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實觀照法要▪P6

  ..續本文上一頁裏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把這個五蘊當作我;或者離開五蘊,有一個看不到的、卻是永恒存在的我;因爲這樣的執著,你才會貪愛、執取,貪、瞋、癡、煩惱都從這裏起的。所以注意哦,不是有把這個“有我”給修成“無我”,是本來就“無我”!我們就在這裏起有見,起了執著。現在告訴你真相,你發覺真相以後,只是還它個本來而已。如果是這樣,修行是在發覺真相,不是在跟“我”打仗!如果“我”是實在的,你打的贏它嗎?我是實有的,煩惱、貪、瞋、癡是實在的,你永遠斷不了!“我執”是顛倒執著起的幻相,修行只是還它個本來!

  了解真相以後,我們不再執取,不再貪愛,不再顛倒了。發覺真相,就能解決一切。我比喻講:發覺真相就像燈打開,燈打開了原來就是光明,原來沒有黑暗,沒有煩惱,是發覺它的本來真相;如果把黑暗、煩惱、貪、瞋、癡當爲實在的,每天跟它打仗。我請問你:你什麼時候打得贏它?它是實在的,你怎麼打得贏它!所以我們每天都說:我沒有辦法,我怎麼樣它還是會來,那是你把它當爲實在的!如實觀照告訴我們:只是在發覺實相,發覺生命的真相,不是在對治,這樣知道意思吧?對治是什麼意思?貪、瞋、癡、煩惱是真的,去跟它打仗,跟敵人打仗,我沒有定、所以我要修定,而不知道不定、顛倒、執著,是由于無明、無知産生的作用。你發覺真相,還它個本來,修什麼定?它本來就不顛倒,還要修定嗎?是顛倒才要修定。如實觀照爲什麼不是在對治?爲什麼不是在修定?因爲它是在發覺真相,發覺什麼真相?無常、無我的真相!緣起如幻的真相!!不但是我們這個識身,外在一切境界,用“如是平等慧正觀”去觀察它:“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發覺這個真相、證明它果然如此,你的貪、瞋、癡、煩惱還會再造作嗎?這個“無我”的主題是佛法最重要最重要的主題!

  今天如果不是站在這個立場的話,那就會跟外道的神我,外道的大我,外道的一切主宰這個觀念相結合,就沒有辦法破執著啦!因爲他們都有我——上面的主宰,外在的主宰,我們說他是上帝也好,說他是梵天也好,說他是主宰者也好,其實是什麼?用我們佛法來講——就是我執、我見、實有感的一種外在的投射!在這裏執著實有、實在的我。但是這個身心會壞啊,那麼就以爲這個是小我,外面有一個大我,我們這個小我是從大我來的,那大我就是本體,然後我死後再回到本體去……這是什麼觀念?這就是“大我”的觀念。信仰上帝同信仰主宰是一樣的。其實這些在佛法來講:都是我執的引申與外延,是我執外在的投射;佛法與外道不共,與世不共的特質就在“無我”,宇宙的真理實相就是“無我”,因爲無我才能緣起萬法,有我就是永恒不變,不變怎麼能産生變化呢?怎能産生一切萬法的生生滅滅?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能知道佛法的特質是“無我”,你也能體會無我,你就不會迷信,搞崇拜,搞他力,把自己變成恙羊,任人家來主宰,來宰割,不會這樣子。在法性人人平等,只要你能悟道見法、你能修持、能體證無我、斷一切的執著、貪愛,你跟佛陀一樣可以解脫!!可以自在!!是人人平等,人人都能受用,人人都能解脫的,這裏不是在等待救度、依賴,不是這樣子!“無我”才是佛法最重要的特質!!要記得。

