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因果还是变成同时的了,因为只有现行么,当然是同时说。破它要先要举证:
“如眼识种子生灭生灭的相续流来,起眼识现行时,能生种子与所生现行,是同时的”。
注意听哦!这个很重要哦!过去的种子生现行,现行的当下又生种子,那是不是从过去生现在的现行,而现行又生未来的种子,这难道是同时的吗?注意听!这都是评破的地方。
“眼识现行的剎那,同时又熏成眼识种子,能熏所熏也是同时的”。
注意听哦!这就会出问题:过去的种子熏成我们的现行出来,现行的当下又熏种子,那么过去的因现在的果,现在熏又成因,成未来的果,看起来是不同时,但他认为这变成了同时。
“从第一者的本种,生第二者的现行;依第二者的现行,又生第三者的新种。如说:「能熏识等从种生时,即能为因复熏成种,三法展转,因果同时」”。
到这里就有点明白了:过去的因熏成我们现在的现行,现行的当下又熏成新的种子,那么过去现在未来还是同时的。下面就要评破了:
“这样的三法同时,即唯识者的因缘说,而企图以此建立因果不断的。他想以芦束、炬炷的同时因果说,成立他的因果前后相续说。本种即从前而来,意许过去因现在果的可能”;
唯识解释本来的种子从前面而来,目的要成立过去因现在的果。
“新熏又能生后后,意许现在因未来果的可能”。
新熏的出来了,马上又能生后面的种子,目的要成立未来果,即成立三世的可能性。
“然而在这同时因果中,仅能成同时的相依因果,那里能成立前后的相生因果”?
这就是在破了,简单讲:只要有前后相生,那就不是同时了,要成立同时就不可能有前后。
“三法同时,想避免中断的过失,结果是把因果的前后相续性取消了!与此三法同时说相关的,唯识者还有生灭同时说,如说:「前因灭位,后果即生,如称两头,低昂时等”。
唯识不仅是因果同时说,连生灭都是同时的理论。唯识用称杆来解释:古时称东西的称杆,这一边高起来,那一边同时就低下去了;这边低了,那边同时就高了,高低两边是同时的。导师要反问:
“如是因果相续如流,何假去来方成非断」!这到底是约三法同时说呢?约前种后种相续说呢?约三法同时说,因(本种)灭果(现行)生同时,即显露出三法的不同时了”。
前面的果灭了,后面的因又同时生出来,这样其实已在显露出三法的不同时了。看旁边画的表:
“本种灭── 同时── 现行生
║
现行灭── 同时── 新种生”
看这个表就知道了:本种灭,同时现行生;现行又灭了,同时后面新种又生。这样到底是同时还是不同时?还是有前后啊,怎么可能是同时呢?还有一个时间相的问题:说“千古”已是时间相了,我们所讲的“因果、因果……”的相续生灭,就在显示时间相。然而照唯识的理论既没有时间相的显示,也无法展现生灭相,因为生的当下引申后面的果,果灭的当下同时又生因,从古以来都是同时的因果。如果真的有生灭的现象,因果怎能都同时呢?千古以来就是这一刹那,这样才能成立因果同时啊!所以唯识说的三法同时就没有时间相了。只有当下的因果、因果、因果……无限的因果只在当前,哪有这样的理论?有时上课讨论讲解这个,大家也许一时无法意会,但没关系,下课回去后象这种论,这样遍破的方法,你们要花些时间去用心体会。某派成立一个法义,另外的就要去破他,为了解决别人的发难,他又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解释圆满。但在自性见上任你如何解释都有办法破,都不能成立的。这就是中观在遍破一切自性见所把握的一个最根本的地方。刚开始研究这个,也许会很生涩难以了解,但如果你锲而不舍地一次一次去看,去体会,久了就生出味道来,会感到这个很有意思。甚至清楚明白它成立与破的方式,将来你们在法的思辩上就有更深的体会,不会而轻信别人,人家说一个理论,口一开,你马上知道他是否正确,站在什么角度而讲,观念里面成立的是什么,知道他错在何处,所以很重要哦!中观就在研究破除自性见的论点,你们在这上面下点功夫,将来才会受用不尽。如果你对佛法没有透彻而肯定,就不可能达到不疑不惑,注意听!这很重要!我们的内心只要还存在一点点盲点就不可能达到不疑之地!尤其现在千家之说差别甚大,哪里能找到一个真正能让你安心而不疑的!这是题外话,但很重要!要研究佛法到不疑,真的想解脱,你就非得用功不可!这一方面要下一点功夫。虽然把这个法搞到真正不疑很不容易,但还是要试试看!
“如约前种后种相续说,前种灭时即是后种生时。什么是灭时,还是已灭?还是将灭而未灭?假使将灭而未灭,那么同时有两种子了。如已灭,灭了将什么生后种?唯识学者应该知道:离已灭未灭,并没有灭时存在”!
