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P7

  ..续本文上一页,没有一刹那是停止的,其实还是不可得。世俗的现象是这样,实性却不可得。从根本的八事就可以了解它的不可得,代表一切法都不可得。有人对师父说:“现在观察我的身心真的找不到一个我,没有永恒实在性,确实如此。但是师父:我死后要到哪里去呢”?这真是笑话!四对八事的不可得,是表明一切法皆不可得。如果问:“我知道这里的我是不可得的,但我死后要到哪里去”?岂非还有一个地方可得可去!那就变成戏论笑话。能真正明白这里所说的八事不可得,戏论就止息了,也能通达毕竟空的实相。就在我们生命的体验中,在可触可及的一切万法中,能体会到它的无自性,体证它的非实不可得,就明白一切法皆不可得了。这样讲起来不是很简单么,为什么几千年来都那么难以体会,都要等待未来等救度?就是对这个法没有深入通达体验。导师把中观的内涵讲得这样清楚,如果我们能把握的话,那就不是遥遥不可及的哦!大家要把握啊!试着体验看看是否如此。

  “青目说:论主以此不生亦不灭的「二偈赞佛已,则为已说第一义」。第一义是圣者所体证的境界,即一切法的真相、本性”。

  这里在解释为什么用一个“不”字来否定。青目是一位出名的论师,他指的论主就是龙树菩萨。龙树的《中论》开始就用“不生亦不灭”的偈语来赞佛,其实这二个偈子已经在说究竟第一义了。

  第一义就是真谛或实相,是圣者所体证到的一切法的真相本性。

  “他又说:「法虽无量,略说八事,则为总破一切法」。他以破一切法尽显第一义,解说此八不的。然青目的解说八不,分为两段:一、专就破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的执着以显第一义,是约理说的”。

  这八事代表一切法,因为它是一切法的通相,通性。所以也就破除了一切法的实有性,而显出实相的第一义。

  青目把龙树菩萨的中论所破除的八事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破除众生对八事的执着来显第一义。也就是说,要破的不是一切万法,而是众生对万法的执着——实有感、贪取、爱染。

  “如法的实生既不可得,灭也就不可得了,无生那里会有灭呢?生灭既不可得,断常、一异、来去也就不可得了”。

  生灭既不可得,断常、一异、来去也就不可得了。因为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的根本执着是同样一个自性执,生灭的问题破了,断常、一异、来去都能破了。表面上在否定八事,其实生灭的问题一旦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都随之而解决,所以,主要在现出生灭的真相。还有一个重点是在破生,有生才讲到灭,如果生不可得,灭也就不可得,所以生才变成最主要的问题。大家要注意:如果有实在的生,它就不能灭。正因为生灭而显出生非实,生了才能灭。如法的实生既不可得,灭也就不可得。很多人听到佛法在讲不生不灭都会错意了,以为有一个自性、空性、实在性是不生不灭的,他们所理解的不生不灭是永恒、常的意思。这样就把佛法的不生不灭解释成与神我观念一样了。如在“不生”中间加一个“故”字――不生故不灭,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生,非实生,生无实性,所以叫不生;因为不生,所以也不灭。站在生灭的现象来看,生不可得,所以灭也不可得,这样就不至于错会为有一个东西是不生不灭的。对不生不灭的解释从佛陀到现在有多少不同:可以解释成生非实,所以不灭;也可以解释成有一个东西是不生不灭的。一个是破神我见的,另一个恰恰是与神我见混在一起的,看看差别有多大啊!

  而中观的思想在否定八事时,首先立足于否定实有的生,这样灭的实在性也随之被否定了。生灭的实有法体一旦被否定,后面的断常(在法体上延伸的时间相)、一异(延伸的空间相)、来去(延伸的运动相)的实在性也都明白非实了。所以我们下功夫理解法义时要把握“生”这个字,透彻明白“生”的非实。现象看起来有生灭,但是如何在现象的生灭中去体会它的不生灭?也就是生灭的无实性,生不可得,灭也不可得,这个重点是基础,一定要把握住!以前我也讲过:真正的大乘空义是在生生灭灭中去体会它的不生不灭,这一点要注意!这里的不生不灭,不是说有一个东西不生灭,而是生的不可得,灭的不可得,才能悟无生。中观就在提示什么叫无生,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二、举事例以说明八不:如谷,离从前的谷种,并没有今谷新生,故不生;而谷从无始来,还有现谷可得,故不灭”。

  这是用稻谷来比喻,从初劫的稻谷一直相续到至今还能看到,如没有前面稻谷的种子,后面新的稻谷就无法相续生出来。离了前面的因就没有后面的果,今天的稻谷是从前面的因(稻种)相续而有的,并不是离开前面的稻种自己新生出来的。稻谷种到地,加水、养分、阳光等,它就会抽芽慢慢变成稻谷。一粒稻种会展现很多谷出来,但必须有前面的因(稻种)才有后面的谷,所以这个谷不离前面而有,它就不是新生的,只是相续而已。

