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P13

  ..续本文上一页这样,佛陀讲缘起法“即生即灭”就不能成立了,因为生灭不同时了。

  “反之,唯有无自性执,了知一切法自性空,而后缘起的即生即灭,无不成立”。

  注意听!同样的“即生即灭”四个字,有自性讲的即生即灭与无自性讲的即生即灭完全是两回事。对这个法如果不够透彻,道友之间互相谈即生即灭,好象两个是一样的。其实我告诉你,其间有着天壤之别呢!如果执着在有自性的永恒不生灭的常性观念来谈即生即灭,那就不是法的正理了。在缘起性空(无自性)的立场来谈即生即灭才是正见。所以首先要搞清楚这个法,才能分别什么是真正的即生即灭。要注意!

  “常与断,特别是外道的执着。执时间上前后是同一的,即常;执前后非同一的,是断。若常、若断,这在《中论》里,是不屑与共论的。因为断与常,违反缘起因果的事实”。

  外道最执着的就是常与断,执自性见的外道一定会讨论这个问题:时间的前后是同一的还是不同一的?同一就是常,不同一就是断,相当于有无、生灭、一异的问题。真正的中观者是不与这些人争论的,因为那没有意义,断与常违反缘起因果的事实。真正懂缘起论的人绝对不会落断常,知道佛法是离二边名中道,哪里还会落于断常呢?真正的缘起论叫不断不常。有人听到中观在破一切法,因为什么都空了,最后就落入了断灭。我告诉你:真正懂缘起法,绝对不会落断常!真正懂缘起法,绝对不会断灭,因为了解真正的缘起法是不断不常的。

  “佛法中不问大乘小乘,都是主张不断不常的。可是在法法自性有、自相有的见地上,这些佛法中的部派,虽不愿意承认是常是断,而到底不免于是常或是断”。

  佛法中无论不管哪一个宗派都知道佛陀讲的是不常不断,没人敢违背,也不承认自己的理论是常或断。虽然不承认,但从部派中的发展理论就可看出来,只要是自性有自相有,一定不免于断或常,这个要举证:

  “如三世实有者,以为法体是本来如是的「自性恒如」”;

  三世实有论认为我们有一个本体、自性——本来就是这样,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这样,是常恒不变的。三世实有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实有的。

  “从未来(此法未起生用时)到现在,从现在到过去,有三世的因果迁流,所以不常;而因果连续故不断。然而可能没有中断的过失,但这三世恒如的法法自体,又怎能不落于常见”?

  导师点出他们理论的重点:三世实有是法体本来就这样自性恒如的,这个“自体”是什么东西?这样不是落入常见了吗?三世因果的迁流可以避免断的过失,但这样还是落于常见了。

  “又如现在实有论者,说过未非有,永远的唯是现在剎那剎那的生灭。过去的剎那灭,并非实有过去,而实转化到现在,现在的不就是过去。从现在有可至于未来,名为未来,而实未来未生,即没有实体”。

  另外一个叫现在实有论,认为过去与未来非实,但现在是实有的,因为它在刹那刹那的生灭。这比三世实有论进了一步。为什么会有现在实有论的出现?因为有人在破前面的三世实有,他就觉得这样真的不能成立,所以进一步认为:过去未来都没有实体,但现在是实在的刹那刹那在生灭。

  “这样,三世恒常的过失可避免了,然唯此一念,前后因果的联续不断,又不免成了问题。这些,都是根源于时间观的不同而来”。

  因果相续就会现出前后,如果说仅有这一念是实在的,怎么成立因果相续?注意听!只要有自性的实在感,任你怎样解释都不能圆满成立。

  “据唯识大乘者说:若不照着唯识者所说,那就会堕于断或堕于常”。

  唯识论者从唯识的角度来批判这些部派的理论:你不照唯识的观念来解释就会堕到断与常。照唯识的理论来解释就不会有断与常的过失了。但是,导师分析不是这样:

  “唯识者主张过未无体,所以不会犯常见,而问题在如何不落于断?他们以为:如前念灭后念生,人中死天上生,这其中非要有一相续而从来没有中断者为所依,这才能担保他不落于断”。

  注意听!这是很重要的观念。其实不只是唯识,后面发展的所有大乘理论,几乎都是从这里而成立了很多法义。比如唯识的观念说,过去的已过去,未来还没有到,过去与未来都没有实体,就不会落入常见了。但如何不使得落入断见?比如人死后往生天上或其它哪一道,是什么东西在相续使它不会间断?如果死了断灭了,后面就不能相续,怎么成立因果的生死轮回?过未无体,可以成立不常,不断就很难。所以就建立了从前生到后生,从前一念到后一念而不会断的东西:

