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破实有自性的生:自生不可能,他生也不可能,自生与他生都不可能,自他和合的共生,当然也不能成立了。这三个合起来是有因生。
“无因生又与事实不相符,如一切是偶然的,即世间无因果轨律等可说”。
偶然的就是没有因果律的必然性。如果一切都是偶然的没有原因而有,虚空中应随时跑出很多东西来啊。其实人间没有一件事不是缘起的,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无因生更不符合事实。
“这有因生与无因生的四生,既皆不能生,那么究竟怎么生呢?佛法称之为因缘生”。
中论的破四生就在破自性的实在生,从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的四个角度都不能生。那这个法又是怎么生的?佛法称为因缘生。
“有些学者,以为因缘生与他生、共生无何差别,这是没有懂得缘生的真义。佛说的因缘生,是不属于四生的。因为四生都是计有自性生的”,
主要是在有自性生还是无自性生:缘起的生是无自性的,只有无自性才能真正随因缘而组合。有自性的生,四生都不能成立。不了解这个重点的人以为共生他生还是合理的,误解为缘起就是这样,这是把缘起解释错了,其实缘起是在讲无自性的。
“缘生是否定自性。凡执有自性的,即落于四生;缘生即如幻,不堕于四生”。
这样一再一再地从各个角度举例,就可以看出主要在于有自性无自性的差别。破外道与众生的邪见,也是在破他的有自性与无自性,注意听!这个重点一定要把握!也许会有人问:“管他有自性无自性,只要能开悟解脱就行”。恰恰这就是问题之所在:站在有自性的见地上,能破除我见我执吗?听到这话,很多人会诘问:“难道过去这些祖师都没有真正的开悟解脱吗”?我说:“如果祖师们实真实地开悟解脱的,他们必然懂得无自性”!要注意这个重点啊!如果不真正深入缘起无自性,没有把握这个重点,就会笼笼统统的解释,站在宗派的立场及个人私承的立场,对导师判摄大乘三系一定会生疏而相对立。因而只有厘清了佛法的根本重点,才不会怀疑导师对大乘三系理论的判摄。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好好把握!
“所以经中说:「若说缘生即无生,是中无有生自性」。不执有自性,即不犯前四生过,成缘生正义”。
经中的这句话是重点――缘生就是无生。因缘生与有自性的生完全不一样,因缘生就表示无自性,无自性的生才叫因缘生,即没有一个能生的自性。所以如果讲缘生缘起,而不是站在这无自性的角度,你讲的“缘起”就有问题了。如果有一个叫“自性缘起”,那会让人笑掉大牙的!缘起就是无自性,自性就非缘起。但最后的结论却是“自性缘起”,岂非使人笑掉大牙!
“萨婆多部等以为眼识是一自性有法,眼识生的「生」,又是一自性有法,各有自性。以此「生」有作用,能生起眼识;眼识之外,另有此能生眼识的「生」”。
导师将部派佛教里的萨婆多部的理论提出来作为代表:他们认为眼识是实有的一法,还把能生的“生”也认为是有自性的一法,起作用而生起眼识。如果没有这个“生”,怎能生起眼识?所以,眼识是一法,还有那个能生眼识的“生”也是一法,两法都是实有的。
“自性论者,在剎那生灭的见地,有为法有生住灭的三有为相,是不免有些困难的”。
只要有自性见,在剎那生灭的见地上,就成立不了生住灭三相有为法的理论。他们认为眼识是一法,能生眼识的“生”也是一法,两法都是实有的。看龙树怎么来破能生的本身的实在性?
“龙树曾以聚散来破斥:聚,是执生住灭三者是同时存在的;散,是执生住灭三者是前后各别的。在执有自性者,不论执聚或执散,论理上都是说不通的”。
“聚”即生起的意思,执着生住灭三个同时存在,存在时是同时的;“散”即灭的意思,执着生住灭三者是前后各别的,灭了散时是前后有分别的。但这样的理论都是说不通的:聚时即生起,如果说生住灭三个同时存在,那怎么现出生起相?生住灭要不同时才能看出生起,此刻到底是生还是灭呢?那就很难解释了。散时即灭去,如果说生住灭是有前后的,也不能成立。生,就不是住;住,就不是灭;生跟住如果不相关,那住就不是生了。
“比如时间最短不过的剎那,经部师和上座部他们,主张生灭不同时的,这不同时的前生后灭,约剎那心上说。若生时与灭时不同而又同在此一剎那心, 则一剎那已可分为前后两时,即不能成立剎那是时间中最短的”。
经部师和上座部主张生灭不同时即有前后,但刹那心又认为是最短的时间相,最短的时间相里不应有前后,如有前后就不是最短的了,因为还可以分。所以生灭不同时中的“刹那心”就已可分前后了,哪里还是最短的不可分的刹那呢?
