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六章 八不▪P6

  ..續本文上一頁法用現實的生滅相來破除實有不變永恒的自性見。但有人聽佛講生滅後,又執著有一個實在的生及滅,所以一樣落入有無的知見,就去對治對抗而永無了期。比如煩惱生起了,如果認爲有一個實在的煩惱生起來了(實有生),就會執著一定要把它消滅(實有滅),于是每天跟煩惱打仗,要消滅它。執著實生實滅也同樣會落入有見無見,實有生與實有“有”是一樣的,這個很重要哦!大乘佛法契入的是無生――生的實性不可得!那就不是用對治打仗的,而是看清真相實相當下即空。這個不一樣啊!

  “爲此,中觀者──大乘經義,從緣起本性空的深觀中,以此生滅替代有無而否定(除其執而不除其法)他”。

  這句話很重要!中觀是龍樹菩薩闡揚緣起本性空所用的大乘深觀法。什麼是本性空?一切法本無自性,生不可得,實有不可得,實我也不可得,直接體達緣起本來的空性。這個空性不是我們來破除否定而空,是本性本來如此(雜阿含經的“此性自爾”)。大乘深觀的方法比普遍較淺的觀照更深,它能到達究竟的觀照,直接契入的是法性空寂。這個法性空寂不是由于觀察才有,而是本來如此的。這只有從緣起本性空的深觀中才能體會,從生滅而體會到不生不滅的無生(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以生滅故,寂滅爲樂)。

  “除其執而不除其法”,這句話很重要!中觀見要破的是衆生實有感自性見的執著,從緣起的深觀知道自性空本性空,對萬法執著愛染的實在感自然就消除了,但是,並沒有破壞緣起的萬法。注意聽哦!這個很重要!比如說:我們的六根與外面境界的接觸,在實有感中,你會産生執著占有主宰貪欲。現在從深觀中知道一切的外境(包括自己的身心)都是本性空的,沒有一法是實在的,只是緣起生住異滅的變化,即生即滅的虛幻相而已,從深觀中知道它的本性空,了解它不是實在的,沒有一法是實在的永恒不變的,那你還會去愛染執著嗎?所以要破的是這個愛染及執著。離開了愛染執著,身心還是存在,萬法還是存在,不是在破除消滅萬法,是消除對法的實有感的執著愛染,大家要明白!中觀者所謂的破一切執著,不是在破一切法,是在破對法的染著貪愛。

  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裏,之所以會有壓力及痛苦煩惱,同樣是由于執著在實有感。如從緣起的深觀來看萬法的實相,哪一法不是緣起如幻?真正透徹明白它緣起的寂滅法性,你就不會被外境迷惑而染著了。一旦超越了染著,在萬法中就不會有障礙了。會有障礙,是因爲有染著,如果那個染著真正消除了,在萬法中沒有一法會障礙你,你也不會被任何一法而迷惑。這樣萬法對你就沒有障礙,不需要破除消滅萬法。

  不了解這個法義的人認爲外面的外六處(色聲香味觸法)會染著我們,所以只有不與外在的六塵接觸才能不再染著。難道這樣背離一切萬法就不會被染著了?把一個犯罪的人抓來關在監獄裏,不與外面接觸,他就清淨了嗎?問題不在于外面的六塵,而是自己心裏的貪欲。爲何有貪欲?把外面的一切及自己的感覺都認爲是實在的。如果了解我能感覺觸動的一切萬法是緣起如幻非實無自性,內外皆鏟除了實有感,誰來執著?所以要破除厭離的不是萬法,而是我們的貪欲染著。貪欲染著是從觀念來的,沒有看到諸法的真相,被萬相迷惑了,以爲是實在的,這就是重點!一有自性見的實有感就會産生貪欲染著造業,所以只有從緣起本性空的深觀來否定實有感。

  “如從無自性的緣起而觀此四者:生滅即如幻如化的變化不居的心色等法,即不離時空的活動者”。

  破除了實有感自性見,從無自性的緣起觀念來看生滅、斷常、一異、來出四者:生滅的現象雖遷流不停,其實是如幻如化在變化不居中。這樣的色心等法即不離時空的活動者。我們的一切都是在時空中活動,有人厭離這些現象,認爲我們不動才好。其實在動中又有什麼關系?它本身就是活動的,你叫它如何不動?真正的不動,不是叫外面的所有境界都不動,而是內心的執著不再起落,這很重要!很多人喜歡修禅定:外面的境界沒有了,內心的境界也不動了,好象一切都停止了,處于一種空的狀態定境――體驗是見鳥不見飛,看到鳥但沒有飛的相。導師形容他們是見神見鬼了。看到的仍舊應是緣起的遷流相即時空的活動,這樣的境又哪裏能鏟除?但是,修定的人就不一樣了,活動的好象是不對的,要不動的才可以。而不知緣起的萬法萬相本來就在時空的活動中,這個觀念很重要!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但這個知見如果轉不過來,修行的方法差別就很大了,這個問題是很嚴肅的,大家要注意!

