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七章 有時空動▪P7

  ..續本文上一頁─,或曲折形的~~,或螺旋形的∞∞,這都是依法的活動樣式而想象如此的時間,但同樣是露出向前與向後的延續相,而成爲時間的矛盾所在”。

  在遷流變化的過程中,任何一點的前面都叫“前”;同樣,任何一點的後面都叫“後”。因此,環狀無始中的後面那一點的前面即前面那一點的後面,所以“前後”也只是相依相緣而展現的名言,不是實有的獨存實體,求實在的前或後都不可得。

  而一般有自性見的人對時間的觀念是前前複前前,後後複後後的,即直線或曲折及螺旋型的(把螺旋、曲折型拉直還是直線)。只要把時間當爲實有的,一定現爲向前及向後的,因而産生時間的矛盾性。

  “佛悟緣起的虛妄無實,說緣起「如環之無端」,即形容隨向兩面看都有前後可尋,而到底是始終不可得”。

  佛陀體悟了緣起法,知道一切是虛妄無實無自性的,而說緣起如環之無端:“端”即最前及最後處;“環”即象時鍾一樣的圓環,從一到十二,再從十二到一,隨著時間一直在循環;“無端”即既找不到最前面的開始,也找不到最後的結束。形容從前面及後面都可以看得到,卻找不到始終,因爲一後面有二,二後面有叁,十二後面又是一……如此地循環著,看起來有前也有後,但找不到一個究竟的開始與結束。這即是緣起幻出的時間相――沒有究極的始終可得。

  “從時間的前後幻相看∶諸法的生、住、滅;有情的生、老、死;器界的成、住、壞,都是有前後相的。一切在如此的周而複始地無限演變著。不說是旋形的,而說是如環的,問題在似有始終而始終不可得,並不是說後起者即是前者的再現”。

  這幾句話也很重要!從世俗來看時間相,萬法有生住滅,人有生老死,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看起來一定有前面及後面的相。但這些現象是周而複始一直在演變著,所以不說是旋形的,而說是如環的,因爲看起來似有前後,卻找不到真實的始終。後面的也不是前面的再現,因緣起的法是新新非故的,每一刹那都是嶄新的條件組合,不是由以前的條件而現成後面的現象。這樣的緣起法就不是實有自性的從前面到後面,不會錯解時間的相續相是實有的,故看起來有前後,但卻是不一不異、不常不斷的:後面的不是前面的(不一),但不離前面而有(不異);非實有即不常,相續即不斷。

  “諸行無常,雖一切不失,而一切是新新不住的流行,不是過去的複活”。

  “行”即遷流變化,一切法都在遷流造作變化之中,所以是刹那不住無常的。看起來一切都是存在不失的,但一切又都是新新不住的流行。每一刹那都是嶄新緣起的,不是過去的複活,這句話很重要!如果是過去的複活,那就變成了實有的生。其實稍微返觀一下我們的身心,就能體會確實是這樣:這個肉身是物質,與山河大地器的世間一樣,從幼小的孩童長大到老,身體時刻在不停變化,前前後後是不一不異的。後面的色身是從前面引申而來的,但不是前面色身的複活,因爲無常變化新新非故。“新新”,即每一刹那都是嶄新的;“非故”,即不是過去的色身。再從心靈來講,從小孩的無知到受學校教育讀到碩士或博士,觀念就不一樣了,還有人間的曆練造業個人的經曆不同,年紀大了,心境也不一樣。所以無論是色身還是心靈,沒有一刹那是一樣的,這是徹底的無常。但如果不開悟見法解脫,有一件事情一直存在――痛苦煩惱執著。諸行是無常的,身心看起來都存在著,其實每一刹那都是新新不住地在遷流變化,與過去沒有一個是一樣的,這叫緣起如幻無常。

  “從如環無端的任何一點去看,都是前後延續的。成、住、壞;生、老、死;生、住、滅,乃至說增劫──進步的時代,減劫──沒落的時代,這都不過是一切存在者在環形無前後中的前後動變不息”。

  象時鍾的任何一點看都有前有後,無論時間多久,其實存有的當下,即是在環狀無前後的遷流變化中所産生的前後變化的現象。

  “世間的漫長,人命的短促,幻相的深微,使我們不能知其如幻,不能適如其量的了解他,因而引起不少的倒見”!

