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實觀照法要▪P9

  ..續本文上一頁?是不是可以發現我們身心的功能與作用?它們時時刻刻都在這樣的造作之中。有正見的人每一個當下都是觀照的因緣,哪一個地方不是我們修行用功的地方?佛陀講的“空叁昧”,就在日常生活起居、行住坐臥中去修持。什麼我們一直強調知見的重要!!我比喻幾百次了——電腦的軟件程式(知見)如果不修正,它的運作功能就不會變。知見正,身、口、意就正;身、口、意正,內在念頭自然端正,障礙自然就沒有了,軟件程式把它調正了,我們的思維模式也與明相應了。法法跟正見相應,正見變成我們的思維根據,行爲的根據,語言的根據,那你還會顛倒嗎?!問題是我們今天不以正見爲導,沒有接受熏習到真正的正見,我們都在慣性裏面,錯誤的知見裏面,所以才有貪瞋癡煩惱。貪瞋癡煩惱從哪裏來?從不正見來的!就是從“不如實知”的來的!正知正見何其重要就在談這個。

  佛陀說:緣起甚深!所以是甚深難見難知!所以要甚深的觀照它的微妙,要至到、深澈,要體證到深刻,這是要用智慧才能理解、才能了然的!我們凡愚衆生跟無明相應,是沒有辦法了解的!爲什麼?因爲我們衆生從無始以來,都有不同的觀念,不同的認知,不同的欲求。各人的觀念、理想知見都不同,而且都是落在過去的慣性、我執我慢中、無明相應中,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觀念都不一樣,各人的需求欲望也不同,每個人的習性都不同,今天如果沒有緣起正見,讓這些異見、異忍、異求、異欲讓它統合,一一的把它解除,我們如何修行?如何見法?唯有正見才能達到共識共見。所以我常常講:我們衆生的煩惱,其實是八萬四千,每一個欲望、理想、種種的執著、貪愛、慣性都不同,其實原因只有一個——無明。都是無明我執産生的問題,雖然看起來千差萬別。所以盡管我們煩惱很多、千差萬別,其實原因只有一個。我們只要找到這個根本,找到下手處,把這個根本問題解決了、突破了,所有的煩惱都一樣可以止息!

  我們常常講:我們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我們要八萬四千法門一一來對治,真的是這樣嗎?你能學八萬四千法嗎?我告訴你:最主要是學到一法,因爲它是根本,所有的煩惱都從這根本而引生的,因爲沒有正見!所以十二緣起中的無明就是因爲沒有正見,才衍生後面的相續流轉、生死不停。無明一破——我執就破,法執也破,貪愛就止息。貪愛止息,後面的生死輪回就不相續。破無明是最重要的根本!所以各位:是不是要找到根本——正見就是破除無明的根本。

  “緣起法是生命之流較具體圓滿的說明。”整個生命包括身心啦、內外啦, 種種的因緣因果的關系啦, 這些都涵蓋在緣起法的內容。所以我一直強調:我們今天要修行,要解脫, 那修行解脫是叫了生死, 那生死之因是什麼?因都不知道那你從哪裏下手?只有緣起法告訴我們,什麼因緣、什麼條件, 讓我們起無明、造作,起我慢、 起我執,然後造業無邊, 最後生死相續不停。因爲有業果相續的條件在。不知緣起,就不知因果。不知緣起不知因果, 你怎麼能找到真正的因呢?又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消除這個因呢?只有緣起法才能讓我們理解, 才能幫我們找到真相。所以我爲什麼一直強調:不懂緣起,不可能解脫!修行方法也不可能正確的。爲什麼?因爲這是唯一的修行之路, 佛陀悟道的因緣就是這個,我們今天不學佛我們學誰?信仰能解決我們的問題嗎?信仰能解決我們的無知跟我們的習性嗎?能破我們的執著嗎?

  生命的兩種功能——明與無明,只有在觀照中去發現、去體證、去實踐。這個過程就是知法入法的過程,就是法隨法行的過程,就是入佛法相的過程。

  我常常在點醒各位, 如實觀照除了依正見, 而達到了遠離貪瞋癡煩惱的究竟解脫以外, 它還有另外一個功能, 就是發現生命中有兩個機製, 一直強調這個:生命與無明相應, 它所産生的機製就是貪瞋癡煩惱生死無邊;另一個功能就是與明相應, 不會顛倒不會執著, 不會貪瞋癡不會煩惱, 不會生死無邊, 這個叫明。生命有這樣兩個本有的功能, 如實觀照除了依正見而修行, 得到根本的解決以外, 還有另外一個功能, 就是能發覺真相, 發現與明相應的真相!這一句話大家要記得!很多人不了解如實觀照在做什麼, 我現在點點滴滴都在透漏, 你們要注意。

  (《雜阿含經》139經)“……如是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身分齊受所覺如實知;壽分齊受所覺如實知;身壞命終,一切受所覺悉滅無余。”我們看這一段,大家要把握明與無明這個根本。明與無明這個重點,很多人不理解,所以都在對治;因爲我有煩惱,我要讓煩惱不起;我眼睛看到色會起執著,那我不要看就不會起執著,所以盡量不要跟外界來往;我耳朵聽聲音會起煩惱執著,所以盡量不要去聽外面的聲音;六根不要觸六塵,就不會産生執著嘛,這個是一般的對治法。但是請問:我們人只要活著,你的六根可以不要觸六塵嗎?即使在深山、在那個山洞裏面好了,六根可以都不動嗎?還有意根呢,山上有沒有風的聲音?風還有聲音呢,所以我們要注意了!這個身體跟外界也會接觸,我們如何使我們的六根不觸六塵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入定,你入到四禅以上的話,你身體用針去刺他也不會有感覺,那這樣子意識都不起。但是請問我們能定多久?出定以後呢?六根的功能又恢愎了,裏面的那個無明的造作的內涵沒有變!那這樣能不能解脫?爲什麼不能解脫就在這裏!