“而且,一切因果诸行在息息变灭中,决无生(或住)而不灭的,如《中论观三相品》说:「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异灭)相,终不见有法,离老死有住」”。
有为法的三相都同时存在的理论是不能成立的,矛盾而讲不通。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法都归于灭相,根本看不到有一法能离开老死异灭相而有住相的。
“所以在最短的时间,经部与上座部,即不能成立有三有为相的生住灭,也即是不能在法的当体,了知其即生即灭的缘起正理,仅能粗相的在相续上说有生有灭”。
从缘起义来讲,哪里能找到真实生灭的法的当体?因为没有一法是刹那间可以安住的,哪里去寻觅真正生灭的法的当体?注意听!这个地方很重要!能明白这点,就能抉择我们修行及体证的方法。我们讲有生灭迁流变化的无常相,到底是在什么地方看的呢?这句话很重要:“仅能粗相的在相续上说有生有灭”。所以是无法看到真正的生住异灭的!
现在我讲的与这里的文章没有关系,在点出我们修行用功的地方,要注意!为什么我要点出这个重点?为什么大家都很用功而不受用?如果我们先落在有生灭的现象,而后要断生灭的现象。请问:你真的看到真相了吗?也许你会说:“哦,我看到生起来了,住了,过一段时间灭了……”真是这样吗?时间相如果是刹那的,刹那生能“生住异灭”同时存在吗?不可能!如果不可能,前后的相续真的存在吗?也不可能。注意听哦!那我们真正能体会的到底是哪一相?注意听!我只是在点哦!为何你们用功很久了,但是如实观照还是不受用呢?就是这个地方不了解的缘故。注意听!有人说:“一看之下,看见了烦恼,烦恼在住,烦恼正要灭……”真是这样吗?你们真的能看到烦恼吗?甚至还看到了烦恼在安住吗?到底是怎么看都看不到呢,还是如上面所说的看到烦恼在安住,在灭去?如实观照之下到底看到的是什么?注意听哦!我们虽然讲生灭,讲无常相续,但是在如实, 观照下,你真的看到有生有灭,真的在无常相续吗?如果你看到的还是无常相续相,那你真的能见法吗?你见到的那个“法”是什么法?对此刻我在提示的这些重点,做如实观照的人会听得很注意。没有学过的人也许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但这些很重要很重要!是大乘当下契入寂灭法性的下手处啊!
“萨婆多部是主张生住灭同时的,换句话说:有「生」时,即有「住」,也即有「灭」。但这在自性论者,论理上是矛盾的──自性论者是不能容许矛盾的。生时有住也有灭,则此法究竟是生是住还是灭?这是一个难题。在此,萨婆多部给以「体同时,用前后」的解说”。
何止是难题,其实根本就不可能。要是研究过去这些部派佛教思想的演变过程,会感到有趣发笑,只要有人破其理论不能成立,他们总会想法来解释圆融:体是同时,用有前后。请问:体用能分开吗?导师研究得很深刻,他会点出来:
“他们说:「生」起生用的时候,虽已有「住」与「灭」的体,而还没有起住用与灭用。这样,「住」现起住用的时候,「生」与「灭」同在,而生的作用已息,灭的作用未来。等到「灭」现起作用时,同样地,「生」「住」之体还现在,而作用已息”。
“生”起用时,住与灭的体已有,但他们的用却没有显露而产生;等到灭起作用时,生与住的自体还在而用已没有了,这样来说生住灭同时。
“这样说生住灭同时,而又说生住灭作用不同时,似乎可以避免作用的矛盾,而又可以成立同时有「三有为相」了。”
说实在的,即使照他们的说法,生住灭还是分开的:生时,住与灭没有作用而体有;灭时,生、住没有作用而体还在,这样还是有前后的生灭相,不能说它是同时的。还有,即使有生住灭,他们也无法搞清楚当下的这个到底是生还是住还是灭?那就是打糊涂仗了。其实用辩证法很容易了解这些理论都是不透彻不如实的。
“但在中观者看来,「体同时,用前后」,是不可能的事。既说有前后的生等作用,为什么不许生等的体有前后?生等的体既同时,为何不许同时有生等的作用?把体用划分两截,事实上那会有离体之用、离用之体呢”?
不要说中观者了,即使我这个外行看起来也不可能。体用如果能划分两截,那还算是一法吗?
“所以,终不免《中论观成坏品》所说的:「若言于生灭,而谓一时者,则于此阴死,即于此阴生」的过失”。
这句话很重要!注意听!如果说生灭可以同时的话,我们这个五蕴坏掉了的当下不是又生了吗?这个理论是不能成立的,是过失。
“总之,各部所说的生住灭同时不同时,困难在执有自性的生住灭”。
这句话就点破重点了:所有的部派在论生同时与否,主要的因缘是执着有自性的生住灭,才产生这么多的困难,而且都不能成立。从这地里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佛灭后流传到部派佛教这几百年,佛教内部的自性论者是很普遍的存在着,延续到后面的二、三千年同样存在着这种自性论。
“执有自性,此即如此不可彼,彼即如彼不可此,即无法解说如来「即生即灭」的缘起正理”。
有自性的生住灭,此的时候就是此,彼的时候就是彼,此不是彼,彼不是此。如果是…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