了马上就灭了,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起了就执著,就以为永远是这样。好吃,就一直执著好吃, 而不知道这个好吃, 只是当下的感受, 一下子就过去, 好吃就不见了。但是你没有发现后面这个“不见了”…… 你只发现最初所感受的, 把那个感受当作永远的、实在的记取了。这样有没有如实知?没有如实知,你只是执著在某一个部分。如实知是一个法起来了、还灭了,都要明白。让它如实的显现——生起到寂灭。为什么会灭?因为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无常啊。这些明白了, 那你还会执著在刚刚的那个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吗?这一经看起来很简单,短短的, 告诉你, 太重要了!!!

  我们观察,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如实知显现?唯有一个办法,我变成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我每天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 都是我要如实知的地方。我只要在自己的行住坐卧中加入一个觉知, 只要默默的在旁边观察它, 自己默默的观察自己,不要去干涉,不要用有为的思惟去控制, 你只是让它如实知显现。你会发现什么?发现根尘触产生的作用, 原来会随顺惯性和习性;然后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我们就是在这里执著才产生问题的。但是我们很少发现它的灭相,这个灭就是真相。要发现这个真相, 只有客观的观察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发现了真象。 原来我过去在这里颠倒, 在这里执著, 你明白了以后你就…

《如实观照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