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实在的,除得掉吗?痛苦烦恼是一向如此的你除得掉吗?乐的染著是一向如此你能够离欲吗?都不行。因为它是无常,它非实的,所以我们才能够转化它,有因有缘才能够转化它。今天我们上课,目的就是建立正见,告诉你正确的因缘,正确的方法,正确的内涵。如果我们听了真的懂了,这个知见建立了,观念也明白了,那么只要回到生命中,稍微体验一下是不是如此?所以我常常会用当下的情境问你们:现在怎么样?当下怎么样?其实就是马上回到身心来体会它。如果今天我们理论只是理论,听法只是在听,从不回到生命中去体会它的相关性,那你理论永远只是理论,跟你的解脱无关。它只是一个浮浅的观念,对你没有作用。所以如实观照也好,什么用功也好,不是回去没事干。你听一个法,在当下马上就要反省,马上就反观,马上就觉知。我常常讲:修行不是在等什么时候。这里已经讲了“不待时节,现法见,离炽燃”,要记得!所以上课听法的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因缘,都有见法的机会。你们不要以为,我今天那么远来到这里,要那么远回去,我告诉你:你来的过程都是开悟的机会!听法的当下也是开悟的机会!回去的车程也是开悟的机会!每一个因缘触动,当下能够体会它,当你忽然间明白,啊!原来如此!就像佛陀悟道的一剎那,前后一剎那,完全变成不一样的人喔。明白啦,整个问题解决了!那是当下的因缘!
“现法见,离炽燃”这句话一定要记得!如何现法见、离炽燃?为什么一定要加上个觉知?我只是告诉你哪个地方叫开关。你们知道吗?因为你们找不到开关,所以永远都在黑暗中摸索。先知道开关在哪里,记得把灯打开,灯打开了就不用再去对付黑暗,也才能看到真相。很多人常常有这个问题,有的人来跟师父独参,来问法。有一位居士,她因为跟先生的问题,她说她痛苦了二十年,她决定要去自杀,她觉得生命没有意义了。她找谘商师,找心理师,找什么师都找过了,但是都没有办法解决她的问题。所以她要自杀以前忽然间想到了我。她说:要来见见我,跟我谈一谈。她坐下来在那边哭,她说生命已经没有意义,她真的最后决定要死。她所有办法都用过了,所有的咨商师、什么师、什么方法她都用过了,她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她的问题。我也没有办法安慰她,我只能告诉她说:妳真的二十年都很痛苦吗?她说真的。现在还很痛苦吗?她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每天都过得这么苦。我说那这样子好了,一半跟她开玩笑,我说那妳把妳的苦留给我就好了,妳不要带回去。她说这个怎么可能呢?我说苦是真的你可以留下来啊。我说这样吧,妳现在把二十年的这个苦,你把它看清楚,因为妳从来没有看清楚过。我说妳现在静下来往内观察,我二十年的苦到今天非自杀不可的那个苦到底是住在哪里?有多大?是什么个样子?都看清楚它!她就真的坐下来,她真的往内看。唉?她慢慢忽然间好像奇怪的样子,很惊奇的样子。奇怪,怎么找不到?二十年的苦喔,永远存在的喔,最后非自杀不可喔,但是当我叫她真正的去了解,真正在哪里?不要用想的,一定要看清楚它真的住在哪里?它有多大,有多少,妳一定要看清楚那我才来替妳解决嘛!对不对?她就怎么找也找不到。她说奇怪,你现在叫我找,我好像找不到了,我说再找找看、再找找看,可能妳没有注意,再找找看,她跟我谈了很久,她一直找。奇怪,一个下午都找不到。我说妳不是苦了二十年吗?她说是啊!奇怪啊!我现在为什么找不到呢?我说真的找不到吗?她说真的。我说妳能确定吗?她说确定。那我说妳可以不自杀了。她就笑了,哈哈哈笑得好高兴样子,就这样,问题解决了。我没有说她先生对他不对,用什么特殊方法解决,没有,我只是告诉她:把它看清楚了。她回去的时候很感恩,她笑咪咪的回去,她说师父我知道了。哈哈……你们现在知道了吗?这个像一个故事,但是各位:很重要!
如实观照,我们到底观什么?如何观?
我们在观照的时候,在观察的时候,在观察什么?就在观察 “身心的功能”!这个是属于本能的部分、功能的部分。根触到尘,为什么会产生喜乐或者不喜乐?“受”为什么会起来?为什么会有苦受,为什么会有乐受?为什么会有那种瞋恨的心起来,苦受也会起来?你要在这里去发现这个“功能性”:有“作意”,就会有“触”、就会有“受”,“受”后面就是“想”跟“思”是不是?感受以后就会“分别、归纳、结论”,然后最后意志行为出来了,变成行动。这个就是我们最重要,身心中最重要一个功能。这个是一定要去注意的!一定要去明白的!我们一般的修行,比如说修禅观,大家都在修定而不是在观;观是在观什么?就在观这个“功能作用”,发现内在的问题。譬如说我们会执著、会痛苦、会烦恼,在哪里产生?都不离这个功能作用。如果这个功能你都不注意,也不了解,那你就没有观察,也没有发现。你每天在痛苦、烦恼,在执著、贪爱,你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你说:我要修、我要修,你从哪里修?一定要发现这个问题,从内在发现这个问题,我问题出在哪里,我在哪里起执著?发现我们身心的功能性,“根”触“尘”后产生“识”,无明相应的触会产生什么?如果我们今天有法、有正知见,这个“触”的功能一样不一样?