  “一切法都是无常生灭灭生的,但某些法,灭已而可以某些时间不生起的,所以必有一为此不能恒时现起的生灭灭生法作依止处,否则一切因果都不能建立,这即是阿赖耶识”。

  注意听!这个很重要!唯识为何要建立八识的阿赖耶识?其实是为了成立因果轮回的可能性。只要有自性见,去谈不常不断都不可成立。没有破除自性见,还依止自性的观念去解释它,也知道最后不是落于断就是落于常。唯识者也认为三世实有或现在实有都不能成立不常不断。即使过未无体可以破常见,但也无法破断见,所以建立了从这里到那里的中间有一个东西,前面灭了以后它能存在,虽然暂时没有显现出来,但遇到因缘聚合时则能显现,它就叫阿赖耶识。注意听!早期的根本佛法谈的是六识,而到唯识就变成了八识,反展后的唯识还说到十识,其实唯识只是为了圆满解释生灭的问题。现在很多理论搞不清楚,其实也都在这里。佛法不否定生命的轮回相续,既然讲缘起,又要讲无自性的即生即灭,到底谁生谁灭?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佛陀时代,有人问他一异生灭有无等问题,他都不回答,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现在小乘佛法在批评大乘也就在这里,他们认为只有六识,没有八识,八识非佛说,他们都讲当下,所以修行中就有争论:十二缘起中到底是一念当下的十二缘起,还是我们讲的大期生灭、一期生灭或以胎生学来讲的十二缘起?大乘所发展的八识是为了要建立轮回生死的可能。如果再从真常系的如来藏真常心来讲,更认为阿赖耶识也不是恒常的,那也是生灭法。真常系还要一个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佛性是不生不灭的,才能现出外在的生灭变化,但里面这个自性清净心如来藏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变的。这样讲句实在话,与恒常的自性有何不同?大家要注意了!根本佛法不谈的问题,到大乘法变成了大问题。佛陀不谈自有他的摄受力,有使人当下体证的机会。如果后面的大乘佛法也都不谈,大家就都糊里糊涂的,也无法与外道争辩谈论了,佛法如何生存?这也是个问题。为了对付外道及适应众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发明就越来越多,但还是无法达到圆满,这些理论都是有矛盾的。中观是依于根本佛法的阿含空义,到般若的空义,到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论空义,它是一贯的。但到唯识就不一样,到真常就更不一样,问题就在这里。其实他们的主要问题只是要成生死轮回的可能性。不了解中观的人一定会问:“既然你讲无生,生非实,那么缘起既然灭了,后面是什么东西来生呢?就象阿含经讲的“此蕴灭已,余蕴相续”,是什么在相续?谁来相续?业力到底是什么东西?存在哪里?在色法还是心法”?问题都很大,佛法就是为这个问题搞得大家争论了几千年,所以要抉择大乘佛法的三系很困难。但我要告诉各位:中观理论的法义是根据佛法的正见而来,可以成立生死相续轮回,将来我们会谈。为什么业力不失?为什么能相续?不需要另外一个实体的东西或阿赖耶识都可以相续。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对中观就没有疑义了。这个主题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谈,现在明白重点明白就行了。

  “一切法的不断不常,由阿赖耶识的「恒」时流「转」,而安立因果的不断,在唯识者看来,这是再恰当不过的”。

  认为这是最圆满的了,才能成立因果轮回生死相续。

  “阿赖耶识的受熏持种说,是属于现在实有论──过未无体论的立场,唯是现在,但可假说有过去未来”。

  导师点出来,唯识学的基本立场是站在过未无体现在实有论的立场而假说有过去未来。

  “例如现在的现行法,是赖耶中的种子所生的,而此所因的种子,曾受从前的熏习,所以说有过去,说从过去因而有现在果”。

  注意听!这都是很重要的!唯识学的理论虽然只有现在,但也可以说有过去与未来,他是根据现在所现行的这些法,其实是从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生的。这个种子是受过去因缘的熏习,而成今天现行的果。有过去的因才有现在的果,现在是由于过去种子的熏习,所以有过去。这样来成立有过去,但这个过去不是实体法,叫假有。

  “现在的现行,又熏为赖耶的种子,可以成熟而生未来果,所以说有未来,说现在为因而有未来果。谢入过去而实转化到现在,存在现在而可引发于未来,过去未来都以现在为本位而说明”。

  现在的所作所为,当下又熏习建立新种子,可以成熟而生未来果,所以说有未来。也就是说,虽然过去和未来不是现行法,但现在的现行法是受过去的熏习,所以知道有过去;而现在的现行法也在熏新的种子,这个新的种子一定会变成未来的法,所以认为有未来。有过去的因才有现在的果,有现在的现行而有未来的果,依此种子说而成立过去与未来。

  “这虽可约现行说,而约阿赖耶识的种生现、现生种的种现相生,能说明三世的因果不断”。

  这就是唯识学的理论,他是从因果的必然性来讲的。大家都要注意!唯识学的理论就是根据这个大主题,他认为这样就不会落入断常。但注意听,导师接着就来评破:

  “然而凭着「恒转」的阿赖耶,果真能成立因果的不断吗”?

  这就是要评破它的地方,这是一个疑问:“恒转”的阿赖耶种子生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但这样真能说明三世因果的不断吗?

  “唯识者说:以恒转阿赖耶为摄持,成立因果的三法同时说”。…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