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破實有自性的生:自生不可能,他生也不可能,自生與他生都不可能,自他和合的共生,當然也不能成立了。這叁個合起來是有因生。
“無因生又與事實不相符,如一切是偶然的,即世間無因果軌律等可說”。
偶然的就是沒有因果律的必然性。如果一切都是偶然的沒有原因而有,虛空中應隨時跑出很多東西來啊。其實人間沒有一件事不是緣起的,都是有原因的,所以無因生更不符合事實。
“這有因生與無因生的四生,既皆不能生,那麼究竟怎麼生呢?佛法稱之爲因緣生”。
中論的破四生就在破自性的實在生,從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的四個角度都不能生。那這個法又是怎麼生的?佛法稱爲因緣生。
“有些學者,以爲因緣生與他生、共生無何差別,這是沒有懂得緣生的真義。佛說的因緣生,是不屬于四生的。因爲四生都是計有自性生的”,
主要是在有自性生還是無自性生:緣起的生是無自性的,只有無自性才能真正隨因緣而組合。有自性的生,四生都不能成立。不了解這個重點的人以爲共生他生還是合理的,誤解爲緣起就是這樣,這是把緣起解釋錯了,其實緣起是在講無自性的。
“緣生是否定自性。凡執有自性的,即落于四生;緣生即如幻,不墮于四生”。
這樣一再一再地從各個角度舉例,就可以看出主要在于有自性無自性的差別。破外道與衆生的邪見,也是在破他的有自性與無自性,注意聽!這個重點一定要把握!也許會有人問:“管他有自性無自性,只要能開悟解脫就行”。恰恰這就是問題之所在:站在有自性的見地上,能破除我見我執嗎?聽到這話,很多人會诘問:“難道過去這些祖師都沒有真正的開悟解脫嗎”?我說:“如果祖師們實真實地開悟解脫的,他們必然懂得無自性”!要注意這個重點啊!如果不真正深入緣起無自性,沒有把握這個重點,就會籠籠統統的解釋,站在宗派的立場及個人私承的立場,對導師判攝大乘叁系一定會生疏而相對立。因而只有厘清了佛法的根本重點,才不會懷疑導師對大乘叁系理論的判攝。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好好把握!
“所以經中說:「若說緣生即無生,是中無有生自性」。不執有自性,即不犯前四生過,成緣生正義”。
經中的這句話是重點――緣生就是無生。因緣生與有自性的生完全不一樣,因緣生就表示無自性,無自性的生才叫因緣生,即沒有一個能生的自性。所以如果講緣生緣起,而不是站在這無自性的角度,你講的“緣起”就有問題了。如果有一個叫“自性緣起”,那會讓人笑掉大牙的!緣起就是無自性,自性就非緣起。但最後的結論卻是“自性緣起”,豈非使人笑掉大牙!
“薩婆多部等以爲眼識是一自性有法,眼識生的「生」,又是一自性有法,各有自性。以此「生」有作用,能生起眼識;眼識之外,另有此能生眼識的「生」”。
導師將部派佛教裏的薩婆多部的理論提出來作爲代表:他們認爲眼識是實有的一法,還把能生的“生”也認爲是有自性的一法,起作用而生起眼識。如果沒有這個“生”,怎能生起眼識?所以,眼識是一法,還有那個能生眼識的“生”也是一法,兩法都是實有的。
“自性論者,在剎那生滅的見地,有爲法有生住滅的叁有爲相,是不免有些困難的”。
只要有自性見,在剎那生滅的見地上,就成立不了生住滅叁相有爲法的理論。他們認爲眼識是一法,能生眼識的“生”也是一法,兩法都是實有的。看龍樹怎麼來破能生的本身的實在性?
“龍樹曾以聚散來破斥:聚,是執生住滅叁者是同時存在的;散,是執生住滅叁者是前後各別的。在執有自性者,不論執聚或執散,論理上都是說不通的”。
“聚”即生起的意思,執著生住滅叁個同時存在,存在時是同時的;“散”即滅的意思,執著生住滅叁者是前後各別的,滅了散時是前後有分別的。但這樣的理論都是說不通的:聚時即生起,如果說生住滅叁個同時存在,那怎麼現出生起相?生住滅要不同時才能看出生起,此刻到底是生還是滅呢?那就很難解釋了。散時即滅去,如果說生住滅是有前後的,也不能成立。生,就不是住;住,就不是滅;生跟住如果不相關,那住就不是生了。
“比如時間最短不過的剎那,經部師和上座部他們,主張生滅不同時的,這不同時的前生後滅,約剎那心上說。若生時與滅時不同而又同在此一剎那心, 則一剎那已可分爲前後兩時,即不能成立剎那是時間中最短的”。
經部師和上座部主張生滅不同時即有前後,但刹那心又認爲是最短的時間相,最短的時間相裏不應有前後,如有前後就不是最短的了,因爲還可以分。所以生滅不同時中的“刹那心”就已可分前後了,哪裏還是最短的不可分的刹那呢?