  “從特別明顯的見地去分別:生滅(法)的時間相,即相似相續,不斷而又不常的”。

  我們感覺有前後的生滅變化,就有時間相,感覺到相似相續,但又說不斷亦不常,一般人會覺得困惑:“既然有相續相就是不斷,怎會又不常”?覺得不斷與不常好象是矛盾的。但在生滅相續的活動過程中,只要有時間的相續相,本身現出來的就是不斷也不常。常即不會相續變化,因而有相續變化的就是不常;不斷是因爲它有相續相。

  “生滅(法)的空間相,即相依相緣,不異而不即是一的”。

  既是遷流變化的相續相,在空間中是前後動態變化的,不會是一;但是,前不離後,後不離前,又不是異。所以在空間相裏,不可說它是異或一。

  “此生滅的運動相,實時空中的生滅者,生無所從來而滅無所至的”。

  在時間與空間中看出生滅的運動相,叫生滅者。但這個生滅者卻沒有一個來處及去處。自性見才認爲有實在的來處及去處(其實自性即不變之義,來去也是不可得的)。展現在時間、空間、運動相,就有常斷、一異、來出的理念,其實都是基于緣起的生滅相而展現的。

  “約如幻的無性緣起說,姑表擬之如下:圖片

  

  +-----------------無----------------+

  | |

  | 來去相─── 運動、時間、空間 |

  生 似續相─── 運動、時間、空間 滅

  | 依緣相─── 運動、時間、空間 |

  | |

  +-----------------有----------------+

  “生滅”的旁邊是“有無”,所以執著生滅就是執著有無。在生滅有無的大觀念裏,展現出來的是來去相——運動的、時間的、空間的。其實空間、時間、運動涵蓋在緣起的生滅相中。展現的生滅是一個遷流變化時刻可觀察的現象,所以佛陀用如實的生滅現象來破除對治外道的神我見、自性見、實有感。注意聽!佛法是用現實來破除否認外道的神我見自性見,尤其是從人的本位來談,就是五蘊六處的功能。用當下如實的現象從生滅來破除外道的自性見及實有感,這點大家要明白哦!佛法一直強調的,不是在談玄說妙或想象推理,這很重要哦!佛法講的是如實。什麼叫如實?照著我們看得到體會得到的生命的當下去看清楚它的真相。就在人本位生命的生滅過程中,再從時間、空間、運動相綜合起來分析它,而破除外道的神我見。這就是佛教的特質。注意聽哦!爲什麼一直要強調這個?這個如果明白了,我們的修行用功就會得法如法了,不會再落入神秘的想象及推理的幻相,不會落入心靈神秘的經驗,以爲是超越一切而外的特殊的不可思議的東西。其實只要如實面對我們的五蘊六處,即使那些神秘現象也還是五蘊功能之內的一個相而已,並不是超越五蘊功能外的神秘境界。明白了這個,就能把握佛法的與世不共,修行就會很如理如實了:面對我們的生命環境及一切外在的條件,如實地從觀察生滅(有無)、斷常、一異、來出的不可得而破除實有感的觀念,最後回到根本的一點――法性空寂本無自性!即使大乘佛法的深觀也不離這個根本,注意聽!不是離開這個另外有一個特殊的深觀,還是在無常生滅的現象中直接契入法性寂滅而已,與佛法的根本是不相背的。我借這樣的因緣講得更清楚透徹,能牢牢把握這些主要的觀念,修行就很如實清楚而不再落入想象幻想。

  龍樹菩薩爲何要造中論?破除由自性見引生的“有無、一異、斷常、來去”兩邊的執著。因這些觀念都偏離了佛法的根本——緣起正見。緣起二字看來簡單,內容卻甚深複甚深。自龍樹菩薩至今又二千年了,導師只是讓我們看清根本的問題。今天談到龍樹菩薩中觀的重要法義,也是要我們發現這個根本的問題。龍樹菩薩時代,不管外道或內道所産生的自性見實有感的執著,與現在社會錯誤知見的執著還是一樣的。龍樹菩薩能闡揚這樣的真理,當時能體會的人就能破除而超越執著,現在我們也是一樣。能體會到中觀的深義,現在所破的執著與龍樹菩薩當時破的執著是一樣的。所以我說導師真的很有智慧,他找到了這個根本問題的點,再加以透徹的闡明,使我們同樣能得到解脫受用。一般人看這些文章都似懂非懂泛泛看過去了,也無法深入探討。但每當我看到這些而去深思體會時都很感動:如果不是導師這樣的指點,說實在的,憑我們這樣哼哼哈哈看,不要講幾十年了,幾劫都很難了解,真是不容易啊!所以每每看到這個法的深義時,我對導師真是無限的感激和感動!

  

  第六節 不

  “八不所不的八事四對,是一切法最一般的普遍特性。龍樹總舉此八事四對而各加一「不」字以否定之,雖祇是不此八事,實已總不了一切法”。

  四對八事的八個方向角度有著人間最容易體會的普遍特性,涵蓋了一切法。

  “八事四對,爲一切法的基本通性,八者既皆不可得,即一切法不可得;從此即可通達諸法畢竟空的實相”。

  這即是大乘深觀處:八事四對就是在形容一切法,因它是一切法的通性。了解八事四對的自性實在性不可得,即代表一切法的八者皆不可得,即一切法不可得。這裏的不可得,是指沒有永恒不變性,沒有自性實在性,而遷流變化的現象是存在的。既然現象是遷流的,就是不住的…

《體方法師《中觀今論》講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