唯识学用种子的理论要建立三法同时说,但看起来还是有问题;前面灭,后面生,如果再把这个“灭”分成三段来看――已灭、灭时、未灭。如果已经灭了,用什么来生后面的?怎么去求一个灭时?灭了就不能生了,怎么能同时生?已灭与未灭完全是不同的。这里就破除同时能成立的条件。将灭未灭不是有两个种子了吗?未灭就没有灭时,如果还没有灭,就没有灭时的存在,哪里有一个灭的时候呢?注意,你们在研究中观论颂时,这些都是重点主题。
我们执着有实自性的生灭,其实从这一种辨证的方法都可以体会到生灭的不可得:“生”是已生、未生、或恰好在生时?“灭”是灭时、已灭或未灭?把生灭再分成三段,那就不能成立生灭同时的理论了。如果“已灭”了,灭了就不可能产生后面的果了;如果“未灭”,就没有灭时及已灭,也不能成立同时;而“灭时”是已灭与未灭的中间,既然“已灭”与“未灭”都不可得,“灭时”也不可得。这就是中论中观的一种评破方法: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法的当体,要求生时灭时,最后都不可得。这个方法是重点,你们要注意!
“所以,即使有阿赖耶为一切依止处,而推究赖耶种子与现行的因果说,如何能不堕断灭”!
唯识成立“同时说”是希望不要落入断灭或常。导师用这种方法来论破他们的理论:即使阿赖耶能作为一切法的依止,但如果阿赖耶种子会生现行,现行又生种子,这都是同时的话,最后一定会落于断灭,因为同时就不能相续。
“《中论》里关于破常断的方法很多,这里用不着多讲。总之,断常的过失,是一切自性有者所不可避免的。离却自性见,才能正见缘起法,因果相续的不断不常,才能安立”。
这里就是一个重点:在自性有的立场用不究竟的方法来理论它,即使怎样论都不可避免断常的过失,一定会落于断与常。惟有离开自性见,从空无自性的立场,才能见到缘起法的真实相,不落断常,成立不断不常因果相续的缘起法。要了解这个相当不容易,但我觉得非常重要!只要有一点点实有感实在感的自性见影子存在,非但落断常,而且我见我执就有立足点。这一点最重要!所以一定要了解无自性的毕竟空,所谓“毕竟空”即不允许一点点自性见存在,才不会落在实有的里面,否则就破除不了我见我执,也断除不了生死之流。我执的安立就在自性见实有感里,只要实有感自性见不破,我执就可能存在,那你怎么解脱?既然要谈修行,谈法的体证与究竟解脱,这个不得不辩,不得不把它厘清,很重要!
“《中观论》对于执一执异,特着重破异。一般的说来,佛法破斥外道多重于破一,因外道大抵皆立一其大无外的大一,如大梵、神我等”。
中论破一异的执见,着重于破异。而佛法主要是在破除外道的“一”。因外道认为外面有一个上帝主宰或大梵天神我,是形而上的实在的大“一”。
“佛说诸法缘起,生灭不住,使人了知诸法无我。如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支缘起等,重在破一。后因小乘学者不解佛法的善巧,以五蕴等虽求我性不可得,而蕴等诸法不无,每堕于多元实在论。声闻者多执此差别诸法为实,故《中论》特重破异”。
佛法破外道讲缘起,即使人明白刹那的迁流变化是生灭不住的,从而体会生灭不住中找不到实有的“我”,了知诸法无我。
小乘法重点还是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下手,知道身心中找不到实在的我。但他们认为组合成这个身心的五蕴,不能说它没有,反而以五蕴为实,每一蕴一一法都各有自性,那就堕于多元的实在论了。多元即各各有不同的自性(即异),有很多不同的自性差别。
中论破异就在破小乘学者的“法有”思想,要辩破的还是佛教内 “我无法有”的不究竟思想。
“「青目释」中,评学者不知佛意,故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有自相,执有自性即自然的而流于执异”。
现在还是这样,谈到毕竟空,很多人会反问:“我承认一切法是条件的组合而无自相,但组合的那些条件本身不能说它是空的吧”?我回答:“其实条件的本身还是缘起组合的”。他们就很难了解,所以最后一定要归于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即使谈到一切缘起的法,它的法性是空寂的,这就否定了实有,也离开了有无二边的见地。但一般有自性见观念的人,即使听你怎么讲,最后还会说:“你否认了一切的实有,讲得对,但最后的这个法性空寂总是实有的吧?那个空寂、自性、空性总是实在的吧”?一定会落入这样一个见地,非要有一个实有实在不可。从这个观念就知道众生的实有感自性执潜在意识中有多深细啊!我个人常碰到这个问题:有时,一些人来问法,他们认为外面是假的组合的,内里有一个是实在不变的,一直存在这样的观念。我从现象的五蕴、六处、十八界、十二支缘起,一一分析确实是缘起而无自性的,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东西。听了这样的分析,与他们原来的思维模式相差很多,听后他们虽然能承认:“你讲得有道理,但最后的所谓空性或法性空寂总是…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