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有微細的有相物”。
從科學來看,電子盡管很微細,中間還是有空隙的。這個桌子的木頭很堅硬,雖然用肉眼看不到空隙,但用幾萬倍的顯微鏡來看,就能看到很大的空隙。我們的肉眼看虛空好象什麼都沒有,其實在虛空中充滿了很多微細的有相物質。
“所以,有相有礙與無相無礙,相依相成而不離,相隱相顯而不即。在我們不同的認識能力(如常眼與天眼)前,幻現爲物相,幻現爲虛空(這不是空性寂滅)”。
這幾句話我們要用心多體會,明白了,就不會落入實有實無了。
肉眼與天眼所看到的有爲的物質色法及空間完全不一樣。導師在這裏特地說明虛空不是空性寂滅。佛法說的法性空寂指的是空性而不是虛空,用虛空來比喻空性而已。有時我也常比喻:我們的心靈同虛空一樣,雖然可以有彩雲、飛鳥……而虛空性卻本來就清淨無動搖。其實是說不會被染著,在法的本質上指的是空性寂滅的部分,不是指虛空。虛空中還是存在很多微細的物質,並不是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
“這樣,不能離開有相有礙的色法,而有無相無礙的虛空──色法的容受者,但空相不即是色相”。
不即不離、不一不異是中觀一直在強調的,很重要!離開色法的有礙相就沒有虛空相,但空相不即是色相。空相與色相是相依相緣不即不離不一不異的:不能離開有相有礙的色法而有無相無礙的虛空,這即是不離不異;但空相不即是色相,這即是不即不一。
“因色法的有相有分,而擬想虛空爲器皿那樣的有量,可以區分空間爲這裏那裏的,固然不可通”。
如果在色法的有相可分的實有感裏,往往會認爲虛空似有量的器皿可放東西。
以色法的分別才産生東西南北上面下面的區分,並不可以隔離虛空爲方位相。
“即以虛空爲無限的或不可析的整體,也還是自性見作祟,未能體會緣起的幻相”。
這句話也很重要!如說空是無限無邊際的,那怎能說它是虛空?虛空是相對于色相而存在的,所以不能說它不可限量或是整體不能分析。有這樣的觀念其實還是自性見在作祟,如沒有實有感的自性見,就不會有“虛空是有限還是無限”的問題。當在擬想虛空有限無限時,本身就是自性見在作祟。同樣,如果有實有感自性見的執著,就會考慮一件事情:“我死後是有還是無?我死後要到哪裏去?到底是有還是無”?那你永遠沒有離開自性見!因爲你還不了解法的本質在講什麼。當一個人破除了我見自性見而真正見法時,絕對不會存在“我死後是有是無”這樣的疑惑!就像我們破了自性見,絕對不會討論虛空是有邊有限還是無邊無限。有這樣的問題的人本身就在自性見的觀念中。
講到這裏我點一下:我們過去談十四無記,注意聽,很重要!佛陀對所有問這些問題的人都不回答,由此可體會一點了。佛陀如果回答,那就同你一樣落在有無的自性見觀念裏。佛陀沒有自性見,所以他沒有回答。如果沒有斷除解決自性見,不管你聽了多少法,修了多少法門,最後一定還是落在“有邊無邊有限無限”的問題中。我們有些居士學了很久,基礎很好,對法探討得很多,在其它地方也與人結緣,就要小心注意:如果自己對這個問題沒有徹底明白,就要當心自己的說法有否在“有無”裏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注意啊!
“前,外道計「我與世間有邊,我與世間無邊,我與世間亦有邊亦無邊,我與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即將宇宙人生從空間的觀念中去推論它的有限與無限,即落戲論而爲佛所不答”。
看導師的論著,有時感受比較深刻時,真的會無比的贊歎!從佛教的曆史來看,即使是過去的很多善知識大師,也很少能象導師講到這樣的問題,能點出來讓我們明白這個重點。即使我們看了過去很多經論的解釋,也很少能離開自性見束縛的,這也是使我感動之處。佛教中有時宗派間的爭論,其實也都在這個地方。盡管你能橫說豎說,但要超越自性見的立場,真正從法的立場來看,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就很少,因爲要了解這裏確實很不容易。
佛陀爲何不回答?但我們大乘佛法二千年來一直在爭論,其實都沒有離開有無的實在性問題,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一再提出來讓大家注意,就是在這裏。如果不從這個根本上去體會了解超越的話,跟隨傳統二千年來的爭論或學習認知方式,我們能走得出來嗎?再爭論二千年還是不能停止的,這個地方就是重要之處。
“于此,從空界含容色法而色法占有空間去看,色法是立體的,有叁度的。凡是現有體積的,就都有縱的、橫的、豎的叁度,依佛法說即有六方。此與時間不同,時間現爲前後的延續相,空間現爲六方的擴展相”。
只要是空間就現出立體的長寬高的叁度空間,因空間是以色法而顯,色法是立體的,所以空間所現的就是六方相。
“于認識的片面性,每想象爲平面的分布。凡有叁度或六方相的,即有邊的,此色法的邊際,依空相而顯,而此空即是無相,即是邊際不可得”。
這裏很重要哦!再解釋一下:色法,如用我的身體來看,就現出長、寬、高度即立體的六方相,與此身體六方的邊際相接觸的六方虛空叫空相。但當現出空相時,我們往往就會執著在空相裏,注意聽,這裏很重要:此色法的邊際(如身體的周圍)依空相而顯,而這個空相即是無相,即是邊際不可得。依色法而顯的空相邊際不可得才叫空相,如果有邊際還叫空相嗎?這一句話很重要哦!邊際不可得的空相就不是實有的,因爲實有的就有邊際,注意聽!這一點很重要!