  人的生命能活幾十年,好像看起來很長遠,如與地球或太陽系比較,那真只是刹那而已,可見人命何其短促!這樣的時間幻相是非常深細微妙的,所以我們在表相上看不清楚它是如幻的,總以爲是實在的,因此不能適如其量地了解它,無法清楚地照原來的樣子明白它,所以引起很多顛倒的見解。時間的幻相是我們最執著的,都希望活得長一點,最怕死掉。其實這只有一個原因――恐懼害怕自性見實有感幻出的時間相!如了解時間的如幻,明白自性的顛倒,體會緣起的真相,那不但破了實有自性的執著,也不再執著時間相。破除了時間相與自性見的執著,哪裏還會恐懼生死來去!我們的恐懼來自于不了解緣起而引申的自性執實有感。無論哪一個宗教,或對我、法的執著,都是在永恒不變的實有自性觀念中,希望永恒生存的意欲即自性見所引申的我見我執。于是引申出無限的貪瞋癡煩惱及痛苦恐懼,喜生怕死,希望永恒存在。了解無自性的緣起,體會“我”的不可得及時間相的虛幻,哪一個人還會執著?此即我剛說的:前一秒已經滅了,消失不存在了,這個“滅”與十年前或一百年前,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是否一樣?大家一定都會說是一樣的。明明是時間的相續相,大家爲何說一樣呢?這就是從滅的角度而了解一刹那間的滅與十年前或一百年前的滅都是一樣的。舉一反叁,同樣從“滅”的角度來看,下一秒鍾與後面的一百年是否一樣?有智慧的就知道是一樣的。這樣,下一秒鍾死與十年後死有什麼不同?爲何執著?但不要誤會爲反正早死晚死都一樣,所以忽略了真正的修行。不破除自性見我執,生死輪回還是有份,早死晚死後面還是要相續的,生命之流哪裏因爲死掉就解決?所以,重要的是破無明我執,見法的實相而當下解脫涅槃。如果不能悟道解脫,無始未來的生命也還是相續的,活千歲百歲,死了還是輪回。所以佛法講的解脫是究竟的止息,破除了無明煩惱我執法執,生死就不能再束縛你了,那才是真正唯一要解脫的。聽到這裏要注意:有沒有搞清學佛修行的究竟目標?我們要解決的是無始以來及未來無始生命的相續。修行如果不是針對這個根本問題,只是求身體好一點,經濟好一點,多活幾年,家庭圓滿如意。請問:時間是很快的,也是刹那如幻的,如果不能斷除生死相續的因,這些有所得的又能 怎樣?修行人連這個最根本的基礎知見都搞不清楚,表面上修行而不探討真相,不去徹底解決生死輪回的因,每天求啊拜啊做做功德,我求這個求那個。就算你求得都如意好了,生死輪回能解決嗎?要注意啊,有沒有把握住看清楚自己學佛的終極目的及意義?我們學佛說法目的是在破無明自性見我執啊!我執不破與解脫生死都是不相幹的!導師這麼辛苦,我們也在上課,一直從不同的角度讓我們明白緣起的奧妙,知道執著自性見的下場後果是什麼?明白破了自性見,了解緣起諸法實相的解脫是什麼?這都在解決我們的最終極問題――生死大事。所以第一節從現象的“有”揭示它的緣起無自性;第二節闡明“時間”緣起幻現;下面第叁節闡述“空間”的緣起無自性。

  導師從現象存有的不生不滅、時間相的不常不斷、空間的不一不異、運動相的不來不出而闡述,使我們知道一一法(包括生命的當下)都是由于自己的顛倒執著自性見而起。如果不破除八事四對的實有自性,不明白真相的話,任你怎麼修還是凡夫俗子一個!要注意啊!爲什麼只是在談緣起?中論中觀更是用緣起的深義來展現八不,就在否定一切的實有,使我們明白緣起的實際內容,它是如幻非實無自性。然後就在生命的當下,在一切萬法的遷流變化中去觀察它,尤其是我們身心(物質的肉體及心靈)無自性的如幻性,一一看出它的真相,才能破無明。要看到真正的法本質在講什麼,這就是見實相。“緣起”二字何其重要!一切法從緣起的角度才能看清它的真相。佛陀是悟緣起而悟道的,悟道後還是用緣起來展現弘發並教導我們。然而佛法流傳到今天卻已變質了,融和了外道的理論,我們都在實有的自性見的幻想裏,怎麼能解脫!所以導師才很辛苦地探究一一法的真相,闡明佛法真正的理論重點即“緣起”,尤其龍樹菩薩的中觀代表的是佛法最徹底的根本,才從當今的角度來論中觀――《中觀今論》,很重要!

  

  第叁節 空間

  “空間,所遭遇的困難,與時間差不多。印度的外道,把空也看成實體的東西,他們將空與地、水、火、風合稱爲五大,認此五大是組成宇宙萬象的五種原質。這在佛法,少有這種見解的”。

  第二節談到的“時間”與現象的“有”是相依相續相對的存在,同樣,這一節的“空間”與現象的“有”也是相依相緣的存在。外道及一切有自性的觀念都會把地水火風空看爲是有實體自性的,是成立宇宙萬法的五種元素,空即是其中一種,但在我們佛法中是很少有這種見地的。

  “即執諸法實有的犢子、上座等,也沒有把空看成是實體的。佛經裏也常說到虛空,然所說的虛空,是眼所見的,也是身所觸的。這眼見、身觸的虛空,其性是無障礙的。唯有薩婆多部,把空分爲兩種:一、有爲有漏的虛空,即上來所說的眼見(身觸)的虛空。二、虛空無爲,此是不生滅法。如說:「虛空但以無礙爲性,由無障故,色于中行」(俱舍論卷一)。一切色法──物質的起滅,皆依于虛空無爲,虛空無爲的無障礙性是遍于一切色法的,一切色法,由于無礙的虛空性才能起滅。這樣,虛空是普遍常恒而不變的無礙性了。薩婆多部這種理論,依于眼見身觸的現實虛空而抽象化、理性化的。其實,離了眼見、身觸的虛空,是不會使吾人得到虛空之概念的”。

  即使部派佛教裏的犢子部或上座系,他們認爲有不可說的“我”即自性,也沒有把空看成是實在的。

  這裏只是把佛法裏一些不同部派的概念加以說明。佛法…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七章 有時空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