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十章 談二谛▪P6

  ..續本文上一頁當下而成谛,把世俗谛的真實相把它破除,不要以爲他是實在的,他只是緣起性空。所以從世俗的衆生的這個角度來成立真谛的部分,破除世俗的執著以爲他是實在的谛,才是真正的進入怎麼樣聖,真正的引凡入聖的地方,見法的地方。

  但不得意者,是說對這個內容不是很了解真正體證到他的法義的人,又每每流于惡取空,即誤以爲空能破一切法。

  這個前面都談過了,什麼叫惡取空?空過頭了,以爲空義是在破一切法,一切法都非實麼,所以前面就講過因爲《中觀論頌》不是有談到破一切法,但是他在破有自性的一切法,不是破無自性的一切法,不是在破一切的緣起一切的法。比如說:自生,他生,和合生,無因生都不能成立麼,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破實有的生。誤解的以爲中觀還是在破一切法,反正一切法都能破,最後怎麼,無生。這個就是誤解了,所以這個叫做惡取空的不得意者,沒有真正了解真相的人,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把一切法都破壞了,那麼就不能成立什麼因果了。

  結果,或類似方廣道人的撥無一切,斷滅,這個叫斷滅了,所以了解空義不容易呀,對空不夠透徹還會有一部分有,一部分是空,一部分不空的,空過頭了,連一切緣起法的現象也把它破了,那變成什麼,斷滅了,這個就是過之不及,前面都已經講過了,這個就是重點!如果是這樣子的話,變成什麼,惡取空。

  或轉爲形而上的實在論。不然就是什麼,破壞了一切法以後不能認爲是惡取空那就要成立一個什麼有,什麼叫不滅的了,真如的,他以爲是永恒的實在的,就變成什麼,形而上的實在論,本體論,一元論都來了,而中觀重點要我們明白,今天講谛還是在世俗的角度,衆生的這個角度來破除他而引他入谛,不是離開世俗的緣起還另外有一個真谛,這一點很重要!不離緣起而悟入所謂的第一義谛,從俗谛就悟入第一義谛,不是離開俗谛有另外一個實在永恒不變的第一義谛,這一點要明白!即俗谛而顯真谛!這一點一定要明白!不是離開一切的緣起萬相另外還有一個形而上的存在,這一點一定要明白很重要!很重要!今天要抉擇叁系重點都在這裏!

  一個是要破除世俗才證到第一義谛,那麼這個什麼?世俗跟第一義谛是相對的,即世俗即第一義谛,這個一般人就很難了解了,空過頭的怎麼辦?把世俗的一切也空掉了,空掉了世俗那一切法都不能成立了,那形而上的實在論就跑到這個虛幻的地方去了,所以中觀如果沒有透徹的明白,就會産生過之跟不及的兩派的思想,很重要!所以如果今天要講即真即俗,真俗不二,空有不二,只有中觀見,注意!很重要! 

  世俗一般的認識,每以爲可分二類∶一、非真實的,二、真實的。我們世俗的凡夫在認識上就是這樣子,一個就是真實的一個就是不真實的,如陽焰,見爲水相,而不是真實的水,是假的;見清冷的水,以爲是實有的。

  這個就是衆生的知見,我們看到水,水就是水呀,你手去摸它,實實在在就是水,所以認爲這個水就是實在的,那麼什麼是陽焰?太陽照射,好象說我們以前的板油路也會的,太陽照射你遠遠看去好象水一樣,是不是,還會蒸發那個水份一樣的,看去就是這樣子,那麼我們知道陽焰是假的,你走到那個地方看,地還是幹幹的,就知道陽焰是假的,陽焰不是真水了,遠遠看去好象水,走到那個地方的時候沒有這個水,就知道這個陽焰是假的。但是水是真的啊,你手摸是真的,可以喝,可以洗澡,可以用,有清涼的作用,這個是真的啊,世俗的衆生的觀點就是站在這個角度,一個是實實在在的,象我們看你,你看我都是實在的,桌子硬梆梆的都是實在的,我們的感覺就是這樣子。

  前者,一般的認識,也能了解爲不實的,而後者一般人都以爲有實性的。總是認爲水是實在的,此假實的分別,一般學者也如此,如有部的二谛。

  現在導師在進一步把這個谛世俗跟真相的這個谛,從不同的角度來讓我們明白,他先用世俗衆生的對水的一種分別作爲前導,那麼再來比喻什麼?有部的二谛。有部是部派佛教裏面的有部,他們看到的還是差不多在這個角度,即約假有無自性與實有自性而建立∶有部他分爲兩個角度:一個叫假有,一個是實有。假有的是沒有自性的,但是實有的是有自性的,是這樣來建立二谛的,這個就是前面講的實有真空一樣的。

  以爲青黃色等,是有實在自體的,是勝義有;相續和合的現相,是假的,是世俗有。

  青黃色等他看到很多顔色,他認爲這個是實在的,有自性有自體的這個是勝義,相續和合的現象,比如說人這是假有的是世俗的,如果今天依中觀者來看,站在中觀的立場。

  依中觀者看來,此二類中一般所謂不實的,並不全是主觀的産物。

  你看到有一些幻相,有時候認爲是主觀的,其實他就告訴我們,如果中觀家立場來看那不一定是這樣子的,所以就用比喻來講。

  如遠望馬路,越遠越狹,但路何嘗是越遠越狹?我們看到一條路,前面是比較近的,越遠就越窄,越遠越小麼,但是路真的有大小嗎?

