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实观照法要▪P8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在观察的时候, 是不是要从自己的身心、五蕴,外面的六处、到我们内在的贪瞋痴都要观察。最后还不能解决, 进入它的因缘去观察它。因也无常、缘也无常, 你还要执著在那个现象是常, 那你是笨蛋!身也无常、外面的境界也无常, 无常因、无常缘所生之法, 云何有常?要记得!没有一法是永恒不变、是实在的, 但是这一种如梦幻泡影的感觉, 这一种如幻性,如何去体会?这个就是我们下功夫的地方。我常常讲:因缘是无限的, 根尘触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它不能静止的, 生命活着一定不离根尘触的相应, 不可能离开的。我们要善用这样的因缘来发觉根尘触的真相,包括我们贪瞋痴烦恼的真相, 要善用这样因缘, 去发现生命的实相。了解了, 人人都能够超越解脱。

  在如实观照中,当觉知的自觉运用逐渐成为一种习惯,那么旧有的思惟模式和与生俱来的习性就将土崩瓦解、不复存在。这就是知见和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软体程式变了,行为自然就导正了。

  我们修行理论很多,有的要用禅定, 有的要修神通,有的练什么功啦, 其实真正的功夫就在这个地方。心散乱我们能不能发觉?掉举、昏沉能不能发觉?如何提念而起,不会执著在那个昏沉、闷闷不乐里面;或者是忘失一切的无知状态里面?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发现我们身心的状态,这就是修行的地方。昏沉了提念,掉举了、忘失了觉知, 这就是下功夫的地方。所以要“觉知”:掉举要觉知、昏沉要觉知、落入无记也要觉知;这个觉知就是导正它回到正确地方的一个方法。如果不觉知的话,就随惯性去了,昏沉就落入一直昏下去了;妄念一大堆也随着妄念而转了。一觉知就能提醒自己。我发现自己落入某一个状态, 马上就回到当下这个清净的正念中来, 这个就是下功夫的地方。修行理论很多、境界很多, 其实这个地方又简单又重要, 这就是我们下功夫的地方。如果我们不满的心起来了, 是不是发现了就能回到正念来, 那个发现是不是很重要?闷闷不乐:因为某一件事情, 让我心情沉重闷闷不乐;那个闷闷不乐如果你没有发现, 是不是每天就随着它继续相续?今天碰到一件得意的事很欢喜, 心情很欢喜,就活在那个状态中, 而在掉举中也不知道。所以这个观照在哪里观照?就在日常生活中, 待人、接物、处世的过程中。落入什么状态自己要知道, 马上回到正念来,这个就是修行。所以如实观照在教我们什么?行、住、坐、卧,待人、处世、接物不离觉知,这个“觉知”就是下手处!要去发现。所以要当下觉知、随时思惟,。随时思惟是什么意思?就是随时要有觉知,然后发现,然后调正,修行用功就是在这里。

  我今天看了某一个人我心里不爽, 这个“不爽”是什么意思?或者是觉得不喜欢, 那个“不喜欢”是什么意思?我们有没有发现?好, 某某人因为我的某一个因缘, 他不爽、不喜欢, 我们自己有没有发现?他不爽是他自己的事, 这样你是不是真的很明白,很体谅, 有没有调正心态?大家在一起为什么不能和乐?为什么不能彼此体谅?为什么不能彼此慈悲照顾?为什么总是觉得这里不爽、 那里不爽,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所以,我们在修行的时候, 连这个微细处都要发现、都要觉知。修行不是在唱高调, 不是在做给别人看, 就在这个微细的心念中, 我们要去发现。如果这里不能发现,微细处都做不到, 碰到大的灾难、大的困境、大的障碍来的时候, 你又如何能面对呢?我的心闷闷不乐, 我看到这个境界,要发现它——微细处都要发现,要提起正念来!原来我这里还有障碍。不是外面有障碍, 是我们身心内在还不能自在。修行不是说我今天抗议, 你们要改变我才欢喜, 不是这个!不要与外面对抗与敌触,那是没有用的,要自己调整;我不能接受的我现在能接受, 我不能容忍的我现在能容忍, 这个就是进步。所以修行不是在唱高调, 就在每个因缘当下, 去调正自己,提升自己;把内在不能容忍的变成能容忍; 不能包容的我能包容;不能体谅的我能体谅; 这个就是下功夫的地方。只要跟无常、无我的空性相应, 就不会执著了,不会把它当为实有了。我们今天都在讲空, 大家都会讲, 但是碰到问题的时候一点都不空。那个境界我不爽, 那个不爽的境界好像是真的, 那是真的空吗?真的空就不会执著了, 知道吗?所以为什么说:我们除了对观照的方法要理解, 为什么要先建立正见?什么叫正见?缘起正见。知道缘起,知道它的如幻非实, 才不会被境界——喜欢的、不喜欢的、好的、坏的,被它转哪!

