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七章 有時空動▪P13

  ..續本文上一頁根本不相幹,這樣就不能成爲運動相。既然能産生運動相,就表明它是緣起的相對存在,是沒有非實非常的,動與靜相對,靜與動相對才現出運動相,這就是緣起的幻相。其實只要有自性就不能成立來去住動靜,這就造成自性見者的困惑,認爲一切法是不動的,既然不能成爲來去活動的現象,生滅的現象也就不能成立,那如何成立輪回?但從緣起的相對性來看,一切法都是遷流不息無常地運動著的。就是因爲緣起如幻的相對性,以動顯靜,以靜顯動,所以,來去住都只是緣起相對的存在,這就能成立這種活動性及生死的輪回。也許有些學員對這些還沒有聽清理解,但一定要下功夫把這裏搞清楚,很重要哦!這裏不能厘清,就不知道中觀破自性的重要性,也不知道成立輪回生死的可能性,很重要!

  “緣起法是相反相成,相成而又相反的”。

  這個最重要了!實有自性都是相對而不可能相成的。但從緣起的立場,生的可以滅,滅的可以生,生滅是相對的存在,這就是緣起幻相。一般人很難理解體會“緣起法相反又相成,相成又相反”:生滅看起來是相反的,其實又可以相成,因爲生可以滅,滅也可以生。

  “以上約運動的粗顯相來說明,如以生滅破去來而顯示諸「行」的動相,那更甚深難解了”!

  用生滅破除來去而顯示諸行的來去動相,明白他的虛幻,這個更不容易了。

  “依緣起法顯示諸行的不住,最根本的即是「剎那生滅」”。

  講到這裏就更重要了,導師更清楚地在解釋,這裏大家要多用心。緣起法就是要顯現一切諸行的遷流不息即不住,最根本的就是刹那生滅,用刹那生滅來顯示諸行實際的“住”不可得,住就是常恒不變。生滅有刹那生滅、一期生滅及大期生滅,而最容易體會的就是刹那生滅。因爲每一刹那都是在不停地遷流,用刹那的生滅來表明諸行的不住是最根本的。

  “剎那是形容時間的最短者,剎那是即生即滅的,即生即滅爲「行」──有爲相,即動相。這即說明時相就是最短的,也是運動著的”。

  注意聽哦!從刹那不住的即生即滅現出來的就是動相。一般人認爲生滅的“滅”,好像什麼都沒有了。然而恰恰相反,生滅即表明它是遷流活動而不是靜止的,那就是時間相,一落入時間相,就是運動者。

  “動,即使極微而至暫的,也是現有時間相的。無有剎那的極量,剎那是即生即滅的時間相;即生即滅是剎那的動相,緣起法是如實如此的,剎那間生而即滅。如依自性見者看來,即不易懂得。總以爲剎那是不能生而又即是滅的;如有生有滅,即不能是剎那的”。

  中觀者當說有生、滅,就表明它是動的,是無常遷流變化的,即使在極其短暫的刹那時間內,現出來還是活動的時間相。緣起法的刹那間生而即滅是刹那的動相。有自性見的人與中觀者的見地就有極大的分歧:有自性見的人,就不能成立生而又即是滅的。如果有生有滅,就不能說是刹那,因爲有前後相了,刹那是沒有前後相的,所以認爲生不能滅,滅的不能生。

  “但佛說諸行即生即滅,他們不敢反對,于是有所謂體同時而用前後的,有所謂一剎那而有二時的”。

  這是在講部派佛教的思想,諸行即生即滅是佛陀講的,弟子們怎敢反對?但他們又執有實在的自性,就要想法來解釋了:刹那的體同時而用前後,把體與用分開,體是一,用是異,而不知道只要有前後的二時就不叫刹那了。

  “不知剎那即生即滅乃緣起的幻相,幻相是那樣诳惑人而困惱人的”!

  這句話最重要了!即生即滅是緣起的幻相,你感覺到有生、滅前後的二相,這是緣起的幻相,我們很容易受它的诳惑與困惱。其實,二千年多來,多少派別及不同體系的理論都在爭論這些問題。所以我才覺得佛陀極其有智能,有一些問題一生都不回答。現在人認爲:就是因爲佛陀不講清楚,我們後面才要搞得這麼烏雲障氣。他們哪裏知道,如果佛陀能講清楚,怎可能不講!佛陀的不回答其實是最好的回答。而我們今天偏離了那個主題,強去解釋它,要把它講清楚,反而産生這麼多的問題。

  

  “即緣起而觀自性,生滅相即不可得,緣起即空;但如幻的緣起,即生即滅的流行,宛然如此”!

