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P6

  ..续本文上一页当下而成谛,把世俗谛的真实相把它破除,不要以为他是实在的,他只是缘起性空。所以从世俗的众生的这个角度来成立真谛的部分,破除世俗的执着以为他是实在的谛,才是真正的进入怎么样圣,真正的引凡入圣的地方,见法的地方。

  但不得意者,是说对这个内容不是很了解真正体证到他的法义的人,又每每流于恶取空,即误以为空能破一切法。

  这个前面都谈过了,什么叫恶取空?空过头了,以为空义是在破一切法,一切法都非实么,所以前面就讲过因为《中观论颂》不是有谈到破一切法,但是他在破有自性的一切法,不是破无自性的一切法,不是在破一切的缘起一切的法。比如说:自生,他生,和合生,无因生都不能成立么,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破实有的生。误解的以为中观还是在破一切法,反正一切法都能破,最后怎么,无生。这个就是误解了,所以这个叫做恶取空的不得意者,没有真正了解真相的人,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把一切法都破坏了,那么就不能成立什么因果了。

  结果,或类似方广道人的拨无一切,断灭,这个叫断灭了,所以了解空义不容易呀,对空不够透彻还会有一部分有,一部分是空,一部分不空的,空过头了,连一切缘起法的现象也把它破了,那变成什么,断灭了,这个就是过之不及,前面都已经讲过了,这个就是重点!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变成什么,恶取空。

  或转为形而上的实在论。不然就是什么,破坏了一切法以后不能认为是恶取空那就要成立一个什么有,什么叫不灭的了,真如的,他以为是永恒的实在的,就变成什么,形而上的实在论,本体论,一元论都来了,而中观重点要我们明白,今天讲谛还是在世俗的角度,众生的这个角度来破除他而引他入谛,不是离开世俗的缘起还另外有一个真谛,这一点很重要!不离缘起而悟入所谓的第一义谛,从俗谛就悟入第一义谛,不是离开俗谛有另外一个实在永恒不变的第一义谛,这一点要明白!即俗谛而显真谛!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不是离开一切的缘起万相另外还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这一点一定要明白很重要!很重要!今天要抉择三系重点都在这里!

  一个是要破除世俗才证到第一义谛,那么这个什么?世俗跟第一义谛是相对的,即世俗即第一义谛,这个一般人就很难了解了,空过头的怎么办?把世俗的一切也空掉了,空掉了世俗那一切法都不能成立了,那形而上的实在论就跑到这个虚幻的地方去了,所以中观如果没有透彻的明白,就会产生过之跟不及的两派的思想,很重要!所以如果今天要讲即真即俗,真俗不二,空有不二,只有中观见,注意!很重要! 

  世俗一般的认识,每以为可分二类∶一、非真实的,二、真实的。我们世俗的凡夫在认识上就是这样子,一个就是真实的一个就是不真实的,如阳焰,见为水相,而不是真实的水,是假的;见清冷的水,以为是实有的。

  这个就是众生的知见,我们看到水,水就是水呀,你手去摸它,实实在在就是水,所以认为这个水就是实在的,那么什么是阳焰?太阳照射,好象说我们以前的板油路也会的,太阳照射你远远看去好象水一样,是不是,还会蒸发那个水份一样的,看去就是这样子,那么我们知道阳焰是假的,你走到那个地方看,地还是干干的,就知道阳焰是假的,阳焰不是真水了,远远看去好象水,走到那个地方的时候没有这个水,就知道这个阳焰是假的。但是水是真的啊,你手摸是真的,可以喝,可以洗澡,可以用,有清凉的作用,这个是真的啊,世俗的众生的观点就是站在这个角度,一个是实实在在的,象我们看你,你看我都是实在的,桌子硬梆梆的都是实在的,我们的感觉就是这样子。

  前者,一般的认识,也能了解为不实的,而后者一般人都以为有实性的。总是认为水是实在的,此假实的分别,一般学者也如此,如有部的二谛。

  现在导师在进一步把这个谛世俗跟真相的这个谛,从不同的角度来让我们明白,他先用世俗众生的对水的一种分别作为前导,那么再来比喻什么?有部的二谛。有部是部派佛教里面的有部,他们看到的还是差不多在这个角度,即约假有无自性与实有自性而建立∶有部他分为两个角度:一个叫假有,一个是实有。假有的是没有自性的,但是实有的是有自性的,是这样来建立二谛的,这个就是前面讲的实有真空一样的。

  以为青黄色等,是有实在自体的,是胜义有;相续和合的现相,是假的,是世俗有。

  青黄色等他看到很多颜色,他认为这个是实在的,有自性有自体的这个是胜义,相续和合的现象,比如说人这是假有的是世俗的,如果今天依中观者来看,站在中观的立场。

  依中观者看来,此二类中一般所谓不实的,并不全是主观的产物。

  你看到有一些幻相,有时候认为是主观的,其实他就告诉我们,如果中观家立场来看那不一定是这样子的,所以就用比喻来讲。

  如远望马路,越远越狭,但路何尝是越远越狭?我们看到一条路,前面是比较近的,越远就越窄,越远越小么,但是路真的有大小吗?

