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八章 中觀之諸法實相▪P9

  ..續本文上一頁,其實就常常講幻相幻相,如幻緣起如幻緣起,好,如果沒有能所,沒有因果他也不能産生。所以緣起是什麼——是即無自性又能因果交織,這個大家要把握就是在這裏,這個很重要啊!絕對千萬不要落于唯物跟唯心就在講這個,依緣起就在講這個。

  依于能所(含攝著因果系)系的「境相」,此相不即是緣起法性。

  依于能所的境相,外面境界所産生的現象,此相不即是緣起法性,不即是,他本身現出來的相,不能說他是緣起本身的法性。

  就是因果系的「事相」,也不即是緣起法性。爲什麼?下面就有解釋了,這都不過緣起幻相,所以經上說∶「諸法實相(性)無所有,如是無所有,如是有,愚人不知,名爲無明」。

  不管是亊相因果的亊相或者是能所的境相都不是緣起的法性。爲什麼?他只是緣起的幻相不是法性,所以經上有這句話,諸法實相無所有,如果顯出的現象本身如果是法性,那怎麼能講他無所有,雖然無所有是如是有幻現的。但是我們一般人不了解,所以叫無明,注意聽哦!我再說詳細一點,比如說我們看到一個人,一個法我們看到了認識了,這個叫相,境相或亊相,這個現象因爲他當體即空,刹那生滅不住的,所以他不是實性,他是幻現的相,所以他不是緣起的法性。

  緣起的法性我們講他無實性,所以說他是空性,相本身不是性,但是從相的生滅才能知道空性,所以這個空性是相的生滅不住才叫空性,不是相的本身就是空性,這樣知道意思吧。所以我們會執著在相是實在的,執著于相就是在這裏,相的本身不是實在的,他是生滅的刹那不住的,這個不住的,這個不住的才叫性。這樣知道意思吧。

  不是那個相叫性,這樣知道意思吧,相的刹那不住的這個叫性,這個要注意呀!問題是我們衆生看到一切相都以爲是實在的,這個實在的就是住了,那這個相如果是緣起如幻刹那不住的,你怎麼會執著那個相呢,這個也是重點!所以這個相的現起是在無所有中産生的如是有,所以這個叫緣起如幻,無所有就是講空性。

  如是有就是講什麼,一切相,一切的相是在空性的無所有中所起的幻相所以是如是有。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那就是愚人那,愚癡,也就是無明。其實這個看起來我們常常聽常常講,其實任何一句話我們明白了,都能超越了,我們今天會執著會産生愛取會産生痛苦煩惱,不過是把一切亊相當作實在麼,執著而已麼。如果知道一切相當下就是在生滅刹那根本沒有一個住,連住都不可得,那你執著到底是什麼,相續相,看起來是一樣的,其實是刹那刹那在跑相續的樣子,一刹那前一刹那後還是一樣,其實不一樣,只是相續相,看起來是一樣的,了解他的緣起刹那不住的話,那麼就知道他非實如幻,他的有只是相續相,是無所有中如是的而有緣起的幻相。

  坦白講是不容易了解的,如果純粹這樣看不容易了解的。我看著一個人他長得這麼莊嚴這麼漂亮,他怎麼看還是漂亮還是這麼莊嚴,他不一下子變得很醜,一下子腐爛了,不會,所以當下要看出他的虛幻緣起性如幻的刹那刹那相續沒有感覺看不出來。所以我常常講麼,如果我們五十歲了把一歲到五十歲一歲拍一張照片把它排起來,每一年都不一樣時間間隔常一點你就看出不一樣,但是當下的刹那生滅我們看不出來,問題就在這裏。但是現在科學進步了,顯微鏡也可以看了,很多現在科學的理論也知道了,這個對我們還是有幫助的,好,明白這個我們如何才能不住不執著不貪愛不愛取不汙染不會想占有,關鍵不就在這裏麼。

  所以如果我們妄執爲法性即如此如此有,不過自性妄執而已。是法相如此如此不是法性如此如此,即使相的有還是如幻的,何況是有性的有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認爲法性本來就是這樣有這樣的有這樣的有那個相的話,那是自性的妄執。

  從如幻的緣起事相而論,都只是相對的現實,而不足爲究竟的真實──性。

  我們看到緣起的一切亊相,站在這個角度來看,一切只是相對的事實,相對的是什麼,相依相緣的不是獨立存在的,所以不足爲究竟的真實性,不能代表了以爲他是真正的實性,不是的,這樣我們很難了解,他就比喻舉例。

  這可以略舉二義:一、業果如幻之隨類別識相對性。例如人的認識與旁生等的認識不必同,因衆生的業力不同,所感果報不同,形成一類一類的衆生。

  舉例我們就比較明白了,我們衆生所造的業他還是有相對性的,爲什麼,隨著不同的種類他所分別的認識的這個亊相從相對的這個角度來看,就不一樣了。比如說人的認識了,還有一切動物或者是旁生的,他們的認識不一定要一樣的,爲什麼,因爲衆生的業力不同,感的果報不同,所以才形成一類一類的衆生。

  從各類業感六根而發識,所幻見而了知的法相,也就不能相同。我們所有的有情包括一切動物生物類,我們講有六根所看到外面的境界,你能體會的了達的分別的,看到外面的境相都不一樣,不可能一樣的。