  (《雜阿含經》100經)“雲何如實知見眼所作,乃至正向涅槃?(要怎麼樣去如實知見呢,才能達到真正的涅槃呢?)如是比丘!眼非我,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觀察非我。(你要怎麼樣去知見?就是要如實觀照,怎麼樣去觀察它確實非我?它是無常的、它是變異的,怎麼可能是我!),“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如實知見眼所作,乃至正向涅磐。”如實觀照要把握根本,不離我們的身心五蘊、六處去觀察它的功能、作用。受是不是無常的,是不是剎那變異的?如果是那就不可能是常,不可能常就不是“我”!另一個角度我們更可以理解:只要是因緣所生法,緣起的因緣所生法都是組合的,只要是組合的就沒有永遠不變的,因緣變、條件變——法必然會變。它不是單一的條件,它不是永恒存在的。觀察我們的身心,包括六根的功能、産生種種的感受、生起的意識作用都好,你說哪一剎那是永恒不變的?那我們到底在執取什麼?爲什麼認爲那是“我”?所以要保護那個“我”,滿意那個“我”,順從那個“我”,然後每天在痛苦煩惱,造業無邊!所以我們由于不了解緣起,執著在“自性”見和實有感,我執就這樣産生了!如果了解真相,法法無常、法法非我,“我”要怎麼安立?哪一個叫做“我”?從眼睛的功能到耳、鼻、舌、身、意那一根是“我”?它是組合的,是因緣條件組合的,一個因緣變動整個就改變了,所以什麼東西是我?!我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講無我、講我,一定先把那個“我”了解了。“我”在講什麼?“我”的意思是什麼?生滅法都不是“我”,都沒有“我”,從緣起法來說,那一法不從生滅來?生滅、生滅、生滅的這一種組合,從內而身心、外而山河大地,一切萬法哪一法不從緣起?你們去體會,哪一法是“我”?只要是變易法沒有一法能安住,沒有一法可永恒,哪一法是“我”?所以執著內是“我”、外是“我”,山河大地是“我”、宇宙有本體是“我”都是妄念!佛法的特質,跟外道與世不共就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不把握,會把外道的法混進來的。我觀察山河大地,整個宇宙法界多寬廣啊,這個“我”多微小啊、微小還是“我”!那個寬廣浩大的,那個大還是“我”!觀察微小就沒事嗎?觀察微小還是執著“我”。只是謙虛一點,不那麼狂妄而已!但是還是“我”啊!佛法一定要體證“無我”!我執不破沒有一個能解脫自在的!只要有“我”就有“我所”,有“我所”就會自我保護、就會爭端,就想占有,就希望永恒存在——你就非苦不可!爲什麼?無常故!沒有一法是可以讓你永住的,一變動你就苦。什麼時候不變動?哪一剎那不變動?所以要知道,男衆穿得再帥也會老,女衆每天“莊嚴國土”還是會老。不要欺騙自己,暫時的,讓他滿足一點,其實在滿足那個“我”欲。明白“法爾如是”哪一法不變?從過去到現在哪一個能住?你再美,年輕一、二十歲都很美的啦,但是哪一個最後不變成老太婆?你要留都留不住,這個才叫“緣起無常,法爾如是”!不是誰能造作的。既然不能造作,我們一直勉強把它留住可能嗎?徒勞辛苦!達不到目的,又苦的要命、煩惱的要命,那不是自討苦吃嗎!該如何就如何不是很自在嗎!它們本來就是法爾如是的,不是嗎?

  “我無所住。如我有所住(有立足點),所住必是真實、常恒的。但一切法皆是因緣和合、不實不恒的,所以欲求真實的我,是不可得的。它只是六根和合作用的假名我,真實自體是不可得的。”(《性空學探源》印順導師)我們在禅觀,或者是向內觀照的時候,這是很重要的觀念啓示!如果“我”有一個安住點,那個“我”才能成立!我們今天要找一個安住點,讓“我”能安住,能安住那裏不動,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立足點?如果有這樣的立足點,那就可以說它是真實的、是常恒的。問題是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的,沒有一法不從緣起,只要是因緣和合的,就非實嘛,就不實嘛,不能永恒嘛?那你在哪一法上可以安立“我”?五蘊也好,六處也好,外在一切山河大地,哪一個法都好,哪一法不從緣起?只要從緣起的,就是因緣和合,就是非實如幻,就是沒有自性的,它不可能是永恒、不變的。如果這樣,我們要在哪一法上安立“我”?身心、外在,都找不到一個可以安立“我”的地方喔,所以“我”無所住,沒有一個安住“我”的地方。如果我們回過頭來,觀察萬法,包括自己的身心,你能住于什麼地方,你要住能住嗎?我問你:你想住能住嗎?你住得了嗎!這個“我”你能住多久?說什麼是“我、我的”?你能把握多久?想住都不能住哦!因爲無常變易、剎那生滅是“法”的真相,明白啦,連“法”(都)沒有一剎那能安住,你能執著嗎?你住得了嗎!想住你都住不了!這個是真相哦!那請問:我們今天哪一個不執著?你執著什麼——執著那個不可得!執著那個不可住!所以我們叫做“衆生”呐!

  不可得,是大乘心法,在如實觀照的的當下,你會發現任何一法均無所得,均“不可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陲。

  我們在觀察的時候,不管是五蘊身心,還是外在的山河大地,一切人事物都好,“不可得”叁個字,就是我們觀察的結果。“不可得”叁個字,就是大乘最重要的心法!而我們最執著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的心靈感受,對不對?我們信任那個心靈就是我嘛,我的感覺、我的感受,我的歡喜啊,我的煩惱啊……都是在我上來執著!請問:你去觀察它,哪一剎那的感受,是可以住的,是可得的?所以在禅修開示就講到達摩跟二祖神光的公案,他去參達摩,因爲他有煩惱,他心不安,求祖師爲他安心,他(達摩)說:“好,將心來吾爲汝安”。把你的心拿來我替你安,他(二祖神光)這一找啊,將那個不安的心一找,都找不到。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這個不安的心,怎麼找都找不到,“覓心了不可得”。這個不可得,就是找不到。他不是講他一直心不安嗎?現在我要替你安啊,他回過頭來一找,七找八找,怎麼找都找不到那個不安的心。所以“覓心了不可得”!達摩就說:“我爲汝安心竟”——我已經把你心安好啦!神光當下大悟。這個“不可得”叁個字,你知道有多重要嘛!我們今天把一切心,一切感受都認爲是實在,是永恒的,是真實存在的;而不知道你要找它是“不可得”的。如果“不可得”,那表示不安的心也非實嘛!如果不安的心是實在,你可以找出來啊,你現在怎麼找都找不到那不安的心,那你的心哪裏有不安?是你落在幻境而不自知…

《如實觀照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