  认识的越远越狭,是错乱的,但并不是主观的错误,因为这还是因缘关系而现为如此的。

  路本身大家都知道他是一样的宽度么,但是我们看去前面的就是宽后面的就是窄,越远越窄,那问题是我们产生了错误的观念吗

  不是,看出来确实是如此,这个是什么?这个不是主观不是我们意识分别错的,是因缘的关系现出来的现象就是这样子;不是由于我们的观念错误,不是,他现出来就是这样子,这因缘条件本来就是这样子。

  就是用照相机去照,也是越远越狭的。那这个怎么会是看错呢,不是。又如放笔在水杯中现有曲折相,此笔的现为曲相,也决不仅是认识的错误。

  把一个杯子装水用一支笔放进去,在水中跟上面的会变成一个曲折,你就知道笔是歪的吗?不是,但是他现出来的相就是这样子,那么这个是我们认识错误吗?不是,他现出来,因缘条件现出来就是这样子,每一个人看都是一样的。

  这些错乱的现相,幻、化、阳 等等,是假的有,也即是空的,但不是甚么都没有,不过此不是实相,是错乱的幻现吧了。

  我们看到那个幻相,路是越来越小,笔是歪的。但是他这样告诉我们同样可以讲他是假有,也即是空的,但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他不是实相,是错乱的幻现。但是如果照有部的二谛来看,假有的是无自性,实有的是有自性。阳淹是假有的所以他没有自性,所以说他是假有。但是这里的呢,我们知道路越来越小,或者是笔现出曲折相,这些我们说他假有是对的,但不能说他是空,不能说他没有,这里无自性的东西他才认为是空,这里也是无自性但是你能认为他是空,空是没有的意思,这里不是没有他还是在现相,所以从这个地方是要让我们了解,有部这样的二谛本身就有问题了,难道这个马路你说他是假有的吗?是没有自性的吗?你如果照他这样讲法就不能成立。因为他认为怎么样?就像我们讲遍计执才是没有么,依他起的都是有么,意思是一样的。如果是这样子的话,这个马路还是依他起,你能判断他为没有吗?导师只是在点出让我们明白!从有部的立场这样来解释的话就不通了。

  龙树也曾说∶「幻相法尔,虽空而可闻可见」。就像马路越来越小这是幻相,他是法尔为什么

  因缘法产生的本来就这样子的,虽然空就是没有实际,虽然是幻相但确实可以看到,可以闻到,可以知道。

  说错乱,说假名,说空无实性,不是甚么都没有。这一点只是要让我们明白!中观在讲说他是错乱的是假名有,空无实性不代表什么都没有。注意听!我们现在要了解的是什么?唯识的立场,真常的立场或者是有部的立场谈到空都是把他解释成为没有,导师这里要点出来中观讲的不是什么都没有,空义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要让大家了解这一点,这个很重要!反而明白“空”的人是不碍“有”,反而才能“有”,但是这些有都不是实在永恒不变的,是如幻的有。缘起的有,假有,所以空有不二,不会相障碍,但是如果照有部照其它的观念来看有就不是空,空就不是有,这样知道意思吧,这个一定要明白!了解了才知道中观义的空在讲什么?有部的空在讲什么?唯识的空在讲什么?我们才清楚。主要的是对空的观念有差别了,不了解的地方也在这里,有争论也是在这里,大家要把握这个重点!

  空宗说空不碍幻有,即以此为理论的依据。反过来说,一般人所见为千真万确的,也并不就是实在的。如萨婆多部以青黄赤白色为实有自性的,但依科学者说,这不过光波的深浅强弱所致。如光线起变化时,所见也就不同了。如有人以体积为实有的,实则不可析不可入的极微不可得,即不会有体积的实性。容积的扩大与收缩,并无固定的实体可得。

  这里导师让我们知道,世俗认为真的、实在的那种感觉,从科学的角度就可以知道他非实,从一切有部的这个观念我们就知道站不住脚的,从科学的理论就知道青红赤白哪里是实有自性,光线的折射而已,是根本也没有实体的。如果用体积来看大家都知道也是组合的,很多东西的组合,到极微还是不可得的,那么就知道体积也不会有实性。从这个角度我们就知道,站在实有自性的立场都不对。

  我们看到这个地方就有一种感觉,导师这里一直让我们明白,一切有部的这个实有自性的这个观念,当然是不究竟的。我们前面讲到的实有真空,幻有真空,妙有真空,这个关系到我们三大系的思想,也关系到过去声闻佛教的思想。我们现在会产生一个问题,这样的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对法的内容的分析,那么带来的是我们要深观我们要见法的方法那就不一样,这个会带来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比如说声闻学者,他主要是在部,无我无我所,一切的有都是苦的因缘,都会什么,厌离,那么修行的方法就有他的方法不同。那么好,如果是站在幻有真空的立场象唯识的话,唯识是观第一个是什么?以唯识的立场先破一切法的非实,…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