  有的是說因爲我們對外面執著嘛,修苦行折磨這個身體,他認爲這個身體功能太好了、營養太好了,會讓你造作,折磨它才不會束縛我們的心靈。外道的思想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修苦行,以爲修苦、吃苦就能滅苦,這個都叫非因計因!所以我們這裏爲什麼要談“緣起法”?讓我們知道一切苦,種種不同的苦,其實都是一個原因來的:由無明來的,無明…起我執我見,造成有取識,一切貪愛執取不斷,所以往前追溯,最重要的就是要破無明!與無明相應的觸、受,一定是愛取有,一定是生死輪回不斷;無明一破,明觸——明觸的受就是明受,後面就不會愛取有。這才是修行的根本!!我們現在大部份人,都以爲禅觀禅定是根本,其實禅觀禅定只是一個助緣。可以幫助我們更深細的發現緣起的流轉與還滅。而且借助禅定的甯靜,我們的心就不會很散亂,這樣可以專注的觀察我們內在的緣起條件,但這些只是助緣,不是定力就可以解決一切!很多人不暸解,我們講如實觀照,他說“你傻傻的看有什麼意思?”什麼叫傻傻的看?看什麼?各位:就是看緣起的流轉跟還滅啊!看身心的造作,根、塵、觸是不是産生受?受後面就是愛取有,看到諸法的流轉;然後此無故彼無,怎麼樣的還滅。無明相應的緣起流轉,跟明相應的流轉,也是一樣的緣起,爲什麼不同?佛陀悟道後,他是不是還活在人間?很多聖弟子證阿羅漢,是不是還留在人間?他們會不會愛取有?不會!爲什麼?與明相應故!我執我見破了,不會在人間産生後有,愛取有的造業不會了!所以我們要明白,不是斷六根六塵的功能,不是在破這個功能,而是要與明相應!我們要破無明,用什麼來破?就是佛陀指導我們的緣起正見!!所以緣起的流轉明白了,正見建立得非常堅固,依這樣的緣起正見來觀察自已,發現實相,還其本來,實現超越和解脫。

  什麼是真正的禅觀?什麼是空叁昧上座禅?傳統的禅觀同如實觀照那裏不同?

  禅觀在觀什麼?禅觀就在觀察我們身心的緣起與還滅,不是在觀察其它所緣,要入定修定,單一注意某一點,不是在搞這個!主要依正見而破無明!!前面我們都講過了,無明是什麼?不明緣起!不知道緣起的法則,不知道我們生命內在的功能隨順著緣起在流轉,所以才造業無邊;當我們了解緣起的法則,就能破無明、破執著,苦集滅道你都能很清楚明白。如果沒有正見,有沒有正思惟?沒有正思惟有沒有正語、正命、正業?有沒有正定?都不可能的!所以第一要有正見,有正見才能破無明!才能帶來身、語、意的端正,才能正念現前,自然就是正定。所以這個定,不是用那種禅定、四禅八定的定;真正的正定是這些擾動份子的消失——名爲正定。這個叫“法而如是”的內在。

  看下面的經文(《雜阿含經》78經):“多聞聖弟子,于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不生愛樂,見色是我、是我所。彼色若變、若異,心不隨轉惱苦生;心不隨轉惱苦生已,得不恐怖、障閡、顧念、結戀。受、想、行、識,亦複如是。是名身苦患、心不苦患。”這個地方,大家一定要好好體驗,好好去體會!我們總是把身心,好像一體的感覺,然後痛跟苦都連結在一起了,我們一般的觀念都是這樣子。比如說我們的手被紮到了,或被割到了,或被打到了,傷害到了,我們馬上就會很懊惱、很生氣,火就上來了!爲什麼是這樣子?我們要去體會:“痛”跟“苦”都連在一起,我們說痛苦、痛苦,那我現在問各位,痛一定苦嗎?痛可不可以不苦?我們要去面對這個問題,這個地方你如果能理解、能體會,你對法的體會就會更深刻!你要超越也比較容易!也就是說,我們對一個真相的了解,能接受,痛只是痛,苦就起不來了。比如說,我們這個身體有神經系統嘛,冷啦、熱啦、痛啦、癢啦,這個是本能——身體的本能嘛,神經的反應就是本能嘛,不是叫你不要痛,不是叫你不知道癢,不知道熱,不知道冷,不是這樣!是冷、熱,癢,痛你都知道,這是生命本有的功能、本能。但是如何去體證“痛而不苦”,這個“苦”是怎麼産生的?你要去發現!當你排斥,當你抗拒,當你起厭,要排斥它、要相對它的時候,苦就生起來了。爲什麼我們“如實觀照”講“不迎不拒”,要注意聽喔,這個很重要!你才能看到真相,不隨著苦而轉、痛而轉,痛知道痛、癢知道癢,但是不苦。能不能這樣子?…

《如實觀照法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