  認識的越遠越狹,是錯亂的,但並不是主觀的錯誤,因爲這還是因緣關系而現爲如此的。

  路本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樣的寬度麼,但是我們看去前面的就是寬後面的就是窄,越遠越窄,那問題是我們産生了錯誤的觀念嗎

  不是,看出來確實是如此,這個是什麼?這個不是主觀不是我們意識分別錯的,是因緣的關系現出來的現象就是這樣子;不是由于我們的觀念錯誤,不是,他現出來就是這樣子,這因緣條件本來就是這樣子。

  就是用照相機去照,也是越遠越狹的。那這個怎麼會是看錯呢,不是。又如放筆在水杯中現有曲折相,此筆的現爲曲相,也決不僅是認識的錯誤。

  把一個杯子裝水用一支筆放進去,在水中跟上面的會變成一個曲折,你就知道筆是歪的嗎?不是,但是他現出來的相就是這樣子,那麼這個是我們認識錯誤嗎?不是,他現出來,因緣條件現出來就是這樣子,每一個人看都是一樣的。

  這些錯亂的現相,幻、化、陽 等等,是假的有,也即是空的,但不是甚麼都沒有,不過此不是實相,是錯亂的幻現吧了。

  我們看到那個幻相,路是越來越小,筆是歪的。但是他這樣告訴我們同樣可以講他是假有,也即是空的,但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是他不是實相,是錯亂的幻現。但是如果照有部的二谛來看,假有的是無自性,實有的是有自性。陽淹是假有的所以他沒有自性,所以說他是假有。但是這裏的呢,我們知道路越來越小,或者是筆現出曲折相,這些我們說他假有是對的,但不能說他是空,不能說他沒有,這裏無自性的東西他才認爲是空,這裏也是無自性但是你能認爲他是空,空是沒有的意思,這裏不是沒有他還是在現相,所以從這個地方是要讓我們了解,有部這樣的二谛本身就有問題了,難道這個馬路你說他是假有的嗎?是沒有自性的嗎?你如果照他這樣講法就不能成立。因爲他認爲怎麼樣?就像我們講遍計執才是沒有麼,依他起的都是有麼,意思是一樣的。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這個馬路還是依他起,你能判斷他爲沒有嗎?導師只是在點出讓我們明白!從有部的立場這樣來解釋的話就不通了。

  龍樹也曾說∶「幻相法爾,雖空而可聞可見」。就像馬路越來越小這是幻相,他是法爾爲什麼

  因緣法産生的本來就這樣子的,雖然空就是沒有實際,雖然是幻相但確實可以看到,可以聞到,可以知道。

  說錯亂,說假名,說空無實性,不是甚麼都沒有。這一點只是要讓我們明白!中觀在講說他是錯亂的是假名有,空無實性不代表什麼都沒有。注意聽!我們現在要了解的是什麼?唯識的立場,真常的立場或者是有部的立場談到空都是把他解釋成爲沒有,導師這裏要點出來中觀講的不是什麼都沒有,空義不是什麼都沒有,只是要讓大家了解這一點,這個很重要!反而明白“空”的人是不礙“有”,反而才能“有”,但是這些有都不是實在永恒不變的,是如幻的有。緣起的有,假有,所以空有不二,不會相障礙,但是如果照有部照其它的觀念來看有就不是空,空就不是有,這樣知道意思吧,這個一定要明白!了解了才知道中觀義的空在講什麼?有部的空在講什麼?唯識的空在講什麼?我們才清楚。主要的是對空的觀念有差別了,不了解的地方也在這裏,有爭論也是在這裏,大家要把握這個重點!

  空宗說空不礙幻有,即以此爲理論的依據。反過來說,一般人所見爲千真萬確的,也並不就是實在的。如薩婆多部以青黃赤白色爲實有自性的,但依科學者說,這不過光波的深淺強弱所致。如光線起變化時,所見也就不同了。如有人以體積爲實有的,實則不可析不可入的極微不可得,即不會有體積的實性。容積的擴大與收縮,並無固定的實體可得。

  這裏導師讓我們知道,世俗認爲真的、實在的那種感覺,從科學的角度就可以知道他非實,從一切有部的這個觀念我們就知道站不住腳的,從科學的理論就知道青紅赤白哪裏是實有自性,光線的折射而已,是根本也沒有實體的。如果用體積來看大家都知道也是組合的,很多東西的組合,到極微還是不可得的,那麼就知道體積也不會有實性。從這個角度我們就知道,站在實有自性的立場都不對。

  我們看到這個地方就有一種感覺,導師這裏一直讓我們明白,一切有部的這個實有自性的這個觀念,當然是不究竟的。我們前面講到的實有真空,幻有真空,妙有真空,這個關系到我們叁大系的思想,也關系到過去聲聞佛教的思想。我們現在會産生一個問題,這樣的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對法的內容的分析,那麼帶來的是我們要深觀我們要見法的方法那就不一樣,這個會帶來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比如說聲聞學者,他主要是在部,無我無我所,一切的有都是苦的因緣,都會什麼,厭離,那麼修行的方法就有他的方法不同。那麼好,如果是站在幻有真空的立場象唯識的話,唯識是觀第一個是什麼?以唯識的立場先破一切法的非實,…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十章 談二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