  站在緣起性空的立場,就知道緣起的當下即是無實性的,所以找不到自性生滅相,沒有實際的東西實生實滅。然而生滅的遷流變化的幻相,看起來確是宛然而現的(此幻現叫宛然)。看起來確實好象有生有滅的遷流相及前後的時間相續相,這叫宛然幻現。

  “所以,佛法對宇宙萬象的觀察,是動的,這是有爲的諸行。生是緣起幻現的生,不是有一實在的東西可生,即自性不生;自性不生,則幻相滅,也非有實物可滅”。

  佛法說“諸行無常”,這個行即是有爲的遷流運動,所謂“有爲”即造作遷流的意思。無論是現象還是心靈的作用都是緣起的幻現,所以叫非實生,實在即不變不壞恒常之義。沒有這樣實在的永恒不變的東西在生,即是自性不生;既然沒有實在的生,也沒有實在的滅了。生是幻現,滅也是幻滅。

  “若從實有的生滅看,則落斷常”。

  如果是實有自性的,以爲有實在的生跟實在的滅,那一定會落入斷常。實在的生就是常,實在的滅就是斷,那這樣一切法就不能成立,它的流動遷流就不能成立了。

  “經中說幻相的生滅爲不住,喻如流水燈焰,這是約相續而顯內在生滅不住的。又喻如石火電光,這形容其至極迅速”。

  幻相的生滅表明恒常永住的不可得,所以爲不住,故僅是幻相的生滅而已。如流水在流,看起來有流動的現象,卻沒有一刹那是安住的,它是不停的;又如火焰,貌似一直燃燒著,其實前後不一樣,沒有刹那是相同的。流水一直在流動,有著一種相續相;火焰一直在燃燒,也是一種相續相,表面都在呈現相續相,由此則顯示出內在的生滅不住,即沒有一個恒常的東西。生滅的速度也如閃電一樣極其迅速短暫。

  “于此,可有兩個問題來討論:一、諸法剎那生滅,怎麼過去的行業,經百千劫而不失?有人以滅爲無,無了如何還能感果?因此,有人以爲滅後還是有,但有爲甚麼名爲滅”?

  現在已講到重點了,大家要用心哦!從這裏可了解到緣起的內容真義及無自性而産生輪回的道理,重點都在這裏凸顯出來:緣起所顯現的是刹那不住的生滅相,那麼過去所造作的一切業,怎會經百千劫而不失呢?這就要著重來闡述滅了。一些人認爲“滅”是什麼都沒有的“無”,無怎能感果?所以另有人就從另外的角度認爲“滅”後還是有,但爲何又說是“滅”呢?其實前面的人落在“實無”:“無了怎能感得後面的果”?後面的人落在“實有”了:“實有的就是不滅的,怎又說是滅呢”?

  “諸行才生即滅,究如何能使業不失?這應該了解:沒有未來可離過去、現在而成立的。生是起有相,滅是還無相;此有與無,不是凡外的實有見、實無見”。

  導師從緣起的角度來解釋,我們必須要明白:之所以有未來,是依據過去現在而成立的,離開過去現在就沒有未來,叁世是相依相緣才成立的。

  生即“本無今有”的現象,滅即“有而還無”,同樣,這個“有”“無”是相依相緣而成的,與所有凡夫及外道的實有見實無見不一樣。注意聽哦!下面詳加解釋:

  “無是依有而幻現的,是有──存在的矛盾性即相反的幻相;如沒有存在──有,無即談不到,所以說:「若使無有有,雲何當有無」。離有則無無,離生則無滅,滅並非灰斷的全無。不了解此義,執無常有生有滅,即成邪見”。

  首先剖析“無”由何而來:這個無不是憑空而有,它是由于“有”的存在才現出的,是“有”的遷流變化消失,才産生了“無“――有而還無。“有”如果不存在,“無”也顯現不出來,根本不可能說“無”。“無”是根據“有”的幻相的反面而産生的幻相,是“有”存在的矛盾性,緣起的法必然會有這樣的矛盾性,因萬法都是相依相緣相對而形成的。

  注意聽 !這句話很重要,緣起法這一點最難體會,但還是一定要體會到這個觀念:無,不是離有的無,是依有而說無,所以無不是什麼都無;滅,不是離生的滅,也是依生而說滅,所以滅不是什麼都沒有。佛法說的無常並沒有離開現象,而是表明在一切法當下遷流的現象中,得不到一個永恒不變的常性而已,所以沒有一個自性的實生實滅可得。如果認爲無常是有一個生的東西真正滅了(斷滅),這樣就變成“實有實無”的邪見。如果有一個的實在的生,生了就不會滅,因爲它是永恒不變的存在;如果生是實在的生,滅時就是什麼都沒有的斷滅了。實際上,這個滅不是什麼都沒有的斷滅:因爲滅是不離生的現象來說的,既然生而能滅,這個生就不是實在的生;而滅又是依據生的現象的消失所産生,因此這個滅也不是什麼都沒有的實在的斷滅。故而,生是如幻的生,滅也是如幻的滅,從根本上來說,其實並沒有一個實在的生滅。注意聽,很重要!這裏很難體會,但是大家要盡力思維來搞清它。

  “《智論》卷一說:「若一切實性無常,則無行業報,何以故?無常名生滅失故。……如是則無行業。……以是故諸法非無常性」”。

  如果一切法是實有自性地無常,那就不能成立行業了。因爲無法成立生滅,也不可能有行與業的相續。如果執在實有的無常性,那就錯了。學到這裏,即使不少人也許還沒有厘清這個觀念,但我感覺這裏非常重要!希望你們回去後一定要多用功深入思維,每一句每一段都要下功夫去思維清楚,很重要!厘清了這個觀念,才能把握並真正體會法的內涵及修行的重點,也才能真正了解緣起在講什麼。現在一般人似乎都在講緣起,其實只是粗糙地了解一些緣起的名相而已,很少能深刻體會到緣起的真實義。說實在的,這裏也確實很不容易明白了解,所以,我們要好好下功夫,因爲太重要了!

  “但世俗的一切從因而果報,曆然而有,故無常相──生而即滅,有而還無,僅是世俗的”。

  從因而産生果報的世俗現…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七章 有時空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