“礙的色法是有邊,色法的邊即是無相的邊際不可得。如執無相無礙的空界是無邊的,即成戲論,無相有什麼邊與無邊!經說虛空無邊,如無始一樣,否則有邊無邊都是邪見”。
我覺得導師真厲害,文字都寫得如此巧妙奧妙!
以色法顯出空相的邊際不可得,由于色法不住地在變,所以就沒有實際的邊際,空間是因色法而襯托,所以空間也沒有實在的邊際即邊際不可得。如執無限無礙的空界是無邊的,即成戲論。如說到空界虛空相是無邊的,那就與有邊相對了。因色法而顯出空相,如果說空相是無邊的,這“無邊的”叁個字早就變成戲論了。如果有相就有邊,注意!無相就是邊際不可得,那還談什麼有邊無邊?空是以色而顯的,並不是本來就有一個空相,以色而顯的空相怎還會說有邊無邊?有邊無邊就不是空相而是有相了,注意聽!
經說虛空無邊,如無始一樣,否則有邊無邊都是邪見。說無邊只是象時間一樣找不到開始,無邊的解釋與無始一樣,這樣就沒有過錯。如果無邊是與有邊相對的觀念,那早就變成邪見了。
“常人以色相去擬議空相,看成實有自體,于是乎說:筆在桌上,桌在地上,地在空上。把空界實體化,那應請問他們:虛空在何處”?
我們認爲筆在桌上,桌子放在地上,地在虛空上,就像地球在虛空上一樣,地球到底是在虛空上,還是虛空下,或是虛空左,還是虛空右?這都是觀念的問題。虛空相是由于地球的存在而顯,不要把空實體化了。剛說在牆上挖一個洞,空就現出來,把洞補起來,空就不見了,這個空是隨緣而有的,哪裏有本身實體化的虛空!
“故凡有相的存在,即現爲無相的虛空”;
有相的色法的存在,就現出無相的虛空相,所以無相的虛空是從有相而顯的,不是個體的。有時,只要一不小心,就會落到這種實有自性的實有感裏。
“離有相的有邊限的事物,則無虛空,故空是存在法的又一特相”。
空間是從存在的“有”法的相依相緣而顯出來的特相,離開“有”不會顯出“空”,所以不能把空當爲實體的存在,只能看爲相依相緣的色法的另一個特相,這句話很重要!這個觀念就很好,我覺得很重要!
“不但空是如此,即如色法,每一個體,現爲有相有邊的,如望于他聚,即從此──假定以此爲中心而擴展到彼,有邊還成無邊”。
比如從我的角度,我認爲這個身體是有邊的;但如從你的那個角度,另外一個色法來看,這裏的有邊就變成無邊了。因爲如果沒有這個“個體”,就顯現不出這個空。所以我們不能只有個人的立場感覺來說有說無,這一點很重要!
“如認識界的漸次擴大,空間中的存在──向十方也不斷擴大。從前的一切──如古人所說的天下,現在僅是一小部分,極渺小的部分了”。
認識界就是我們能觀察到的認識,就像現在科學的“霹雳說”,認爲宇宙的産生是過去的一個點原子爆炸的。現在我們的星球還在向外在擴展,那個爆炸的那個力量還在延續。這是用測量距離來證明的:測算某某星際到地球的距離,過一段時間再測時,那個距離越來越大,證明宇宙還在膨脹。人類認識到哪裏,宇宙就有多大,所以沒有一個固定的空間相。從前古人將一個國家認爲是一個天下,現在僅是極渺小的部分了。幾百個國家合起來當作一個地球,但是地球現在被我們所了解的天下,還是很渺小的,這裏就是認識界。從我們觀念的認識而産生的虛空相的大小。
“緣起色法的幻現六方相,是虛诳似現而不可據爲真實的”;
緣起的色法就是一切的物質,只要現起色法就有六方相即立體,導師都用二個字――幻現,虛狂非實然而好像實在的現出來,但不能認爲是真實的。
“如以爲真實而想推求究竟,那麼有限與無限都不可得”。
注意聽,這句話很重要!我們先站在實有的立場,才會進一步去推求它的究竟是什麼?比如認爲物質是實在的,你就要去探討推求它的究竟第一因;時間是實在的,就會往前追溯實在的第一因第一個刹那是什麼。但是探討有限無限的第一因都是無法得到的,因爲緣起的萬法都是幻現的,沒有實在的第一因。從緣起知道一切法的幻現非實,就不需要探討它的第一因,幻現的萬法無需追尋它從哪裏來,是有限還是無限,有邊還是無邊……這個觀念很重要!
“因爲,範成定型的限相──如國與國界限,必是待他的…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七章 有時空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