“而且,一切因果諸行在息息變滅中,決無生(或住)而不滅的,如《中論觀叁相品》說:「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異滅)相,終不見有法,離老死有住」”。
有爲法的叁相都同時存在的理論是不能成立的,矛盾而講不通。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法都歸于滅相,根本看不到有一法能離開老死異滅相而有住相的。
“所以在最短的時間,經部與上座部,即不能成立有叁有爲相的生住滅,也即是不能在法的當體,了知其即生即滅的緣起正理,僅能粗相的在相續上說有生有滅”。
從緣起義來講,哪裏能找到真實生滅的法的當體?因爲沒有一法是刹那間可以安住的,哪裏去尋覓真正生滅的法的當體?注意聽!這個地方很重要!能明白這點,就能抉擇我們修行及體證的方法。我們講有生滅遷流變化的無常相,到底是在什麼地方看的呢?這句話很重要:“僅能粗相的在相續上說有生有滅”。所以是無法看到真正的生住異滅的!
現在我講的與這裏的文章沒有關系,在點出我們修行用功的地方,要注意!爲什麼我要點出這個重點?爲什麼大家都很用功而不受用?如果我們先落在有生滅的現象,而後要斷生滅的現象。請問:你真的看到真相了嗎?也許你會說:“哦,我看到生起來了,住了,過一段時間滅了……”真是這樣嗎?時間相如果是刹那的,刹那生能“生住異滅”同時存在嗎?不可能!如果不可能,前後的相續真的存在嗎?也不可能。注意聽哦!那我們真正能體會的到底是哪一相?注意聽!我只是在點哦!爲何你們用功很久了,但是如實觀照還是不受用呢?就是這個地方不了解的緣故。注意聽!有人說:“一看之下,看見了煩惱,煩惱在住,煩惱正要滅……”真是這樣嗎?你們真的能看到煩惱嗎?甚至還看到了煩惱在安住嗎?到底是怎麼看都看不到呢,還是如上面所說的看到煩惱在安住,在滅去?如實觀照之下到底看到的是什麼?注意聽哦!我們雖然講生滅,講無常相續,但是在如實, 觀照下,你真的看到有生有滅,真的在無常相續嗎?如果你看到的還是無常相續相,那你真的能見法嗎?你見到的那個“法”是什麼法?對此刻我在提示的這些重點,做如實觀照的人會聽得很注意。沒有學過的人也許不知道我在講什麼,但這些很重要很重要!是大乘當下契入寂滅法性的下手處啊!
“薩婆多部是主張生住滅同時的,換句話說:有「生」時,即有「住」,也即有「滅」。但這在自性論者,論理上是矛盾的──自性論者是不能容許矛盾的。生時有住也有滅,則此法究竟是生是住還是滅?這是一個難題。在此,薩婆多部給以「體同時,用前後」的解說”。
何止是難題,其實根本就不可能。要是研究過去這些部派佛教思想的演變過程,會感到有趣發笑,只要有人破其理論不能成立,他們總會想法來解釋圓融:體是同時,用有前後。請問:體用能分開嗎?導師研究得很深刻,他會點出來:
“他們說:「生」起生用的時候,雖已有「住」與「滅」的體,而還沒有起住用與滅用。這樣,「住」現起住用的時候,「生」與「滅」同在,而生的作用已息,滅的作用未來。等到「滅」現起作用時,同樣地,「生」「住」之體還現在,而作用已息”。
“生”起用時,住與滅的體已有,但他們的用卻沒有顯露而産生;等到滅起作用時,生與住的自體還在而用已沒有了,這樣來說生住滅同時。
“這樣說生住滅同時,而又說生住滅作用不同時,似乎可以避免作用的矛盾,而又可以成立同時有「叁有爲相」了。”
說實在的,即使照他們的說法,生住滅還是分開的:生時,住與滅沒有作用而體有;滅時,生、住沒有作用而體還在,這樣還是有前後的生滅相,不能說它是同時的。還有,即使有生住滅,他們也無法搞清楚當下的這個到底是生還是住還是滅?那就是打糊塗仗了。其實用辯證法很容易了解這些理論都是不透徹不如實的。
“但在中觀者看來,「體同時,用前後」,是不可能的事。既說有前後的生等作用,爲什麼不許生等的體有前後?生等的體既同時,爲何不許同時有生等的作用?把體用劃分兩截,事實上那會有離體之用、離用之體呢”?
不要說中觀者了,即使我這個外行看起來也不可能。體用如果能劃分兩截,那還算是一法嗎?
“所以,終不免《中論觀成壞品》所說的:「若言于生滅,而謂一時者,則于此陰死,即于此陰生」的過失”。
這句話很重要!注意聽!如果說生滅可以同時的話,我們這個五蘊壞掉了的當下不是又生了嗎?這個理論是不能成立的,是過失。
“總之,各部所說的生住滅同時不同時,困難在執有自性的生住滅”。
這句話就點破重點了:所有的部派在論生同時與否,主要的因緣是執著有自性的生住滅,才産生這麼多的困難,而且都不能成立。從這地裏我們也可以注意到,佛滅後流傳到部派佛教這幾百年,佛教內部的自性論者是很普遍的存在著,延續到後面的二、叁千年同樣存在著這種自性論。
“執有自性,此即如此不可彼,彼即如彼不可此,即無法解說如來「即生即滅」的緣起正理”。
有自性的生住滅,此的時候就是此,彼的時候就是彼,此不是彼,彼不是此。如果是…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