“佛告彼比丘:于眼正观无常,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如是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正观无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见,次第我见断、无我见生。”(《杂阿含经》99经)怎样的知见能破我见、破我执,而得无我见、而得解脱?这在修行上来讲:我们都是没有注重到我们身心内在的问题,所以盲修瞎练一大堆。这个地方我们就看出重点,佛陀他开示的有没有离开我们的身心,五蕴六处?这个地方就是强调那个“受”,“受”就是重点!“于眼正观无常,若色、若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就是我们根尘触产生受是不是?从眼见色来作比较、作提示,这个“受”就会起苦、乐、不苦不乐。但是你要在这里观察,这个“三受”是不是无常?所以我常常讲:这个“受”字很重要!为什么我们在禅修都提示这个“受”,有没有?都是要叫你们在这个地方注意!我们活着不离生活,生活就不离六根触六尘,六根触六尘就不离人事物。活着的哪一天、哪一个时段,哪一个当下不是根、触、尘呢?不是人事物的接触而产生的那个“受”?我们就在这个“受”的中间,乐的就喜欢贪著,瞋的就讨厌、生气、烦恼,如果是中性的,那就没有两边了,但还是跟愚痴相应。所以这里就告诉我们:如果你知道它是无常,啊,你去观察他无常,你就能观察到无我,从“受”的地方,你就可以理解。
你现在要怎么观察自已?比如说我现在碰到一件事,碰到一个人,起了很欢喜,有成就,得到很多利益都好,你很欢喜,那个欢喜就是乐受,就是欢喜受。你要去观察那个欢喜受或乐受,你就看它维持多久?那个“受”的感觉是永久永恒不变的吗?你会发现你去观察它的时候,原来那个心情起来,只是触动因缘而起,你去观察它,它很快就止息了,它不可能永远不变的;苦受也是一样,你生气的时候、不满的时候,你回过头来去观察自已的那个感受,观察那个生气的心情,观察那个不满的心情,你会发现:它也不是永恒的,它一下子就消失了。所以前面我们看导师在解释有没有说,我们“根、尘、触”产生“识”他说产生“识”又如何——“即生即灭”!我们没有注意到“即生即灭”,以为“受起”就以为是实在的,“受起”就是永恒的,然后起贪、起瞋。如果你知道那“受起又受灭”,发现原来我们的“心、意、识”的功能,是“起灭、起灭”,缘起的条件聚的时候,它会起触、起尘受,然后受起后其实是会灭的,但是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为乐是永远的,以为瞋恨也是永远的,所以在那边不断的染著,一直不断的相续,它会变成一直在相续,好像是永远的,其实事实是你没有发现真相!
在观照中,你会发现解脱的真相。这真相,正是你此前所忽略的。
“心、意、识”的作用是“即生即灭”的。我们不暸解“心、意、识”作用产生的“受”,也是“即生即灭”的,是无常的,我们从来没有发现,所以落在常、落在实在、落在永恒,所以执著,一直在那边不放!所以我常常讲:这个观察、这个观照,目的是要发觉真相!不是在对治喔!这个不好的“我”把它变好,这个喜欢的“我”就留住,这个不喜欢的就把它去掉,都不是!观察只是暸解真相,什么真相?即生即灭!需要看到体会的就是它的真相,什么是真相?一切法即生即灭,包括我们的身心作用感受,都一样!如果你发现到这个真相,你就不会随那个“受”转了。其实这个地方听懂的人,哪一个人不受用解脱的!乐受你会执著乐受,好,苦受你会执著苦受,那现在如果你发现了,原来它只是“即生即灭”的,乐受也不永恒,苦受也不是永恒的,那请问:你当下知道,没有苦受、乐受、不永恒的当下是什么?没有人知道!因为不是执著在苦就是执著在乐,不知道没有苦受乐受的是什么?到底每天要求乐受,还是每天要求苦受?好,如果乐受也会贪著,苦受会痛苦、烦恼会制造业,那两边都不好,那我们的解脱是什么意思?你们要解脱是解脱什么?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在解脱中?你没有人发现?!
那我现在问各位:现在在苦受还是乐受?你们现在观察自已的身心,当下喔!当下就观察自已,有没有在苦受里?有没有在乐受里面?好,既然没有苦、也没有乐的那个是什么?从来没有发现,为什么?因为从来不注意,然后我们每天要求解脱,解脱于什么?解脱于贪,解脱于瞋,解脱于痴,解脱于烦恼。如果没有贪瞋痴烦恼的时候,是不是叫解脱?什么叫涅槃?贪瞋痴烦恼的止息永灭!…
《如实观照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