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不但一般的是有而可知,连梦中所见的,也以为是有的,不过错乱而已。
所以萨婆多部是三世实有论,他的根据是什么,认为过去未来现在都是实在有的,为什么说他实在有,因为我能够了解我可以认知的都是实在的。如果今天他不是实在有,我不可能了解他么,也不可能认知他么,他甚至连梦中的那种所见的他认为还是有的,只是那个有是错乱颠倒而已,但是现象他都认为是实在的。我现在怎么知道是过去,因为我有经验,我认知过去的形象所以过去也是实在的。三世实有就是谈这样,他认为意识上能认知的一定是外面有的,没有我就不能认知,所以认知的就是存在就是实在的,他们的理论是这样建立的,这个是三世实有的。
二、唯心论者说∶凡是有的,必是依心识而存在的。你说外面有山河大地一切是实在的,他说今天如果你没有心灵意识的话,你怎么知道外面是有,你知道外面有是因为先有心灵的作用,所以他认为怎么样,一切唯心或者叫唯识。
一切不过是自心所幻现的,是自心所涵摄的,是自心表象的客观化──物化。
所以他认为一切唯心造,今天心灵里面没有那样的作用,外面根本显现不出来。
我们所知道的,不出于心识名言。这即是必由心识的了相而知性,被解说为并无心外的存在。所以,「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这个就是唯心论的功能啊,导师这里是点出两个主要的观念哦!一个认为外在是存在的,我们今天才能认识,没有外在实在我们不可能认识,他是承认什么,外面的实在。一个角度是唯心的,外面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有心识的分别,我们今天没有心识的分别,外面怎么存在你怎么知道,一个是属于什么唯物的,一个是唯心的,这样知道意思吧。
今天再讲中观者的观念,中观者从缘起观的立场,即不作此等说。今天如果学缘起法学中观那,就不会落入这样两边的观念,不会这样讲的。
引『智论』卷十五所说∶「若诸法实有,不应以心识故知有。若以心识故有,是则非有」,以为空宗所说与唯识者的见解一样。不知原文接着说∶
如果看到上面这句话,若诸法实有,不应以心识故知有,若以心识故有,是则非有,这个是在破什么,破萨婆多部的三世实有.思是说诸法如果是真的实在的有,他不需要靠心识他还是有么,如果因为靠心识而有的就不是实在的有么,那么有人听到这一句话就以为空宗跟唯识学一样,唯识者不认为外面是实有,他认为是什么,啊,因为心识唯识么,心识所幻现的,外面不是实有是心灵的作用才显现出来的,好,看到这样的一个偈语就以为是哦,原来中观跟唯识是一样的,其实不是一样哦!后面还有接着怎么说。
地坚相,以身根、身识故知有」。龙树不但以心识故知有,也以根──生理机构──故知有。
是不是只有心识就有了,不是,以根生,根生就是我们讲的,根、尘、触才产生识么,好今天没有根识能存在吗?进一步就不是唯识了,这样知道就不是唯心了,这个进一步这一点就否认了前面认为是唯心的理论。
即使说依心故知有,也只是三空中的观空,非自性空正宗。
这句话要画起来,很重要!学中观这个要把握!好,我们今天说唯心才知道外面实在的有,他就讲这个是什么,三空中的观空而有,不是自性空的这个本宗不是,为什么?为心怎么样,可以把它观空的,但是性空是因为心把它观空的吗?是缘起故,法尔如是的,本来就是空,并不是因为心灵的作用才产生空,有心就空,没心就不空,绝对不是这样子的,这一点大家就要明白!
所以应该知道∶「依心识故有,是则非有」,这是正确的,但不是唯识的。
如果今天依心识才有,那就是什么,就非有了,为什么,真正的有不要靠心识就会有,那才是真正的有,靠心识才有的那叫有吗?那也不是真正的有。
所以「依心识故有,是则非有」因为中观者显示诸法的存在,是「因果系」的∶依因果缘起以说明它是有,也依因果缘起说明它的自性空。
大家把这些主要的理论重点把握好,我们很容易对法的深意很容易体会。中观者显示诸法的存在本身就是因果,依因果的缘起说明他是有。好、这个有从哪里成立的,因为缘起故,缘起的本身就显因果,所以缘起才显示他的有,也因为因果的缘起说明他自性空。因果的缘起建立是两边都有,一边是有一边是空,注意哟!有跟空不是相对的,不是隔别的,而是依缘起成立有,也依缘起成立空,这个主要的观念那,跟前面讲的就不一样!有的认为外在实有,唯心的认为一切是唯心所显,但是中观的立场不同在哪里,他都是建立在缘起上,因果的系统上,缘起显示他的有,缘起显示他的空,所以空跟缘起相应,有也是跟缘起相应,那么空跟有就不是对立的,不是隔别的,这个一定要明白!
