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P6

  ..续本文上一页法用现实的生灭相来破除实有不变永恒的自性见。但有人听佛讲生灭后,又执着有一个实在的生及灭,所以一样落入有无的知见,就去对治对抗而永无了期。比如烦恼生起了,如果认为有一个实在的烦恼生起来了(实有生),就会执着一定要把它消灭(实有灭),于是每天跟烦恼打仗,要消灭它。执着实生实灭也同样会落入有见无见,实有生与实有“有”是一样的,这个很重要哦!大乘佛法契入的是无生――生的实性不可得!那就不是用对治打仗的,而是看清真相实相当下即空。这个不一样啊!

  “为此,中观者──大乘经义,从缘起本性空的深观中,以此生灭替代有无而否定(除其执而不除其法)他”。

  这句话很重要!中观是龙树菩萨阐扬缘起本性空所用的大乘深观法。什么是本性空?一切法本无自性,生不可得,实有不可得,实我也不可得,直接体达缘起本来的空性。这个空性不是我们来破除否定而空,是本性本来如此(杂阿含经的“此性自尔”)。大乘深观的方法比普遍较浅的观照更深,它能到达究竟的观照,直接契入的是法性空寂。这个法性空寂不是由于观察才有,而是本来如此的。这只有从缘起本性空的深观中才能体会,从生灭而体会到不生不灭的无生(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以生灭故,寂灭为乐)。

  “除其执而不除其法”,这句话很重要!中观见要破的是众生实有感自性见的执着,从缘起的深观知道自性空本性空,对万法执着爱染的实在感自然就消除了,但是,并没有破坏缘起的万法。注意听哦!这个很重要!比如说:我们的六根与外面境界的接触,在实有感中,你会产生执着占有主宰贪欲。现在从深观中知道一切的外境(包括自己的身心)都是本性空的,没有一法是实在的,只是缘起生住异灭的变化,即生即灭的虚幻相而已,从深观中知道它的本性空,了解它不是实在的,没有一法是实在的永恒不变的,那你还会去爱染执着吗?所以要破的是这个爱染及执着。离开了爱染执着,身心还是存在,万法还是存在,不是在破除消灭万法,是消除对法的实有感的执着爱染,大家要明白!中观者所谓的破一切执着,不是在破一切法,是在破对法的染着贪爱。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之所以会有压力及痛苦烦恼,同样是由于执着在实有感。如从缘起的深观来看万法的实相,哪一法不是缘起如幻?真正透彻明白它缘起的寂灭法性,你就不会被外境迷惑而染着了。一旦超越了染着,在万法中就不会有障碍了。会有障碍,是因为有染着,如果那个染着真正消除了,在万法中没有一法会障碍你,你也不会被任何一法而迷惑。这样万法对你就没有障碍,不需要破除消灭万法。

  不了解这个法义的人认为外面的外六处(色声香味触法)会染着我们,所以只有不与外在的六尘接触才能不再染着。难道这样背离一切万法就不会被染着了?把一个犯罪的人抓来关在监狱里,不与外面接触,他就清净了吗?问题不在于外面的六尘,而是自己心里的贪欲。为何有贪欲?把外面的一切及自己的感觉都认为是实在的。如果了解我能感觉触动的一切万法是缘起如幻非实无自性,内外皆铲除了实有感,谁来执着?所以要破除厌离的不是万法,而是我们的贪欲染着。贪欲染着是从观念来的,没有看到诸法的真相,被万相迷惑了,以为是实在的,这就是重点!一有自性见的实有感就会产生贪欲染着造业,所以只有从缘起本性空的深观来否定实有感。

  “如从无自性的缘起而观此四者:生灭即如幻如化的变化不居的心色等法,即不离时空的活动者”。

  破除了实有感自性见,从无自性的缘起观念来看生灭、断常、一异、来出四者:生灭的现象虽迁流不停,其实是如幻如化在变化不居中。这样的色心等法即不离时空的活动者。我们的一切都是在时空中活动,有人厌离这些现象,认为我们不动才好。其实在动中又有什么关系?它本身就是活动的,你叫它如何不动?真正的不动,不是叫外面的所有境界都不动,而是内心的执着不再起落,这很重要!很多人喜欢修禅定:外面的境界没有了,内心的境界也不动了,好象一切都停止了,处于一种空的状态定境――体验是见鸟不见飞,看到鸟但没有飞的相。导师形容他们是见神见鬼了。看到的仍旧应是缘起的迁流相即时空的活动,这样的境又哪里能铲除?但是,修定的人就不一样了,活动的好象是不对的,要不动的才可以。而不知缘起的万法万相本来就在时空的活动中,这个观念很重要!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但这个知见如果转不过来,修行的方法差别就很大了,这个问题是很严肃的,大家要注意!

