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實觀照法要▪P20

  ..續本文上一頁不會再起了,這個才叫解脫!解脫真的那麼難嗎?導師已經講了,我們的根塵觸,心意識的作用,是即生即滅。你只要真的發現它是即生即滅,那生了不滅可不可能?煩惱起了不滅可不可能?痛苦起了不生不滅可不可能?都不可能!!

  因爲不暸解,所以每天都在痛苦煩惱,然後自找苦吃,是不是這樣子?如果它“法爾如是”,必是即生即滅,我常常利用這個機會談這個重點:啪!啪!(師父擊掌聲)你們看到生還是看到滅?看到生的是凡夫!看到滅的是聖者!所以我們只要體會到寂滅法性,你什麼時候不解脫!衆生執著在實有感自性見,所以處處黏著,都是看到生、看到有、看到實際,沒有一個人看到滅!所以緣起法在講什麼?爲什麼要學緣起?因爲緣起是條件的組合,沒有永恒性、沒有不變性,生的必歸于滅,這個才是緣起的必然性。什麼叫“必然性”?生的必歸于滅,一切有爲法必歸于滅。

  如果生起的是實在的會不會滅?不會滅。如果生起的不是實在的,是不是生?哈……如果生起的都不是實在的,生過嗎?真的有一個“自性”生起嗎?沒有!那麼沒有這個“生”就叫無生!無生要不要滅?無生本身就是滅,可以透漏的都已經透漏了,好啦!能提示的都提示了,悟不悟在你們自已,用不用心在你們自已,受不受用在你們自已。

  有了正見,才能破無明,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正定

  前面我們都講過了,無明是不明白什麼?不明緣起!不知道緣起的法則,不知道我們生命內在的功能隨順著緣起在流轉,所以才造業無邊;當我們暸解緣起的法則,就能破無明、破執著,苦集滅道你都很清楚。第一如果沒有正見,有沒有正思惟?沒有正思惟有沒有正語、正命、正業?有沒有正定?都不可能的!所以第一以正見,正見破無明!才能帶來身、語、意的端正,自然就是正定。所以這個定,不是那種四禅八定的定;真正的正定是這些擾動份子消失的時候,名爲正定。

  今天佛法如果不懂緣起,那跟外道是很容易混在一起的,所以我才告訴各位:“緣起法”是佛教與所有世間或外道不共的特質就在這個地方,今天要是不建立在“緣起法”上,佛法跟外道會混爲一談,今天你把“緣起法”搞清楚,外道所有的一切知見,你都了然于胸,包括我們道內,如果不是究竟的、是方便法,你也一看就知道,方便歸方便、究竟歸究竟,不能混爲一談!沒有緣起的正見,不可能破無明!我可以告訴你:這一句話是肯定的!!

  我們很多人不知道,修行最根本就是在破無明,今天無明不破、我們如何修?

  你們真的要下功夫,就在這個地方把基礎打好,緣起法在談什麼?不但文字上、理路上要知道、消化;還要吸收、思維、融貫于胸,基礎打好了,生活中行、住、坐、臥都不離覺知,覺知什麼?就在觀照!觀照的每個當下,有沒有跟緣起法相應,你可以發覺真相,真正的用功,就在我們生命活著的每一個當下,行、住、坐、臥不離這個,這個是什麼?就是如實觀察!依據什麼而觀察?依據緣起法的流轉與還滅的理則,所以今天緣起法的流轉跟還滅,你不能清楚明白,融貫了然,你的下功夫都在對治!但是如果這些都明白了,你生活的每一個當下,你只要保持如實覺知的觀察。正見在你的程式裏面,它不會消失的,每一個當下它自然會相應。所以我才用比喻:電腦的功能,就是在它的軟體程式,我們生命的功能也是在我們的軟體程式,生命的功能、五蘊六處的功能,就像一臺電腦的功能,大家都是一樣的,但是輸進去的程式,沒有一個人是一樣的。今天,爲什麼我們的身心行爲,在同樣的功能中,會起愛取有、貪瞋癡?有的會造福、有的會造惡?因爲裏面的程式不一樣!今天學緣起法,就是在修正我們錯誤的軟體程式,破的就是那個錯誤的無明知見,無明知見一正,你的生命功能,它本來就是這樣,不要改變它,呆要那套程式是正確的,它就不會貪瞋癡煩惱。但是如果與無明相應的,它就是貪瞋癡煩惱,請問如果那個程式不變,你把他綁起來不要動,他會變嗎?關他叁十年不要跟外面接觸,他會變嗎?他會成佛究竟解脫嗎?什麼東西能夠改變我們不再貪瞋癡煩惱?程式改了、修正了,行爲就自然端正,所以第一爲什麼要建立正見,有了正見,它的思維模式是依著正見來思維的,所以叫正思維。我們的起心動念,思考一切法,都根據正見而思維,根據正見而思維的人,它的身語意會不會端正?絕對端正!你不要去控製它,它自然就端正;電腦的程式你一按,他出來功能是一定,它不會變的。所以第一沒有正見就沒有正思維,身語意自然就會與法與正見相應,就是與明相應。如果這樣,你起心動念,還會不會顛倒執著?不會!這個就是正念!透過你正精進,這些內在的習性,煩惱、錯誤的知見,那些擾動分子、顛倒分子,就慢慢沒有了,沒有了顛倒執著的條件,恢複它的本來狀態,叫做正定。正定就是去掉一切擾亂的條件,錯誤的條件,而恢複它本來的狀態叫正定;正定跟四禅八定一樣不一樣?不一樣喔!四禅八定是修來的叫生滅法,有進就有出,有入就有出,有入定就有出定,出入是生滅法,正定不是生滅法,知道意思吧!只是還它個本來。八正道完成的時候,你還會流轉顛倒執著嗎?所以佛陀的開示有沒有離開八正道?還有第二條路有沒有?我們現在不但有第二條路,還有第叁條、第四條,第七八百條都有是不是?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緣起正見沒有建立,佛法的特質你就沒有辦法安住。你可能會有很多的功夫去修行,但是會浪費了你的生命跟時間,得不到真正的受用。