  在各自類中,可以安立爲各各的真實;我們人類大家看到都差不多,但是狗看到人類牛看到人類也不一定一樣的,爲什麼,我們知道牛也是由什麼色盲,他看到外面的世間不一樣,我們看到外面是七彩的什麼顔色都有,牛看到外面的世間只有黑跟白的。爲什麼?同樣有根那,爲什麼不同,因爲業果功能不同,但是在人類有我們共同的認識,我們看到的外面那我們都唉,這個是實在的,就是這樣你看也同我看也同,那麼如果牛跟牛他們看的也是一樣,所以在各類中都可以安立各各以爲是真實的,這個是各各安立的。

  而總論衆生所見,即不過是相對的真實。有沒有絕對沒有,爲什麼相對,各各不同,我看的跟其它衆生看的不一樣,我所分別的跟衆生分別的不一樣,所以叫相對的真實,不是絕對的。

  二、心境如幻之隨智別識相對性。隨智別識個兒的智慧不一樣,我們所體會的還是不一樣,即使同樣是人,由于根識的大體一致,似乎可以發見諸法的真實。但小孩所見者與大人所見不一致,原始人類所知的世界與近代人類所知的世界也大大不同。

  這個就是智慧的部分不同,智力的不同産生的還是什麼,還是相對性。

  由于智力的增進,不斷的改變,不斷的修正,不斷的深刻,不斷的擴大;過去看爲絕對真實的,不是被廢棄,便是被修正,什麼也不是絕對的真實性。這個是從人類的知識的發達就可以看出來,陷于自性見之中,不能徹底掀翻過來,是再也不能體會究竟法性的。

  這個點出一點,就是如果我們沒有根據佛法講的緣起法來了達一切現象,都是怎麼樣,個人所感受的個人所看到的都以爲是真實的了,那麼這樣子就是自性見,執著在實有的感覺實有性實在性這個就是自性見。所以一個人只要在自性見中沒有辦法徹底的反省,你能看到法性嗎?究竟的法性,沒有辦法,從過去人類到現在的進步,現在者如果不學法不了解緣起法,人類的觀念是進步了,但是他能了解一切法的真正的自性嗎?法性嗎?還是看不到的,還是體會不到的。爲什麼,實有感的執著自性見的執著都差不多的,知識學識科學幫助我們了解很多真相,但也不是徹底的所有的全部了解,還是部分的了解而已。

  那麼我們就知道了,今天要了解一切法的如實真正的法性,唯有了解緣起法,所以今天爲什麼我們一直強調佛法的特質的緣起法,如果你不能了解,不能深入,你不能了解真相,法性不可能體證的,那你怎麼解脫,總是還有那個自性見的實有感一絲絲一毫毫的存在,我見我執就有安立處,你怎麼解脫。

  人類進化了幾千年有文明以來幾千年,人類都了解緣起嗎?都能看到一切法的真相嗎?爲什麼還不行?科技這麼發達還是沒辦法爲什麼?我們先在自性見的立場來研究科學,這個科學還是死胡同;站在自性見的立場來講哲學哲學也是死胡同;站在自性見的立場來研究醫學,醫學也最後還是死胡同;一樣的。今天從緣起法才能了解一切現象一切法的真相,他的法性在講什麼,如何能夠使一個人真正明白,所以一定要從緣起法才了解,自性見不破永遠不可能解脫的。

  唯有從聞思修中,掃除自性妄執,聖者才能在相對的一一相上,體現諸法絕對的畢竟空性,特別是「唯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佛陀的偉大就是他的創建,了解緣起法,了解一切諸法實相。今天傳了幾千年,我們今天如果不聽法不從聞思修去了解,我們要破自性見是很難的,自性見是于生俱來的,我們講俱生我執,就是在講這個。沒有從聞思修,沒有辦法聽到緣起的正見,你怎麼破自性的妄執,所以一切的聖者因爲他了解緣起法所以所以才能在相對的一一法的相上去體會到絕對的畢竟空性,只有了解緣起法的人才能在一切的現象當下體證到空性,一切法的真相才能明白,尤其是什麼,【唯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你非好好的修行,福慧雙修,成佛的時候才能把一切法的究竟實相才徹底的圓滿了解。

   所以未能徹證真如以前,不能通達諸法的真實性,我們還沒有證悟徹證,真如真如法性,沒有到達這個以前,我們如何了解諸法的真實性,都不過理解一些相對的現實,相對的真理。我們也常常講麼,明白是明白爲什麼做不到,我們還存在的一些什麼,自性見的影子所以才沒有辦法透。

  必由引發無漏般若,證諸法的如實性,才能與諸佛一鼻孔出氣,平等平等,無二無別,究竟究竟。

  引發無漏般若,般若就是空慧了,無漏的空慧,要引發無漏的空慧,那要體證空慧要從哪裏來?從緣起法。今天不具備緣起正見的人哪一個人能體會般若空慧?出發點就是正因,開發智慧,無漏的般若空慧,今天不建立在緣起法上哪一個人能體會無漏的空慧,都在有、都在實有感裏面,要找一個背後的真實,其實這個就是結論。

  我們今天爲什麼一直強調緣起正見,因爲這個是發無漏空慧的一個根本,不懂緣起不可能懂得空慧的,不懂緣起不可能證入所謂的性空空性的,唯一之路唯一的因緣就是要了…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八章 中觀之諸法實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