  “从特别明显的见地去分别:生灭(法)的时间相,即相似相续,不断而又不常的”。

  我们感觉有前后的生灭变化,就有时间相,感觉到相似相续,但又说不断亦不常,一般人会觉得困惑:“既然有相续相就是不断,怎会又不常”?觉得不断与不常好象是矛盾的。但在生灭相续的活动过程中,只要有时间的相续相,本身现出来的就是不断也不常。常即不会相续变化,因而有相续变化的就是不常;不断是因为它有相续相。

  “生灭(法)的空间相,即相依相缘,不异而不即是一的”。

  既是迁流变化的相续相,在空间中是前后动态变化的,不会是一;但是,前不离后,后不离前,又不是异。所以在空间相里,不可说它是异或一。

  “此生灭的运动相,实时空中的生灭者,生无所从来而灭无所至的”。

  在时间与空间中看出生灭的运动相,叫生灭者。但这个生灭者却没有一个来处及去处。自性见才认为有实在的来处及去处(其实自性即不变之义,来去也是不可得的)。展现在时间、空间、运动相,就有常断、一异、来出的理念,其实都是基于缘起的生灭相而展现的。

  “约如幻的无性缘起说,姑表拟之如下:图片

  

  +-----------------无----------------+

  | |

  | 来去相─── 运动、时间、空间 |

  生 似续相─── 运动、时间、空间 灭

  | 依缘相─── 运动、时间、空间 |

  | |

  +-----------------有----------------+

  “生灭”的旁边是“有无”,所以执着生灭就是执着有无。在生灭有无的大观念里,展现出来的是来去相——运动的、时间的、空间的。其实空间、时间、运动涵盖在缘起的生灭相中。展现的生灭是一个迁流变化时刻可观察的现象,所以佛陀用如实的生灭现象来破除对治外道的神我见、自性见、实有感。注意听!佛法是用现实来破除否认外道的神我见自性见,尤其是从人的本位来谈,就是五蕴六处的功能。用当下如实的现象从生灭来破除外道的自性见及实有感,这点大家要明白哦!佛法一直强调的,不是在谈玄说妙或想象推理,这很重要哦!佛法讲的是如实。什么叫如实?照着我们看得到体会得到的生命的当下去看清楚它的真相。就在人本位生命的生灭过程中,再从时间、空间、运动相综合起来分析它,而破除外道的神我见。这就是佛教的特质。注意听哦!为什么一直要强调这个?这个如果明白了,我们的修行用功就会得法如法了,不会再落入神秘的想象及推理的幻相,不会落入心灵神秘的经验,以为是超越一切而外的特殊的不可思议的东西。其实只要如实面对我们的五蕴六处,即使那些神秘现象也还是五蕴功能之内的一个相而已,并不是超越五蕴功能外的神秘境界。明白了这个,就能把握佛法的与世不共,修行就会很如理如实了:面对我们的生命环境及一切外在的条件,如实地从观察生灭(有无)、断常、一异、来出的不可得而破除实有感的观念,最后回到根本的一点――法性空寂本无自性!即使大乘佛法的深观也不离这个根本,注意听!不是离开这个另外有一个特殊的深观,还是在无常生灭的现象中直接契入法性寂灭而已,与佛法的根本是不相背的。我借这样的因缘讲得更清楚透彻,能牢牢把握这些主要的观念,修行就很如实清楚而不再落入想象幻想。

  龙树菩萨为何要造中论?破除由自性见引生的“有无、一异、断常、来去”两边的执着。因这些观念都偏离了佛法的根本——缘起正见。缘起二字看来简单,内容却甚深复甚深。自龙树菩萨至今又二千年了,导师只是让我们看清根本的问题。今天谈到龙树菩萨中观的重要法义,也是要我们发现这个根本的问题。龙树菩萨时代,不管外道或内道所产生的自性见实有感的执着,与现在社会错误知见的执着还是一样的。龙树菩萨能阐扬这样的真理,当时能体会的人就能破除而超越执着,现在我们也是一样。能体会到中观的深义,现在所破的执着与龙树菩萨当时破的执着是一样的。所以我说导师真的很有智慧,他找到了这个根本问题的点,再加以透彻的阐明,使我们同样能得到解脱受用。一般人看这些文章都似懂非懂泛泛看过去了,也无法深入探讨。但每当我看到这些而去深思体会时都很感动:如果不是导师这样的指点,说实在的,凭我们这样哼哼哈哈看,不要讲几十年了,几劫都很难了解,真是不容易啊!所以每每看到这个法的深义时,我对导师真是无限的感激和感动!

  

  第六节 不

  “八不所不的八事四对,是一切法最一般的普遍特性。龙树总举此八事四对而各加一「不」字以否定之,虽祇是不此八事,实已总不了一切法”。

  四对八事的八个方向角度有着人间最容易体会的普遍特性,涵盖了一切法。

  “八事四对,为一切法的基本通性,八者既皆不可得,即一切法不可得;从此即可通达诸法毕竟空的实相”。

  这即是大乘深观处:八事四对就是在形容一切法,因它是一切法的通性。了解八事四对的自性实在性不可得,即代表一切法的八者皆不可得,即一切法不可得。这里的不可得,是指没有永恒不变性,没有自性实在性,而迁流变化的现象是存在的。既然现象是迁流的,就是不住的…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