能知所知的「能所系」,也是缘起(所缘缘)的内容之一,但在中观者论及诸法因缘生时,不一定含摄「能所系」在内。
一般把能知所知,就是能所两边那是分开的,能知是能知么,所知是所知么,但是中观者谈到因缘深的时候,不一定把这个能所的系统涵盖在内,不一定是这样子的。
『中论』等现在,不难考见。所以,即没有能所关系,它也还是可以存在的,因为除了心识,其馀的无限关系,并未消失。
如果是一切实有的,他先肯定外在一切法的实在性实有性,如果是唯心的,认为心性是一切法的根源,没有心识根本外在的法不能存在。中观的立场没有这样的能所关系还是可以怎么样?可以存在的,为什么?因为除了心识以外所有的关系是无限的是非常复杂的,消失了意识,心性的问题,心识的问题,一切法还是一样并没有消失,所以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
故有一重要意义,即凡是有的,必是可知的;但不知的,并不即是没有,除非是永不能知的。
这个是在破萨婆多部的三世实有论,对,我们能知的当然是有,当然是可知,但是不知的就没有吗?除非他永远不能知,那当然是没有,现在没有也许未来有,现在的因缘条件不俱,也许因缘俱的时候他就会显现。所以你不能说现在没有的就永远都没有,也不是永远就不能知道。
世间许多微细的东西,古人不知,平常人也不知,但由显微镜的助力而知,这不能说是因知而后有的。
这个就是在破,因为我们能知的表示有,那不能知的就没有吗?显微镜不就能看到很微细的细菌吗?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你不能说他就是没有,透过因缘有显微镜就能看到他的时候,他有就显现出来了。这个讲起来还是什么——缘起,缘俱你就知道他有,缘不俱看不到也不能代表他一切都没有。
如遥远的星球,常人不知,以望远镜相助而知。自然是相依相关的运行不息,这决不依心识的了知而有。
这个是在破唯心那,我们心灵不了解的不知道的就没有吗,显微镜一照,望远镜一照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看不到的你现在看得到,以前不知道的现在知道,所以绝对不是只有唯心。
一切是缘起相依的存在,即一切为因果的幻网;所以佛法讲的缘起论那才是佛法的根本,唯物唯心都偏于一边,一切都是什么——相依相缘,那么自然界呢,还是相依相缘,所以我们看着宇宙运行还是相依相缘的,离不开因果的现象,所以只要是因果的是缘起的叫如幻所以叫幻网。
能知所知的关系,即为因果系中的一环。注意哟!这个就怎么样涵盖面广啊,我们今天把能知所知个别的把它分开变成对立了,执着在外在的物就会变成在实有论,执着在内在能知的心灵的部分就变成唯心论,所以能知所知产生的关系其实是什么——因果系其中的一环而已,你不要把它看成只是这样子。
因果系不限于心境──物的系络,所以诸法在没有构成认识的能所系时,在因果系中虽还不知是如何存在的,但不能说是没有的。等到心随境起,境逐心生,构成能所系的知识,则心境幻现,知道它是如何的,而且即此所识相而确定它是有性──存在的。
所以这个等于讲起来是相依相缘的缘起而已,是不是这;并不是因为外在产生心灵,也不是心灵产生外在,心随境起,境逐心生,那这个心跟境是什么,互相的构成作用,才构成能所系的知识。所以这里就讲,则心境幻现,如果是幻现怎么能讲唯心呢,所以才知道他是怎么样的,也才能知道外面确实是存在的。
能所系的存在,不像实在论者那样以为仅是显了因果系的如何存在,而是由于能所关涉而现为如此的存在。所以,中观者世俗谛安立──施设诸法为有,不即是客观实在性的如此而有,这与心识、根身有莫大关系。
我们站在中观的立场来施设所谓世俗谛,施设一切的有为法,并不是客观性实在的如此而有,这个跟心识跟我们的根生都有关系,比如说外在我们认为是世俗谛么,一切万法我们说世俗假名安立,这个世俗谛他的有不是客观实在的有,他是怎么有是缘起有,什么缘起有跟我们的心识跟我们的根生都有相依相缘的关系,我们说外面一个杯子一个石头,什么现象,本身那,不是实在的,客观的,个别独立存在的,不是,跟我们的根生跟我们的意识都有关系,他是相依相缘的,他不是独立存在的。
尤其不能离意识的名言而存在。我们意识里面如果没有那个名言的功能,你今天他会存在吗?若离开心识名言,即不能知它是如此如此而有的。这里是在破外在实有的观念,他跟心灵意识跟我们的根生的功能作用都是相依相缘的。那么另外呢,破心识的部分,但依于心识,不即是主观的心识,这个心识也不是主观的存在,所以与唯识者所见不同。唯识是认为识是什么是一切法的根本,一切法都是唯识所现,但是这里不是哦!心识也不是主观的心识,所以这个地方跟唯识的心识不一样。
所认识的是因果能所相依相涉的幻相,离开能所系即不会如此的,离开因果系也不会如此的,极无自性而为缘起──因果能所交织的存在。
我们今天能所也好,因果也好产生的种种作用叫缘起吗…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八章 中观之诸法实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