  这里不生的“生”,指的是无中生有,单独的新生。而是从前面的旧谷因缘而相续生的。所以它不是新的无中而生有的。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谷的相续,就是不灭。从这个比喻来说不生不灭。

  “虽然谷是不生不灭的,以后后非前前,故不常;年年相续有谷,故不断。由谷生芽、长叶、扬花、结实,即不一;然谷芽、谷叶、谷花、谷实,而非麦芽、麦叶、麦花、麦实,也不可说是完全别异的”。

  现在看到的新谷,虽然是从前面的旧谷而相续才引生的,新的谷不是前面的谷,前面的谷也不是后面的谷,所以叫不常;年年相续有谷,故不断。用谷的现实例子,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不生不灭、不常不断。谷种了以后,会生芽长叶开花结果,它是有变化的,后面的不是前面的,所以叫不一;虽然芽不是叶,叶不是花,花不是果,但总不能说它们之间完全没有关系,所以叫不异。

  “谷不自他处而来,亦不从自体而出,即不来不出。这可见青目的八不义,是即俗显真的”。

  现在的谷由前面谷的因缘而有,但新谷不是前面的谷跑来形成的,即是“不来”;也不是从新谷的本身自己单独生出来的,即是“不出”。这一切还是离不开因缘变化,故没有自性的来出――不来不出。

  青目不是抽象的,而是用稻谷来举例,从现象的事实中来显出法的真义,这还是即俗显真的。

  “古三论师以青目此两段文:前者是依理说的,后者是据事说的。因为八不非仅是抽象的,即在一一的事上以显出八不。青目的举谷为例,即是就世俗谛以明第一义的好例”。

  从理论上或事相的事实上分为二边来解释。研究中论就知道龙树菩萨最主要一句话: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谛。要明白第一义谛,一定是从现实的事相中而显现出来的。

  “古代三论师,以为二谛皆应说不生不灭等,那么,青目为何说不生等为明第一义谛呢?古师说,青目所举的第一谛是指中道第一义说的,但此义极为难知!清辨释也分为二说:一、如说:「彼起灭、一异,第一义遮;彼断常者,世俗中遮;彼来去者,或言俱遮」。这是说:生灭与一异,是约第一义谛而说为不的;断常即约世俗谛而说不的;来去,二谛中都不可得。这种说法,也有他相当的意义”。

  导师把三论师对青目的看法稍加解释,让我们作为参考。另外一位注释中论的青辩论师认为,论到生灭或一异时,是从第一义谛的立场来遮遣的;论到断常就用世俗谛来遮遣;论到来去,不管是从第一义谛或世俗谛都一样不可得。

  导师举例出不同论师的解释让我们明白,他认为青辩的这种解释方法也有他相当的意义。

  “因为佛说缘起法是不断不常的,缘起法是约世谛安立,所以世俗缘起法,是不断不常的,即此而显生死相续的流转,故清辨说不断不常约世俗谛说”。

  导师的解释:青辩认为缘起法本来就是不断不常的,世俗的缘起法显现的是缘起相续生命流转的一边。既然生死相续的流转是不断不常的,所以他就从这里提出,说不断不常其实就是依世俗谛而说的。

  “二、又说:「或有说言:如是一切第一义遮」。这以为八不都约第一义谛的见地说,因为在第一义空中,生灭、断常、一异、来去都是不可得的。清辨释曾引到此二家的说法,第二说即与青目说同一”。

  另一种认为一切都是从第一义去遮遣的,没有分世俗谛或第一义谛。破了生灭的实在性,后面的一异、断常、来去也就都破了。只要从第一义空的立场,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的自性其实同样都不可得,从世俗谛流转的现象就是在展现它的生灭;如果从第一义来讲,八事其实本身都不可得。第二说就是青辩的解释,他与青目的说法是一致的。

  “约第一义以说明不生不灭等八不,当然是正确的,然仅此不能圆满的了达八不”。

  这是导师自己的看法:如果只站在第一义谛的立场来说不生不灭等八不,在理论上可以说它是正确的,但如仅仅站在第一义谛的角度,就无法圆满了达八不。下面会解释:

  “中国古三论师,即不许此说为能见龙树的本义,以为此第一义是约中道第一义说的。三论师此说,着眼于中道,即真俗相即不离的立场,但这同基于第一义(圣者境地)的特色而成立”。

  中国三论师分古三论师与新三论师,二者观念不太一样。古三论师认为,如果只是站在第一义谛的角度论八不,那不是真正了解龙树菩萨的本义。他们认为第一义应该是约中道第一义而说的。真正的三论师重要把握的是中道第一义――真俗相即不离的立场。如果完全站在第一义的立场,那还是一边,没有彰显俗谛的这一边。真俗相即而不离,这才是真正的中道哦!

  其实无论真俗相即不离的中道义或单纯第一义谛,都是站在第一义谛的特色而成立的。第一义谛或中道义都一样是圣者的境界。

  “如以般若慧体证法法无自性的毕竟空,这是真谛(即第一义)的第一义;从体见空性而通达一切法是不生不灭的如幻如化,这是世俗的第一义。若二谛并观,…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