  这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就是我们的下手处, 就是我们见法悟法的地方。离开这个地方没有法可修?修行不是在唱高调, 不是在做给别人看;这个地方才是真正下功夫的地方!今天不合我意的我就不愿意参与;今天不顺从我的我就不要参加;这个都还是没有包容心, 我们修行就是要在微细处发现自己的问题;如何调整自己,达到无碍性, 达到心灵真正的无碍;任何因缘环境我都能自在, 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但是请问:如果连我们自己身心的那种起落都还不能观察清楚、不能使自己安住, 你如何达到无碍性呢?只有自己安住, 使身心不随境转, 不随自己的情绪转, 才能达到无碍啊。

  真的的佛法正见就是缘起法,“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这个不但要理明,更要行悟。“没有法住智,就不可能有涅槃智”,所以缘起正见是如实观照的基础和前提。是一切贤圣知法、行法、悟法、证法的唯一学处。

  真正的佛法正见就是缘起法,缘起的因果必然性,法法相依相缘的缘起都要明白。缘起的流转、缘起的还灭都要清楚才叫法住智,才真正有了缘起正见。只有这样才能发觉真相,才能破除我执。我执一破这个根、尘、触,就不会引起贪、瞋、痴烦恼,就会与法相应!我们众生为什么处处黏著?佛陀为什么悟道以后(包括这些圣者、阿罗汉们悟道以后),也是活在人间,为什么不会贪、瞋、痴,不会烦恼,他们有没有根、尘、触?所以这个“触灭”不是连触都没有的那一种“灭”。那是修禅定,让意念不动,伏、把意念都伏下来,我们的根就没有作用,没有作用就不会跟外面的法尘相应,这是外道的禅定!所以我一直强调如实观照不是修禅定,是借助禅定的宁定作用,去发觉、去观照、去体会、去内证因缘集起与还灭,是借助禅定的功能去发觉我们生命内在的实相。禅定有没有用?有,但不是禅定就可以解决一切。要有正见,要有正观,要有正思惟,正确的发现真相,才能真正的破无明,这个很重要!

  所以我们六根触到六尘,跟外面接触,这个六个门户,就像六个通道、很重要的通道,你要好好守护它。所以我们真正用功要在哪里用功?就在六根门头!眼见色,耳闻声,这个地方如何正知正念,这个就是下手处。为什么我们常常讲要修观啦,修行观照第一要先有正见,你今天没缘起的正见,没有正知正念,你怎么修都是跟我们过去的习性相应。要如何解决我们的问题?先有正见,先懂缘起,先知道无常无我的正法正见。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就会跟这个正见相应!所以正知见的建立是在前头——是最主要的,这个正见建立啦,你六根触六尘的时候,正见会自然相应。所以我常常用电脑比喻:你把软件程式修正了,它的功能出来就是这样,听到声音,你不会随着你的惯性走,你会随着正见而起念,随着正见正知,而护持当下的情境。所以这个知见是不是要先建立?没有正见你怎么去应对外面的种种境界?如果我们今天没有把惯性、错误的知见修正,都落在与生俱来的惯性中而不自知,我们如何能够得到法的受用和解脱?

  我们现在眼见色、耳闻声,起了贪念马上就发觉。发觉它当下就会消失,你就知道这个是缘起如幻的,只是起了感受、被感受骗了,这感受也是缘起缘灭的,也是即生即灭的,当下就不相续。“可以不相续”这个明白啦,你就知道:原来可以清净,原来可以自在,原来我可以不跟它走,你也就知道它的如幻性。所以先要建立正见就在这里,正见建立后,根尘触的时候,不管任何境界来,正见一起,正念一起,当下止息,贪瞋痴烦恼不会起,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守护六根门头的功夫。就在这个地方,不是在没事的时候,在那边盘起腿来,在那边轻飘飘的、很舒服的,其实那个舒服也是染著,知道吗?你一起坐六根触六尘烦恼又来了,贪瞋痴又来啦,这个怎么能解决?所以不是在一边安住,独坐就没事,要在六根门头,六根触六尘的当中,如何守护根门,正念正知,这是最重要的地方!这个就是正确的下手处。

  所以我为什么重知见的建立?一直讲,不懂要讲到你们懂。根本把握了,你在生命中时时可以反观,时时可以觉知,随时可以发现真相,随时可以证明,这个正见何其重要啊!!最近,我们常常接到国外很多的电话:什么时候办禅修?都在一直提这个问题,常常有这个问题,我都会告诉他们:你先要把正见好好熏习……。我们过去上过的课,这些基础的东西一定要先熏习到你真的明白、理路通达、思维都能够通畅,到时候像这种法要只须一点,你们马上就意会。因为所有的法要都不离我们的生命,不离我们的身心当下的种种作用跟觉知。当这些理路畅通,正见建立以后,一点你就会懂。因为我们的六根触六尘是随时的,随时可以证明,随时可以体验的。禅修那七天真的能开悟吗?那个叫刻期取证,是逼着大家用功,专心的用功,对大家有帮助,但最重要是在建立正见!正见建立以后,时时刻刻、就像去托钵,我们现在每天也在托钵,知道吗?早上醒过来这个梳洗啦、吃早饭啦、上班去啦、上班沿途啦、看到的境界啦、同事间的相处啦、回来以后也是沿途回来,是不是都在六根触六尘?是不是随时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贪瞋痴烦恼…

《如实观照法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