  真正的觀照、真正的用功,是不離生命當下的任何因緣,去發現我們的根、塵、觸是不是如幻的、是不是緣起的、是不是剎那不住的,如果懂得這個的話,什麼時候不能修行?離開生命的當下能不能修行?

  真實勝義禅,不依一切想,直趨入法性,趣見證涅槃

  所以,(《阿含經》九二六經)佛對迦旃延說入真實(勝義)禅,不要依一切想,以見一切法自性空寂。”(142-7-1)真實禅,也就是真實勝義禅:不依一切想,以見一切法自性空寂。當下體證寂滅法性,是不依一切想而入真實禅的。所以佛陀在開示的法要,對這些聖弟子,隨著根性不同,開示的法要也有差別;像迦旃延,這是非常有善根的,那麼他開示就是直接的契入中道、空寂,他不會用一步一步的、次第的來開示,那麼導師後面再講:

  “比丘深修禅定,觀彼大地悉皆虛僞,都不見有真實地想;(那麼)水、火、風種及四無色(四無色界),此世他世、日月星辰、識知見聞、推求覺觀心意境界,及以于彼智不及處,亦複如是皆悉虛僞。無有實法,但有假號,因緣和合有種種名;觀斯空寂,不見有法及以非法。”(導師原文)禅定觀什麼:地、水、火、風,都不是真實的,也都是虛僞的,包括四無色界,我們講四空定的四無色界,不管是此世,未來的他世都好,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包括我們的見聞覺知,去觀察心靈的境界,包括我們知識、智慧都不及的地方,也一樣都是虛幻非實,只是假名和合而已。主要在觀察它的空寂性,寂滅法性。我們講地、水、火、風是物質的部分,地——我們知道,是不是物質的,還是組合的,水也是組合的,火也是因緣條件而有的,風也是要條件才産生的,都不是永恒有自性的,都沒有。所以如何去理解它的虛幻不實?當下就能體會它的無生,也就是空寂法性。不依一切想;修禅定也是看透它的虛僞非實,重點都是在這個地方。

  “在一切生滅有爲法上,觀察其當體悉皆虛僞、空寂,無有實法,一切只是假名安立;如是遣離有無二邊見,而證入解脫涅磐。”(143-1-5)(導師原文)導師以經來作證,闡揚佛陀的開示,其實就是直接契入法性的。我們要在哪裏觀察?在一切生滅有爲法上。所以請問:我們今天如果進入禅定無人無我,一切外在都非實這樣去觀察,跟在“一切有爲生滅法上”去觀察,一樣不一樣?離一切外緣而觀察,還是在一切外緣的生滅相上來觀察?這樣一樣不一樣?所以導師就點出重點:在一切有爲法上觀察其當體悉皆虛僞、空寂,無有實法。如何在一切生滅有爲法上觀察?離開我們的生命跟六塵的接觸、跟外在一切條件的觸緣,你什麼時候有機會觀察?而我們偏偏要遠離一切法,在內心中默默的觀察,只是這樣子嗎?內心沒有跟外在的一切條件接觸。我們的身心跟外面的山河大地、人事物的接觸中産生的種種作用,哪一種觀察會比較深刻呢?其實兩種都可以觀察。但是主要我們是活著,我們不能遠離外在而存在;尤其是居士們,你們每天仕農工商,如何每天在無事的地方只是禅修呢?更要借助我們生活與萬法,時時刻刻都是我們修行的觀察處,只要有這個根本的知見,在生活的任何一個當下,人事物的接觸中,不都是觀察的機緣嗎?如果能這樣,我們普遍的社會大衆,修行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離生活是不是?不離人事物的接待,這樣大家是不是都有機會?觀照的重點,爲什麼要先建立知見、建立正知見?在生活中你就能觀察,不一定要厭離萬法,離開家庭、離開人間、離開一切人事物,到某一個地方去才能用功修行,幾個人能真的放下萬緣而去修行?所以要讓佛法深入民間,普通大衆都能夠有機會聽聞、也可以修行,那最好就是要把這些正確的知見跟修行方法,要讓一般的普遍大衆都能有機會聽到,這樣大家修行的機會就隨手可得了,不是要特殊的因緣才可以,我覺得這個時代,這些觀念很重要。

  

  “如是若色,若眼識,眼觸,眼觸生受若是我者,是則不然。所以者何?眼觸生受是生滅法,若眼觸生受是我者,我複應受生死,是故說眼觸生受是我者,是則不然,”注意喔、這裏有一個觀察的一個重點,就是說這一些不管是“眼”,或眼生的“識”,眼生的“受”都好,都是什麼?因緣生法都是生滅法,無常故!既然無常就不能說是“我”,因爲“我…

《如實觀照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